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端午的鸭蛋节选阅读及答案(100句)

2023-02-11 19:23:4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端午的鸭蛋赏析批注

1、在朗读的过程中思考,文本的五个层次各应读出怎样的感情。

2、看似平常的字词,实则精挑细选,需细细咂摸,方能品出其中味道。例如《五味》中关于吃臭熟了的苋菜杆的一段描写:“外皮是硬的,里面的芯成果冻状。噙住一头,一吸,芯肉即入口中。这是佐粥的无上妙品。我们那里叫作‘苋菜秸子’,湖南人谓之‘苋菜咕’,因为吸起来‘咕’的一声。”“果冻”二字的比拟,无论从颜色、形状还是口感,都无比贴切,一“噙”一“吸”,让人食欲大振,最后“咕”的一声,形象无比,让人不禁笑出声来。书中诸篇散文里是否也出现了如此传神的字词?记录几例,试作赏析。

3、激情燃烧的鼓点——安塞腰鼓!

4、李海香,华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中学一级教师,“余映潮老师工作室”成员,“向浩首席教师工作室”成员,龙华区初中语文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深圳市初中语文教师技能大赛一等奖,七省九地教研共同体初中语文论文评比特等奖,主持、参与省级、市级,区级课题多项,多篇文章发表于全国核心期刊。

5、现代文阅读:《岁时的寄托》18-22题

6、很多树的叶子即使到了秋天也不会红起来。让枫叶红起来的是枫叶自己,秋天只是给了它红起来的机会。

7、同学们好!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散文——汪曾祺先生的《端午的鸭蛋》,重点学习文章的第二自然段和第三自然段。

8、师:汪老曾说过:“我是希望把散文写得平淡一点,自然一点,家常一点的。”因此品读汪曾祺的散文好像聆听一位性情和蔼、见识广博的老者谈话,虽然话语平常,但饶有趣味。一语天然万古新,豪华落尽见真淳!这就是汪老的语言特色,平淡有味。

9、教师鼓励学生从《社戏》中继续寻找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进行赏析,分享交流时,教师相机点评引导。

10、《回延安》《灯笼》是统编语文教科书八年级下册第一单元的课文。

11、编辑:薛可心(龙华区华南实验学校)

12、阅读《延安,我把你追寻》《桂林山水歌》,完成以下表格:

13、句式的巧妙变幻是这篇散文的又一大特点,借助句子的排比、层叠,让语言更明快有力,字字句句散发着磅礴的伟力和带着鼓点的节律感。

14、生2:我喜欢“孩子吃鸭蛋是很小心的”。我品出了童真童趣味。

15、《灯笼》一文是怎样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体现了作者怎样的情感?试举一例说明。

16、诗意想象,以静写动。

17、初三学生通过前面的学习已具备了语言表达能力和鉴赏能力,本节课尝试从民间艺术入手,由赏读到仿写,这对初三学生来说是一个很有意义的挑战。

18、养成读写结合的好习惯,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

19、"Learntobe!"

20、(屏显: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端午的鸭蛋》

二、端午的鸭蛋节选阅读及答案

1、师归结:抓住自身感受,巧用概括性词语。如“使我的心沉静”,“觉得”都写出了作者听这声音的身体、心理感受。“宛转、悠扬”则高度概括了声音特点,用词精准。

2、前几节课,我们通过学习《社戏》感受了江南水乡多彩的地域文化和作者寄寓其中的情思,体会了根据需要综合运用多种表达方式的效果,品味了文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这节课,我们再读几篇关于民俗的文章,大家可以在逐篇浏览的基础上自主选择其中一两篇文章进行鉴赏批注。

3、(说明:这一环节是课堂的重点也是难点,培养学生解读文本的能力,师生共同赏析文章富有韵味的语言,感受汪曾祺的语言风格。)

4、不过高邮的咸鸭蛋确实是好,我走的地方不少,所食鸭蛋多矣,但和我家乡的完全不能相比!曾经沧海难为水,他乡的咸鸭蛋,我实在瞧不上。

5、生2:我也会聊第二段,我想给她补充一下,通过她的描述还不能更好的展示高邮鸭蛋的质细油多。这一段还用了对比,把高邮的鸭蛋和北京的鸭蛋对比。北京的鸭蛋,蛋黄是浅黄色的,而高邮鸭蛋的油多色红。这样高邮鸭蛋的特色更鲜明了。

6、丝丝缠成小粽子,里头装了香面,一个一个串起来,挂在帐钩上。

7、罗兰·罗曼说:“世上只有一种英雄主义,就是在认清生活的真相之后,依然热爱生活。”汪曾祺就是这样的英雄。他说:“我当了一回右派,真是三生有幸。要不然我这一生就更加平淡了。”汪老一生遭遇过哪些磨难?为何会有如此达观的人生态度?

8、小结:平凡的语言,动听的乐章。

9、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与例句中的“暖”含义相同的一项是()(3分)

10、学生准备《傅雷家书》,教师提前搜集整理有关资料,制作课件。

11、作者写文如聊天般随意,从孩子的角度来写,并用一些方言,让人觉得亲切,语言轻松、幽默,运用比喻,对比,引用等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浅显易懂。启示:写文章要学会用修辞等艺术手法,语言不死板,要生动有趣

12、C.重庆90后暖男手绘漫画,教父亲使用银行查询系统。

13、腌:用盐浸泡门楣:门框上的横木。苋菜:苋科。一年生草本。叶卵圆形或菱形,绿或紫红色。夏季开黄绿色小花。开花时主茎肥大质脆。原产热带亚洲,中国南方广为栽培。嫩茎叶是普通蔬菜。籍贯:祖居或个人出生的地方。城隍庙:城隍,起源于古代的水(隍)庸(城)的祭祀,为《周宫》八神之一。肃然起敬:肃穆地产生敬佩的态度或心情。囊萤映雪:原是车胤用口袋装萤火虫来照书本,孙康利用雪的反光勤奋苦学的故事。后形容刻苦攻读。

14、初三学生思维活跃,与初一和初二的学生相比,辨析能力和概括能力大大提高,对诗歌阅读和散文阅读具有一定的基础,但是对于作品的写作手法把握不够细腻,因此不能够灵活的运用于自己的写作中,本节课将带领学生分析风俗特色的体现手法并进行协作片段的练习,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15、“当它戛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以致使人感到对她十分陌生了。简直像来到另一个星球。耳畔是一声渺远的鸡啼。”

16、八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知识积累和一定的学习方法策略,比如朗读、默读等,但是学生的诵读水平不一样,这首诗歌距离学生所处的年代又远,所采用的又是很陌生的形式,因此课上教师要鼓励学生通过多种形式的反复朗读去深入感知诗歌内容与形式,引导学生深入地赏析诗歌,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17、明确:这一段引用袁子才食谱的文句,文言特色很明显,颇具古雅之气。据说,北宋词人秦观就曾拿高邮鸭蛋馈赠自己的老师苏东坡,鸭蛋很有文化味儿。,袁子才这个人,其实作者是不喜欢的,而正因为他的“腌蛋”一条却深得作者之心,觉得倍感亲切。作者恰到好处地连续使用两个否定词“不”,先抑后扬,可真是有一种爱屋及乌的味道了。

18、导入:介绍作者及创作特点。

19、7题(2)小题:(任务二)老物记忆

20、还记得2005年第一次听余老师讲课《说“屏”》就深深地被余老师那种举重若轻的教学状态所吸引,十年以后,在工作室听余老师评课,他挖掘出来的文章品读的角度无不叫人称奇。十年间,教学上我和余老师依然还是遥不可及的距离,但是有了余老师的指导,有了更多的教学实践,有了更强烈的主动学习的欲望,我相信,我一定会越走越远。

三、《端午的鸭蛋》批注

1、第二封:提醒儿子要保持谦卑、不惧孤独,勇于攀登艺术的至境。

2、其三:极具陕北特色的人物形象、语言和行为。

3、因为端午节的鸭蛋是最具家乡代表性的产物,凝聚着作者对家乡一景一物深深的怀念。通过写关于鸭蛋的种种乐事与习俗,来反映作者对儿时美好回忆的追忆,这也是普遍成年人的心理状态。

4、这段话有记叙,有环境、听觉、视觉描写,生动形象地写出了乡村早晨独有的景色以及对家乡“早晨乐曲”的评价,作者对故乡风土人情的欣赏、钟爱、怀想之情也自然流露出来。作者根据表达的需要将记叙、描写、议论自然融合在一起。

5、点拨:《亲爱的爸爸妈妈》中,开篇作者就用几个词来渲染沉重气氛“凄风。苦雨。天昏。地暗。”一句一结,每个词语后面加句号,独立成句,读起来停顿较长,更易传达出沉痛感。动词的单句一结,更容易传递出动作的迅疾和力量。

6、(说明:教师出示示例,教给学生赏析的方法,让学生有法可依,明确学习目标。学生通过朗读,集中注意力,快速进入文本的学习。)

7、批注法,是欣赏文章常用的一种读书方法。古今名人常用,如脂砚斋批注《石头记》,朱熹批注《诗经》,毛泽东批注《二十四史》,金圣叹评点《水浒》。”批注的内容可以是对某些句子词语的理解赏析,也可以是读到此处的感受或联想,也可以对文句质疑。

8、徐蕊《浅谈汪曾祺散文的特点》:他在散文中避开宏大的事物的思考、滤掉生活经历中的丑,避重就轻,使他散文中显示的人生有一种笑而却之的退缩,也缺少了一份峥嵘血性之感,这是必须承认的局限性。

9、生6:我会聊第五段,因为第五段写了玩鸭蛋。鸭蛋我们不仅可以吃,享受美味。吃完了,蛋壳用清水洗净,装萤火虫,这是充满童趣的。一个小小的鸭蛋,既可让人享受美味,又可让人享受生活的乐趣。我觉得这段读来让我非常开心。

10、使用口语、方言、表现作品浓郁的地方色彩

1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

12、今天,就让我们文化之旅的脚步随着刘成章的生花妙笔踏上黄土高原,踏上这片曾孕育出横扫六合的秦朝、大一统的汉朝、号称“唐帝国”的唐朝的神奇土地,去安塞古镇,去聆听那从2000多年前的战场传来的鼓声,去欣赏有“天下第一鼓”之称的安塞腰鼓。

13、准备《傅雷家书》原著作品,利用闲暇时间进行阅读。

14、给自己的父母写一封信交流自己的真实想法,内心的困惑或向父母提建议。

15、重读教材中的《背影》《秋天的怀念》和丛书中的《故乡的路》,关注文中平凡的事件、平实的语言和真挚的情感,为下节课的仿写做准备。

16、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精彩片段,再大声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17、该书是一本优秀的青年思想修养读物,是素质教育的经典范本,是充满着父爱的教子名篇。他们苦心孤诣、呕心沥血地培养的两个孩子(傅聪——著名钢琴大师、傅敏——英语特级教师)是他们先做人、后成“家”独立思考,因材施教等教育思想的成功体现,因此傅雷夫妇也成为是中国父母的典范。

18、家乡的早晨,伴着袅袅的炊烟,荡漾着此起彼伏的豆腐、油条的吆喝声,这可能是乡村独有的乐曲。(《吆喝》)

19、这堂课,我们一起走进民间艺术中,去学习艺术的魅力及声音、动态的描写方法,希望同学们可以在读写中不断提升自己的文化底蕴,内涵修养。

20、教师:在文章旁作些批注是一种很好的读书方法。可以写下你读到此处的所思所想,记

四、端午的鸭蛋第一段赏析

1、明确:(1)格式上每两句一节,有时一节就表现一个意思,有时多节共同表示一意。

2、“容不得束缚,容不得羁绊,容不得闭塞。是挣脱了、冲破了、撞开了的那么一股劲!”——这是句间排比,要读出雄浑气势和强盛力量!

3、生9:挑淡青壳的,淡青的有格调!

4、类文阅读,巩固提升(可留为作业)

5、①把儿子当作一个讨论艺术,讨论音乐的对手;

6、千百年来,屈原的爱国精神和感人诗辞,已广泛深入人心,故人们“惜而哀之,世论其辞,以相传焉”。三年级的小种子们为了更好地了解充满各种饶有趣味的端午文化习俗,利用“欣赏儿歌”、“创作儿歌”等形式发展自己的认知能力、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小种子们自主吟唱儿歌,将抽象的知识具象化,在对儿歌内容深度理解的基础上,自主发现了端午节的风土人情,并创作出属于自己的端午儿歌,充分展现了自己的智慧,享受了创造带来的快乐,感受到了端午的安康之意。

7、“一捶起来就发狠了,忘情了,没命了!”——是句内排比。三个“了”之间层层递进,要读出越来越“狠”的语气。

8、赏析:用小孩子的眼光与语气,评价地方的风俗,真切而实在。“道道"一词明显含有地方特色,用在这里,平淡中增加了文章的趣味。

9、师:汪曾祺自己谈到语言上的追求“平淡而有味”,一枚小小的鸭蛋,汪老怎么把它的味写出的呢?鬼才贾平凹评价汪曾祺说“汪是一文狐,修炼成老精”。

10、汪曾祺的儿女们在父亲去世后写了一本书怀念父亲,书名是《老头儿汪曾祺:我们眼中的父亲》。你觉得他为何会成为儿女们口中“可爱的好老头儿”?

11、师:下面我们开始采访活动。汪老您好,我是节目主持人魏萍,我想采访你一下,请您谈谈《端午的鸭蛋》,您会和我们聊哪一段?为什么?

12、讨论:文中大量运用排比,对于描写场面、表达情感有何作用?

13、人生之中,不如意的时候往往占大多数,此时心中的苦闷该如何排解,是任由郁闷的心情侵蚀自己的生活,还是用更积极的态度来面对。

14、文学评论家王干:汪曾祺……将现代性和民族性成功融为一体,将中国的文人精神与民间的文化传统有机地结合,成为典型的中国叙事、中国腔调。……汪曾祺对中国文坛的影响,特别是对年轻一代作家的影响是巨大的。在风行现代派的20世纪80年代,汪曾祺以其优美的文字和叙述唤起了年轻一代对母语的感情……让年轻的人重新树立了对汉语的信心。

15、参考示例:为孩子赢得了成功而高兴;为孩子能替祖国争光而高兴;为孩子演奏的音乐能使更多人快乐而高兴。

16、能研读优秀作品,从中提取值得模仿、借鉴的内容,确定仿写点。

17、这句话是口语,有着淡淡的幽默。引用了袁枚的文章,这段话写出了高邮鸭蛋的使用方法,夸奖了高邮鸭蛋。

18、教师设疑引导:上面两段文字都传达出极丰富而蕴藉的情感,但文段中直接描写心理的文字似乎并不多,那么这些难以言传的复杂情感是通过什么方式传达出来的呢?

19、也有的地方是吃鸡蛋,也有的还要吃蚕豆做的豆芽和煮大蒜。鸭蛋也有吃的,超市就有不错的。收起

20、诗歌描写老、中、青三代人与诗人的对话,突出了亲人欢聚的情景。

五、端午的咸鸭蛋赏析

1、我们阅读名著《傅雷家书》。同学们从兴趣、问题、目的、方法等不同的方面进行了选择性阅读,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那么本节课我们就来上一节《傅雷家书》的读中推进课,一起来分享你的所读、所思与所悟,期待你们的思维碰撞出耀眼的火花。

2、请划出你认为能表现作者对家乡的鸭蛋情有独钟的句子,说一说品出了什么味道。请用这样的句式与大家分享

3、从春天开始生长,直到深秋,枫叶才变得像火一样红。

4、(2)为了直白、热烈、豪迈地抒发对延安的深情,作者采用了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

5、我在苏南、浙江,每逢有人问起我的籍贯,回答之后,对方就会肃然起敬:“哦!你们那里出咸鸭蛋!”

6、今天,有着2000年历史的安塞腰鼓正走出黄土高原,在中华大地乃至海外更广阔的土地上敲响!“安塞腰鼓”品牌,也将通过现代媒体的宣传,吸引人们越来越多关注的目光!“安塞腰鼓”品牌准备在中央电视台综艺频道打广告,做宣传,请你为它拟一则广告词。

7、要求:找出课文当中任一类型的排比,并把它有感情的朗读出来。

8、文学评论家李建军:汪曾祺淹通古今,知悉中外,出而能入,往而能返,最终还是将自己的精神之根,深深地扎在了中国传统文化和中国古典文学的土壤里,使自己成为一个纯粹意义上的中国作家,用真正的汉语,写出了表现中国人特有的情感和气质的作品,形成了具有中国格调的成熟的文学风格和写作模式。

9、(2)句间型:“骤雨一样,是急促的鼓点;旋风一样,是飞扬的流苏;乱蛙一样,是蹦跳的脚步;火花一样,是闪射的瞳仁;斗虎一样,是强健的风姿。”——这是句间排比,排比中又含有比喻,句式整齐工整,要读出明快的节奏。

10、作者在叙述事件的过程中,融合了描写、抒情、议论等多种表达方式,请从课文中任选一件事做例子,具体分析这些表达方式各自的作用。

11、诗中的枣园、窑洞、宝塔山、糜子等带有延安的地方色彩;诗中“登时”“莫要”“几根根”等,取自陕北方言。全诗的遣词造句,都带有鲜明的地方色彩,使诗的内容与形式达到了和谐统同时也借此看出了作者对延安的深厚感情。

12、筷子头一扎下去,吱———红油就冒出来了。

13、(1)总的特点是:直白、热烈、豪迈。

14、汪曾祺,资深文化界名人。被誉为“抒情的人道主义者,中国最后一个纯粹的文人,中国最后一个士大夫。”著有小说集《邂逅集》,小说《受戒》《大淖记事》,散文集《蒲桥集》,大部分作品,收录在《汪曾祺全集》中。

15、辑一:四方好食。该辑尽写吃食,长在记忆里的故乡味道,时时回味的昆明美食,充满市井气息的北京风味……四方美食,满口噙香,回味悠长。

16、执教者:安徽省淮南市凤台四中魏萍

17、《灯笼》是自读课文。吴伯箫以“灯笼”为话题,抒写了他关于灯笼的一些记忆,从不同角度表现了灯笼对于他乃至整个民族的重要意义。教学时,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作者的情感变化,体会作者与时代同呼吸、共命运的担当精神以及保家卫国的意志和热情;还要引领学生欣赏散文一线串珠式的自由笔法,品味清新典雅、含蓄蕴藉的语言。

18、讨论明确:“鸡啼”,是新的一天的开始,预示着新生活的希望。在黄土地上贫穷地生活着的安塞人,为什么还能将自己的腰鼓敲得这么响?因为他们躯体里涌动着旺盛的生命力量,更因为他们骨子里充满着新生活的强烈渴望!因此,当安塞腰鼓表演“戛然而止”的时候,人们的思想得到升华,人们不由得用新的眼光认识这个世界,看待眼前的生活:落后是暂时的,贫穷也并不可怕,只要生命在有力地搏击,就一定会迎来新生活的曙光!

19、(3)对照“读读写写”改错。

20、百十个腰鼓发出的沉重响声,碰撞在四野长着酸枣树的山崖上,山崖蓦然变成牛皮鼓面了,只听见隆隆,隆隆,隆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