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清明祭祖的诗词(100句)

2023-03-16 17:46:1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与清明祭祖有关的诗句

1、原上草,露初曦。旧栖新垅两依依。空床卧听南窗雨,谁复挑灯夜补衣。

2、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却把长条攀折遍,才道相思始成灰。情到伤心频无赖,始信清明断肠期。

3、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4、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宋代黄庭坚《晴明》

5、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

6、《寒食》(唐)韩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7、译文:京都一年一度的清明节又到了,人们的心里自然就起了忧愁思念。马车声在路上繁杂地响着,东城郊外微风拂柳一片葱翠一片。落花飞舞芳草齐齐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成双成对的蝴蝶嬉戏不已。自己坐在空空的大堂里回忆往昔,以茶代酒,聊以慰藉。

8、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高翥《清明日对酒》

9、牧童(遥指):“杏花村!”

10、天也友情雨茫茫,人间真情泪汪汪。墓冢添土压纸钱,泪流胸前湿衣裳。难忘故人音容面,未能报答儿遗憾。只愿天地都吉祥,儿孙祭祖美德传。

11、赏芳时节清明日,清明把酒释别愁。《清明祭诗》

12、原文:清娥画扇中,春树郁金红。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马骄偏避幰,鸡骇乍开笼。柘弹何人发,黄鹂隔故宫。

13、尚想旧情怜婢仆,也曾因梦送钱财。诚知此恨人人有,贫贱夫妻百事哀。

14、在中国的典故中,清明节来历众多。 其中,最为人们熟知的是介子推的传说。春秋时晋文公重耳流亡,途中又累又饿,随臣介子推从大腿上割下一块肉,为重耳煮汤,重耳得知后感激涕零。晋文公即位后封赏群臣时忘了介子推,介子推则不慕名利隐居绵山。重耳追悔莫及,火烧绵山以寻找,事后却发现介子推背着老母死在一棵枯柳下,并留下遗言:“割肉奉君尽丹心,但愿主公常清明。”

15、《寒食上冢》(宋)杨万里迳直夫何细!桥紊免扶远山枫外淡,破屋麦边孤。宿草春风又,新阡去岁无。梨花自寒食,进节只愁余。

16、垂老思亲留网上,还童怀旧坐屏前。

17、翻译:清明时节,春雨绵绵,使大地上一片芳草萋萋,桃李盛开。野田荒芜之处,是埋葬着死者的墓地,死去的人们长眠地下,使活着的人心里感到难过。

18、二老双亲归鹤去,阴阳两界各离分。

19、泪咽却无声,只向从前悔薄情,凭仗丹青重省识。盈盈。一片伤心画不成。

20、祭祀先祖,是一项隆重的民俗活动。除夕、清明节、重阳节、中元节(除、清、盂),是中国传统节日里祭祖的四大节日。古时,这种礼俗很盛。因各地礼俗的不同,祭祖形式也各异。国人有慎终追远的传统,过节总不会忘记祭拜祖先。

二、清明祭祖的诗词

1、清明时令雨连绵,游子客乡忆祖先。

2、《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3、《清江引清明日出游》(明)王磐问西楼禁烟何处好绿野晴天道。马穿杨柳嘶,人倚秋千笑,探莺花总教春醉倒。

4、清明节是中华民族纪念祖先的传统节日,其主要形式是祭祖扫墓。清明节是祭祖扫墓的日子。几千年来,人们在这个“气清景明”的节气中,进行“祭之以礼”的追远活动,为已逝的亲人、祖先,庄重地送上自己的思念与敬意。

5、陌上莺啼细草薰,鱼鳞风皱水成纹。江南红豆相思苦,岁岁花开一忆君。

6、邮箱:2419347656@qq.com.

7、《闾门即事》(唐)张继耕夫召募爱楼船,春草青青万项田;试上吴门窥郡郭,清明几处有新烟。清明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人乞祭余骄妾妇,士甘焚死不公候。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清明高翥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日登老君阁望洛城赠韩道士白居易风光烟火清明日,歌哭悲欢城市间。何事不随东洛水,谁家又葬北邙山。中桥车马长无已,下渡舟航亦不闲。冢墓累累人扰扰,辽东怅望鹤飞还。

8、原文:好风胧月清明夜,碧砌红轩刺史家。独绕回廊行复歇,遥听弦管暗看花。

9、人走外出需谨慎,

10、七瑛脈衍枝枝秀,三月杜鹃岁岁开。

11、古时,寒食后的清明要乞火,就是要熄灭旧的火种,重新点火。须知,农耕社会点火不是件易如反掌的事。所以火种一般要好好保存。

12、清明节是我国北方中原地区重要的农耕日期,因注入寒食忌火、扫墓等习俗,才形成节日。清明节正值春耕春种的时期,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清明节是传统农耕文化的缩影,农村从此进入农事大忙阶段。中国的传统节日与节气之间存在紧密的联系,在农业社会中人们的生产、生活都是围绕这一根本性的时令元素展开。因此,清明节成为人们日常生产、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清明节这一天,人们除了祭祖扫墓,还可以参与踏青、荡秋千、放风筝、打马球、插柳、植树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传说这是因为清明节要寒食禁火,为了防止寒食冷餐伤身,所以大家来参加一些体育活动,以锻炼身体。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的悲伤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13、时间——(清明时节),地点——(路上),背景——(雨纷纷),人物——行人、牧童,表情——(欲断魂),动作——(遥指),台词——“借问酒家何处有?”,“杏花村!”

14、焚香在墓前,缕缕都是难言的痛;酹酒在坟头,滴滴都是伤心的泪;祭花在墓前,朵朵都是离别的情;叩首在坟头,次次都是难舍的愁。清明节到了,愿逝者永安息!

15、清明扫墓有感(新韵)

16、近来无限伤心事,谁与话长更?从教分付,绿窗红泪,早雁初莺。当时领略,而今断送,总负多情。忽疑君到,漆灯风飐,痴数春星。

17、重过阊门万事非。同来何事不同归。梧桐半死清霜后,头白鸳鸯失伴飞。

18、杜鹃红,菜花黄,清明细雨牵人肠。山重重,水茫茫,思念故人最难忘。一杯酒,字数行,青青子襟常思量。传祝愿,保安康,家人平安佑吉祥!

19、家中祭祖点香火,

20、佳辰强饮食犹寒,隐几萧条戴鹖冠。——唐代杜甫《小寒食舟中作》

三、关于清明祭祖的诗句

1、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2、藤床纸帐朝眠起,说不尽,无佳思。沉香断续玉炉寒,伴我情怀如水。

3、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 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只生愁。

4、宋人高菊卿的《清明》诗中,就有烧纸祭奠风俗的描写了。

5、贤愚千载知谁是,满眼蓬蒿共一丘。寒食寄京师诸弟 韦应物雨中禁火空斋冷,江上流莺独坐听。

6、雨蕴三春,桐木飘零。时光易老,鲜草催春。岁有寒食,节届清明。缅怀祖德,不忘祖恩。饮水思源,追远慎终。

7、清明日,唐代:温庭筠

8、此词抒发的是词人国破家亡之后,漂泊流离的愁苦心绪。上片,写词人冒雨出游,雨声哔哔,潮水汹涌。而后用梨花的视角来看人,“冷看”一词梨花责问游人,为什么这个时候你在天涯漂泊,只因词人无家可归,可谓是辛酸无限,这种表现手法相当高明。下片开头写,词人只能在歌舞酒宴中借酒消愁,但是醒来以后却更愁,“酒醒啼鸦”正是词人内心写照,内心凄然展露无遗。然后词人步步逼近主题,古时候有清明插新柳的风俗,可是词人随后折了枝杨柳,却发现没有家,抒发了无限的幽怨愁苦,用意非常巧妙,表现力惊人。

9、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

10、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

11、翻译:清明时节,桃红李白,含笑盛开。田野上那些长满杂草的坟墓令人感到凄凉。

12、为纪念介子推,晋文公将当天定为寒食节,第二年晋文公登山祭奠,柳树竟然复活,便赐老柳树为“清明柳”,并以寒食后一天为清明。 经过两千多年的演变,清明节已经超出节气的意义,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各地都发展出了不同习俗,而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基本主题。 扫墓源自商朝,但不一定是在清明之际,清明扫墓到唐朝才开始盛行,并相传至今。从唐朝开始,上至君王大臣,下至平头百姓,都要在这一节日祭拜先人亡魂。

13、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4、又是人间四月天,阴曹路上是何年?

15、烟头火种勿留下。

16、骄傲的马匹在帐帏旁昂首嘶鸣,鸡群从刚打开的笼子里争先恐后地窜出来,“咯咯咯”地叫着,四处觅食。不知是谁瞄准鸟儿在发射飞弹?黄鹂赶紧飞入隔墙的庭院,在房顶上宛啭鸣叫,仿佛说:人们啊,请不要伤害我们,不要破坏大自然的和谐吧!

17、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

18、袁秋英,网名:秋秋,1960年出生,湖北赤壁市人,大专学历,小学高级教师,市级优秀教师,中华诗词学会会员。赤壁诗词学会理事。诗词散见于《诗刊》《中华诗词》《诗选刊》《人民日报》海外版,《当代诗词》等多家报刊和书籍。参加诗词大赛屡次获奖。

19、野蔬充膳甘长藿,落叶添薪仰古槐。今日俸钱过十万,与君营奠复营斋。

20、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

四、清明祭拜祖先的诗句

1、湖上小桃三百树,一齐弹泪过清明。——清·郭鎊《积雨》

2、又是一年清明至,几多哀思,几多牵挂,几多泪水,远在天堂的亲人朋友们,你们可好?我们虽天涯永别,我们虽天各一方,但心中的那份牵挂,却心心念念,直到永永远。

3、立志承前来继后,兴家立业普新篇。

4、悲情似水归何处,岁岁春风泣杜鹃。

5、江南清明时节细雨纷纷飘洒,路上羁旅行人个个落魄断魂。借问当地之人何处买酒浇愁?牧童笑而不答遥指杏花山村。

6、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

7、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

8、全是借清明时节,诗人雨中所见,心情凄冷,显示人物凄迷断肠的心境,后两句提出如何摆脱这种心境的办法,喝酒,于是诗人问牧童“借问酒家何处有”。全诗由低到高,逐步上升,一问一答间,短小精悍却韵味悠远,堪称千古绝唱。

9、一郡官闲唯副使,一年冷节是清明。——王禹偁《清明日独酌》

10、又是一年清明时,霏霏细雨,点点愁思,几多离人泪!远在天堂的亲人朋友,你们可好?每个人的内心深处,都存在着一份对已故亲友的思念,虽然已是天各一方,但这份念想却始终将我们牢牢的连在一起。让我们写下这份牵挂,微递到天堂!

11、原文:帝里重清明,人心自愁思。车声上路合,柳色东城翠。花落草齐生,莺飞蝶双戏。空堂坐相忆,酌茗聊代醉。

12、路近城南己怕行,沈家园里最伤情;香穿客袖梅花在,绿蘸寺桥春水生。

13、昔日戏言身后事,今朝都到眼前来。衣裳已施行看尽,针线犹存未忍开。

14、这是诗人在送陈秀才回沙上扫墓有感而发所作的诗。清明时分,春雨飞飞,诗人和陈秀才一行人风尘仆仆的赶回沙上祭祖,满身的泥土尘埃和雨露,那是非常的零乱,诗人感慨以这样行色匆匆的方式回乡祭祖,那是让人感受到似乎有那么一些悲哀。

15、上山危险两重重,

16、天气多变路况杂,

17、清明节扫墓祭祖的节俗传统自古持续不断,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墓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等,又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祖先的追念。清明节凝聚着民族精神,传承了中华文明的祭祀文化,抒发人们尊祖敬宗、继志述事的道德情怀。

18、别语忒分明。午夜鹣鹣梦早醒。卿自早醒侬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19、无花无酒地度过清明节,那萧索的兴致犹如居于山野庙宇的和尚一样。昨日向邻居求讨新火种,破晓时将火种分给窗边做读书照明用的灯盏。

20、《途中寒食》(唐)宋之问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五、关于清明祭祖的诗

1、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2、用水清洗需包扎;

3、尘满疏帘素带飘,真成暗度可怜宵。几回偷拭青衫泪,忽傍犀奁见翠翘。

4、北山廊子扁张前平2030晚

5、玉骨那愁瘴雾,冰肌自有仙风。海内进遣探芳丛,倒挂绿毛么凤。

6、清明时令雨连绵,游子客乡忆祖先。望断长空南去雁,缠绵思绪透心寒。一生奋斗谁无过,盖世功德记神坛。立志承前来继后,兴家立业普新篇。清明祭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清明祭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野云将雨渡微月,沙鸟带声飞远天。久向饥寒抛弟妹,每因时节忆团圆。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7、柳暗花香愁不眠,独凭危槛思凄然。

8、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杜牧《晴明》

9、饧餐冷酒明年在,未定萍蓬何处边。

10、君不见昔日西京全盛时,汾阴后土亲祭祀。

11、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

12、真空包装快食用;

13、清明是活着的人的一种哀思的一种行为,不见得用迷信一概而谈。如果没有了清明那来的欲断魂的优美诗句,轮回的人并不见得知道自己的前生,活着的人又何以见得自己的来世呢。问的多了不见得是好事,凡好事者永远也得不到答案的。

14、关注南轩张氏七瑛,寻找更多资讯,为家族和谐努力。

15、又是一年清明至,在这特别的节日里,脑海里盘旋的字眼,尽是些伤感,别离和后会无期,说也凄凉,读也孤单,细雨砸伤了眼,思念触疼了心,任冷风凄雨将自己浇透,从上到下透着寒凉,由内而外诉着感伤。

16、祭先烈,苍柏含翠风拂岗;敬前贤,青松吐绿水流长;山低昂,万谷呜咽声浩荡;雨飘扬,千语悲泣凝惆怅;过寒食,杯中薄酒浸细壤。清明节,祭祖祈平安!

17、一次性预定三只金猪的客户除了赠送三个广式马拉糕、还可获赠红叶烧鸭一只,以此类推。

18、清明(唐)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清明(宋)黄庭坚佳节清明桃李笑,野田荒冢自生愁。雷惊天地龙蛇蛰,雨足郊原草木柔。清明(宋)王禹俏无花无酒过清明,兴味萧然似野僧。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苏堤清明即事(宋)吴惟信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19、城上斜阳画角哀,沈园非复旧池台。伤心桥下春波绿,曾是惊鸿照影来。

20、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