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借代句的例子六年级(100句)

2023-02-12 17:16:4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借代句的例子

1、(3)讨厌的“尖鼻子”,“豆芽菜”恨恨地想,他干什么盯着人不放。

2、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3、在语法上和甲事物搭配的词语,本来不能和乙事物搭配,搭配之后,虽然不合事理,但依靠上下文语境,往往能产生独特的修辞效果。

4、提携,垂髫用来借代小孩

5、如何简单快速判断“比喻与比拟”:

6、①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7、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不能单看比喻词。

8、(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9、残酷的战争起于片言之语,君不见熊熊烈火大多来自些微火星。

10、爱悦女子美貌之深(原因)以至于倾覆国家(结果)以结果代原因?

11、例(16)中“这轮晓日”是喻体,把社会主义祖国比喻成喷薄而出生机勃勃的“晓日”,气势磅礴,生动感人。例(17)中以“灰色的幔”比喻天空乌云密布,使人如临其境,如见其景,其沉闷之气令人窒息。

12、古诗文中借代女子的词语(点击阅读)

13、一般说来,比喻尽管有明喻、暗喻、借喻等不同的方式,但利用事物之间的相似之处来比拟的特点是不会变的。因此,借喻虽是比明喻、暗喻更进一步的比喻,但在多数情况下,借喻却可以变换成明喻或暗喻。借代只是直接用人或事物的特征等代替本体事物,因此不能构成明喻一类的格式。如:

14、(1)你要是爱细腰粉腿,就有跳舞场。茅盾《现代化的话》

15、纪念碑是本体,石头是借体,我们应该知道纪念碑也是石头做的,只是石头的定义集合更广。

1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7、借代是一种修辞手法,指不直接把所要说的事物名称说出来,而用跟它有关系的另一种事物的名称来称呼它。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18、“借代”是“借而不喻”,而“借喻”是“喻中有借”。

19、例(2)为借喻。例(1)中的“梨花”比喻雪花,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但有其相似点,比喻形象,新颖美丽富有诗意。例(2)以“龙头”比喻泥石流,其喻体“龙头”同本体“泥石流”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作者取其相似点作比,贴切生动,增强了文章艺术色彩。例(4)为借代。例(3)中“袁世凯”是银元上的标志,用以代替银元,这是以标志代本体。例(4)中“江山”是整个国家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用以代替国家,这是以部分代整体。

20、可以算,以人物身上的一个特点来代表这个人,就算是借代.不加那个朋友,直接说旧毡帽把自己种出来的米……这里的旧毡帽就代表那个人了.还有一个例子,教师里飞奔出了一群红领巾,这也是借代的手法,以红领巾来代表一群少先队员们

二、借代句的例子六年级

1、把有生物拟人化。例如:

2、④街上非常热闹。电车不慌不忙地跑着,客客气气地响着铃铛枣一点也不性急,好像在说:“借光。呃,借光。”(张云翼《给孩子们·去看电影》)

3、是标志代本体,借“旌旗”代替军队或武装力量。

4、例如: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

5、上面这些例句,把“资本”、“教条主义”、“新中国”、“科学技术”、“数理化”、“理工农医”、“冬天”、“正义”、“真理”等抽象概念当作人来描写,赋予它们一些人的动作和思想感情。

6、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

7、第(3)句中的“尖鼻子”是指长着尖鼻子的人,部分代整体,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代;而“豆芽菜”代替的是体质弱的象豆芽菜一样的人,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喻。

8、分析:第(1)句中的“三座大山”与其所代替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间具有“压迫”的相似性,所以是借喻;第(2)句中的“红领巾”与其所代替的少先队员之间是戴与被戴的关系,具有相关性,所以是借代。第(3)句中的“尖鼻子”是指长着尖鼻子的人,部分代整体,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代;而“豆芽菜”代替的是体质弱的象豆芽菜一样的人,二者具有相似性,所以是借喻。(4)借代。(5)借喻。(6)借代。(7)借代。(8)借喻。(9)借代。(10)“旌旗”为借代;“阎罗”为借喻。

9、(1):巾帼不让须眉。以「巾帼」借代女人、「须眉」借代男人。

10、借喻的语言格式与借代不同

11、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帆——船黄发垂髫知道故人想念否,携翠袖,倚朱栏。百年积弱叹华岁,八载干戈仗延安。巾帼不让须眉。烽火连三月。蒙故业,因遗策。

12、(9)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人民用小米加步枪,打垮了帝国主义在中国的统治。

13、⑳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14、例如:白领用职场人士的穿着特点代指本身。

15、借喻和借代之所以容易混淆,就是因为二者都有要素一个借字,并且只有一个要素。一个事物出现,即喻体和替代物。被比喻的、被借代的本体均不出现,中间也没有起连接的作用。尽管如此,他们终究不是同一修辞方法。

16、本订阅号的“意象分析”相关文章,点击下面链接可查看:

17、⑧句可改为“树上顶着的白雪,就像一夜春风之后盛开的梨花”;而⑨句就不能说“官职”像“乌纱帽”。

18、(12)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我们的血肉,一旦把它们消灭干净,鲜红的太阳照遍全球。(《国际歌》)

19、(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5)我们应当禁绝一切空话。但是主要的和首先的任务,是把那些又长又臭的懒婆娘的裹脚,赶快扔到垃圾桶里去。(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三、借代句的例子高中

1、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

2、③阐明本体情况的程度。原先对本体的特性只有概括性的了解,经过比喻,指明了这种特性的程度。这常常是可以感觉得到的事物。例如:

3、③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预感式示现:即把未来的的事情说得如同出现在眼前。

5、例如:⑤南国烽烟正十年。(《梅岭三章》)。

6、(13)陈涉叹息曰:“嗟呼,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陈涉世家》)(节选)

7、划红线处才是此文的核心

8、“看我们不揍你一顿,你这个传播伤害病的虱子!”旌旗十万斩阎罗。

9、运用排比抒情,节奏和谐,显得感情洋溢。看刘川同学《我和书的故事》结尾一段:“我和书的故事实在是太多了,为书而欢乐,为书而哀愁,为书而被处罚……”既总结了全文,又抒发了和书之间的不解之缘。

10、(2):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杜甫(以「朱门」借代富贵之家、死骨借代尸体。)

11、(2)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12、②每条岭都是那么的温柔,虽然下自山脚,上至岭顶,长满了珍贵的林木,可是谁也不孤峰突起,盛气凌人。(老舍《小花朵集》)

13、(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14、〔A1〕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借喻)

15、⑧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16、⑱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17、以上是“意象分析0”模式(只区分取象、取意与理据)

18、通感修辞格又叫“移觉”,就是在描述客观事物时,用形象的语言使感觉转移,将人的听觉、视觉、嗅觉、味觉、触觉等不同感觉互相沟通、交错,彼此挪移转换,将本来表示甲感觉的词语移用来表示乙感觉,使意象更为活泼、新奇的一种修辞格。

19、例如:上面坐着两个老爷,东边的一个是马褂,西边的一个是西装。

20、万事到头都是梦,休休。

四、借代的定义和例句

1、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

2、正确的运用设问,能引人注意,启发思考;有助于层次分明,结构紧凑;可以更好地描写人物的思想活动;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起波澜,有变化。

3、复迭即把同一字词接二连三用在一起的修辞方式。复迭分迭字和迭词两种形式。

4、利用词的多义或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一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

5、拈连是指利用上下文语义关系,把通常只用于甲事物的词语顺势拈来,巧妙地运用在乙事物上的一种修辞方式。

6、意象分析9︱夕餐秋菊之落英(详细修改过程)

7、桃花源记中哪一句以借代的手法,表现了桃源人幸福和谐的生活?答案: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其中,黄发——指代孩子;垂髫——指代老者;……

8、(6)沙鸥翔集,锦鳞游泳。

9、张帆老师,比喻和借代有什么区别啊?

10、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1、〔译文〕连父子夫妻都保不住,实在令人伤心。

12、运用夸张要注意以下三点。

13、冰清玉洁明珠暗投人老珠黄犬牙交错

14、“借喻”可以理解为“借用A来比喻B”,如“鲁迅在一篇文章里,主张打落水狗”中借用“落水狗”来比喻“挨了打的敌人”。

15、①资本就是从头到脚每个毛孔都渗透着血污来到世间的。(马克思《资本论》)

16、借代的句子则不可改为明喻或者暗喻句子,如“孤帆一片日边来”若改为“小船若孤帆一片日边来”则不妥。

17、反问是借助疑问句来传递确定信息,以加强肯定或否定语气的一种修辞方式。

18、②这里叫教条主义休息,有些同志却叫它起来。(毛泽东《反对党八股》)

19、(6)你们是年青的,从出生的年月计算,你们的确是年青的。然而看你们额上的皱纹,我知道你们已经走过很长很长的艰苦道路了。(巴金《一封未寄的信》)

20、同样的意思,如果不用借代修辞,而以文字白描,写作“千万里的路途我独自行走,不必相送了”,表意啰唆,画面苍白,尽失江湖儿女至情至性的况味。

五、借代句的例子小学

1、借喻不出现本体,或不在本句中出现,而是借用喻体直接代替本体。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中用“梨花”来比喻在颜色上与其具有相似性的“雪”。

2、辇下风光,山中岁月,海上心情。

3、以传说中发明酒的人“杜康”指代美酒。

4、人教版小学数学下册知识点,请回复“rj202”

5、(4)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沁园春?雪》)

6、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7、借代,顾名思义便是借一物来代替另一物出现,因此多数为名词。使用时,必须考虑替代的正当性与通用性,尽量不要化简为繁,并且要让文义通顺。并且,此时的借代一般是类似于以小见大,用小事物来反映大的局面或情况,使句子形象具体。通俗的说,借代是一种说话或写文章时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的修辞方法。被替代的叫“本体”,替代的叫“借体”,“本体”不出现,用“借体”来代替。

8、“旌旗十万斩阎罗”一句如果是借喻用法,“旌旗”是喻体,“军队”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军队像十万旌旗一样斩掉了阎罗”,显然不成句子。同理,假设“南国烽烟正十年”运用的是借喻手法,那么“烽烟”是喻体,“战争”是本体,转换成明喻就成了“南国的战争像烽烟一样整整十年”,显然不成句子。因此可以断定以上两句不是借喻用法。

9、⑴借喻的本质是“喻”,虽然它的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但隐含着可比的对象(即本体)。而借代的本质是“代”,是以事物的某种特征来代指本体,并没有可比对象。

10、排比是一种把结构相同或相似、意思密切相关、语气一致的词语或句子成串地排列的一种修辞方法。

11、(10)“旌旗”为借代;“阎罗”为借喻。

12、(7)花白胡子一面说,一面走到康大叔面前„„(鲁迅《药》)

13、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预感式示现、悬想式示现。

14、⑬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近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15、借问汉宫谁得似?可怜飞燕倚新妆。

16、我们的大河网犹如另一个地球社会,日夜运行着,如果把它放在太阳系内,太阳系又多出一个行星世界。

17、例(2)为借喻。例(1)中的“梨花”比喻雪花,两者在本质上具有完全不同的属性,但有其相似点,比喻形象,新颖美丽富有诗意。例(2)以“龙头”比喻泥石流,其喻体“龙头”同本体“泥石流”在本质上是完全不同的两个事物,作者取其相似点作比,贴切生动,增强了文章艺术色彩。例(4)为借代。例(3)中“袁世凯”是��元上的标志,用以代替银元,这是以标志代本体。例(4)中“江山”是整个国家有代表性的一部分,用以代替国家,这是以部分代整体。

18、⑥专名代泛称。例如:一千个读者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19、⑤美化或丑化本体。前者(例例2是歌颂、赞扬本体,后者(例4)则是贬低、卑视本体。例如:

20、(2)借喻因为是“喻”,一般可以补进“本体”和“喻词”。借代则没有可比物,无法这样补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