祭灶神是哪个时辰(100句)
一、祭灶神是什么时候
1、到了腊月二十三日这一天,灶神将上天向玉皇大帝汇报,玉皇大帝根据汇报来决定下一年对这家是奖励还是处罚,第二年新年灶神再回来继续监督这家的作为。祭灶节这一天,实际是各家欢送灶神上天的节日。
2、第三种说法则是说灶王神原先是一个名为张单的人,他在未发家时娶妻名为丁香,后来张单外出经商发家致富,他在外移情别恋,喜欢上了一个名为海棠的妓女,并回家休掉了他的结发妻子丁香。而丁香也被迫嫁给了一户十分贫穷的家庭。但再婚后的张单夫妇也并没有过上如意生活,海棠本性难移,在家好吃懒做并很快对张单产生厌恶之情,随后便带着所有家产改嫁,一无所有的张单外出乞讨却再度遇到丁香,他羞愧难当便一头扎进灶门里自杀了。因玉帝感叹于其悔过之心便封其为灶神。
3、特别提醒的是,如果是腊月二十三祭灶的,不要把旧的灶神像撕下来,等腊月二十四或春节前后再撕下来换新的灶神像,因为灶神要到二十四晚上6点左右才离开你家,骑马上天,去天庭汇报。如果二十三那天就撕下旧灶神的像,灶神就没地方呆了。二十四供的可以将旧的灶神像拿下,贴上新的。
4、特别是需要马的缘起图,在古代需要扎纸马,作为灶神上天的坐骑。
5、南方习俗于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晚上奉祀灶君,焚香祀送。
6、随着时代的发展,拜年的习俗亦不断增添新的内容和形式,人们除了沿袭以往的拜年方式外,又兴起了礼仪电报拜年和电话拜年等。
7、清净软如法,淡咸酸甘辛
8、家庭获吉祥,富裕且欢庆
9、我记得看过乡下的人家在祭灶的时候,先将灶神像从墙上揭下,然后用饴糖轻轻在其嘴上抹一下,把灶神像的画纸点燃马上焚烧,最后高呼“送灶爷骑马升天”,祭祀仪式就结束了。
10、“若人随顺我及汝说,供养是天,于此天像前讲读般若甚深经法,令此诸天皆大欢喜者,诸天欢喜故,一切众生皆得欢喜;得者一切众生喜,故诸佛亦喜;诸佛喜故,世出世间悉地圆满。”
11、南宋著名诗人范成大,他的许多诗歌都是写民间民俗的,其中有一首《祭灶诗》,当中第一句就是:“古传腊月灶君朝天欲言事。”可见那个时候民间普遍认为小年是在腊月而且是自古以来的传统。
12、请点击蓝字,关注并标星我们
13、大圣紧那罗,火部灶王君
14、著名民俗学家袁珂先生曾在他的文章《漫话灶神和祭灶》中讲到:后世的灶神,无论名叫“禅”、“单”、“宋无忌”,还是名叫“苏吉利”的,都是从颛顼帝的儿子“穷蝉”名字演变过来的。
15、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也有二十四一说),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
16、时间:农历二十三全天、二十四晚上六点前祭灶均可。
17、随着时代的发展,灶神的地位变得越来越低,职权范围也越来越小,最后仅限于过年打报告,所以祭祀仪式也越来越简单,到了清代以后祭祀形式都变得可有可无了。
18、扫一扫,关注贺老师讲国学
19、自人类脱离茹毛饮血,发明火食以后,随着社会生产的发展,灶就逐渐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崇拜灶神也就成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了。故《礼记·祭法》中“王为群姓立七祀”,即有一祀为“灶”,而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
20、“若天不悦,即请外金刚部主四臂不动忿怒明王供养归依,尔时诸天随顺教敕,欢喜护持也。”
二、祭灶神是哪个时辰
1、祭灶神为商周时代五祀之初为夏祭,后改为腊祭。古称“炎帝于火而死为灶”。古祭灶日期,有“官祭民祭王八祭鳖祭六”之说。祭灶神是地处东南海隅的闽东南地区诸多拜神活动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2、灶神的形象除了来自火神之外,还有另外三种。
3、在自然崇拜十分盛行的彼时,火自然无异于下凡的“神灵”,而后来火即被古人人格化为火神祝融,古代各地都有火神庙的修建与火神崇拜。后来人类发明了灶并用灶生火,进而“灶”与火密切相连,火神也逐渐与灶神的形象合二为一并成为我国古代十分重要的民间神灵。此外还有人说灶神即为炎帝,而这种说法也是因为“火”的出现,《淮南子》里便写道:“炎帝作火,而死为灶”。
4、小麦上涨带动面粉价格走高
5、腊月把面发。二十七两天准备好了过年要吃的肉食,到了二十八这天,就该准备主食。
6、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是我国汉族传统节日祭灶节,民间常称它为“交年”、“小年下”、“小年”。每家每户在这天的晚上都会举行“祭灶神”的仪式,也就是送灶王升天。
7、喜欢我们,就点个在看吧
8、腊月去打酒。由于在过去的几天中,食物都已经准备就绪了,那么中国人会在这接下来的日子里准备些酒。大家可以看到这里写的是“打酒”,而不是“买酒”。这是因为在旧时代,许多人承受不起买瓶装的酒。他们用自己的瓶子或者塑料袋,去酒家里买酒,那里的酒会放在一个大容器里。
9、送灶黄昏后,糖瓜堵嘴前。请神凡事说甜言。供你鲜花,供你大拼盘。供你纸钱元宝,四喜尽欢颜。
10、三是感谢性的拜访。凡对人家欠情的(如律师、医生等)就要买些礼物送去,借拜年之际,表示谢忱。
11、敬礼东厨司命九灵元王定福神君
12、农历二十三供的可以以腥的为主,二十四供的以素的为主。
13、腊月推磨做豆腐。“做豆腐”有象征性的意义。中文“腐”与“福”有相似的发音,做豆腐也就意味着“在新年收获幸福以及福气”。
14、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你是农历23祭灶的,不要把旧的灶神像撕下来,等24或春节前后再撕下来换新的灶神像,因为灶神要到二十四晚上6点左右才离开你家,骑马上天,去天庭汇报。你如果23就撕下旧灶神的像,灶神就没地方呆了。24供的可以将旧的灶神像拿下,贴上新的。
15、腊月二十三晚,送灶君老爷上天,叫“谢灶”、“送灶”或“祭灶”。祭灶的贡品:一碗米,两砖片糖,一封利是,一碗清水,一礼烧猪肉,一些蔗、桔,纸钱等。(“冬柑,年橙,谢灶桔”。意思大概是:冬至拜神的时候要用柑桔,过年用橙,而谢灶就要桔)。还要写好一张“灶君疏”,大意是向灶君请罪,请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16、般若经法,如金刚经、心经等。
17、而距离我们最近的清朝,一本有名的书籍《清嘉录》当中也称“俗呼腊月二十四夜为念四夜,是夜送灶”,这也说明腊月二十四确实是过小年的时间。
18、中国古代就有祭祀灶神的。魏晋以後,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搏颊”。唐李贤注引《杂五行书》又称,“灶神名禅,字子郭,衣黄衣,披发,从灶中出”。灶神初为女神,或称是老妇,或称是美女,说法诸多。
19、接灶又称迎灶,是一种传统节日习俗。接灶,表示灶神自天上返回。此日,民间将新的灶神像安置于灶的神龛上,并敬以酒果点心。
20、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中国民间祭祀灶神的历史十分悠久。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冀中地区供张奎、高兰英。祭灶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三、灶神什么时候祭拜
1、在中国的灶神庙是很难找到的,好像目前保存比较完好的是在北京的崇文门外。但是因为这里的灶神庙建成之后,并没有带来什么好的期望,所以庙门终日不开,最后成为他人的场所。
2、如果你也喜欢我的文字,关注我的订阅号哦!
3、灶神又称灶王爷,灶君,灶君司命。中国民间传说灶神每年腊月二十三晚,上天汇报,正月初四日返回人间。是神话传说中等级最低的地仙。庶士、庶人立一祀,“或立户,或立灶”。中国民间祭祀灶神的历史十分悠久。魏晋以后,灶神有了姓名。隋杜台卿《玉烛宝典》引《灶书》称,“灶神,姓苏,名吉利,妇名博颊”。冀中地区供张奎、高兰英。祭灶神寄托了中国劳动人民一种祛邪、避灾、祈福的美好愿望。
4、四喜:指“富、寿、禄、禧”。
5、放鞭炮。放鞭炮送灶神,祝愿他们一路顺利。供奉灶糖。灶糖是一种又粘嘴又粘牙的麦芽糖。祭灶供灶糖的原因,是为了粘住灶王的嘴巴。
6、有关灶王的传说,早期先是有炎帝、祝融的故事,后来出现了许多不同的版本。例如道教的《经说》一书,就把灶王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说她“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
7、古时腊月二十三日,宫庭用黄羊祭灶,这种祭灶礼仪一直延续到清朝末年。民间祭灶则用糖瓜、关东糖、糖饼等供品,以祭灶君;用清水草料祀灶君之马。
8、同时我们也略备薄酬,欢迎广大文史爱好者惠赐稿件,具体投稿要求可在公号首页点击“联系我们”查看。
9、如果有的东西买不到,那就有几样是几样,其他的可以自己添加。
10、有的人认为,如果不早起,田坎就会塌。所以要早起。
11、那么关于灶神的祭祀又是怎样的呢?
12、旃檀甘露味,天厨妙饮食
13、灶王爷,本姓张,骑着马,架着枪,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这个灶王爷上的横批想你应当知道:一家之主。这位老爷在家里保佑了一年,也看了一年,每年他都有年休假,顺便上天汇报工作,你家里的好事坏事,做的对的与做的不对的,他都应当向上级汇报,以由上级决定你家下一年的运程。你说你贿赂贿赂能行吗,所以就要祭灶了,让他“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顺便给人家一点盘缠路上用。还有你可以把心愿说一下,他老人家帮你传达一下,就成了。例:上天诉说光棍苦,下界带来美女情。横批:给我一个。
14、民间互访拜年的形式,根据彼此的社会关系,大体可分四类:
15、这样,腊月二十三成了朝廷过小年的时间,而民间还是二十四过小年。但是因为中国的政治中心在北京,所以北方大部分地区受到皇家的影响,民间也在二十三过小年了。
16、灶王掌管厨房,农村土话叫老灶爷,每逢腊月农村各家各户烙祭灶饼,烧香供奉老灶爷,把旧的老灶爷揭掉,到腊月三十下午贴上新的老灶爷年画,上写"腊月二十三日去,初一五更来"!
17、旧时亦有士绅家于二十三日送灶,百姓家二十四日送灶之别。奉祀灶君多用糖元宝、炒米糖、花生糖、芝麻糖和糯米团子之类,以冀塞住灶神之口,不讲人间罪恶,世称“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
18、首先准备好祭果、酒和菜,供的时候点香、点烛。
19、时间:农历二十三全天、二十四晚上六点前祭灶均可,建议可在二十三的晚上,或者按照当地习俗。
20、农历二十三祭灶要供酒,二十四祭灶的不要供酒,灶神怕汇报时满口酒气。
四、祭祀灶神的时间
1、可以说,这首诗非常形象地说明了古代汉族人民有关祭灶的风俗习惯。当然,这只是汉族民间的传说而已,是不足为信的。
2、灶神也叫灶王爷,是一个厨神,并不是食神啊,灶神的全称是“九天东厨司命太乙元皇定福奏善天尊”对于记载来说,灶神的名字也是有很多,有的说姓张,大多都是说法不还有的说是灶神是个女的,还有的说是男的,毕竟这些都是传说,并没有太多的记载,有的时候咱们家里的厨房里都是挂着灶神的图像,有的是一个男的,有的地方挂的是一男一女,好像也是说灶神夫妇在掌管着咱们的厨房,且不管是男还是女,对于祭灶来说,在民间都是比较看重的,毕竟一年只有这次送灶神上天的时间,所以民间很重视的。
3、同时,我们也有qq资料群,群号:8566499群内有大量文史类电子资源分享。
4、所以到了祭灶的这天,家里的厨房都要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然后厨房里不能烧东西,不能有垃圾,然后在厨房里不能胡说八道,不能对灶神有不敬的言语,不能大声说话,不能唱歌,厨房的灶上不能放刀,剪子之类的东西,最主要的就是祭灶这天要给灶神放上供品,这些供品里面就要糖,我们这里使用的是那种“大糖”来做供品,然后寓意是灶神吃了糖,心里美滋滋的,到了天上就会给我们说好话,保佑我们。
5、关于过小年的时间,历来有分歧,但实际上是各有依据道理的。
6、传说灶王爷长得十分白净,古人尊崇男女有别,因此女人在祭祀灶王爷的时候要避开。所以,在今天我么祭拜的时候,女性可以准备祭祀需要的物品,男性则可以在祭祀的时候成为主力。在祭祀的时候,可以心里默默许下一些愿望,这对愿望的实现也是有好处的。另外,为灶王爷准备的瓜果点心一定要清洗干净,表示对灶王爷的尊重。
7、如果特别针对诸天的经文,根据不空三藏所译之《供养十二大威德天报恩品》:
8、祭毕,即将奉祀经年的灶君旧纸马从灶上揭下,连同纸锭等一起焚化,以示灶神上天。除夕接神时,再行接灶神之礼,奉祀灶神后,再在灶上粘贴新的灶君纸马。
9、每年农历十二月二十四日,灶神上天,报告人间功过,定人祸福。
10、灶神是女性形象的话应该是源自原始母系氏族社会。《庄子》中曾有“灶有髻”的说法。晋代司马彪对“灶有髻”的注解是这样的:“髻,灶神,著赤衣,状如美女。”
11、祭灶是一项在中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的传统习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人们称这尊神为“灶君司命”,传说他是玉皇大帝封的“九天东厨司命灶王府君”,负责管理各家的灶火,被作为一家的保护神而受到崇拜。灶王龛大都设在灶房的北面或东面,中间供上灶王爷的神像。
12、刘涛:《灶神起源中的文化崇拜》,《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9年第03期。
13、腊月23晚上送,除夕晚上请。
14、腊月大扫除。有俗语说“腊月掸尘扫房子”。在这一天,每一个家庭都会彻底的清扫他们的屋子,这与现代理念“春扫”有异曲同工之妙。
15、四是串门式的拜访。对于部分左邻右舍的街坊,素日没有多大来往,但见面都能说得来,到了年禧,只是到院里,见面彼此一抱拳说:“恭喜发财”、“一顺百顺”,在屋里坐一会儿而已,无甚过多礼节。
16、先谈谈小年在腊月二十四的说法。根据一些古籍记载,过小年的时间是在腊月比如晋代时的《风土记》是这样说的:“腊月二十四日夜,祀灶,谓灶神翌日上天,白一岁事,故先一日祀之。”
17、在民间的小年这一天,人们往往会在厨房的中心位置摆放上灶王的画像,有的是只有一个男性灶王,在我国的某些地区还会同时摆上灶王奶奶,灶王奶奶的出现既有可能是母系社会祭灶习俗的传承,也可能是人们参照民间夫妇形象创造出了灶王奶奶这一角色。在这一天人们会用麦芽糖做成糖瓜摆放在灶神前边,民间用糖来祭祀灶王并不是想要让灶王吃糖而是想要用黏黏的糖瓜将灶神的嘴巴黏住以阻止其在玉帝面前打小报告。乾隆年间的《吴县志》便写道:“二十四拂尘祀灶,名送灶,用糯米粉团、糖饼,云灶神以是日上天言人过失,用此二物粘其口”,意思即是如此。
18、腊月杀猪割年肉。在过去,许多人承受不起肉食,所以他们很期待新年年夜饭能吃上一顿肉。在传统理念中,肉食代表财富。最具盛名的节日肉食就是“红烧肉”。
19、还有一种形象便是祖先形象。
20、祭灶王是中国传统节日习俗之是春节期间祭祀灶王的活动。灶王(灶神)为民间灶头供奉之神,也称灶君、灶王爷等。原始人为了表示对火的发明者的感激,每年夏天祭祖他,夏天象征火,灶也代表火。中国北方有腊月二十三日用糖果祭灶之俗。劳动人民通过祭祀灶王爷,祈求神明保佑新年合家平安,风调雨顺。
五、几点祭灶神
1、特别提醒的是,如果你是农历23祭灶的,不要把旧的灶神像撕下来,等24或春节前后再撕下来换新的灶神像,因为灶神要到二十四晚上6点左右才离开你家,骑马上天,去天庭汇报。你如果23就撕下旧灶神的像,灶神就没地方呆了。24供的可以将旧的灶神像拿下,贴上新的。旧的灶神像可以烧掉也可以当垃圾处理。
2、正月初一封井,红糖枣茶祭祀井泉童子;
3、腊月二十二零点过后是在凌晨就可以开始祭祀活动。在当晚十一点之前完成祭祀活动即可。因为当代大众的生活节奏快,工作事务繁多,只需要在今天做了这件事情就可以,祭祀只是一个表达我们对未来生活的美好向往,切勿因为祭祀活动而影响到自己的生活。上班族可以选择在刚回家的时候开始准备,这样在祭拜完之后可以早些休息。
4、农历十二月二十三和是汉族民间传统的祭灶日,又称“小年”。传说灶王爷原为平民张生,娶妻之后终日花天酒地,败尽家业沦落到上街行乞。一天,他乞讨到了前妻郭丁香家,羞愧难当,一头钻到灶锅底下烧死了。
5、此食色香味,上供十方佛
6、这种想法和做法,显然是善良的老百姓们美好的愿望啊!
7、五内得调和,身适心安畅
8、承办因缘俱,障碍尽消除
9、令今施者得,无量波罗蜜
10、小年是民间祭灶的日子。据说这一天,灶王爷都要上天向玉皇大帝报告这一家人的善恶,让玉皇大帝赏罚。祭灶时,还要把关东糖用火融化,涂在灶王爷的嘴上,这样他就不能在玉帝面前说坏话。“男不拜月,女不祭灶”的习俗,因此祭灶王爷,只限于男子。
11、腊月二十三过小年其实是在清朝才开始有的。据说,清朝的建立者是满族人,他们入关之后在腊月二十三那天要举行祭天典礼,为了节约成本就把祭灶君的仪式一块儿办了。
12、那腊月二十三的说法又是怎么一回事?
13、灶王爷姓赵,名字叫做赵公明。旧时每当农历腊月廿三或廿我国绝大多数人家都要祭灶王爷。民间传说,每家灶头都有一位灶王爷。旧岁逝去前夕,灶王爷按例要上天禀报所在人家一年的善恶,以供玉皇大帝决定赐福或降灾时抉择。
14、既然是受到玉皇大帝的排派遣,那么灶神肯定是带有任务的,他的任务就是了解人间的善恶。每年腊月二十三要上天庭“汇报”一次,为玉帝对下界老百姓赏善罚恶提供依据。
15、将元宝纸或者纸叠的元宝,或当地纸钱、缘起图等,一边烧一边念诵:上天言好事,下界降吉祥。
16、三德和六味,供奉三宝尊
17、尽管祭灶已经成为了一项十分重要的民间活动,但这项活动在一开始却并不是在小年这一天。晋朝司马彪曾在《后汉书》里写道:“立夏之日,夜漏未尽五刻,京都百官皆衣赤,至季夏衣黄,郊。其礼:祠特,祭灶。”意思是说要在立夏时节举行祭灶仪式,有学者对此解释说,是由于夏天天气炎热,为火属性,灶神呢又是掌火之神,所以在夏天祭灶能够更好的得到神灵庇佑。
18、玉帝知道后,认为张生能回心转意,还没坏到底,既然死在了锅底,就把他封为灶王,每年腊月二十四上天汇报,大年三十再回到灶底。老百姓觉得灶王一定要敬重,因为他要上天汇报。于是,汉族民间就有了腊月二十四的祭灶“小年”,祈求来年平安和财运。
19、灶神虽然在神灵系统中只是一个地位很低的神灵,但他却由于掌管人间祸福而受到人们尊崇,在民以食为天的古代社会,能否吃饱饭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最为重要的事情,也由此人们才会想出种种办法来巴结灶神。今日中国社会,温饱问题对于大部分中国人已经不再是首要问题,但人们依旧会祭拜灶神,这也是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期盼吧。
20、念诵部分,以常念的经咒为主,这里不作特别说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