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交友论语告诉我们(100句)
一、论语的交友性
1、论语|里仁求为可知中的观心自在
2、首先《周礼》的内容一定没做过科学的论证,比如它说,牛如果晚上叫,他的肉就是臭的,羊如果毛长,而且打结,他的肉就是膻的,这明显很扯嘛。如果有人吃了晚上叫的牛,觉得不臭啊!那《周礼》就会被人质疑了吧!
3、第三是对“过,则勿惮改”这一句的理解,藕益、董子竹和朱熹也有本质的不同。这个不同,也是由对“主忠信”的解释不同决定的。朱熹把“主忠信”解释为以“道德”为主、为根本,那么他所说的“过”,必然是和违背“道德”的原则相联系的。藕益和董子竹则认为,不怕改正过错,主要不是指“道德”上的过错,而是指“明明德”过程中发生的过错。还要指出,这里的“过”,主要是“朋友”所犯的过错,如前所言,即使发现了朋友的过错,也把它看做是“朋友”对你“明明德”的提示(亦即孔子所说的“观过知仁”的意思),切不可一看朋友有过错,就再去找一个新朋友,其结果就会一个朋友也没有了。
4、定期YY屯蒙学舍频道55876338音频同步
5、朋友跟你相交是为了什么呢?跟你交朋友就是为了从你这里学到点儿什么东西,他既然带着这片热情来,你也不要辜负。
6、不要小看了这个形而上的道。正是有了对道的追求,儒学才可以称得上颠扑不破的真理。否则,后世称为孔门四科的德行、言语、政事、文学四门学问,都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不断地更新换代,因而有淘汰落后的部分,但是孔门对“道”的追求却永恒不变,不会随着时代的变迁而落后。
7、论语|八佾君臣夫妻间的忠礼恩爱
8、译文: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人家谋事有不忠心的地方吗?与朋友交往,有不守信用的地方吗?老师所传授的学业,复习了没有呢?
9、译文:知道就是知道,不知道就是不知道,这才是聪明的。
10、曾子曰:吾日三省乎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
11、论语|八佾祭神如神在中的中西文化及其古今流变
1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13、子曰:“巧言、令色、足恭,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匿怨而友其人,左丘明耻之,丘亦耻之。”——出自《论语·公冶长》
14、以一般的经验看,越自私的人往往越不幸福,反而是那些有分享的愿望和忘我的热情的人,容易获得持久的幸福感。“太自我”的人得失心重,心思既全在得失之上,则究其一生不过是“患得患失”而已。正如孔子所说:“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15、对比几种关于孔子厄于陈蔡的经历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论语》中所谈道理的朴素和具体:
16、一个有操守的人,是绝对不会轻易违背承诺、丢弃诚信的;而一个内心缺乏原则的人,往往没有什么顾及,做起事来以自我为中心,言行随便,因此,说出的话时常反悔,和人约定了的事也不能信守。
17、另外,还要注意不同性情的人在交友中也有所不同。子夏和子张,性情各异,对比鲜明。子贡曾经问孔子关于这两位同门师兄弟谁贤。孔子说,师也过,商也不及。师就是子张,名颛孙师;商就是子夏,名卜商。孔子认为他们二人都有性情偏颇之处,所以孔子因其性情而教化之。在交友中,子夏不及,故以拒为主,子张过中,故以尊嘉矜容为主,正是各从其性而矫正之,这是孔子因材施教的典范。同时启发我们学经典不能学成教条,活学活用,才是真经。
18、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论语·雍也》
19、论语|八佾夫子为木铎与我们的人生理想确立
20、那么,西方人说他们有追求最高真理的方法所以一直在发展,而孔孟学说是让人甘心被奴役所以一代不如一代,是不是这样呢?《论语·里仁》:子曰:"参乎!吾道一以贯之"曾子曰:"唯。"子出,门人问曰:"何谓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这一篇在南师看来,是孔子传道的一幕,相当于释迦摩尼的拈花一笑,将孔门的最高心法传给了曾子。而曾子之外的其他弟子程度不够,所以曾子让他们从“忠”、“恕”两个方面做起。孔子学说,后来曾子、子思、孟子,一直到宋明时期的张载、朱熹、二程、王阳明,包括亦道亦儒的陈抟、邵雍、周敦颐等人,中国文化的道统一脉相承,一代一代地传承了下去。
二、关于交友论语告诉我们
1、辨识一个人是否靠谱,不需要大费周折地对其进行考试或者长期观察,只需看他说话是否算数,待人是否有信用。
2、论语|八佾媚于奥竈之间的取舍与诚伪
3、在两种不同的解释中,我们赞成藕益和董子竹的解释,这不仅因为他们的解释比较符合孔子的本意,更为重要的是他们为我们揭示出了孔子“交友”观的基本内容和本体价值。以“明明德”为根本,以平等态度对待朋友,将朋友的过错当作“知仁”的资粮,这是孔子“交友”观的基本内容,也是孔子“交友”观的本体价值。他启示我们,一要学会用“中庸”的方法诠释《论语》;二要学会善于表扬别人、善于发现别人的优点;三要要学会从本体的高度看道德,不要就道德谈道德。
4、差不多在半个世纪后,叶德辉在1902年于日本欣然见到《医心方》,1903年便刻印出他辑佚的《素女经》等六篇文字于他编着的《双梅影谙丛书》第一卷中。所以,当代的出版物中,不论如何吹嘘是“珍本”,“古本”,其实印出来的《素女经》、《素女方》、《玉房秘诀》、《玉房指要》、《洞玄子》,都是翻印叶德辉的辑佚本。
5、还有几本代表著作:《素女妙论》,《修真演义》,《既济真经》,《三峰丹诀》和《玄微心印》,现在也可在市售的辑本中见到,特别是:《素女妙论》,《修真演义》,《既济真经》三者,原来都比较难得。这三者,都收辑在著名荷兰汉学家高罗佩(R.H.VanGulik,1910–1967)于1951年在东京私人印行的有关明代春宫的图册《秘戏图考》的中文附编《秘书十种》内,该套书只印了50部,为非卖品,只分赠世界49所著名大学、博物馆及研究机构。美国受赠最多,共14册。后有杨权的中译本:《秘戏图考》(广东人民出版社,19当然,所有图画都已免去)
6、孔子说:“有益的快乐有三种,有害的快乐也有三种。以节制礼乐为快乐,以宣扬别人的优点为快乐,以广交贤良的朋友为快乐,是有益的。
7、先说三种好朋友,所谓益者三友就是友直、友谅、友多闻。
8、有关幸福的思考,在一个功利主义盛行的时代,首先要反对的是将幸福等同于外在物质条件的总和。抽空了精神的空洞的物质,并不能带给我们幸福。当然也要反对另一个极端:以为幸福只是主观的心境,与外在的物质生活条件无关。剥离了物质的空洞的精神,同样是抽象和虚幻的。孔子关于幸福,有这样一段朴素的论述:
9、这段话不但对房中的意义,作了很高的评价,非常坦然地强调,性生活乃是“至道之际”,只要适度,不但无害,而且大益,可得“知平寿考”,充分显示我国古代对性·生活和积极态度;同时,又严肃地指出了纵欲无度的大害,“生疾而陨性命”,并提出了以正当的娱乐作为适度控制性生活的措施,充分显示我国古代对性·生活的恰当处置。整段话言简意赅,至今乃不失其指导价值,实是难能可贵。
10、译文:孔子说:“一切要以忠信为本,不要结交不如自己的朋友,有错误不要怕改正。”
11、《论语》中孔子言“仁”处甚多,且所论皆不相同。程子让学者“将圣贤言仁处,类聚观之,体认出来”,正是因为孔子论仁的种种歧义。
12、子贡问曰:“赐也何如?”子曰:“汝器也。”曰:“何器也?”曰:“琏瑚也。”
13、论语|八佾“泰山不如林放乎”中的投机取巧之心
14、前两天,周末下午一个朋友来我家坐坐,晚上要走,我妈硬要留他吃饭,同时跟我说,你劝劝你朋友,晚上一定一起吃。我却说:我们很诚挚的邀请你一起吃,如果你确实有事情,或者觉得拘束不想留下来我也不拦着你。有礼有节,理解尊重,是为礼也!
15、第直率的人不爱玩心机。直率的人可以说头脑很简单,不喜欢过于复杂的事情,想做就做,不想懂得与人耍心机。他们在生活上都很随意,过着真实自我的生活,不会故于做作的与人相处。你和他相处完全不必感觉到说话的累,直来直去就好。
16、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论语——里仁》
17、“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提点出敬畏之心来,而敬畏则是唤醒心灵的主动性的根本所在。
18、《雍也》说他“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贤哉回也”。
19、孔子曰:“能行五者于天下为仁矣。”“请问之。”曰:“恭,宽,信,敏,惠。恭则不侮,宽则得众,信则人任焉,敏则有功,惠则足以使人。”
20、译文:高尚的人凭借文才聚会朋友,凭借朋友辅助仁爱。
三、论语,交友
1、孔子说:“有益的朋友有三种,有害的朋友有三种。结交正直的朋友,诚信的朋友,知识广博的朋友,是有益的。
2、中国性文化发展与性文学的研究历程:
3、“何必为己甚之行,激其怒而害及同类。”意思是没有必要以自己的好恶为中心,做得太过分,激怒对方而导致伤害更多人,所以“郭子仪见鱼朝恩,陈仲弓之吊中常侍。”这两个典故分别讲了唐朝郭子仪与宦官鱼朝恩、东汉陈寔与宦官张让之间处理好关系,保全了家人和朋友。一个保全自己身家,一个保全天下贤士。是从政者在心态上何所不容的纯熟运用。而青少年正当成长,三观未成,如滥交小人恐怕“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终必受其累”。所以王阳明说,子夏是言小子(门人、青年人)之交,子张是言成人之交。
4、首先是对我们有帮助的朋友,有三个特点:
5、人们常说,在家靠父母,出门靠朋友。无论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社会环境中,朋友都可以称得上是最重要的。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从你的朋友身上往往可以照见自己的影子。
6、子路曰:“愿车马,衣轻裘,与朋友共,敝之而无憾。”
7、孔子说:“君子有三戒:年轻时,血气未定,要戒女色;到了壮年,血气方刚,要戒争斗。到了老年,血气已经衰弱,要戒贪得。”
8、《孟子》中“食色性也”这一论断,是广被引用的。虽然这话并非孟子,更非孔子,而是告子的话。但,孟子对告子的这句话,并没有反对,而是默认,进一步在《孟子》中还有正面说:“好色,人之所欲”,孟子还正面为齐宣王自称“好色”的有力辩护,说“当是时也,内无怨女,外无旷夫,王如好色,与百姓同之,于王何有?”把性看是很自然的正常欲望,应该说是一种很有力的性肯定观。
9、论语|里仁君子小人各有所怀
10、第二种叫作“友谅”。与真诚而可信赖的朋友的人交朋友。平时平淡若水,但是落魄的时候,默默无语拉你一把,这是真正的朋友。
11、孔子说“无友不如己者”,是讲他不但“择交”,而且交的朋友都是比自己德才高的,这句话孔子的偶像周公也说过。不择交则必受损,所以孔子有“损者三友”之说,后世《朱子家训》里也有“狎昵恶少,久必受其累”之警告。了解这些,就会明白子夏说的:“可者与之,不可者拒之。”这正是子夏对夫子择友之道在操作层面的解读。
12、朋友圈(juàn)的流行。每天在直播自己的生活,也在别人生活的直播里,烦不烦啊,还不如打打斗地主呢。
13、论语|八佾关关雎鸠中的情感与社会适应
14、孔子显然不能认同那种认为幸福完全取决于主观心境的观点。在最基本的物质生活条件都缺如的情况下,侈谈幸福是不真实的。
15、至少从表面上看,人们在追求自我实现的过程中,似乎不可避免地产生彼此之间的冲突。比如,下棋的时候,赢的一方达成了自我实现,而输掉的一方的自我实现就被否定掉了。但这只是看似如此。《论语·雍也》中有这样一段孔子的话:
16、您的赞赏是我前进的动力
17、我们每个人身边都会有那么几个极品,做人做事说的话,让你杀了他的心都有。可能这就是不懂“礼”吧!而至于这样的礼怎么培养?可能最重要的就是学会理解和尊重,不强迫他人,站在他人的视角考虑问题,或许这,才是今天的礼!
18、(6)VanGulik,R.H.(1961).SexualLifeinAncientChina:ApreliminarysurveyofChinesesexandsocietyfromca.1500BCtill1644ADLeiden:E.J.Brill,19Reprint,19
19、《周礼》呢,是一本非常详细的生活指南,说白了就是告诉你怎么过日子,包括饮食起居、吃喝拉撒睡等生活方方面面的注意事项和准则。当然更重要是的是各种大型活动的标准,古人就那么几件大事,婚葬、祭祀什么的。这些活动到底应该怎么做,各个点上面的细节,周礼有非常详细的记载。
20、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论语·卫灵公》
四、论语中关于交友
1、1972年,长沙马王堆出土的文物是前168年(汉文帝十二年)下葬的,其中包括目前世界上存留最早的大量古代珍贵涉性研究的文献,包括《十问》、《合阴阳方》、和《天下至道谈》等。这些书距今至少有二千一百多年了。可说是是现存的中国最早的性学著述,也是全世界最早的性学著述。
2、对曰:“子夏曰:‘可者与之,其不可者拒之。’”
3、子张曰:“子夏云何?”
4、对方见情形一下子愣住了,拍了下大腿,哎呀,排错阵了。
5、子曰:“不仁者不可以久处约,不可以长处乐。仁者安仁,智者利仁。”
6、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7、在1995年12月29日,统一企业公司林苍生总经理曾在百忙中来函说道:
8、是说有品行之人会和所有人一视同仁地相处,而一些狭隘的小人总喜欢拉帮结派,攒三聚相互勾结。
9、现代社会,追求个人利益是天赋人权,然而,若是一个人为了自己的利益,可以不要道德、可以无所敬畏、可以不顾亲情,那么这个人是绝不可靠近的!
10、《论语》,儒家经典之是孔子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关于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记录。这个语录集至战国前期成书。全书共20篇492章,以语录体为主,叙事体为辅,主要记录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较为集中地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11、孔子文化丨孔门十哲:孔子门下最优秀的十位弟子
12、(释义)君子一生中有三件事情应该警惕戒备:年轻的时候,正在长筋骨,气血尚未定型,在男女问题上必须警戒;到了壮年时期,身强力不亏,精力旺盛,要警戒无原则的纠纷和争斗;到了老年,体力和精力都差了,要警戒贪得无厌。
13、拉帮结派者,是为了什么?
14、诚然。不管是谁,通常都是:好脾气全给了外人,坏脾气全给了家人。
15、有些盲目学习西方的人对儒家为主流的传统文化也就是国学的攻击中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学没有信仰,因此中国人没有信仰,没有敬畏之心,所以敢胡作非为,唯权力崇拜,甚至说中国人的信仰就是权力,以前是崇拜官现在是崇拜钱。
16、(释义)遇到贤达之人,就应该向他学习,看见不是贤达的人,就应该反省自己的过失。
17、“来说是非者,便是是非人。”
18、(4)Ruan,FangFu(1991).SexinChinaStudiesinSexologyinChineseCultureUSA,NewYorkCity:PlenumPress.
19、论语|八佾不欲观既灌之中的委婉
20、比如关于交友之道,应该掌握什么原则呢?我们就可以在《论语》中探寻启发。
五、论语交友类
1、当你领完任务,好好的把你的工作做好,你的大部分精力要放在完成任务上,而不是老跟上级这个“君”搞关系,因为这样会很耽误做事的时间,而且,这个关系你还能搞成什么样?本来就是上下级关系,已经定了,你难道还想把它搞成下上级关系?大家明白这个意思吗?有的人想搞关系,搞来搞去就是把上级搞成下级嘛!那上级当然很烦了,他当然会侮辱你了。
2、这句话就是“忠”和“信”的观念的出处。
3、论语|为政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也
4、第未见颜色而言,谓之瞽。“瞽”,是瞎子的意思。一个人,讲话的时候不看人家的脸色,上来就说。属于瞎说。
5、“那将是一个融合了共产主义的理想,社会主义的福利,资本主义的方法,中国文化的精神的一个新的世界,新的世纪这才是中国人的世纪的真义。”
6、冯梦龙的话代表了一部分人对儒家的批评,毛泽东更加彻底,直接指出儒家都是假的,其实都是纵横家。
7、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出自《论语·子路》
8、在并不多久以前,“避孕”和“计划生育”都会被当作“淫秽、可憎、肮脏、下流和令人厌恶”的东西!
9、古人说君子与小人,如果不幸同朝共事,在关系君民天下的大事上,则必当据以力争,虽死不辞;而若非国计民生的大事,寻常交接往来,无害于义(对大义没有影响)。
10、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即衰,戒之在得。
11、君子以文会友,以友辅仁。——出自《论语·颜渊》
12、你跟朋友在一起,老是去说人家的长短,这个不是你的本分,别人跟你交朋友不是为了这个的。别人跟你交朋友是为了跟你交心的,你跟别人交朋友也是为了交心的,他是你的“德之邻”。不是在一起经常性的给人家提意见,经常性的说人家这对了那错了,不是这个做法,除非他主动地来请教你。
13、论语|八佾韶武之乐中的上善若水
14、互联网时代!短平快才是王道!我没时间在咬文嚼字上费劲儿,讲究的就是逻辑和效率。直接上干货——礼。
1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
16、我们在这里将礼理解为生活的形式感,是为种种具体的生活内容赋予形式的力量。相比于无限丰富的生活的内容而言,礼已经是一种主动的要素。人的基本生活内容,其实相差不多。喜怒哀乐、饮食男女,都是常人所不能免的。礼赋予这些内容以“恰当”的形式。比如,同样是说话,有的人言语庄重,有的人则给人以挥抹不去的轻浮印象。当然,涉及行为的“恰当”,是没有一个统一的、普遍适用的标准的。古代社会认可的,有可能是在现代世界里不能接受的。
17、舍得宽容,得到的是大气;
18、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乐亦在其中矣。不义而富且贵,于我如浮云。
19、“忠”与交友没有直接关系。忠是对上的,“为人谋”中的人,是地位在你之上的大人也。你可以有刎颈之交、莫逆之交,却不可以有上下之交,因为这样会破坏儒家的上下有序的伦理,一旦交友,恭敬就会受损。例如,你与单位领导处得像朋友,就不见得是好事。
20、《周礼》出现在原始部落逐渐到国家社会的转型时期,由于西周的疆域已经非常大了,打下了很多其他的部落。但这些部落又各有各的标准,尤其是在一些官制、祭祀标准方面差异很大,而且每个部落也都有一些各自宝贵的生活经验小常识什么的。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周朝把这些东西汇总,整合,标准化,形成了一份异常详尽的官方红头文件——周礼。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