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全诗翻译成英语(100句)

2023-01-04 14:47:0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踏遍青山人未老

1、⑸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2、已亥六月,同行立燕,建伟,志强。

3、徐霞客对岩溶地貌的调查和描述,领先西方数百年。1637至1638年,徐霞客在广西进行了为期1年的考察,调查了大大小小的溶洞三百多个,留下了二十多万字的记录,对岩溶地区的峰林、峰丛、溶洞、地下河等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直到19世纪末,岩溶地貌才以“喀斯特”的名称被西方学者提出,进入地质学家的视野。因此,徐霞客是名符其实的岩溶研究“第一人”。

4、在贵州,徐霞客经历了旅途中最艰难的日子。同伴去世,他满怀悲痛地带着遗骨独自上路,想要前往云南将朋友安葬。彼时的贵州主要由几个土司控制,在明代末期政治动荡,社会很不稳定,且徐霞客与当地人言语不通,道路又崎岖难走,给徐霞客带来了巨大的困难。沿途中,他多次遇盗,钱财被洗劫一空,连御寒的衣服也被抢走,雇佣的担夫也背叛了他。所幸朋友接济了他,劝他“再生不如息趾”,但是他却回答:“不欲变余去志。”

5、“莫道君行早”,发现了真理,但是不要以先行者自居,改变危难的责任重,革命的道路还很漫长。“踏遍青山人未老”,不断地探索,不断地奋斗,永不言败,永不服老。

6、出自《清平乐·会昌》,写于1934年。这一首清平乐,于菩萨蛮一样,表露了同一心情。原文如下: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译文如下: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

7、战士们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

8、东方将要亮了,但不要说你来得太早,走遍千山万水,依然活力满满,斗志十足,这里的风景分外好。会昌城外山峰高耸,连绵不断接向东海。战士们远眺南粤,那边更加郁郁葱葱。普天之下,只要获得和平,人们安居乐业,风景自然更加美丽!

9、▲图:恒山悬空寺,为恒山十八景中“第一胜景”

10、第三句再发慷慨,诗人仿佛又回到了他的长沙岁月、井冈山岁月,那时在湘江畔、橘子洲、岳麓山,同学少年风华正茂,彻夜长谈理想,登山游泳,他仿佛又看到了过去锻炼的英姿。后来,他投入中国革命的洪流,意气风发,指点江山,他是如此爱山,与山有缘,此时他的心是欢畅的。

11、我国古代旅行家不少。政客追名,奉命出使,执行政务;商人逐利,经商贸易,赚取利润;僧道求法,云游四海,取经问道。唯独徐霞客是一个异类:他一介布衣,单凭着一腔热血与山水之情,把毕生都用在旅行和地理考察上。他无法享受官方的资助,靠着变卖田产以及沿途朋友的资助,迈出旅途的一步又一步。

12、颠连:起伏不断。东溟(míng):指东海。

13、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14、《徐霞客游记》由徐霞客的家人和朋友整理后,一经出版,就被称为“奇书”。它不仅是一部极具文学价值的游记,也是一部地理学、民族学、社会学的著作,被誉为“明末社会的百科全书”,在历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15、▲图:峰林。底部分开,一个个挺拔独立者为“林”

16、“薄海内外,无如徽之黄山,登黄山天下无山。”作为职业旅行家的徐霞客,靠一己之力使黄山成了名扬天下的“网红”打卡地。同时,如同现在我们爬遍“五岳”打卡一样,徐霞客也有一样的想法。生在江南的他一生四次北上,都与“五岳”有关。但唯“北岳”恒山山高路远,直到徐霞客47岁那年才实现。打卡“五岳”后,徐霞客在家休整了三年,开始筹备下一阶段的旅行。

17、同学相聚精神爽,豪情激荡冲碧天。

18、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

19、热忱欢迎广大微友投稿,稿件请图文并茂哦!

20、会昌城外高峰:指会昌城西北的会昌山,又名岚山岭。诗人在60年代曾回忆说:会昌有高山,天不亮我就去爬山。

二、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全诗翻译成英语

1、——近现代·黄治峰《无题》

2、出自现代诗人毛泽东的《清平乐·会昌》。

3、谁信多情道,相思渐觉诗狂少。

4、云南是我国唯一集中了六大水系的省份,这对于热衷江河源流考察的徐霞客来说当然不可错过。他在这里写下的《溯江纪源》一文,是他最著名的篇章。在云南,徐霞客环游滇池,溯源金沙江,探访元谋土林,在丽江土司木增的迎接下入住丽江城,漫步在苍山洱海之间,抵达了西南边境。也是在云南,结束了他的旅程。

5、“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值此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郧阳这片人文厚土、红色热土、发展沃土、生态净土,正以崭新的姿态和强劲的引擎驶向新时代。

6、“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这二句诗正好表达了他当时的内心的思想意思:走遍了所有的大山人还没老,风景依然还是这么好这首诗写于1934年,

7、“风景这边独好”,这样的人生是真正美好的人生。

8、禾雨,喜欢诗词的女子,在四季中寻找一个个美丽的细节,愿时光留下温暖的记忆。

9、青山洁净素雅,不染尘埃,也可以代表真诚的情谊。

10、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

11、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

12、闲中我乐人应笑,忙处人争我不争。

13、青青山川,是天地间最美的屏风,伫立在四季里,带来无限的生机,总是那样醉人。

14、寄情山水,几乎是每一个中国古代文人的向往,徐霞客也不例外。他对山水有着近乎痴迷的热爱,很小就立志要阅遍万水千山。他从二十多岁,一直到年近半百,几乎爬遍了当时已知的名山大川,留下了大量山水游记。

15、蒲实.天台小记:游山则情满于山(J).三联生活周刊第1167期,2021

16、出自近现代毛泽东的《清平乐·会昌》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17、1933年夏蒋介石亲自策划了第五次“围剿”。当时,以博古为代表的中央临时政府推行“左”倾政治策略和军事策略,并反对排斥毛泽东的正确领导,他们不顾敌强我弱的实际情况,教条地提倡进行所谓“正规”战争。

18、“余久拟西游”,徐霞客很早就打算前往西南地区。但直到1636年,五十岁的徐霞客感到自己“老病将至”,再不出发就晚了,才终于启程。这一次的旅程,从家乡江阴出发,到浙江、江西、湖南,然后至广西、贵州、云南,历时四年多,路途数万里,一直走到了他生命的尽头。

19、如今我们怀念徐霞客,怀念那个黑暗社会中成长的自由灵魂,说他是一名勇敢的背包客、狂热的旅行家,惊叹于他美妙的文笔、精准的描写,赞赏他在地理科学上开创性的贡献。但更根本的,是怀念他对自然的好奇与热爱,远征的魄力与勇气。而这,也正是每一个远方的向往者的初心和本源。

20、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踏遍青山人未老,说的是人年纪轻轻的得了绝症,快死了,所以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说的是到了临终了,看到的最后一眼风景当然是最好的,所以风景这边独好。《清平乐·会昌》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战士们眺望指点广东,那边更为青葱。

三、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作文

1、⑴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1929年,为开辟赣南根据地,率领军队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部队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2、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

3、人被花香恼,起看天共青山老。

4、20世纪20年代,随着近代中国科学的发展,徐霞客的科学价值不断被发掘,他被赋予了地理学家、地质学家、民族学家等多种身份。

5、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

6、张星云.五岳之志(J).三联生活周刊第1167期,2021

7、愿我们每一个人,在自己人生的旅途上,努力付出,活出自己的精彩,走尽千山万水又何惧?在某一个时候,可以自豪地说,踏遍青山,人未老。未老的志向,与未老的心,如青山般常年郁郁葱葱!时光有涯,不怕无情流光,向着青绿山水间而去,可为寻梦,也可为生活,青山连绵里,有着亘古未变的答案!

8、⑵莫道君行早:旧谚:“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9、男儿怀抱大志,离开故乡,为了国家哪里想着要活着回去。又何必一定要埋骨于故乡呢,人生所到之处,哪里没有青山呢?为了革命事业,个人的安危和性命又算得了什么呢?一片丹心,日月可鉴,铮铮忠骨,正气浩然,令人敬仰不已。

10、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

11、▲图:长江源头沱沱河,发源于可可西里南部的唐古拉山脉。

12、勇敢的背包客,狂热的旅行家

13、会昌县城外面的山峰,一气直接连去东海。

14、▲图:徐霞客坐听鸣弦泉图(范曾|绘)

15、徐霞客在地理科学上的贡献,最早被地质学家丁文江发掘。丁文江从西方留学回国后,听从老师的意见,带着一本《徐霞客游记》在云南、贵州、四川等地进行了考察。此后一二十年,他花费大量精力研读《徐霞客游记》,并编撰了《徐霞客先生年谱》。受丁文江影响,此后一大批地质学家、地理学家开始关注徐霞客,包括竺可桢、谭其骧、张其昀、方豪等在内的名家,都撰写了相关文章,探讨徐霞客的科学贡献。

16、青山不会老,但相思会让人更憔悴,青山怎懂得心间烦恼?

17、这是毛主席在1934年写的一首词,当然此词是有一定的时代背景的,这几句词应该这样理解:“东方欲晓”,通俗地说,黑暗即将过去,曙光就在前面。

18、徐霞客驾鹤西去,而“霞客行”的故事,才刚刚开始。

19、新中国成立后,几代国家领导人也对徐霞客极为推崇。毛主席赞赏徐霞客重视调查研究的精神,曾多次在公开讲话中表示:“我很想学徐霞客。”

20、大河中学初2022届语文组

四、踏遍青山人未老 风景这边独好全诗

1、丁文江,徐霞客先生年谱(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8

2、▲图:黄山云海,宛如仙境

3、三※哥※感※谢※你※的

4、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

5、鹤叫空庭霜月小,夜来冻云如晓。

6、蒲实.徐霞客的形象(J).三联生活周刊第1167期,2021

7、而此时毛泽东在距离北部前线很远的南县视察工作,兼养病住在会昌文武坝,未能参与反“围剿”的主要战役指挥。结果反“围剿”节节失利,愈打愈困难,在此情形下,1934年10月离开中央苏区,开始了著名的长征。这首词作于1934年7月,毛泽东在会昌登山后所作。

8、《游天台山日记》是《徐霞客游记》的开篇之作,写于1613年,是徐霞客早期(26岁)旅行生涯的记录。在游记中,“喜不成寐”、“神飞山顶”、“狂叫欲舞”等夸张的用词,向我们展示了徐霞客初见山水时的激动与喜欢。此后近三十年的旅行生涯中,他一直保持着这份热爱。

9、路途在青山外,在碧绿的江上行舟。潮水涨平,江岸更加开阔,顺风行船,帆儿高悬。夜色未尽,一轮朝阳已从水面冉冉升起,还在旧年时分,江南已有了春天的气息。寄去的书信不知何时才能送达,希望归去的大雁可以替我捎回洛阳老家。

10、毛泽东的这首词写于长征即将开始之际战事非常危急,国民党军对中央苏区的第五次“围剿”达到高峰。1933年9月,蒋介石调集百万大军,对红色根据地发动了规模空前的第五次“围剿”。由于博古、李德执行王明的“左”倾军事路线,红军和根据地陷入极其危险的境地。

11、徐霞客生于万历十四年十一月二十七日(公元1587年1月5日)。历史学家黄仁宇的著作《万历十五年》,就把1587年作为晚明帝国走向衰落的起点。彼时皇权衰落,朝政腐败,党派争斗不断,内忧外患,危机重重。朝野上下,都弥漫着紧张的政治气氛。也正是这个时代,思想观念有了新的发展。居于统治地位的宋明理学开始出现松动,自由思想萌芽,以李贽为代表的革新派主张革故鼎新,强调人的个性和需求,反对思想禁锢。

12、全诗一开始就是破晓时分,诗人随众登临会昌山,随即第二句就发出感慨,虽然来得这么早,但或许更有早行人,以示警策自己也提醒他人,其中暗含着应加倍努力,不能有丝毫懈怠的意思。

13、东方欲晓,莫道君行早。踏遍青山人未老,风景这边独好。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4、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15、▲图:李贽(1527-1602),他强烈抨击儒家“存天理灭人欲”的观点,强调人的个性与需求,为明末思想启蒙点燃了一盏明灯。

16、潮平海岸阔,风正一帆悬。

17、除此之外,徐霞客的质疑和实证精神,也常被后人称道。谭其骧说他“以真理驳圣经,敢言前人所不敢言。”他对云南的江河进行了大量考察,否定了《尚书·禹贡》提出的“岷山导江”(岷山是长江源头)的说法,提出金沙江才是长江正源的观点,并推测金沙江发源于昆仑山南麓。这一观点,也在1978年国家考察队的实地考察中被证实。

18、▲图:探险家余纯顺,为旅行付出了一生。

19、也许是常年旅途中的经验积累,也可能是天生的禀赋,徐霞客对于空间具有超乎寻常的感知能力。他探访广西的七星洞,在地下溶穴中迂回穿梭,最终得出其洞长约三里(明代一里576米,三里约1700多米),这一结果与1954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的测绘结果(可通行通道1800米)几乎一致;上世纪80年代,地理学家陈述彭对云南腾冲周边的火山进行了科学勘测,对照《徐霞客游记》,发现其描述之精确,令人惊叹。英国科技史学家李约瑟指出:“《徐霞客游记》读来并不像17世纪的学者所写的东西,倒像是一位20世纪的野外勘查家所写的考察记录。”

20、她是红色热土,十堰地区最早的党小组在这里诞生,先后走出了王省、何世昌、詹邦经、燕若痴等一批革命英烈,红二十五军从这里血战突围,踏上长征路,北上抗日,中原突围打响解放战争第一枪,无数先烈在这里抛头颅洒热血,英勇奋战,留下一个个可歌可泣的革命故事和一处处见证荣光的红色遗迹;

五、踏遍青山人未老

1、改革开放后,一股旅行潮火遍全国,徒步远行的旅行家成为了新闻报道的常客,他们或多或少的都受到了徐霞客的影响,沿着他的足迹前行。探险家余纯顺,徒步四万余公里,完成了人类首次徒步穿越川藏、青藏、滇藏的壮举,1996年在新疆穿越罗布泊时遇难;至今仍在路上的“侣行”夫妇张昕宇和梁红,深入常人所不能及战乱、偏远地区,用视频向我们展示世界的千姿百态……2011年,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决议,正式将《徐霞客游记》的开篇(《游天台山日记》,作于1613年5月19日)的5月19日,作为中国旅游日。徐霞客正式成为中国旅游文化的代言人。

2、——近现代·毛泽东《清平乐·会昌》

3、毛泽东写罢这首词之后,很快就离开了会昌。他接到来自瑞金的急信,要他赶回去。就在他登上会昌山那天,中共中央书记处和中革军委已做了重要决定,发布了《给六军团及湘赣军区的训令》,派遣任弼时、萧克、王震率红六军团向湖南西南方向突围西征。这预示着,空前绝后、举世瞩目的长征就要开始了。

4、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5、▲图:广西七星洞。如今的七星洞灯火通明,而当年的徐霞客举着松明,在微弱的光照下踽踽前行

6、“踏遍青山人未老”就是他的这种精神的艺术写照。作者自己曾说:“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会昌》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

7、沈义甫八岁时,其师命对云:绿水本无忧,因风皱面.沈对道:青山原不老,为雪白头.师爱其聪明,赞之不绝.

8、辛德勇.纵情于奇峰险洞之间(J).三联生活周刊第1167期,2021

9、草软沙匀野路晴,竹枝乌帽称闲行。

10、▲图:金沙江百转千回,如同山间的一条碧绿的丝带

11、⑴会昌:县名,在江西省东南部,东连福建省,南经寻乌县通广东省。1929年,为开辟赣南根据地,率领军队到过会昌,以后又常途经和居住在这里。这首词是1934年夏天作者在部队粤赣省委所在地会昌进行调查研究和指导工作时所作。

12、作者自己曾说:“1934年,形势危急,准备长征,心情又是郁闷的。”《会昌》词的基调是昂扬的,语言是雄奇的,反映了毛泽东积极乐观的精神状态和坚韧不拔的意志,但是字里行间也隐约表露了词人的忧虑和愤懑。

13、会昌城外高峰,颠连直接东溟。战士指看南粤,更加郁郁葱葱。

14、艾江涛.粤西穿越于山水溶洞(J).三联生活周刊第1167期,2021

15、在无穷的云彩间,在水波荡漾的地方,有我这样一个大闲人啊!每天都干些什么呢?白天漫游在青山,自由自在,到了夜晚,就回到岩石旁休憩。这样的生活,已然和大自然融为一体了,又哪里会有尘世的疲累?真是太舒服了啊!

16、一宿青山又前去,古来难得是闲人。

17、译文:东方就将初露曙色,但请不要说你来得早。我遍踏青山仍正当年华,这儿的风景最好。

18、1934年,毛泽东在粤赣省的干部的陪同之下,登上会昌城西北的高峰会昌山(又名岚山岭)。毛泽东望着逶迤的山峦,触发了诗兴,写下《清平乐·会昌》一词。他的心情虽然苦闷,但并不消沉。

19、近代毛泽东《清平乐·会昌》原文:

20、青山映入眼帘,令人欢喜不已。只有心中无烦扰,才会留意到自然风光,倍觉青山绿水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