灶神祭文怎么写比较好(100句)
一、祭灶神文书范文
1、不过,苏东坡任知州之前,徐州一直没有发现煤。此地冬天严寒漫长,居民取暖只能烧柴,柴火价格昂贵,一床被子甚至还换不到半捆湿柴——“湿薪半束抱衾裯,日暮敲门无处换。”一些贫苦人家,只能忍受彻骨的寒冷——“君不见,前年雨雪行人断,城中居民风裂骭。”
2、比前往惠州时还要恓惶,这一次,苏东坡只带了儿子苏过。父子两人坐船到广州,再由陆路往雷州半岛而去。在藤州,苏东坡巧遇了贬往雷州的苏子由,兄弟俩已经有好些日子没见面了,没想到却在白发如霜的晚岁相逢于遥远他乡。非常有意思的是,以后,宋徽宗即位,章惇也遭贬谪,贬谪地就是雷州。天道好还,可见一斑。
3、点拨笄簪并不是女子专用的,男子虽然戴冠,也需要用笄簪将发髻和冠固定住。
4、D.闾巷,古时二十五家为一闾,后来称居民的区域为闾里、闾巷,泛指乡里民间。
5、B.《卖油翁》的作者欧阳修,晚号六一居士,是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6、玄武,也叫“真武”,形似龟而有蛇鳞,为龟蛇合体之物,有升仙的灵性,是古代神话中的北方之神。
7、笔、墨、纸、砚被称为“文房四宝”,下列对联与“文房四宝”无关的一项是()
8、对下列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9、苏东坡和岛上的原住民——黎族人——友好相处,无事可做时,常到黎族村子走走看看,天真的黎族儿童吹着葱叶欢迎这位头发花白,身披竹笠的老人。黎族父老对贬谪天涯的大师当然缺少理解,但他们以质朴的笑容接纳他,还教会了他如何烹制牡蛎。起初,苏东坡不敢吃,品尝后,就尝出了海味之鲜美。他甚至和儿子苏过开玩笑,调侃说:“无令中朝大夫知,恐争南徙,以分此味。”——不要让朝廷里那些达官贵人知道,以免他们一窝蜂地跑来,把我的美味分走了。
10、焚化疏文(注意从疏文文首开始焚化)。
11、就像阿尔是凡·高内心的隐秘世界,塔希提是高更的复活之岛一样,赤壁于苏东坡,大约也是这样一种崇高而又略显虚幻的精神地标。
12、等到了第二天,我很早就来到了泡温泉的大厅前,但是我又发现了一行字:“今天停水,不宜开放,不便之处,敬请原谅!”看完以后,我想我的泡温泉计划泡汤了。
13、传统节日的形成过程,是一个民族或国家的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的过程,我国的传统节日,无一不是从远古发展过来的。下列关于传统节日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中元节,俗称“鬼节”“七月半”,在阴历七月十五日,以祭鬼为主。B.七夕节,来自牛郎与织女的传说,在农历七月初七庆祝,习俗以女子乞巧为主。C.上元节,农历正月以吃元宵、赏灯、舞狮和未婚男女交往为习俗。D.重阳节,亦称“重九节”,主要习俗为登高、赏菊,也有喝雄黄酒、插茱萸等。
14、“路”是宋代的一个行政单位,以经略安抚使为长官,设转运司掌管财政,以转运使为长官。(√)
15、但苏东坡一直拿不定主意,到底该选什么地方安度晚年。他的朋友太多,这些散居各地的朋友纷纷写信,请求他住在自己的城市。苏东坡就这样走走停停,停停走走,整个过程像一次自助旅行——比自助旅行更愉快更幸福的是,沿途都有朋友和仰慕他的崇拜者请他喝酒赋诗,而诗人也乐此不倦。他在岛上寂寞已久,太需要热闹和人气。
16、中唐时期,徐州也有一个美女加才女,芳名盼盼。她与徐州太守张建封相亲相爱。张死后,盼盼独居十年,拒绝了无数渴求的目光,绝食而死。白居易是张建封的好友,他在作品中记下了这个痴情女子的故事。苏东坡来到徐州时,那座盼盼独居十年的小楼还在,叫燕子楼。
17、点拨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本是一个很重要的节气,代表着春耕春种的时节,后来由于清明与寒食节的日子接近,而寒食节是民间禁火扫墓的节日,后来人们渐渐地把寒食节与清明节合二为而寒食也变成为清明时节的一个习俗。
18、做有情怀、有温度的自媒体!
19、点拨据说“天子驾六”,只有天子才能乘坐六匹马拉的车子。由于四马驾一辆车最为常见,所以用“驷”来代指马车。“一言既出,驷马难追”表示说出口的话,即使是驾着一辆四匹马拉的车子也无法追回来。
20、“缙绅”同“搢绅”,指官绅的装束,也用作官宦的代称。(√)
二、灶神祭文怎么写比较好
1、在“制灯谜贾政悲谶语”一回中,贾政看到贾元春出的灯谜是“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一声震得人方恐,回首相看已化灰。”这个谜语的谜底是()
2、①端人凿断碧溪浔,善价争教惜万金。
3、B.宗庙之事,指诸侯祭祀祖先的事。宗庙指天子、诸侯供奉祖宗牌位的处所。祭祀在古代是大事。
4、明清时期在各省省城,每隔三年举行一次乡试。因于秋季举行,所以又称为秋试、秋闱。考中者为举人,可参加第二年在京城举行的会试。(√)
5、张方平酒量很大,号称一百杯,苏东坡却瘾大量小。一次宴席上,苏东坡说:对你们这种海量的人我并不羡慕,你们喝一百杯才醉,我喝一杯就醉,同样都是醉,不是和你们一样乐得其所吗?
6、2016年11月30日,一份古老的历法“二十四节气”被列入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也许是世上最有诗意的历法。阅读下面的诗歌并完成题目。
7、其时,小船顺着长江自西而东漂流,明月升起在大江对岸,箫声伴着江流如泣如诉,在空中久久回荡。苏东坡不由问杨世昌为何吹得如此悲凉?杨回答说,月明星稀,乌鹊南飞,这不就是曹孟德当年吟诗的地方吗?想当年他的军队势如破竹,在这里横槊赋诗,固然乃一时之英雄,可如今安在呢?更何况我和你这样的人只不过在江边打鱼砍柴,在天地间寄托短暂的生命,渺小得像大海里的一粒小米。我慨叹我们生命短促,羡慕长江无穷无尽……
8、D.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9、弹指一挥间,900多年过去了,曾经照耀过大师的月亮还在,滔滔岷江还在,黄州的赤壁与海南的椰风还在,只是,斯人已逝,除了那些生动的文字,我们已经无法想象得到,在世上,曾经有过这么一个时代,这么一个文人,这么一种生活方式。
10、我国古代有“五礼”之说,祭祀之事为“吉礼”,冠婚之事为“嘉礼”,宾客之事为“宾礼”,军旅之事为“军礼”,丧葬之事为“凶礼”。民俗界认为礼仪包括生、冠、婚、丧四种人生礼仪。礼仪还可分为政治与生活两大类。
11、点拨名和字是由父亲或尊长取定,号是由自己取定,这是其根本区别。号,又叫别号、表号。
12、《论语》不在“六经”范围之内,应是《春秋》。
13、灶神崇拜流行最广,大江南北,到处都有,风俗也较统如都认为灶神于农历腊月二十四日上天,要焚烧纸马,供清水糖食,以使之多说好话。
14、中国民间供奉的东厨司命、定福灶君的纸马,往往是一对老夫妇并坐,即灶君和灶君夫人的画像。看来中国百姓怕男性灶神寂寞又为其添了一位灶王奶奶一同供奉,倒是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精神。
15、答案:①B;②D;③A;④B;⑤C;⑥D。
16、下列各项中,地支与生肖配对正确的一项是()
17、点拨西汉、东汉、西晋、前赵、前秦、后秦、西魏、北周、隋和唐朝等均定都于长安。
18、文学史上的凌虚台已经900多年了,我眼前的凌虚台却只有100年。
19、苏东坡时代的惠州,是一座偏僻落后的岭南小城。如今,则是一座风景秀丽的宜居之城。西枝江在市区汇入东江,两条河形成了一个巨大的Y形,今天的惠州城被两条江分割为三部分,而纵横江上的桥梁又将它们紧密地联为一体。
20、点拨巡抚以“巡行天下,抚军安民”而名。清代正式成为省级地方长官,主管一省军政、民政。地位略次于总督。
三、简单祭灶文书
1、……1092年九月,朝廷将苏东坡调往京城,任龙图阁学士、兵部尚书——很显然,这一提拔,仍是出自一直欣赏他并重用他的太皇太后高氏之手。不久,转端明殿学士兼翰林侍读学士、礼部尚书。苏东坡毕生功名,至此达到巅峰。
2、为了纪念这一盛事,苏东坡写了《黄楼赋》,并勒石刻碑。据说,碑上“山川开合”四个字,并不是苏东坡本人手笔,而是出自一个叫马盼的歌女之手——这位美丽的风尘女子,“东坡极喜之”,经常带在身边。马盼于书法颇有功底,专学苏东坡,“山川开合”四个字,就是她模仿苏东坡的笔迹。
3、孰料,陈希亮性格刚直,不苟言笑,说话常常不留情面。这与乐观随和,甚至有几分孩子气的苏东坡自然格格不入;而彼时的苏东坡初出茅庐,顺风顺水,大概也不怎么把这个黑瘦老头子放在眼里。
4、灶神乡俗称灶公,又呼为顺面公,估计为“司命公”谐音。灶神的崇拜应源于人类发现、利用火来驱兽、熟食。但到称为灶神时,应在家庭形成后,或已经筑灶煮食之时。
5、点拨王维《送元二使安西》中的“西出阳关无故人”即指此。
6、阴历每月十五日称“望”。“既望”是每月望日之后的几天,这时候,月亮看起来很圆。(×)
7、点拨“丁忧”或“丁艰”,古代指父母之丧。古制父母死后,子女要在家守丧三年,不做官,不婚娶,不赴宴,不应考,以尽孝道。
8、以苏东坡的真性情,任命他到江南明珠杭州做官,就像把鱼儿放进江水,把苍鹰放归蓝天一样。
9、在我呀呀学语的时候,期盼春节是因为春节到了有很多大人来拜访,他们一见到我就会夸我长得很可爱,让我心里甜滋滋的。
10、初一可是我的最爱。早晨,一起床就开始放鞭炮,男孩子们欢喜得蹦来跳去。我也乐在其中,点燃了一支冲天炮,哪料一时没松手,我的小手开花了,疼得我“哇哇”大哭。鞭炮一直放都中午,一大堆 爆竹的包装纸堆成了山。之后,爸爸妈妈带着我,去给亲朋好友拜年,同时为他们送上最美好的祝福。
11、⑤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唐·孟云卿)
12、B(“只有天子和诸侯可以设宗庙,其余人则不准设庙”错,学界一般认为,周礼宗庙制度是:天子七庙,诸侯五庙,大夫三庙,士一庙,庶人不准设庙。)
13、点拨古代祭祀所用牺牲,行祭前需先饲养于牢,故这类牺牲称为牢;又根据牺牲搭配的种类不同而有太牢、少牢之分。少牢只有羊、豕,没有牛。
14、D.五帝三王,黄帝、颛顼、帝喾、唐尧、虞舜被称为“五帝”,而“三王”则指夏禹、商汤、周武王。
15、磨刀入谷追穷寇,洒涕循城拾弃孩。
16、解析:“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中的“山”指的是崤山。
17、后来,随着时局发展,两人政见不合,越走越远,友谊的小船早就打翻在风浪中,他们从无话不谈的朋友蜕变为势不两立的敌人——有一个令人深思的现象是,朋友一旦变成敌人,他整起你来会更加残酷也更加顺手。
18、A.①下围棋②荡秋千③蹴鞠④放风筝
19、张才这时才说:“今天晚上,我做了一个梦,梦见大哥和大嫂成了神仙,玉皇大帝封大哥为‘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封大嫂为‘灶王奶奶’。你们平时好吃懒做,妯娌不和,不敬老爱幼,闹得居家不得安宁。大哥得知你们现在又闹着分家,很是气恼,准备禀告玉皇大帝,今年三十除夕晚上,他要下界惩罚你们。”
20、古人在家庙内祭祀祖先或家族守护神的礼仪称为“家祭”。(√)
四、灶神祭文怎么写
1、答案:B解析:B.庄子是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他的散文具有浪漫主义的风格。
2、D.苏轼《赤壁赋》“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中的“斗”“牛”指二十八宿中的斗宿和牛宿,这两句是写景之句,以星衬月。
3、王安石遭排挤后,曾贬官江宁,后辞官隐于江宁城外半山园。年轻时,苏东坡受乃父影响,加上个人见解不同,对王安石及其新法颇有讥讽。但是,随着年齿渐长,阅历日丰,他慢慢理解了王安石——至少,哪怕他不同意新法,也对王安石的人格与才学,保持着一份敬意。1084年,苏东坡结束黄州贬谪时,舟次江宁,专程拜访已悠游林泉的王安石,两人推心置腹,流连宴语,苏东坡写诗感叹“从公已觉十年迟”。然而,光阴倏忽,匆匆十载。这时,王安石已去世八年了,墓木已拱。被风困在江宁城外的苏东坡,没法再去拜访那个誉满天下谤满天下的倔强老人了。
4、下列对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
5、东宫,指封建时代太子所居住的宫殿,借指太子本人。太子就是封建时代君主的儿子中被预定继承君位的人。(√)
6、D.登极,本指登上屋顶,后指皇帝即位。古代还有很多类似的词语,生动形象地形容皇帝即位,如:践极、南面、荣登大宝等。
7、下列对加粗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8、是年,苏东坡62岁(文中均为虚岁),苏子由59岁。这一次挥手,既是生离,也是死别——直到苏东坡病逝,兄弟俩也没再见过面。
9、临近年了,梅却有了快枯的现状。要在平时,正是怒放的时节了。花儿,也许是不会有褶皱的吧!可真是奇怪了,花儿竟也有了“皱纹”。不仅如此,幽幽清香也在被窝里躲着,不肯轻易飘出来。
10、在命运的洪流中,每个人都是漂浮不定的浮萍。即便苏东坡,也是。
11、点拨西汉时,《楚辞》由刘向编辑而成,以屈原的作品为主,也收集了楚人宋玉和汉代的作品。作品具有极为丰富的想象力,多采用铺陈、夸张的手法,抒情色彩鲜明浓郁。
12、请根据诗歌描写的内容,推断诗歌对应的序号分别是二十四节气中的哪个节气,请按顺序依次写在横线上。
13、点拨戏曲起源于原始歌舞,是一种历史悠久的综合舞台艺术样式。经过汉、唐,到宋、金才形成比较完整的戏曲艺术,它由文学、音乐、舞蹈、美术、武术、杂技以及表演艺术综合而成。它的特点是将众多艺术形式以一种标准聚合在一起,在共同具有的性质中体现其各自的个性。
14、我本无家更安住?故乡无此好湖山。
15、皇甫遵拿足了派头,他一声不吭地盯着苏东坡。苏东坡心里没底,越发慌张,自顾说:我向来得罪朝廷,今日必定赐死,死固不敢辞,只希望让我和家属告个别。这时,皇甫遵才勉强说了声:不至于此。
16、腊月二十三是小年,也是送灶神上天之日,所以要祭灶神。传说灶神司人间烟火食禄,受天上玉帝管,每年腊月二十三便上天向玉帝禀报人间事,所以人要敬灶神,要对灶君好,让灶神上天多讲人间好话,让玉皇大帝多降福人间。所以,借灶君上天之机,家家户户都会祭拜灶神,让灶君满意,上天多讲人间好话。到除夕再迎灶王下界归位。
17、听了吴充的话,神宗吃了一惊,忙解释说,我没有其他意思,只想让他把事情说清楚,很快就会释放的。
18、点拨清代各省设道员,或有专责,如粮道、河道、茶马道等,或作为布政使、按察使的副使。根据清代的官阶制度:道员(道台)是省(巡抚、总督)与府(知府)之间的地方长官。
19、《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五回:“以上卿之礼,葬要离于阊门城下,曰:‘藉子之勇,为吾守门.’追赠其妻子.与专诸同立庙,岁时祭祀.”
20、赣江由南向北,纵贯江西。在赣南的万安境内,一道大坝横立于峡谷之间,高峡出平湖,形成了碧波荡漾的湖泊,称为万安水库。大坝矗立之前,这里曾是千里赣江上最险要的路段,18个险滩一个接一个,成为旅行者的畏途。其中一座滩,它的名字广为人知:惶恐滩。
五、祭灶君文书
1、C.“净”,角色名,俗称花脸;“丑”俗称小花脸或三花脸。
2、A.大理寺,中央司法机构。北齐定制,历代沿置,掌司狱定刑,长官为大理寺卿。
3、点拨汉服的一种,是对古代寻常百姓所穿的一种服装的称呼,又称“竖褐”“裋褐”。用粗布做的上衣下裤的男装,上衣长度一般在臀部和膝盖上下。
4、C.古人有“春女秋士”的说法。“春女”指的是看到春天繁花似锦而快乐游春的女子;“秋士”指的是暮年仍然不得志的知识分子。
5、苏东坡在黄州的居所有两处,一处是为了耕种方便修建的雪堂,一处是刚来黄州时居住的临皋亭。
6、A.中秋节B.元宵节C.端午节D.七夕节
7、对下列句中加粗的词语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8、身为徐州最高长官,苏东坡认为,如果有钱人都跑了,只会引得人心动摇,无法抗洪。苏东坡一方面禁止所有人员外出,另一方面向他们保证,他会与他们一起守城。接着,苏东坡前去动员驻守当地的禁军,尽管调动禁军需要朝廷命令,但苏东坡希望禁军将领事急从权:“河将害城,事急矣,虽禁军宜为我尽力。”禁军将领慨然应允。
9、今天的诸城市区,潍河南岸,恐龙公园与张择端公园之间,耸立着一座高大的仿古楼台,那便是重建于十多年前的超然台。至于苏东坡所建的超然台,尽管历代不断修葺,依然于上世纪40年代末完全毁弃。幸好,我们知道,真正永恒的亭台,只能矗立于人心之中,而非大地之上。
10、《史记·周本纪》:“汉兴九十有馀载,天子将封泰山,东巡狩至河南,求周苗裔,封其后嘉三十里地,号曰周子南君,比列侯,以奉其先祭祀.”
11、A.侍郎,是古代官名。隋唐以后,中书、门下及尚书省所属各部皆以侍郎为长官之副。韩愈曾任刑部侍郎、礼部侍郎等职。
12、无论多么巍峨牢固的建筑,都无法抵挡以千年计的自然风雨和人为损毁。最初的凌虚台永远地消失后,后人在大致相同的地方,一次又一次重建。
13、答案:A解析:①“最长的抒情诗”错,应是“最长的叙事诗”。④词的标题和词牌有着严格区别,词的标题是词的内容的集中体现,它概括了词的主要内容。词牌是一首词词调的名称。
14、下列诗句所写内容与我国传统节日对应恰当的一项是()
15、②飞龙舞凤成夜色,伐鼓踏歌皆春声。
16、“觥筹”其实是两样不同的东西。“觥”是古代一种椭圆形,三足或四足的盛酒器,上部或侧面有提梁。“筹”本是竹片或木片,用来计数,华丽些的也可以用象牙等珍贵材料制作。后来成为在喝酒的时候用以计数的工具。(√)
17、沧海何曾断地脉,白袍端合破天荒。
18、解析:A项,由“踏青”可知,与传统节日“上巳节”或“清明节”有关。B项,由“重九登高”可知,与传统节日“重阳节”有关。C项,由“端阳”可知,说的是“端午节”。D项,由“抓周”可知,这与民间习俗“婴儿抓周”有关,无关传统节日。故选D。
19、《史记·白起王翦列传》:“死而非其罪,秦人怜之,乡邑皆祭祀焉.
20、乌台诗案是苏东坡人生的一大转折。他宦游之路的上半场结束了,他天真烂漫的诗酒生活开始罩上浓重的阴影。不过,他正值壮年,他还有机会,而人生之路的一波三折,也才刚刚开始……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