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惆怅和落寞的成语(100句)
一、形容惆怅和落寞的词语
1、心乱如麻、惴惴不安、魂飞魄散、
2、例题阅读下面的清诗,回答问题。
3、(注)元和十一年(816)春,柳宗元堂弟宗一从柳州到江陵,柳宗元写诗送别。此时柳宗元已被贬为柳州刺史。
4、(伶仃孤苦):伶仃:孤独,没有依靠。孤单困苦,没有依靠。
5、2021菲林鹿鹿(四季歌)少儿诗歌朗诵会圆满结束!
6、黄落山川知晚秋,小虫催女献功裘。
7、凭阑惆怅人谁会,不觉潸然泪眼低应该这么解释:出自唐代的诗人李煜《感怀》一诗,自己依靠着栏杆远眺,想摆脱难怪愁堵,但依然落寞惆怅,这种心情没有人能够理解,因此,不由自主地潸然泪下,低头哀思。表达了诗人忧国忧民,心系国家,爱国之情。
8、“却望千门草色闲”一句中的“闲”字历来为人们所称道,请赏析。
9、有的词作起句乍看之下较为平淡,要等到结句后才能感受起句暗藏的情感。如:
10、(4)从“抒情”角度:分析该字传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11、唱出来一种热烈的歌声──
12、此诗内容时令是秋季,时间是暮色夕阳。诗人看似旷达、闲淡,实则落寞、惆怅。首联即说“了不为秋悲”,诗人心境看似旷达、闲淡,实则是对现状不可改变的无奈之叹;中间两联寒山、落叶、霜风、残菊等意象的悲苦色调,透露出内心深处的忧伤与落寞;尾联在烛光下饮酒的场景,流露出终老山林的惆怅。后面三联以斜阳、落叶、孤鸿、残菊、短烛、低横北斗等低沉意象为主,缀词成章,惆怅失意之情溢于言外。
13、烦乱、烦躁、暴躁、不安、慌乱、
14、起句具体写事,结句阐发道理,表达人生感悟。只有韦词中运用,共2首,分别是:
15、综上所述,可以得出以下结论:
16、造句:当我骑车经过一段两旁都种满高高的甘蔗林时,四周寂寥无人,忽然,看见了一位老伯正挑着大袋废品踉踉跄跄地走在马路上。
17、在古诗词中充当“诗眼”的,有相当一部分是动词。由于动词的作用,使某些诗句成为名句,这便叫“动词效应”。“动词效应”:具体表现为“描摹效应”、“使动效应”、“点睛效应”、“虚实效应”、“传情效应”等多种形式,它对增强诗词的气脉流畅和流动美,具有重要的作用。
18、两首词的起句和结句都是写女子的妆容和服饰,将情感蕴藏,让读者去体会和感受。第一首是从他物来反衬情感,结句的“双双”二字反衬女子形单影只的愁苦。第二首则从“明月三五夜”的月圆人未圆,佳人独对圆月来反衬女子与心上人无法团聚的哀愁。
19、若有所失好像丢了什么似的。形容心神不定的样子,也形容心里感到空虚。
20、你走了,带着我全部的爱走了,只是一句分手。我忍着眼泪看着你的背影,好想最后在抱你一次,好想在对你说一次我爱你。
二、形容惆怅和落寞的成语
1、独立的近义词零丁,孤苦,孑然,独处,孑立,落寞,孤立,伶仃,寂寥,孤傲,孤寂。
2、答案巧用叠词,具有音韵美。“送送”意为送了一程又一程,描写送别友人的情景,表达彼此难分难舍的深厚情谊。“遑遑”想象友人独自前行时的匆忙、惶惑,写出了诗人对挚友的留恋、牵挂。
3、此诗前两联写景,时空变化丰富。从时间节点来看,可分为两个时段,第一联为舟行之时(白昼),第二联为泊舟之后(暮夜)。从取景空间来看,一句一景,富于变化。孤舟山曲、豁尔平川、树杪帆落、峰头月圆,远、近、高、低,布置巧妙。
4、这时燕子飞上了一棵棕榈,
5、根孤伎薄 势力孤单,才智浅薄。
6、只身(zhīshēn)
7、中间六句写景。日之初出,光晕染着天空,晴明高远,彩翠分明,风烟俱净,阴郁色调的树木还沉浸在夜雾的森冷之中。松林疏朗,露出了那条孤独盘旋的栈道,草木繁茂、花团锦簇之处隐藏着急流险滩。栈道经夜雨洗濯,光润打滑,田间杂草已干。
8、第一首起句写客观的时间,晚春之时,第二首起句则写离别已半年而音信渐无之事。两首词结句都写流泪的样子,静默地一滴一滴流出,用手腕去擦、用袖子去擦,擦干了眼泪,却擦不完那哀愁。
9、参考答案:①“斗”,相斗。(析本义)描写两岸崖石耸峙欲错,犹如两兽相斗,(描情景)凸显了江崖陡峭、峥嵘之势。(“描物”角度说效果)
10、翻译:数座州府的消息已被隔断,忧愁寂寞,用手在空中划着字。
11、这首收录在《全宋词》里的佳作,却不知道作者是谁,从“双飞燕”、“针线”等词语中不难看出,描写的是一位漂泊他乡的游子对远方妻子的思念。结尾连用了三个“无人”非但不显得多余,反而更加彰显出不可名状的孤独也寂寞。没有人替自己戴上鲜花,没有人劝酒,即便喝得酩酊大醉,也没有人照顾,这是何等的孤独啊!
12、诗歌是语言的艺术,对诗歌进行艺术分析的依据首先就是语言。诗歌语言与其他文学样式的语言相比,更具抒情性、含蓄性、精练性、跳跃性。分析诗歌语言,除了分析语言的用法,还要分析语言的表达效果,进而把握诗歌表情达意的语言特色。从多年的高考试题看,对诗歌语言的鉴赏包括三个方面:炼字炼句、诗眼和语言风格。
13、倍感落寞和惆怅的倍:加倍,更加,非常。意思:更加感到冷落寂寞和失意伤感。落寞是一个汉语词语,拼音是luòmò。释义为指寂寞;冷落凄凉。常用于形容人寂寞的心境或者状态。惆怅出自《楚辞·九辩》,是一个汉语词语,读音为chóuchàng,意思是因失意或失望而伤感、懊恼,用来表达人们心理的情绪。
14、选择让你快乐的那个人来共度余生,而不是你必须努力取悦的那一个。
15、2,怅怅不乐,读音:(chàng chàng bù lè)
16、千万恨/摇曳碧云斜(温庭筠《梦江南》)
17、生活习惯了,你向左走,我向右走。
18、造句:我的人,使我的生命不再孤单;感谢我的敌人,让我认识自己和看清别人。
19、玉炉香/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
20、一身犹在,乱山深处,寂寞溪桥畔。
三、落寞是形容词吗
1、(鳏寡孤茕):茕,无兄弟。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同“鳏寡孤独”。
2、本文原載《中國韻文學刊》20。感謝作者授權轉載。本號純公益,若有賜教或惠示資訊、分享鴻文,敬請寫信至wdwangchao@yeah.net聯繫,謝謝!
3、仇恨、愤怒、激愤、恼火、恼怒、盛怒、震怒、懊丧、悔恨、愧悔、
4、(1)从“描物”角度:分析该字突出景物特点方面的作用。
5、杏花含露团香雪/镜中蝉鬓轻(温庭筠《菩萨蛮》)
6、建议各位办公桌上和家里都放一本《新华字典》和《现代汉语成语词典》,有空就翻翻,不认识的字多看看,认识的字也再看细些,你会发现中国的文字博大精深,坚持下去,你的词汇量会越来越多,你的语言表达能力自然越来越棒!
7、数州消息断,愁坐正书空。——唐代杜甫《对雪》
8、解析此题为炼字题。答题格式基本为:字的含义+句中意义+作者情感。开头两句,表面上是在描写晚秋自然景物的凋落,而实际上是借此来反衬诗人落魄无依的郁闷心境。“小虫”,指促织(即蟋蟀)。晚秋天凉,促织鸣声四起,催促妇女织布,赶制裘衣。言外之意是:又到了晚秋的季节,妇女们都在辛劳不息,自己当年也曾想过要干一番事业而落魄至今,一事无成,再也难以展露才华。光阴徒催人老。一个“知”字,一个“催”字,表达出这种难遣的郁闷心境。
9、翻译:深山寂寂只闻猿声哀愁,走着走着就见云收雾散。
10、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语言(炼字)和思想内容的能力。一般遵循以下步骤:体悟该字在句中的含义,看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展开联想,把该字放入原句中描述景象;思考该字烘托了怎样的意境,或表达了怎样的感情,或有什么样的表达效果。
11、“江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攒”两字,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作简要分析。
12、噤若寒蝉、黯然神伤、自惭形秽、
13、很多同学认为生活中缺少锻炼的舞台,没有公众场合发言的机会。其实,这是一种误区,我们平时生活工作中,公众演讲的机会太多了,只是我们没有发现,没有这个意识去参与。
14、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后面题目。
15、桂岭瘴来云似墨,洞庭春尽水如天。
16、怅惘一词出自《楚辞·九辩》:“怆怳懭悢兮。汉王逸注:中情怅惘,意不得也。”
17、莞尔:形容微笑的神情。失笑:忍不住发笑。粲然:形容失笑时露出洁白的牙齿。绝倒:笑得身体前仰后合。捧腹:两手抱着肚子,形容大笑时的神态。拊掌大笑:一面欢笑,一面拍掌。谄笑:装着笑脸巴结人。嫣然:形容微笑时的神态。轩渠:原意是说孩子高举双手欢喜地拥向父母,后来也用以形容笑的样子。解颜:欢笑。颜,本指额。引申为面容、脸色。解颐:大笑、欢笑。颐,面颊。喷饭:吃饭时笑得喷出饭来,形容大笑时的神情。哄堂:很多人同时大笑,以致整个屋子都闹哄哄的。发噱:发笑。噱,大笑。胡卢大笑:胡卢,发自喉间的笑声。哂笑:讥笑。嗤笑:讥笑。成语有“嗤之以鼻”。讪笑:讥笑;勉强装笑。杜甫《宴王使君宅》:“自吟诗送老,相劝酒开颜。”开颜:露出笑容。欢欣喜悦的样子。
18、扑蕊添黄子/对芳顏(温庭筠《南歌子》)
19、就算世界荒芜,总有一个人会是你的信徒。
20、从一件具体事情写起,再向外扩展,最后将情绪融入景中,定格画面。只有温词中运用此方式,表达情感较含蓄。分别是:
四、落寞形容什么
1、冷清孤单;清静;静寂无声。
2、惊魂未定、失魂落魄、痛彻肺腑、
3、锦浦/黛眉愁(韦庄《河传》)
4、5:成语:怅然自失 读音:( chàng rán zì shī )
5、含娇含笑/早求仙(温庭筠《女冠子》)
6、属于低频层级的起结方式有7个,都是温词、韦词单独运用的,包括事起景结、情起事结、人起人结、情起人结、事起人结、事起议结和情起景结。
7、形容词是表现人(物)的特点、性质、状态等的词语,起修饰作用。所以形容词作为“炼字”的对象时,要注意其修饰的生动传神和语意双关,同时注意所用的修辞和形容词活用情况。,,
8、释义:怅然:形容不如意、不痛快。像失去什么似的烦恼不快。
9、口袋,谁都不爱,今生今世,我只是个戏子,永远在别人的故事里,什么叫快乐就是掩饰自己的悲伤对每一个人微笑伤感情话。
10、(形单影双):形容人无亲无友、孤独无依。
11、造句:看到她无依无靠、孤苦伶仃的样子,她好想收留她啊。
12、单身无靠,感到寂寞;(力量)单薄。
13、例题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
14、释义:形容懊恼不快乐的样子
15、(孤俦寡匹):指孤独无伴侣。
16、川原缭绕浮云外,宫阙参差落照间。
17、第三步,描景象。展开想象和联想,把该字词放入整体中,再现诗歌所描绘的情景,并结合具体字句进行分析。
18、(鳏寡孤惸):泛指没有劳动力而又没有亲属供养的人。惸,无兄弟。同“鳏寡孤独”。
19、同伴/转令人意伤(温庭筠《河传》)
20、怅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拼音为chàng wǎng。
五、惆怅是形容词吗
1、孤傲不群 孤:孤单;傲:高傲。指高傲孤僻,难与人相处。
2、(2)沈义父.《乐府指迷》(M).//唐圭璋编《词话丛编》第1册(Z).北京:中华书局,19
3、例句:她这个人总是怊怅若失的。
4、怅惘亦作“怅罔”。怅指失意,不痛快;惘指不得意。因此,怅惘是惆怅迷惘的意思,属于因失意而心事重重而表达一种内心状态。
5、我已经感到了南方的夜间的陶醉,
6、第一首起句描写秋天夜晚的景象,月亮下的水面如镜子一样,结句则写怀人的惆怅情感。第二首起句写枕头,情绪慵懒,结句点明起句的情绪是因为思念郎君。两首词对比来看,第一首的情感较平,第二首的情感则更加迫切。
7、栈道溪雨滑,畬田原草干。
8、怅惘造句:
9、由近到远,起句写人物外貌、动作等细节之处,结句则是景物的泛写。只有温词运用此方式,且都写女子的别离相思的哀愁和闺情心事。如:
10、愤然而去、怒发冲冠、羞愧难当、
11、请简要分析二句中的“知”“催”二字的妙处。
12、从起结句方式的使用情况来看,温、韦词起句、结句、起结方式运用最多的方式一样,都分别是绘景、叙事和景起事结。温词起、结句一共应运最多的方式是绘景,叙事次之,写人再次之,抒情较少,议论则没有;韦词起、结句一共应运最多的方式是叙事,抒情次之,绘景再次之,写人较少,议论最少。
13、你问的是表达内心惆怅的词语?
14、哀怨 烦躁 郁闷 悲切 难过 伤感
15、2:成语:怊怅若失 读音:(chāo chàng ruò shī)
16、绿槐荫里黄莺语/断肠君信否(韦庄《应天长》)
17、惆怅的成语(怊怅若失):怊怅:惆怅。形容人失意时感伤惆怅的情绪。
18、叙事是一个面,写人则落实到一点,情感走向则从开到合。只有韦庄词中运用。如:
19、独上小楼春欲暮/魂梦欲教何处觅(韦庄《木兰花》)
20、(顾影自怜):顾:看;怜:怜惜。回头看看自己的影子,怜惜起自己来。形容孤独失意的样子,也指自我欣赏。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