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悼念亡父的经典名句母(100句)

2023-02-10 17:02:0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悼念亡母的经典名句

1、纳兰容若,原名成德,字容若,号楞伽山人。生于顺治十一年腊月十二日(1655年1月19日),卒于康熙二十四年五月三十日(1685年7月1日)。在人生旅途中只度过短短的三十一载。

2、今天我们富足,是因为母亲卖掉的每一粒大米,都为我们换回了一枚精神凝结的钻石,一粿知识结成的珍珠。

3、唐人李平撰写的《李准墓志》,述写亡弟李准早年从军,勇敢善战,年仅24岁不幸早逝的经历,表达了父子兄弟“泣天伦之中缺,悲手足之先凋”“泣血绝浆,几於灭性”的悲痛之情。与《周晓墓志》异曲同工,勾勒出一位秉笔从戎、腰佩宝剑、血战沙场的一代将门之后英武过人的孤胆英雄形象。

4、车子骤然在和平东路刹住颠簸中竟发现满车皆是中唐年间衣冠耳际响起一阵之声只见后座一位儒者正在匆匆收拾行囊书籍诗稿旧衫撒了一地七分狂喜,三分唏嘘有时仰首凝神,有时低眉沉吟劫后的心是火,也是灰

5、幽兰渐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

6、我特别珍视这个奖的另一原因,是它经过一个极为客观、公正而严格的评审过程,而评委们又都是国内极负盛名,一向为我所敬重的权威学者与诗评家,获得此奖不会有“浪得虚名”或“当之有愧”的感觉。记得十几年前某一国际组织要颁我一个“荣誉博士”,我就因为这个头衔并未经过严谨的推荐与评审过程而毅然婉辞了。一个诗人应重视真的荣誉,而轻假的桂冠,因此我这次能得到国内评委的肯定比获得任何一个世界性的大奖更具意义。尤其使我感动的,是他们在欣赏我的意象世界和诗歌的独创性的同时,也能容忍我那冷涩孤绝的语言风格。

7、幽兰渐老,杜若还生,水乡尚寄旅。别后访、六桥无信,事往花委,瘗玉埋香,几番风雨?长波妒盼,遥山羞黛,渔灯分影春江宿。记当时、短楫桃根渡。青楼仿佛,临分败壁题诗,泪墨惨淡尘土。危亭望极,草色天涯,叹鬓侵半苎。暗点检、离痕欢唾,尚染鲛绡;躲凤迷归,破鸾慵舞。殷勤待写,书中长恨,蓝霞辽海沉过雁,漫相思、弹入哀筝柱。伤心千里江南,怨曲重招,断魂在否?

8、一生一代一双人,争教两处销魂。相思相望不相亲,天为谁春!

9、这是一首怀念亡故妻子的诗。睹物思人,是悼亡怀旧中最常见的一种心理现象。一个人刚刚从深深的悲痛中摆脱,看到死者的衣物用具或死者所制作的东西,便又唤起刚刚处于抑制状态的兴奋点,而重新陷入悲痛之中。

10、万事无不尽,徒令存者伤。

11、怅恍如或存,回惶忡惊惕。

1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13、另外一首《画堂春》,公子并没有直说,有可能是传说中被送往宫中的初恋女友,也有可能是故去的结发妻子卢氏。但无论是谁,都将公子情深表露无疑:

14、该词上片叙天人永隔之恨,起笔直抒恩爱夫妻生离死别的无穷憾恨,虽然三年过去,沉重的哀思仍然缠扰词人,无法释怀。下片抒思念亡妻之情,设想九泉之下妻子会寄来书信,这样就能了解她死后的苦乐和相伴的魂灵。全词虚实结合,层层入深,凄惋缠绵,发自肺腑,不假雕饰。

15、当顾贞观在京师向纳兰苦苦恳求施以援手时,吴兆骞已在宁古塔度过了整整18个春秋。纳兰看了他写给朋友的《金缕曲》,深受触动,答应找父亲帮忙。后来父子二人疏通关系,花费钱财,费尽周折,终于把吴给解救回来了。就像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说过的那样,一个人并不是生来要被打败的。只是吴兆骞已经从风华正茂被岁月侵蚀成垂垂老者了。

16、纳兰就是这样,没有高门子弟的傲慢,在友人之间,始终保持着文人的谦逊和温良。他和当时的一批人都结下了深情厚谊,以至于在他故去数年后,依然有朋友悼念他。这种品质和当今的“富二代”“官二代”不同,他保有一份真诚,没有被世俗所玷污。

17、洛夫先生的诗评,给我留下的不仅仅是鼓励,更是前辈诗人支持关爱年轻人热爱文学的那种执着,希冀的精神。这种精神就像长夜的烛光,无论在人间或是天堂,都温馨地引领着我们不羁的魂灵。

18、今天,我们怀着无比沉痛的心情,悼念母亲唐素芳老孺人。

19、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

20、离她香消玉殒已过去四十多年,沈园柳树也老得不能吐絮吹绵。

二、悼念亡父的经典名句母

1、白话译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已经离世,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

2、严父子逝恩未报,慈母别世恨终天。

3、《武威金石志》收录的人物传记类碑志不少于150篇,包括140通墓志及部分其他碑刻,比较完整的约有50多篇,碑主如贾思伯、段荣、姚辩、张琮、弘化公主、段秀实、论弓仁、李抱真、李益、余阙、高昌王、西宁王、宋晟、吴允诚、杨嘉谟、张澍等,多为区域乃至国家级名人,作者如虞世基、欧阳询、于志宁、张说、娄师德、唐德宗李适、杨炎、元稹、虞集、危素、杨士奇、杨荣、杨博、赵时春、王鼎、牛鉴等,都是文史大家和重臣显贵。这些碑志,通过对志主家世、生平事迹、生活阅历等领域进行比较全面的叙述和记载,抑或深层精神的揭示,反映了历史和时代的变迁。

4、飒飒东风细雨来,芙蓉塘外有轻雷。

5、再用手指画一条长长的小路

6、蓄满,一条创世纪的长江

7、序:丁巳重阳前三日,梦亡妇淡妆素服,执手哽咽,语多不复能记,但临别有云:“衔恨愿为天上月,年年犹得向郎圆”,妇素未工诗,不知何以得此也。觉后感赋。

8、成婚后,二人夫妻恩爱,感情笃深,新婚美满生活激发他的诗词创作。但是仅三年,卢氏因产后受寒而亡,这给纳兰性德造成极大痛苦,从此“悼亡之吟不少,知己之恨尤深”。沉重的精神打击使他在以后的悼亡诗词中一再流露出哀惋凄楚的不尽相思之情和怅然若失的怀念心绪。

9、母亲生于xxxx年。今天,她走完了艰辛、苦难、无数风雨的九十一岁的人生历程。她走了。她安祥平静,带着还原的童真和无限憧景,她将进入美丽的梦境。

10、青衫湿遍,我在想一个男子深爱一个女子到何等地步,才会在她离去后,如此悲痛,肝肠寸断。

11、新的帷帐代替了它们的地方。浮尘蒙蔽了虚设的座位,孤独的帘帐覆盖着空空的床。

12、大约1983年春季,我还是一名中文系大三的学生,每周都会去魏公村或王府井逛书店。有一次,买了一本书,《台湾诗人十二家》(流沙河编)。那时,信息还比较闭塞,第一次看到从大陆到台湾的新老诗人真的继承了五四以来的新诗传统,并在这基础上有所创新,很是喜欢。从中知道了很多诗人的名字,郑愁予、羊野令、余光中、痖弦、罗门、商禽,还有这位洛夫。他的《石室之死亡》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直没有忘记。

13、公元1155年(绍兴二十年),礼部会试失利后陆游到沈园去游玩,于唐琬及赵士程夫妇不期而遇,唐婉得到丈夫的允可设酒款待陆游。陆游回想前尘往事,伤感地在墙上写下了一首名传千古的《钗头凤》(红酥手)词。

14、斯人已去,诗卷长留。读之吟之,涕泗横流。

15、他应了情深不寿,慧极必伤的命运。

16、去年秋天的十五月亮,今年秋天又照着雕梁;

17、一边是就要枯死的梧桐树一边是久病的身躯,每当想到人死后要去九泉之下心里感到悲伤。

18、他是一个文武双全的人物。

19、搴帷拜母河梁去,白发愁看泪眼枯。

20、译文:在一个凄清的深秋,枫叶漂浮于江水之上。这时一阵西风吹来,漫山的树木发出萧萧之声,闻见此景,小女子我伤感了。极目远眺,见江桥掩映于枫林之中。

三、悼念亡母的经典诗句

1、今年春天的兰蕙芳草,明年春天还会吐出幽香。

2、最后一句意思是说,“虽然知道万事都有尽头,人亡物空本是规律,可还是令活着的人徒增忧伤。”这首诗是沈约为悼念亡妻而作。这首诗体现了沈约诗的清怨之风。诗的前半以大自然的永恒来反衬人生易逝、一去不返的悲哀;后半将悲伤的情感同凄凉的环境融为一处,情状交现,悲怆靡加。

3、安史之乱后的第三年(757),在西部重镇凉州,河西兵马使盖庭伦联合武威九姓商胡安门物等发动兵变,河西节度使周佖(bì)被害,顷刻之间,河西因“九姓谋叛,州闾崩散。”此时,贼势凶猛,大有割据河西之势。在“贼众若林,我徒则寡”的危难之时,年仅17岁的周佖之子周晓,“壮发指冠,愤气凌敌,誓不苟免,挺身力战”,终致“凶党大骇”。最终,年轻而单纯的周晓被叛军以诈谋害。唐代的《周晓墓志》记述了志主周晓少年英武、崇尚气节的不凡经历,描写了他在凉州之乱中振臂一呼、勇于担当的作为,赞扬其“死于王事,不忘其国”的义举。铭文句句押韵,以《楚辞》式的表达形式概括并颂扬了周晓的短暂人生,是一篇感人肺腑的少年英雄传记。

4、人间五月杨花酩,岁岁来勾想父亲。

5、其实这些思虑,我早在1983年10月出版的《创世纪》社论中提到:“——深盼从事现代诗创作的朋友们千万别把诗的题材局限于某城某乡某一地区,诗文学是没有时空束缚的,大至宇宙,小至沙砾,无一不可入诗。我们何不于热爱台湾现实的小乡土之余,同时也热烈拥抱整个中华民族的大乡土?”不过我得立刻声明,我心中的“大中国”实际上是一个包括两岸三地及华人活跃的海外,意义更为广袤的文化中国。

6、含笑九泉寿星归去应无憾,福佑千秋一代更比一代强。

7、受影视剧的影响,大家都传说纳兰的初恋情人。那么,纳兰有没有青梅竹马的初恋表妹,表妹有没有入宫呢?

8、从前幽怨应无数。铁马金戈,青冢黄昏路。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

9、得来与子行林莽,月落山空识其处。

10、庆佳节想慈母潸然泪下,化悲痛为力量幸福无边。

11、贺铸(1052年~1125年),北宋词人。。宋太祖贺皇后族孙,所娶亦宗室之女。贺铸长身耸目,面色铁青,人称贺鬼头,曾任右班殿直,元佑中曾任泗州、太平州通判。晚年退居苏州,杜门校书。不附权贵,喜论天下事。

12、忆慈颜心伤五内,抚遗物泪流双行。

13、尔祭讵几时,朔望忽复尽。衾裳一毁撤,千载不复引。亹亹朞月周,戚戚弥相愍。悲怀感物来,泣涕应情陨。驾言陟东阜,望坟思纡轸。徘徊墟墓间,欲去复不忍。

14、当然,这种抽象理念的陈述是很难说得更具体,更清楚的,除非你能从头到尾把《漂木》读透一遍。

15、慈乌复慈乌,鸟中之曾参。

16、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祝天堂的您~母亲节快乐~~

17、他乡复行役,驻马别孤坟。近泪无干土,低空有断云。对棋陪谢傅,把剑觅徐君。唯见林花落,莺啼送客闻。

18、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唯有泪千行。料得年年断肠处,明月夜,短松岗。

19、(另注)潘安以前,中国古代文学并无‘悼亡’一说,正是潘安所做《悼亡》三首,开中国悼亡诗歌之先河。《辞源》对“悼亡”的解释:“晋潘岳妻死,赋《悼亡》诗三首,后因称丧妻为悼亡。”该辞典也收“潘岳”条,其释文中有:“工诗赋,辞藻艳丽,长于哀诔之体,《悼亡》诗三首最著名”的内容。

20、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

四、沉痛悼念亡母的诗句

1、“只有用水将心上的雾气淘洗干净,荣光才会照亮最初的梦想。”

2、噩耗惊雨寒风临,泣血悲雪慰母魂。灵前吞声惭为子,千缕忧思梦中寻。夜半守灵雪飘临,哀思悠唤母亲。避雷雨庵为护子,如海恩情何处寻。

3、旅人割下的你的衣角期盼那粒种子

4、洛夫:这个问题我在动笔写《漂木》时就已考虑到了。一开始我就把它定性为一种高蹈的、冷门的,富于超现实精神和形而上思维的精神史诗。诗中的“漂泊者”也好,“天涯沦落人”也罢,我要写的是他们那寻找心灵的原乡而不可得的悲剧经验,所以我也称它为“心灵的奥德赛”。

5、《思父》——纪大良春雷轰烈起沧茔,难信慈严九界行。何日再耕陇上地,三更梦见泪无声。《悼慈父》——纪大良清风蓑雨雨纷纷,正是人间换景新。孰晓天堂传诏令,仙幡度我父亲魂。《悼春》——纪大良春韵入园香,慈严却远航。残红谁再护,把酒问夕阳。《七绝忆父》——纪大良常思爱父就职间,为树清廉戒酒烟。卸任一身轻自在,回家顿感五粮甜。《想父亲》——纪大良人间五月杨花酩,岁岁来勾想父亲。似雪一生化无影,爱花半世散花馨。

6、27岁那年,纳兰随康熙帝出山海关,祭祀长白山。他写下了我们中学时学的那首《长相思》: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哪畔行。夜深千帐灯。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7、译文:看到秋天的霜把芦花打得满天飘飞,自己落下了伤心的泪水,满头白发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到门口倚靠者柴门盼望我、看望我了。去年五月黄梅时节,家中粮断,只好典当袈裟,籴米回家,奉养老母。

8、本活动主要有四个内容:

9、原上草,露初晞,旧栖新垅两依依。

10、泰戈尔的作品有很多经典~可以看看《泰戈尔作品集》~一般来说,关于泰戈尔的名句都会让人想起他的《飞鸟集》,作为一名作家,他在文学、哲学、政治方面都有很多著作,但是要以《飞鸟集》阐述的人生哲理最为完美。我现在日记本的扉页就是他在《飞鸟集》中的一句话:ThatIexistisaperpetualsurprisewhichislife。我的存在,是一个永久的惊奇,而这,就是人生。

11、荏苒冬春谢,寒暑忽流易。之子归穷泉,重壤永幽隔。私怀谁克从?淹留亦何益。黾勉恭朝命,回心反初役。望庐思其人,入室想所历。帏屏无仿佛,翰墨有余迹。流芳未及歇,遗挂犹在壁。怅恍如或存,回遑忡惊惕。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如彼游川鱼,比目中路析。春风缘隙来,晨溜承檐滴。寝息何时忘,沉忧日盈积。庶几有时衰,庄缶犹可击。《别房太尉墓》年代:唐作者:杜甫

12、《悼亡诗》年代:魏晋作者:潘岳

13、甘旨日以疏,音问日以阻。

14、他的家世是“钟鸣鼎食之家,诗书簪缨之族”。

15、虽然再也听不到你的问候,虽然再也听不到你的祝福…但我冥冥之中,感觉得到。母亲节快乐,愿天堂一切都好……

16、(这首词明为咏梅,暗为悼亡,是苏轼为悼念毅然随自己贬谪岭南惠州的侍妾朝云而作。词中所描写的惠州梅花,实为朝云美丽的姿容和高洁的人品的化身。)

17、你说你也要来参加追思会

18、往日崎岖还记否,路上人困蹇驴嘶。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涴溪沙》原文: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北宋·晏殊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赏析:这是晏殊词中最为脍炙人口的篇章。此词虽含伤春惜时之意,却实为感慨抒怀之情。词之上片绾合今昔,叠印时空,重在思昔;下片则巧借眼前景物,重在伤今。全词语言圆转流利,通俗晓畅,清丽自然,意蕴深沉,启人神智,耐人寻味。词中对宇宙人生的深思,给人以哲理性的启迪和美的艺术享受。

19、加拿大洛夫詩歌朗誦賞析追思會

20、一切恩爱会、无常难得久、生世多畏惧、命危于晨露,由爱故生忧,由爱故生怖,若离于爱者,无忧亦无怖。既不回头,何必不忘。既然无缘,何须誓言。你可以拥有爱,但不要执著,因为分离是必然的。有因有缘集世间,有因有缘世间集;有因有缘灭世间,有因有缘世间灭。

五、悼念亡母的诗

1、摇摇晃晃中车过长安西路乍见尘烟四窜犹如安禄山败军之仓皇当年玄宗自蜀返京的途中偶然回首竟自不免为马隗坡下被风吹起的一条绸巾而恻恻无言而今骤闻捷讯想必你也有了归意我能搭你的便船还乡吗?

2、在多时空、多层次、多元化学科视角中探索石刻文献的文学价值,扩大文学的研究视野,会使古典文学的研究更为广泛、更为坚实,更为厚重。

3、公初著书女立旁,公死母亡家濩落。

4、“在罗帐、屏风之间再也见不到你的身影。可是墙上挂的你的笔墨遗迹,婉媚依旧,余香未歇。恍惚间,你还在我身边,直到看到你的遗物在墙上挂着,才想到你已经离开我了,心中怅然若失,还有点惊惧。”据说,潘岳的妻子杨氏是西晋书法家戴侯杨肇的女儿。潘、杨两家原是世交,潘岳12岁时与杨氏订婚,婚后,夫妻两人大约共同生活了二十多年,杨氏于晋惠帝元康八年(298年)卒,当时不到50岁。潘岳夫妇感情很好,杨氏去世后,潘岳所作《悼亡诗》一共三首,分别作于杨氏去世的下一年的春天、秋天和冬天,还写有《杨氏七哀诗》等。

5、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大声读他人作品是学习的过程,大声读自己的作品实质是修改完善的过程。

6、去秋三五月,今秋还照梁。

7、去年五月黄梅雨,曾典袈裟籴米归。

8、去载湖山春雨霏,阿参专为板舆归。

9、邑人徐斌于清康熙四年(1665)撰写的《改建东岳台增创庙貌碑记》:“其台上台下庙宇、神像、绘饰、彩画媲美,灵台不日成之,而台景之鸿敞壮丽,美秀岿隆,上耸云汉,下□地轴,游观者礼佛殿,则俨然极乐胜境……今纚纚大成矣。美哉盛哉,诚五凉之第一仙境也。”善于观察并捕捉具有地域特色的典型事物,对东岳台的描写用语新颖,生动逼真。

10、八年离乱灯下夫妻愁对这该是最后一次了愁消息来得突然惟恐不确愁一生太长而令又嫌太短愁岁月茫茫明日天涯何处愁归乡的盘缠一时无着此时却见妻的笑意温如炉火窗外正在下雪

11、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关西骠骑大将军,去年破虏新策勋。

12、斯人已逝,感恩相遇。滴水滋养,万不可忘。(古土手记)

13、如彼翰林鸟,双栖一朝只。

14、无题·飒飒东风细雨来

15、“面对压迫、掠夺和孤单,我们的回答是生活。无论是洪水还是瘟疫,无论是饥饿还是社会动荡,甚至还有多少个世纪以来的永恒的战争,都没有能够削弱生命战胜死亡的牢固优势。”

16、孰晓天堂传诏令,仙幡度我父亲魂。

17、他的“一往情深深几许?深山夕照深秋雨。”成为诗词名句,千古传唱。

18、回到家里,躺在死者睡过的床上,聆听着南窗的夜雨,遥想当年妻子在深夜里为自己补衣的情形,作者沉痛地表现出了对亡妻患难与共、相濡以沫之情的深切怀念。

19、慈萱西去,三载铭心,隔世相望千行泪。音容莫睹,九曲回肠,终天思亲总伤情。

20、洛夫:我认为当年揭橥的“大中国诗观”与晚近倡导的“天涯美学”,实为两个不同的概念,但二者并不相互冲突和抵触。换句话说“天涯美学”并不是“大中国诗观”的转换,无所谓“跃升”,也无所谓“无奈的隐退”,这是两码事。“大中国诗观”主要在检讨两岸近五十年来各自发展的诗史,引介一些现代诗歌美学,以促进当时大陆诗歌的独立性和现代化,并希望籍理论与创作的交流,以消除狭隘的地域性、族群性的意识形态阴影,使两岸的诗歌既能保留其精神上和风格上的独特性,也能整合为一块完整的大中国诗歌版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