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砧型号(钢砧规格型号)
钢砧重量要求
对回弹仪进行率定时,在室温5~35℃条件下进行。在符合标准的钢砧(洛氏硬度HRC为60±2的钢砧)上,中型回弹仪的率定值为80±2;试验应在室温5~35℃的条件下进行。率定时,钢砧应稳固地平放在刚度大的物体上。测定回弹值时,取连续向下弹击三次的稳定回弹平均值。弹击杆应分四次旋转,每次旋转90°,弹击杆每旋转一次的率定平均值中型回弹仪应为80±2。
[点评]对混凝土回弹仪率定的作用主要有:①作为校验仪器的标准;②反映仪器的硬件性能;③检验仪器本身测试的稳定性;④校验仪器使用后的内部零件有无损坏和故障。
钢砧使用说明书
各有各的好处。
1、碳钢:
传统的中式厨刀都是碳钢做的。碳钢较硬,普通的弹簧钢能轻松做出62HRC硬度的刀刃,保持性非常不错,而且因为微观组织的差异,碳钢刀比不锈钢刀更容易磨得锋利,它的切割力要好一点。
家用碳钢刀价格一般都比较便宜,几十块钱就能买一把,属于物美价廉的刀。另外,碳钢刀还是专业的中式餐厅厨房的主流刀。
2、不锈钢:
现在是家用厨刀的主流。不锈钢刀上会标着一些数字记号,比如3Cr13,即有0.3%的碳,13%的铬,以及添加了钼和钒细化晶粒,Cr前的数字代表钢材里碳的含量。
碳越多刀越硬,价格也相对更高,3Cr13是最低端的厨刀钢材,由于没有加入钼和钒,所以保持性不如3Cr13mov。由于不锈钢刀含有除铁之外的活泼金属,因而不锈钢刀不容易生锈,也更美观,更容易存放。
扩展资料:
菜刀:
菜刀主要是用来切肉类和蔬菜,不锈钢刀与铁刀是有区别的:不锈钢刀干净、美观,但不很锋利;铁刀表面不好看,但长期使用会补铁,适合贫血患者使用。
菜刀有非常多的种类,除了依据各种目的设计的菜刀之外,也可分为中式菜刀、日式菜刀和洋式菜刀。日式菜刀通常是搭配在砧板上使用,切断食材后砧板可防止刀刃受损。而洋式菜刀则是大部份可直接在调理台上使用。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菜刀
标准钢砧硬度多少
(素材来源网络,土木工程检测整理,版权归原作者)
标准钢砧的校准规程
一般选择中型回弹仪。每个构件选10个测区,每个测区回弹记录16次(4点x4行,20cmx20cm);数据处理为每个测区16个回弹值中剔除3个最大值和3个最小值,余下10个求平均值,再按JGJ.T23-2001《回弹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技术规程》附录表换算。
标准钢砧质量要求
之前介绍了自行车零部件的检验验货项目和测试内容,今天小编帮你整理自行车整车的验货重点和测试内容,如果你刚好有这方面的需要,一定要仔细学习一番,相信对你会有很大的帮助!
1.自行车的结构:
自行车的构造分为基本部件和附属部件。基本部件:车架、前叉、车把、前后中轴、链条、飞轮、鞍座、车闸等16个部件组成。附属部件:链罩、支架、车铃、车锁等9个部件组成。
2.自行车的种类、规格:
自行车种类分为“普通型”、“轻便型”、“载重型”、“赛车型”、“小轮型”、“特种型”六种。自行车的规格包括:14"、16"、18"、20"、22"、24"、26"、27"、28"九大系列产品。我国出口自行车一般按以上种类、规格型号划分,并要标注外销货号进行管理。
3.自行车产品标准及检验:
1)自行车标准:根据自行车的结构特点我国制定了自行车产品的质量标准。主要包括检验项目、质量指标和试验方法,另外还规定了抽样规则等内容。它是实施自行车质量检验的依据。出口自行车采用国家标准和专业标准。参考常用标准有如下:
GB250-95《评定变色用灰色样卡》GB2828-87《逐批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连续批的检查)》GB2829-87《周期检查计数抽样程序及抽样表(适用于生产过程稳定性的检查)》GB3565-93《自行车安全要求》GB/T3566-93《自行车装配要求》GB14746-93《儿童自行车安全要求》ZBY14003-93《越野自行车(BMX)的安全要求》QB/T1217-91《自行车电镀技术条件》QB/T1218-91《自行车油漆技术条件》QB/T1219-91《自行车表面氧化处理技术条件》QB/T1251.1-91《自行车包装》SN/T0248.2-93《出口自行车零部件检验规程》SN/T0248.1-93《出口自行车检验规程》
2)标准性质的说明:
标准对强制性和推荐性标准的分类,其中,对于:锐边,突出物,车闸,把立管,车把部件的强度,把横管和把立管组合件的疲劳实验,车架/前叉组合件;前叉的疲劳实验,车轮静负荷;脚蹬/曲柄驱动系统;鞍管;鞍管的疲劳实验;链罩;辐条挡盘;反射器;鸣号装置等条目提示为强制性标准;
3)自行车检验。
(1)抽样:我们验货一般是采用:Singlesamplingplansfornormalinspection
(2)外观质量检验:
(3)实验室测试:
a.制动系统的强度;b.制动性能;c.把套或把盖对把横管的脱卸力;d.车把部件的强度;e.车架/前叉组合件的冲击;f.车轮静负荷;g.驱动系统静负荷;h.鞍座调节夹紧强度;i.链条拉断力。
b.新国标提出对车把部件、前叉、曲柄组合件和鞍管进行动态交变负荷试验。试验周期一般为5万次。对于车把和鞍管,还需进行两个阶段的试验,分别施加同相力和异相力,各进行5万次的试验。脚蹬动态试验,则要进行100万次试验
(4)包装运输
自行车分散件装和单辆装两种包装形式。要求散件包装时,零部件之间要加衬纸垫,有些零件要求装在小纸盒内,以防擦伤。单辆成车包装箱内加衬垫物要牢固,以防车辆晃动。在运输中应采用机器装运或集装箱装运,避免磕碰以至影响自行车外观质量和精度,装运过程也要做到轻装、轻卸,避免包装箱破损,造成零部件的撒漏。
4.自行车整车要求
1)道路试验
(1)每辆被选座道路试验额自行车,必须先检查一下,若有需要,要作出调整,以保证其把和车轮转动灵活但无松动,车闸应调整正确,不妨碍车轮的转动;检验前,应正确地位于同一平面上;轮胎充气应符合胎壁标出的压力值;转动链条需调整正确;若装有变速控制器,则应检验一下是否操纵自如。
(2)鞍座和车把位置应仔细调整,使适合做试验的骑行车。
自行车应由身材适中的骑行者作骑行,骑行距离至少为1km
(3)在试验或城中,自行车应五次超过30m长的木条跑到,每根木条间隔2m,木条断面尺寸为宽*高,50mm*25mm,与轮胎接触之棱角处宽12mm的45°角,自行车在通过该设置路面是速度应:
a.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上的自行车,以24㎞/h的速度形式时,应在5.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
b.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下的自行车,以16㎞/h的速度形式时,应在5.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
(4)要求
a.不应有整个部件或零件的损坏,鞍座、车把、变速控制器或反射器不应有松动或失准现象。
b.自行车在行驶和转弯时应平稳,骑行者应能单手脱吧(如要用手打信号)而无困难,且对骑行车无危险。
2)闸皮试验
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将车闸调整到正确的位置,鞍座上坐着体重为70kg的骑行者或放置等同的重量。对每一个闸把施加180N的握闸力,并在试验过程中一直保持着这个力。
然后将自行车向前、向后各推动五次,每次推动距离不小于75mm。
3)制动系统受力试验
(1)手闸
这项实验应在成车上进行。确认制动系统调整正确以后,把闸把动作的平面内,离闸把末端25mm处垂直于把套加一个力,见图。这个力应为450N,或者小于450N也可以,只要能做到:
a.线闸闸把碰到把套,无把套的则碰到把横管;
b.线闸副闸把与把横管的顶面相平,或碰到把横管;
c.杆式闸把与把横管的把套顶面相平。
这项试验应在每个闸把上重复10次。
△在手闸闸把上加力
(2)脚闸
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确认制动系统调整正确以后,将脚蹬曲柄放置在水平位置上,如图所示,在左脚蹬轴中心处加一个力,这个力应加在垂直方向上,并逐步增加到1500N,然后应保持满载15s。
这项试验应重复10次。
△脚闸试验
4)制动性能试验
除非另有说明,这些要求适用于干态和湿态两种试验。
(1)受试验的自行车
这项试验应待车闸经过受力试验后再在该车上进行,车闸如有必要可重新调整正确,轮胎按标出的压力值充足气。
(2)试验跑道
a.应尽可能采用室内试验跑道。若用室外试验跑道,应特别注意试验过程中的环境条件。
b.跑道之坡度不应超过0.5%
(a)坡度不到0.2%的,所有的骑行应取同一方向进行
(b)坡度在0.2%-0.5%之间的,在湿态试验时,骑行应取正、反方向交替进行。
c.路面应剪影,铺混凝土或纯沥青,不能有松软的尘土或砾石,干燥路面与自行车轮胎之间的最小摩擦系数应为0.5
d.试验跑道上应装有一计时装置,以便精确地测量开始制动时的速度,计时系统的误差不得超过2%
e.在试验开始时,跑道应该是干燥的。按以下要求作试验时,跑道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应保持干燥
(a)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上的自行车,以24㎞/h的速度形式时,应在5.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
(b)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下的自行车,以16㎞/h的速度形式时,应在5.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
f.跑道上的风速在试验过程中不应超过3m/s
(3)仪器设备
受试验的自行车应装有下列仪器设备:
a.精度校正在5%以内的速度表或转速表,用来指示试验开始时的近似速度。
b.标记系统,以便定出制动距离的起始点,每个制动系统应装有各自的标记系统,并由闸把或脚闸曲柄启动。每个系统应在闸把或曲柄开始制动动作后0.025s内,在试验路面上作出一个标记,两个标记系统必须在自行车上处于同一水平位置。
c.车把上装一限位器,以限定闸把上的握闸力,这一装置也适用于副闸把上。
d.喷水系统,由水箱、管子、前轮上一对喷嘴和后轮上一对喷嘴连接组成,用以喷湿只懂表面。此外还包括一只由骑行者控制的快速启/闭阀,每只喷嘴的水流量应不少于4ml/s,应用常温蒸馏水。
钳形闸、涨闸、抱闸、盘闸和脚闸的喷嘴位置和方向见图。
△钳形闸喷嘴(前)
△钳形闸喷嘴(后)
△涨闸喷嘴(前和后)
△抱闸喷嘴
△盘闸喷嘴(后)
△脚闸喷嘴
注:喷嘴方向对准轴身两墙之进口处。
(4)骑行重量
骑行者和仪器在自行车上的重量总和应为70-85kg。若装有两个制动系统,且骑行总重量超过70kg者,则其制动距离允许大于规定的制动距离,即再加上超出70kg的每千克乘以0.011的规定的制动距离(规定的制动距离+每千克超重x0.011x规定的制动距离)。若脚闸是唯一的制动系统,则不允许有这种超出。
(5)握闸力
装手闸的自行车,试验时所用的握闸力应不大于180N。施力点应在闸把末端前25mm处,如脚闸受力试验图。在每一系列试验骑行之前和之后都应对闸把负荷进行复核验证。
施于脚闸的脚蹬力,则不予限定。
(6)方法
a.干态试验骑行
骑行者应达到规定的试验速度。在越过计时装置以前应立即停止蹬动,并在越过计时装置以后立即制动。自行车应平稳、安全地停住。制动距离应从第一个标记量到自行车上标记装置之中心。
b湿态试验骑行
其方法与干态试验骑行相同,只是在制动前不少于25m处开始喷水,制动前不到15m处停止喷水。
c.有效试验骑行次数
跑道破盾小于0.2%的,应作下列之骑行:
(a)连续5次干态有效骑行;
(b)二次适应性湿态骑行(不做记录);
(c)连续5次湿态有效骑行。
跑道坡度在0.2%-0.5%之间的,应作下列之骑行:
(d)连续5次干态有效骑行;
(e)二次适应性湿态骑行(不做记录);
(f)连续10次湿态有效骑行,正反方向交替进行。
每两次连续骑行之间可作短暂休息,时间不得超过3min.
(7)速度/距离校正系数
如果计时装置测得的速度不是在一下规定中的速度,则量得的制动距离应予校正。校正后的制动距离S。可由下公式求得:
(8)试验骑行的有效性
a.如果发生下述情况,试验应视为无效:
(a)发生过多的侧向滑移;
(b)发生失控现象。
注:某些类型的制动系统,在制动时不可能完全避免后轮有一些滑移,只要不是由于发生了上述情况而使自行车停住的,则还是可以认为有效的。
b.如果校正后的制动距离超过规定的制动距离,并出现下述情况之一者,则这项试验骑行可以认为无效。
(a)试验开始时的速度超过规定的试验速度1.5km/h以上;
(b)根据标记的指示,后闸制动在前,前闸制动在后;
(c)沿路面测得的前、后闸制动标记之间的距离超过1m;
(d)在试验骑行中,出现过大的侧向滑移或失控现象,之后又有一系列的试验,其制动距离超过规定的限度。
注:由于前闸在该制动试验中,其减速比率相当高,因此先制动前闸是十分重要的,为了最大程度地调动自行车所具有的全部制动力量,紧跟上制动后闸也是很重要的。
c.虽然校正后的制动距离是小于规定的制动距离,但出现下列情况之一者,试验仍应认为无效:
(a)试验开始时的速度低于规定的试验速度1.5km/h以上;
(b)沿路面测得的确认速度的那一点与后闸制动标记之间的距离超过2m。
如果校正后的制动距离超过一下规定的制动距离,则折向试验骑行应认为有效。
①干态制动: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上的自行车,以24㎞/h的速度形式时,应在5.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下的自行车,以16㎞/h的速度形式时,应在5.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
②湿态制动:以16km/h的速度行驶的自行车,应在1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
(9)试验结果
a.干态制动
应按(6)c条的(a)和(b)作试验骑行之后,将制动距离经校正后取其平均值(见(7)条),这就是干态制动试验的结果。
为符合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上的自行车,以24㎞/h的速度形式时,应在5.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下的自行车,以16㎞/h的速度形式时,应在5.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的要求,上述数据不应超过以上规定的制动距离。如果超重的话,则再加上(4)条规定的对于超重部分所允许增加的距离。
b.湿态制动
应按(6)c条的(a)和(b)作试验骑行之后,将制动距离经校正后去其平均值(见(7)条),这就是干态制动试验的结果。
为符合以16km/h的速度行驶的自行车,应在1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的要求,上述数据不应超过以上规定的制动距离。如果超重的话,则再加上(4)条规定的对于超重部分所允许增加的距离。
5)脚闸线性试验
这项试验应在成车上进行,在脚蹬的制动方向是加一个垂直于曲柄的脚蹬力,大小为90-300N,该脚蹬力所产生的制动力应沿后轮胎向前运转的切线来测量。
制动力的读数应在车轮被平稳地拉转一周之后再读得。至少要取5个读数,各对应于大小不同的脚蹬力,对同样大小的脚蹬力,应该读三次数,取其平均值。
应将结果标出在坐标纸上,并用“最小乘方法”来作出其“最佳直线”和±20%的极限线。
6)车把部件试验
(1)把立管
a.力矩试验
用一个夹具将把立管夹紧在最少插入深度处,将一试棒或把横管装紧在把立管中,借助于试棒在平行于把立管的平面内,沿把立管中心线的方向上对把立管施加一个108N·m的力矩,如图。
△把立管的力矩试验
b.静负荷试验
用一个夹具将把立管夹紧在最少插入深度处,对套在把横管上的施力装置加上一个2000N的力,其方向如箭头所示并把立管体的轴线成45°角,如图。
△把立管的静负荷试验
(2)把横管和把立管的力矩试验
将装有把横管的把立管夹紧在最少插入深度处,在把横管两边同时加上200N的力,其方向和力点务使把横管和把立管的结合处受到的力矩为最大,如果该力点查号处于把横管之末端,则应尽实际之可能,将力尽量施加在把立管的末端。但不管怎样,施力点不能离开末端15mm以上,见图。
(注:因把横管的形状各不相同,故所加之力可以取不同于图示的方向。)
在把横管/把立管组合件的夹紧庄指出,施于紧固件的力矩不应超过该紧固件的推荐力矩。
△把横管/把立管组合件的力矩试验
(3)把立管和前叉立管的力矩试验
将把立管正确地装配在车架和前叉立管内,按制造厂的规定,旋紧心丝杆,对把立管/前叉的夹紧装置施加一个25N·m的力矩,如图。
△把立管/前闸夹紧装置的力矩试验
7)车架/前叉组合件的冲击试验
(1)重物落下试验
这项试验应在车架/前叉组合件上进行。这种车架如果是拆下一根管子,就能由男车变为女车的话,则应拆下这根管子来进行试验。
两轴中间线之间的距离应予测定,前叉上应装一只轻质量的滚轮,将车架/前叉组合件垂直夹紧在后轴刚性支承上,如图。
以上22.5kg之重锤从180mm高度上垂直落下,对准两轮心并与前叉翘度的方向相反冲击在轻质量的滚轮上。
车架/前叉组合件落下试验
此试验应在7)(1)条中所用的车架/前叉/滚轮组合件上进行。
组合件应支承在后轴处,这样可以使组合件绕后轴作垂直转动,前叉搁在一个平钢砧上,使车架处于正常使用位置。在鞍管上应紧固一个质量为70kg之中午,并使其重心置于离立管上端75mm处之立管轴线上,将组合件绕后轴转动,使70kg重物的中心垂直置于后轴上,再自由落体下冲击在钢砧上,见图。
这项试验应重复冲击二次。
8)车轮静负荷试验
如图所示,将车轮适当装夹好,在轮辋上某一点施加178N的力,方向与车轮平面垂直。这个力只要加一次,并持续1min。
如果该车轮轴身有偏移的话,如图所示,则力应加在偏移的方向上。
9)脚蹬试验
(1)驱动系统静负荷试验
这项试验应在车架、脚蹬、传统系统、后轮部件等的组合件上进行,如有变速装置的话,还应包括变速装置。车架应以其中心平面垂直方正,并将后轮在轮辋上卡主,不让它转动。
a.单速系统
(a)将左曲柄取向前水平位置,然后在左脚蹬中心垂直向下逐渐施加1500N的力,该力应持续作用15s
假如在力的作用下,由于系统屈服或驱动链轮被张紧而使曲柄转过水平面以下30°位置时,应将曲柄重新回到水平位置,或者考虑到系统的屈服,而将曲柄置于水平面以上某个位置,再重复试验。
(b)在做完(a)条试验之后,将右曲柄取向水平位置,并将力施加在右脚蹬中心,重复上诉试验。
b.多速系统
(a)将传动系统正确调整到最高档,在进行a(a)条的试验。
(b)将传动系统正确调整到最低档,在进行a(b)条的试验。
(2)脚蹬/曲柄系统动态试验
将一对曲柄各切下一段来紧固在试验轴上,然后把一对脚蹬安装到截下的曲柄上,在每个脚蹬上用弹簧悬挂总质量为50kg的重物以减少符合的震动,如图,试验轴应以大约100r/min的速度旋转1000000次。如果脚蹬有两个脚踩面的话,则在旋转500000次后,应将脚蹬旋转180°
10)鞍座、鞍管的静负荷试验
将鞍座和鞍管正确地装配在车架上,鞍座夹紧螺栓应按推荐的力矩旋紧,在鞍座前端或后端25mm内只一点上,看哪处对鞍座夹的力矩大,则在力矩大的一点垂直向下施加一个至少为668N的力,移去这个力之后,在鞍座前端或后端25mm内只一点上,看那处对鞍座夹的力巨大,则在力矩大的一点再施加一个222N的水平力。
11)道路试验
每辆被选作道路试验的自行车,必须先检查一下,若有需要,要作出调整,以保证其车把和车轮转动灵活但无松动,车闸应调整正确,不妨碍车轮的转动;检验前、后车轮应正确地位于同一平面上;轮胎充气应符合胎壁标出的压力值;转动链条需调整正确;若装有变速控制器,则应检验一下是否操纵自如。
鞍座和撤吧位置应仔细调整,使适合做试验的骑行者。
自行车应由身材适中的骑行者骑行,骑行距离至少为1km。
在试验过程中,自行车应五次越过30m长的木条跑到,没跟木条间隔2m,木条断面尺寸为宽*高;50mm*25mm,与轮胎接触之棱角处倒出宽12mm的40°角,自行车在通过该设障路面时的速度应与下述速度相同
(1)干态制动: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上的自行车,以24㎞/h的速度形式时,应在5.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在最高速比时,行程为5m或5m以下的自行车,以16㎞/h的速度形式时,应在5.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
(2)湿态制动:以16km/h的速度行驶的自行车,应在15m距离以内平稳而安全地停住。
图源网络
更多精彩内容:
【验货员百科】毛绒玩具验货检验重点及测试相关
【验货员百科】拆装家具验货的装备步骤和重点要求
【验货员百科】枕头的验货方法及缺陷分类
【验货员百科】自行车零部件的检验及测试
测库百科君,分享验货相关知识!
记得关注我们。
钢砧技术要求
看看这种,国藩聋哑炮弹钢刀,切1厘米厚的书切土豆一样
钢砧规格型号
看是什么情况了,如果是自己单位进行砼检测,当然要记录了!但一般砼回弹法测定不是作为主要试验的依据的!最好都记录一下!免得人家检测单位说啥就是啥!呵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