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能吃中药吗(100句)
一、夏季吃中药好吗
1、这完全是一种错误的想法,建议大家夏天也要按医嘱定时服用中药。
2、而大多人,都像上述这位朋友一样,即使他身体虚亏这么多年,但在此以前,从来就没有把这跟他喜欢吃雪糕联系起来。
3、消化道疾病如肝炎、慢性胃肠炎病人,在服用健脾、温胃和胃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大蒜。因为大蒜里面含有大蒜素能刺激胃肠黏膜,使所服的中药不能有效地发挥治疗作用。
4、通信地址:大连市中山区解放路321号
5、中医学认为:人与万物,都是天地所生,天地初分后,便生阴阳二气。天为阳气,地为阴气。阴阳二气相互作用形成五行,也称五运。阴阳二气相互流行,则生火、热、风、寒、湿、燥六气。人生天地间,得天地之全气,故为万物之灵。世间的昆虫禽兽,草木金石,虽与人异类,但也是秉天地之气而生,也随五运六气而长,所以其性与人相通,其与人不同的地方,是不得天地之全气,仅得天地之偏气,故其性或偏于阳,或偏于阴,或为苦寒,或为辛热,这就是万物不及人的地方。所以古人认为,每一种药物都具有一种偏性,而治病即要依靠药物的偏性发挥作用。
6、以前跟朋友们聊过多次的大病前兆的症候,自述五六年以前都陆续出现,慢慢越来越严重,但他从不以为意,到最后内里肾气几乎耗尽,仅一点阳气浮于体表。
7、还有的人说夏天天气炎热,此时若服的药中补阳药多,则易上火,这根本就是个悖论,病人如果没有阳虚,何来服补阳药一说?而误服补阳(热性药),那不只在夏天,在严寒冬季也一样要上火。
8、夏季多湿热,脾胃虚弱,故方中应加健脾消食、化湿醒脾开胃药,如山药、鸡内金、焦山楂、砂仁、佩兰。
9、日常饮食养生也是如此,一定以夏季固护阳气为基准。
10、中医学认为,疾病的发生、发展受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在治疗上须依据具体的节气,发病的时间,患者的地域、性别、年龄、体质等进行灵活综合的整体研判,制定相宜的治法,辨证地选方用药才能取得满意的治疗效果。中医治病提倡“个体化的治疗方案与治法”。所以,中医治疗是有它独特的原则的,所谓的夏天不能吃中药,是完全没有道理的。
11、另外一位朋友,57岁,前几天刚来的,是家人抱着进屋的。说是犯病一月有余,去医院检查,已经晚期,在还算适宜的天气下,穿着短裤、短袖应该刚好,他却还喊着热。脉象一派寒凉,浮滑空,是标准的“火包冰”。和那位老者比起来,这是“假热真寒”。
12、喝中药不拘泥于季节,主要看针对的是什么病症。比如是寒性疾病或夏天的暑热感冒、风热感冒等等,在夏天吃中药绝对没问题,当然可以把药业凉一凉再喝。中医很讲究冬病夏治,有许多冬季容易范的毛病可以在夏季来治疗。
13、下面让我们从中医的角度来分析一下这个问题。
14、第三位小朋友,属于纯阳的热性体质,在日常饮食当常以性平食物为主,适当饮食消夏消暑的西瓜、绿豆汤、酸梅汤等,偶尔可吃几只雪糕冰激凌,注意,只能偶尔哦。如果大肆寒凉,消暑太过,慢慢会变成寒性体质,后患就无穷了。不是这样的高烧,不建议经常服用清热泻火的汤药,以免戕害肾阳本元。这样的体质,不适合驱寒补肾、艾灸、三伏贴等。
15、喝中药时不要吃大蒜
16、门诊地址:金州中医院西侧80米老街坊内
17、《黄帝内经》中有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理论。夏天天气炎热,是人体阳气最旺盛时,若人体有阳虚内寒之证,此时则治之正当其时,体内之寒邪容易祛除,阳气容易恢复,所用之补阳散寒药物则较之秋冬可大幅减少,而取得事半功倍之效。
18、②补血药易壅滞脾胃,用量不宜过大。
19、写文章主要是出于个人中医爱好,其次就是给我的患者进行健康宣教,不提供咨询与治疗意见。
20、就像这位朋友,先天体质还好,自述年轻时身体好的很,所以即使这些症候都出现,也还扛了几年。但慢慢发展到了已经转移扩散再来调理,就只有死生各半的几率了。
二、夏季能吃中药吗
1、一般来说,药在冰箱中也不要放置时间过长,七天就是极限了。当中药变酸、有气泡时,很可能已经变质,最好不要服用。
2、中药对很多慢性病都有很好的治疗效果,但是有些病人一进入夏天,就自作主张的停了药,觉得夏天喝中药不好,喝多了会上火。
3、喝中药时不要喝浓茶
4、大连中医药学会嗣和中医堂
5、夏天正是人吃中药的最好时候,病很容易就治了,当然不能吃生冷油腻刺激性,不要喝酒,抽烟等,要多运动,肝脏上的问题更要注意饮食,要多运动,食物清淡。
6、第二位朋友,属于内寒外热的真寒假热体质,夏季饮食调理的同时,中药驱寒补肾,是最佳的季节。
7、聊几个真实的案例,朋友们参考一二。
8、不进行中医辨证,盲目服用补气补阳中药的人,尤其是属于阳盛、内热、虚热等体质的,不论什么季节都会上火的,不单单是夏季。
9、⑦要慎食大量肥甘滋腻之品夏季易生暑湿,湿热之邪易侵袭人体,若服用大量肥甘之品,则易导致内外湿热之邪夹杂,病邪难愈。
10、夏天天气湿热,脾胃易被湿热所困,易出现脾胃虚弱,所以在中药中会当加入一些健脾消食、化湿醒脾的药物,如山药、砂仁、佩兰等;对于补血的药物用量不宜过大,因其易壅滞脾胃。夏天暑邪过盛,易耗上气阴,故在用药时应适当用一些益气养阴的药物,如麦冬、太子参,荷叶等,这是用药时应当注意的。另外,在服药过程中应禁吃辛香燥烈之物,因其耗液伤津;不吃生冷不宜消化的食物,因其易损伤脾胃;少吃肥甘厚味之品,因其会加重体内湿热之邪。治病不忌口,往往也会延误病情。
11、第一次见的时候,已经是初春季节,很多人早已穿了单衣,而这位叔叔还穿着棉袄棉裤,一副不禁寒凉的感觉。不曾想,脉象却一派旺盛之相,不能说像年轻小伙子,起码比很多四五十岁的男士要好很多。
12、如果与大自然的气候及规律相反、逆行,就会破坏根本,而伤了真元。
13、似乎中药到了夏天自动变成了禁品,到底是什么浇灭了广大人民群众对中药的热情?夏天能不能喝中药,又该怎样喝中药呢?
14、很多年轻人,雪糕、冷饮、冰啤、冷气等,大肆寒凉,怎一个过瘾了得;很多中老年朋友,苦瓜、西瓜、莲子芯汤、绿豆水等等寒性食物,大快朵颐,过瘾一个夏季,殊不知这都是完全违背了自然规律,和身体的原本需求相违背,所以才形成当代人,特别是年少嗜凉的朋友,成年后,体质大多寒凉一片。
15、如肺胀、哮喘、咳嗽、关节冷痛僵硬、怕冷、慢性泄泻、体虚易感等冬天多发的疾病,中医也采取冬病夏治的方法,通过中药内服、穴位贴敷等治疗措施提升人体阳气,扶阳固本,振兴阳气,祛除体内沉积之寒气,调整人体达到阴平阳秘,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和抗病能力,从而减少某些疾病的发作,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16、其实,我们只要是动一下脑子,讲一下道理,问一下为什么?这些误己误人的错误观点就都可以拨乱反正,都清清楚楚了。
17、宫颈炎怎么办呢?我们建议患者可以采取中医中药的治疗方法来治疗,在中医学中,宫颈炎通常分为湿热下注、脾肾亏虚两种,而治疗也需要针对这两种情况来进行。在选择药物时切勿盲目,应该针对自身的情况选择适合的疗法。而西药上常见的药物种类是使用抗生素以及消炎药物,但是使用这类的药物用量不能过多,时间也不能过长,否则致病菌很容易会产生耐药性,这样疾病的治疗效果就不会那么明显了。这是我对得了宫颈炎怎么办的一点介绍。
18、刘波主任每周二下午专家一诊出诊。
19、补阳药应从小量开始,逐渐增加,以免过犹不及,矫枉过正。
20、大连中医内科学会会长石志超
三、夏天吃中药有用吗
1、前年秋冬季节,有一朋友的同事,5岁的女儿断断续续高烧几月不退,每次都烧到39度以上,甚至40度,就不断的输液、消炎、退烧,最后医院实在没有办法,告诉家长,要不回家给孩子准备一口缸吧,一发烧就采取泡水退烧,已经别无他法。听着是不是好像笑话,这也许真的算是物理降温的一种?
2、中医讲究因时,因地,因人制宜,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天气热的夏天里,有其恰当的辨证论治法则,与其它季节一样,为病人提供高水平的中医临床治疗。
3、服用清内热的中药时,不宜食用葱、蒜、胡椒、羊肉、狗肉等热性的食物;在治疗“寒证”服用中药时,应禁食生冷食物。服用这些药物时,如果吃了禁忌的食物,疗效就不理想甚至起相反作用。
4、这位叔叔,是“冰包火”的体质,由于他内里阳气足,所以寒邪就一直没有入内,一直都在腠理和皮肤。
5、④夏季暑热,易耗气伤阴,常见乏力多汗症状,应注意益气养阴,清暑泄热,可加用太子参、五味子、麦冬、西瓜翠衣、荷叶等。
6、夜间低烧、身体莫名的消瘦等等
7、在此提醒自行煎药的患者,一服药一般一天煎两次(早上煎一次,药渣到晚上再煎一次)。但夏季不能再这样煎药,而是应当煎出一次后,再加水煎第二剂放至晚上服用,煎出的药汁及时放入冰箱低温保存,饮用前应先加热,自己煎煮的中药汤剂一般不建议隔夜服用。
8、你好。脚下有很多穴位,经常泡也能有效的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夏天湿气重,建议用去风除湿的中药进行泡脚。因为夏天吹空调吹风扇更容易感受风寒湿邪。如老姜片,牛膝。桑之等都有祛风除湿的作用,适于夏天泡脚。你好。脚下有很多穴位,经常泡也能有效的缓解疲劳,增强免疫力。夏天湿气重,建议用去风除湿的中药进行泡脚。因为夏天吹空调吹风扇更容易感受风寒湿邪。如老姜片,牛膝。桑之等都有祛风除湿的作用,适于夏天泡脚。希望给予好评,。谢谢。
9、那么哪些人夏天应该坚持中医调理呢?
10、慢慢手脚摸着发热,但是感觉冷;腿脚肿胀;
11、夏季还喝王老吉中药凉茶呢。
12、夏天天气湿热,脾胃易被湿热所困,脾胃虚弱,食欲下降,即所谓苦夏,此时不欲食油腻,多喜清凉之食物,而较多的汤药口味苦涩,较难下咽,很多病人对服药有抵触,所以明知没道理,也更宁可信其有。所以应该将“夏天不能喝中药”,改成“夏天不想喝中药”,就更准确些。
13、汗为心之液!~!而有自汗,盗汗,正常出汗……如果是运动出汗,那是正常的现象。自汗:患者日间汗出,活动尤甚,兼见畏寒神疲乏力等症,属于阳虚。因为卫阳不固于表,不能固密肌表,玄府不密(汗孔酥松),津液外泄。建议用玉屏风散。盗汗:患者睡时汗出,醒时汗止兼见潮热,颧红等症,属于阴虚。因阴虚化燥生热,入睡时卫阳入里,不能固密肌表,虚热蒸津外泄。建议用当归六黄汤,滋阴清热。如果是乏力的话,那应该是气虚的缘故,可以服用四君子汤:人参,茯苓,白术,甘草。而手脚冰冷,那应该是阳虚的缘故,也就是i你可能是气虚加上阳虚。个人建议去中医医院看看会更好的解决你的问题,希望可以帮到你
14、比如秋冬皮肤腠理自然紧闭,防止风寒入内,同时也防止汗液外泄,顾护真阴。
15、接着,他说就爱吃雪糕,年轻时,最多一天可以吃十多支,后来吃的少了,但是一直都喜欢吃,家里人说,前几天住院了,还买根雪糕舔几口过过瘾。
16、养生、调理,一定需要跟大自然气候的变化相结合,天人合才会延年益寿。
17、没有养生知识的积累,是多可怕的一件事,错把毒药当成了美味。这就是违背了大自然的规律。
18、自古帝王人家多孱弱、短寿,而现在我们在享受帝王待遇的同时,也慢慢面临了同样的问题。得大病绝症的人越来越低龄化,满街的治疗不孕不育、阳痿早泄的广告和医院。
19、可老祖宗做梦都没想到,历史的长河发展到今天,我们寻常人家已经个个都是帝王待遇,甚至胜于帝王:炎炎酷暑,吹着空调,吃着雪糕,凉爽惬意。
20、秋冬之际,注意养阴;春夏之时,重点养阳。
四、夏天吃中药效果好吗
1、啥时候有病就赶快治病,和季节有什么关系。
2、夏天尽量不用补气血的方法,主要是顺应天气养阳气,只要不伤阳气就算养阳气。阳气充盛,人体的气血能够畅行无阻,可以治愈由于气血阻滞而引起的许多疾病。比如说,很多慢性病在夏天会减轻,如心脉淤阻的心脏病。夏天虽然讲养阳气,但也要注意防止中暑,不要在室外高温环境长时间工作,注意补充水分。
3、其实中医真的不是慢郎中,知道了发病的根本,所以一剂清热解表药下去,效如桴鼓。当天晚上便退了烧,而且再没有复烧。
4、有很多病夏天会加重的,如刚才所说的气阴不足,如很多夏天才发病的冠心病患者,神经症中的焦虑症患者,中医都有极丰富的治疗手段。还有夏天的湿气很重,也会引起很多的病,如热伤风,腹泻,乏力,头目不清,甚至一些肝病等。这些,中医都有很好的疗效。
5、二是那些本身属于气阴亏虚的患者。这类人,往往到了夏季特别“不耐热”表现为胸闷气短、心慌、心烦或五心烦热、汗多、失眠、口干、大便干燥或排便无力、食欲不振、舌红少苔、脉细数等等。夏季暑热气盛,最易耗伤气阴。这也是一些体质较差的人,夏季会“疰夏”的主要原因。所以,这样的人,夏季吃中药调理,通过益气养阴、清热和中、宁心安神、生津止渴等等,可以帮助他们安然度夏。
6、白术具有补脾益胃、燥湿和中、止汗、利尿、安胎的功能。《本草汇言》中记载,白术“乃扶植脾胃,散湿除痹,消食除痞之要药也”。白术能改善脾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易泄泻等症状,黄疸、容易出汗、水肿之人以及小便不利者亦可使用。
7、中药有寒热温凉的属性,中医就是利用中药的偏性来纠正疾病所表现的阴阳偏盛或偏衰的病理现象,恢复或重建脏腑功能的协调,从而达到去除病邪、消除病因的目的。
8、在服用中药的时候千万别吃吃萝卜,因为萝卜有消食、破气等功效,特别是服用人参等滋补类中药时,吃萝卜不仅会降低补药的效果,还有可能影响药物的补益作用。
9、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转热,在中医门诊又时常听到许许多多如夏天不能吃中药、吃中药上火、吃中药伤胃、夏天不能吃补药、夏天中药容易变质等等错误言论。
10、中药吃久了当然会会肝脏有害了,不要相信现在有些说法中药没有任何副作用,那是谬论。是药三分毒,只是中药副作用反应慢而已,不是没有副作用。肝脏是人体的解毒器官,不管吃药,还是平时吃任何的东西都是要经过肝脏肝脏代谢。吃进腹中的有害物质、残余农药,药物等经肝脏处理后活性和毒性降低,或者将其降解为水容性产物最后排出体外,这就是它的解毒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有些药物经肝脏生物代谢后毒性反而增强,对人体产生危害。所以说中药吃久了对肝脏有危害,建议你挺一阶段在服用。
11、①夏季多湿热,脾胃虚弱,故方中应加健脾消食、化湿醒脾开胃药,如山药、鸡内金、焦山楂、砂仁、佩兰等。
12、再说,生姜、大葱都是中药,难道夏季不吃生姜了?别忘了,冬吃萝卜夏吃姜,不劳郎中凯药方。花椒、八角、小茴香、丁香、肉桂、胡椒这些调料都是中药,难道夏季就不能吃火锅、麻辣烫和烧烤了?
13、五加皮为祛风湿类中药,具有祛风湿、强筋骨和利水的功效,同时它还有补肝肾、壮筋骨的作用。五加皮的药用主要为治疝气、腹痛、男子阳痿、小便余沥、女人腰脊痛、两脚疼等。地处潮湿的区域,特别适合在端午节喝五加酒。
14、想法|分享|中医|养生
15、所以古时大多人只有表寒,很难有内寒。
16、不用服用中药的前提是身体阴阳平衡,脏腑气血充实,健康无病。一年四季都适用这个道理。有许多疾病在夏天更容易罹患,如:皮肤病、胃肠道疾病、过敏性疾病等等,难道夏天就不用中药治疗了吗?显然不是的。所以,夏天只要身体有偏,就可以服用中药去纠偏。
17、牙齿不好,掉的没剩几颗;
18、夏季多湿热,脾胃虚弱,故方中应加健脾消食、化湿醒脾开胃药,如山药、鸡内金、焦山楂、砂仁、佩兰。
19、四是痰湿重的人。这些人往往偏胖,常常觉得身体困重乏力、气短胸闷、汗多粘腻、食欲不振、大便稀溏而粘、舌胖苔厚腻。因为夏季脾胃功能相对偏弱,最易导致湿困脾胃,特别是梅雨季节,表现更为突出。暑湿气盛的时候,这些人会非常难受,所以夏季用一些藿香、佩兰、薏仁、苍术、焦山楂、茯苓、陈皮等等健脾化湿、和中助运的药物,对他们很有帮助。
20、中医中药在中华大地传承了几千年,古人在夏天得病能等到秋天再治疗?更何况过去越是暑夏之季,越多的疫病流行,哪有不治之理?许多的病,还要利用夏天人体阳气旺盛时,治之正当其时,体内寒邪容易去除,阳气容易恢复,而效果倍增。还有夏季天气炎热,一些时令之病需及时治疗,不可拖延而贻误治疗。在中医辨证施治的理论指导下,炎热的夏天也是治病的良机。所以千万不要因为对中医的无知,对季节治病产生误解而影响疾病治愈。
五、夏天吃中药好嘛
1、中药有其独有的药性,所谓:寒、热、温、凉。中医对病人的辨析也要区分虚、实、寒、热。而中医临床治疗的原则可以归纳为:“寒者热之,热者寒之,虚则补之,实则泻之”,显然,中医临床是最讲究因人而异,对证下药的。简言之,如果病人是热证,那么即使是在寒冷的冬季中医也可以用凉药;倘若病人是寒证,即使是在炎热的三伏天,也可以用热药,这就是中医的辨证论治。显然,寒证用热药,是针对病证,而不会导致上火!
2、“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逆其根,则伐其本,坏其真矣。”
3、再来聊一个有关夏季三伏贴的。
4、腰疼多年、腿脚怕冷多年,冬日甚至整晚也暖不过来;
5、“不是都说,夏天天气热,吃中药容易上火吗?”这又是我门诊中常听到的又一个夏天不吃药原因的版本
6、是啊,人生的每一步路都算数,爽口物必伤身,以前狂吃雪糕过了瘾,当时虽然没有犯病,但是已经慢慢掏空了内里的阳气。
7、正是根据人体的这个生理特点,咱们老祖宗总结出,夏天需要固阳、护阳、养阳。
8、近来,随着夏季的到来天气转热,很多医院中医门诊又听到夏天不能吃中药的错误言论。有一些应该治疗或正在治疗的病人都因为盲从了这种奇谈怪论,而影响了疗效。
9、夏季天气炎热,吃水果好处多多呀!但是我觉得冰冻来吃,冰箱里太多东西,容易串味!而且冷的吃多了是容易拉肚子!
10、听说:夏天吃中药会上火!于是很多应当在夏天里服中药治疗的朋友,就放弃了在夏天看中医服中药的机会。
11、应该可以调理好的,吃中药就是要长期坚持服用才能到达效果,因为中药不比西药可以立竿见影,中药需要细水长流
12、也就是说,如果是寒性体质,夏天喝驱寒补阳的药,就会出现事半功倍的效果。对于祛除体内的陈年久寒,夏天喝药,效果最佳;如果夏天喝清热泻火药,就不适合,就会耗损肾气,把人喝虚。
13、寒邪是万病之源,咱们老祖宗在几千年以前就给了我们教诲,而当时的寒邪也还只是大自然的气温变化,造成对身体的表寒。
14、《黄帝内经》说的很清楚:“春夏养阳,秋冬养阴。”在临床中我体会到,夏天正因为人容易出汗而使得阳气外越,容易出现气虚、阳虚,所以好些人容易在夏季出现昏厥、晕厥等急症。所以夏季人的体内反而要寒凉些,这正如夏天井水清凉,冬天井水温热一样,这本来是正常的生理,然而对于本来寒凉体质的患者来说,就会加重疾病或为秋冬生病埋下祸根,所以说春夏应养阳,是可以服用热性药物!当然不是让你上火,而是借着夏天之炎热特性来调整你身体缺的阳气或说是“火气”而让你身体更健康。
15、问题分析:那你现在既然出现了你上面描述的这些情况的话,有没有去医院做相关的检查明确你这个乳腺增生和结节的,具体的性质呢!意见建议:正常情况下你出现这个乳腺增生,并伴有结节的话你在喝中药的治疗过程当中有一定的缓解作用,那你说中药能不能完全消除这个乳腺增生那谁也不能够保证。
16、但是大家也要注意,不同种类的药材,需要浸泡的时间是不一样的,而且夏天天气热,泡久了,药材可能会变质。
17、进入夏季以后,在门诊经常会遇到患者问我:“大夫,夏天能喝中药吗?都说夏天喝中药容易上火,有道理吗?”
18、每次在大街上碰到有的家长,给小儿吃雪糕,真恨不能上前夺了去,告知一通,无知的爱就是伤害啊!
19、每逢夏季,总会有患者说,大夏天的,不喝中药了。
20、因此,夏天如果是养阳排寒,那就是符合大自然和人体本身的规律,就是顺天应时;反之,夏天如果是泻火清热,那就违背了自然,违背了“春夏养阳”的原则,自然会对身体产生伤害。这就等于逆了夏气,故而到了秋冬,就会由于夏季阳气损耗过度,肾阳不足,造成心肺空洞,而出现各种症候。这种情况的出现,也就是很多人的疑问,把人给喝虚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