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鸥相机型号(海鸥相机型号大全)
海鸥4b相机收藏价格表
海鸥4b200-复300元海鸥4b1250-400元海鸥4a350-500元海鸥4400-600元海鸥203200-500元以上是海制鸥120相机的常见2113型号和参考价格,具体要看品相而定,海鸥双反的一些5261不常见型号可把具体型号写清楚(在4102铭牌顶上,取景器前方,编号之前1653)
海鸥相机型号大全
海鸥的DF300是购买的美能达淘汰生产线X300,制造出的产品比美能达的低端产品X300质量要差很多,主要在于装配精度不够,经常会有故障。是低端单反中的低端产品。海鸥的单反都很差,远远不如其120相机有名,建议还是购买海鸥4A,这个机器虽然仿造的禄来,但是前期的产品做工精良,不亚于同期日本的仿制机器。当然和禄来没得比。但是价钱很便宜。
海鸥相机型号怎么看
海欧相机这也是一个老物件了。在8O年代最流行了也是双镜头,黑白胶片可照12张,关于说的一串数字代表着什么,我想说的是出厂编号吧。
海鸥相机型号4a价格
最贵的是海鸥牌120照相机。
海鸥牌老120照相机,是海鸥4系列一款很经典的双反相机。
这种早已停售的古董相机,只要有6、7成新,目前都还可以卖到2000多元,当然遇到喜欢收藏的买家,也许会出更高的价。
海鸥相机型号排名
海鸥206A旁轴相机
海鸥相机型号hiau_45
海鸥4B和海鸥205都是比较经典的胶片相机,适合入门。
但在选择between两者时,需要考虑以下几点:1.海鸥205更轻便简单,身体全塑料,抗摔性好,适合随身拍摄。海鸥4B机身全金属,更加稳重高质量,但相对重量也大些。2.海鸥4B提供光圈和快门速度更丰富的选择,适合对表现力和拍摄效果有较高要求的用户。海鸥205简单实用,相对功能较basic。3.海鸥4B使用更高级的增光镜和镜片,画质和细节表现更胜一筹。海鸥205画质也不错,但相比4B会逊色一些。4.海鸥4B提供TTL闪光灯接口,可以使用闪光灯进行填闪,更便于夜间摄影。海鸥205仅靠自身的闪光灯,夜拍效果较差。5.海鸥4B的价格会高出海鸥205一些,主要在700-1000元之间。海鸥205价格在400-700元之间,更亲民。
综上,如果是入门胶片摄影,追求轻便practicability,价格上有所考量,海鸥205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但如果对画质和夜间效果有较高要求,并希望一台可以长期使用的相机,海鸥4B会更值得投资。两者都是经典且值得信赖的品牌,命令着丰富的修理和维护资源,使用成本较低廉。
但任何一台相机,都需要根据个人拍摄风格和要求进行选择,这点请认真考虑。希望以上信息能对您的选购有所帮助。
美能达相机所有型号相机
最早是4型,后分出4A和4B,4A是摇把过片,一卷120胶卷只能拍12张,4B可以选择拍12或16张,旋钮过片,看背后对应红窗的数字,4B又延伸出4B-1,配上附件可以使用135胶卷拍36张。
海鸥相机型号及数量
海鸥的DF300是购买的美能达淘汰生产线X300,制造出的产品比美能达的低端产品X300质量要差很多,主要在于装配精度不够,经常会有故障。是低端单反中的低端产品。海鸥的单反都很差,远远不如其120相机有名,建议还是购买海鸥4A,这个机器虽然仿造的禄来,但是前期的产品做工精良,不亚于同期日本的仿制机器。当然和禄来没得比。但是价钱很便宜。
相机型号有哪些
【4A-109型红皮40周年纪念版相机,黑红两色、尊贵大气,
编号No.Z-269】
海鸥相机老相机价格
喜欢老相机的都会知道,中国最牛的相机当属海鸥双反相机。
这“最牛”不是说制造难度和珍稀程度,而是它的实际使用价值,影友认知度、国际影响,在国产相机中,没有其他品牌或型号可以达到比肩的。
海鸥双反相机,是上海照相机总厂出品的,其中主厂前后生产三十多年,如果加上后续生产的4A-109系列车间,海鸥品牌的双反相机延续生产了五十余年。
海鸥成就了之最:是世界上最后停产的双反相机,也是产量最大双反相机之一,还是一款产品生产周期最长的相机。
就“海鸥”的品牌而言,准确地说它诞生在1963年。
这一年“海鸥4型”双反相机首先出现在出口订单中,原来的上海品牌停止使用,“海鸥”这只相机界的神鸟面世了。
接下来海鸥系列开始登场,先是出现了海鸥4A(1967年)、海鸥4B(1967年)和海鸥4C(1968年)。
接下来的1968年开始研制的海鸥4A-1,但到1982年仅生产几台,主要用于对外展销,由于使用了四片三组的天塞镜头,让很多爱好者翘首以待,甚至寻找一、二十年,现在这台相机的收藏价应该是大几万元了。
设计出海鸥4A-1的那年,海鸥4B-1开始大量生产,替代了原来的海鸥4B型。
接下来的海鸥除了外销型号的4A系列,没有大的变化。
1983年生产海鸥4A-103,用于外销。
1996年改制后的上海罗莱照相器材厂升级4A-103型,推出4A-105型、4A-107型和4A-109型双反相机,最后到2015年左右最后停产。
如果按型号,只有4A(专业卷片型)、4B(简单的拨扭过片型)、4C(带135附件的4B升级型)三大型号(A、B、C)。
如果按镜头分,大部分是三片三组的柯克镜头,只有4A-1、4A-107、4A-109三种为四片三组天塞镜头。
如果按细致的款式区分,要有几十种,可以摆满一书柜,但能收集全的人却寥寥无几,主要是早年的海鸥4A-1让人望而却步......
上照厂出了这么多的海鸥,却只有一个序列号,就是“4”,这是为什么?我们往前推一下,是以海鸥4型为基点的。
看到这里,有人会笑了,这海鸥4型不就是来自于“上海4型”的改名吗,它的前世不就是“上海4型”吗?
确实说对了,但这“上海4型”的前世又是谁呢?
这款相机为什么叫“上海4型”?那“3型”、“2型”、“1型”又是什么呢?严谨的上海人不会没有原因吧?
查找资料表明:“上海4型”诞生于1963年,7月开始正式生产,当年生产2511架,售价139元(应该是厂价)。
“上海4型”从1963年诞生到1967年更名“海鸥4型”,一共生产了近五年时间,出厂价是139元,并于1965年开始外销。
“上海4型”改成“海鸥4型”,是因为国家不允许再用城市名字注册相机,当时用城市命名相机还有:北京、天津、沈阳、南京、哈尔滨等。
继续往前说“上海4型”的来头,现在有资料和实物证明,“上海4型”在试制阶段可能叫“上海204”,下面这张照片来自《海鸥相机大观》一书,那“上海4型”真的就是“上海204”吗?
对比实物,明显不对,这台“上海204”明显是仿制罗莱120相机,使用摇把过片,接近于后来的海鸥4A。
而“上海4型”显然更接近于简单的罗莱可德相机,有点不靠谱,那这“上海204”的序列号又是怎么回事呢?
懂海鸥相机的老玩家可能会想另一个系列,就是上海201、上海202、上海203、上海205(海鸥205)、海鸥206、海鸥207系列相机,这不正好缺这台“上海204”吗?
但又有一个问题出现,上面这些上海“2”字系列相机,都是上海照相机二厂的产品,“2”是上照二厂的代码啊!
而海鸥4系列是上海照相机(总厂)的,不是一个单位,上海照相机厂应该是“1”字系列啊......
头有些大了,那就继续往前扒吧!
如果说中国最早制作照相机的是上海人,可能有人不服,早年做木座机的很多,无法求证谁第一、谁是最先了。
但如果说上海是中国最早制作照相机的地方,那是有证据的,在上世纪的三、四十年代,上海就有“万林”和“仙乐”简易相机走向市场了。
但是新中国后,上海并不是最早研制相机的地方,其中北京的“大莱”和天津的“七一”,都比它早。
但是新中国的照相机工业,上海是起点最高,规模最大,也是最成功的。
而上海仿制的高档相机最后成功走向市场,也算是唯一的。这得益于上海在民国时期就有加工业的基础,有一大批技术上成熟的工匠与技术人员,还有就是上海的地域文化,格*与视野的不同。
上海的照相机起步于1957年,先是成立试制领导小组,同时确定研发项目,选定莱卡3B作为仿制对象,莱卡相机虽然是高档相机,但结构相对简单,当时世界上很多国家仿制过。
1958年上海照相机厂筹建处成立,合并了五家相关的加工厂家,拥有厂房1500多平米,职工400多人,设备四百多件,一举成为中国最大的相机厂。
后来的上海照相机总厂规模上一直领先国内其他厂家五十多年,没有被超越或接近过。
最牛的是上照厂在建厂当年就生产出“上海58-1”相机100架,并推向市场(厂价80元)。
这一年不单是“58-1”的正式生产,还开始研制上海58-1的改进型“上海58-2”,同时开发出仿爱克发的“上海58-3型”折叠120相机。
这还不算,还开始研究“上海58-4”双反相机了。
时隔六十年后,今天看来当年的上海照相机人雄心真的很大,不知道是不是与当年大跃进环境有关,反正这些相机的起点都不低。
一穷二白,没有相机工业基础,也没有镜头研发的企业,就敢做这些,除了雄心,还是要有底气的。
但上海人还是成功了,上海58-1相机一共生产了两年,1198架(1958年100架,1959年1098架)。
上海58-1作为先驱的实验性商品,只生产不到两年就停产,这主要是新型号“上海58-2”的问世。
如果说58-1是完全的模仿莱卡,那么58-2在外形上有了一些改进,主要是取景框加大,更“好看”了,这两款相机不仅在国内引起震动,也让国际相机界认可,被收入到《莱卡拷贝300种》一书中。
上海58-2是1959年上市的,当年销售7318架(厂价217元)。
上海58-2在三年的时间里,一共生产了66750架(1959年7318架、1960年37573架、1961年21859架),也有资料说总量是66888架,都是厂方资料。
前面说过上照二厂研制出“2”字系列的相机,上海201、202、203、205,而这台204是不是也是上照二厂的试制品呢?
这里有个巧合:
上照厂研制成上海58-3皮腔折叠相机,在小量生产后放弃了。
而上照二厂的上海201、202系列也仿爱克发的120皮腔折叠相机,最后却大批生产。
这里面会不会有“交易”?就是上照厂放弃“上海58-3”,由上照二厂开发成“上海201”,继而“上海202”。
上照二厂放弃“上海204”,让上照厂研发120双反相机,最后成就“上海4型”。
实际上可能并不是这样,只是巧合或笔者的猜忌而已。
但这一时期出现了两种双反试制相机:就是“204”和“58-4”。他们究竟是什么关系呢?
还是说说“上海58-4”的来头,其实它的研制还是比较早的。
前面说过上海照相机厂初期是由五家相关的加工厂组成,其中第一家就是“大明誊写用品厂”,而这个厂家加入时好像就带来了“投名状”:就是“大明”仿罗莱的上海双反相机。
也就是后来继续研制的“上海58-4”相机的原始版。
有资料说这上海58-4相机,是大明誊写用品厂加入到上海照相机厂分担的研制任务,后来研制了11台,现在藏友手里还能看到几台。
这些试制品都是不同的样式,但最后都没有获得通过,也没有生产出来。
现在能看到的试制品相机,也几乎没有一样的,感觉是不同人的不同“作品”,或者说当时研制的人有几位或几个小组。
“上海4型”双反相机自1958年开始立项研究,到1963年正式投产,在那个跃进的时代,不可说不长了,在中国历史上这么严谨的对待一款相机还是不多的,虽然这期间上海照相机厂已经有了两种仿罗莱的双反相机,但都不是后来生产的上海4型相机。
有参与当年研究的人员说,上海4型的设计主要是简化和实用,上海照相机厂经过几年的实践对于市场和需求,有了明晰的认识,不再攀高而讲究实用,结果他们创造了一款可以代表中国相机五十年的经典双反相机,估计他们自己也没有预料到。
最后的“上海4型”双反相机是综合了上海204和上海58-4的两种方案,但简化成“罗莱可德”的样子,去掉了复杂的摇把卷片。
上海(海鸥)系列双反相机,在国际双反相机里虽然不能说有特色,但简洁实用,有很强的市场竞争力,它的后续产品不仅成为国内老大,也打入欧亚市场,为国家赚取了外汇和声誉。
最后这款相机取名“上海4型”,应该是综合了前面试制的“204”及“58-4”,延续了这两台相机设计人员的心血,取“4”作为型号,几十年也没有改变。
总之,这是一个福气而吉祥的型号,伴随上海(海鸥)相机工业五十年,成就了无数人的摄影梦,带给我们社会带来了太多的乐趣。
此文部分图片来自《海鸥相机大观》一书,表示感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