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阀衣着描写(100句)
一、民国时期军阀服装描写
1、温馨提示:浓浓复古味的圆框眼镜是最接地气也是最容易复制复古范儿的小物件,不管男女,不论年龄,不拘脸型,皆可以日常佩戴。只是,像AH大婚时中式长衫+黑色圆框眼镜的组合嘛……唔,这个嘛,要不大家看图感受一下?
2、源于清末山西新军第85标、第86标,在北洋时期稳步发展,借北伐、二次北伐战争占据华北地区。
3、民国初建立,有一时期似乎各方面都有浮面的清明气象。大家都认真相信卢骚的理想化的人权主义。学生们热诚拥护投票制度,非孝,自由恋爱。甚至于纯粹的精神恋爱也有人实验过,但似乎不会成功。时装上也显出空前的天真,轻快,愉悦。“喇叭管袖子”飘飘欲仙,露出一大截玉腕。短袄腰部极为紧小。上层阶级的女人出门系裙,在家里只穿一条齐膝的短裤,丝袜也只到膝为止,裤与袜的交界处偶然也大胆地暴露了膝盖,存心不良的女人往往从袄底垂下挑拨性的长而宽的淡色丝质裤带,带端飘着排穗。
4、出门时裤子上罩的裙子,其规律化更为彻底。通常都是黑色,逢着喜度年节,太太穿红的,姨太太穿粉红。寡妇系黑裙,可是丈夫过世多年之后,如有公婆在堂,她可以穿湖色或雪青。裙上的细褶是女人的仪态最严格的试验。家教好的姑娘,莲步姗姗,百褶裙虽不至于纹丝不动,也只限于最轻微的摇颤。不惯穿裙的小家碧玉走起路来便予人以惊风骇浪的印象。更为苛刻的是新娘的红裙,裙腰垂下一条条半寸来宽的飘带,带端系着铃。行动时只许有一点隐约的叮当,像远山上宝塔上的风铃。晚至一九二○年左右,比较潇洒自由的宽褶裙入时了,这一类的裙子方才完全废除。
5、这样聚集了无数小小的有趣之点。这样不停地另生枝节,放恣,不讲理,在不相干的事物上浪费了精力,正是中国有闲阶级一贯的态度。惟有世界上最清闲的国家里最闲的人,方才能够领略到这些细节的妙处。制造一百种相仿而不犯重的图案,固然需要艺术与时间;欣赏它,也同样地烦难。
6、从电视剧中我们看到,女孩子们可以到学堂上学,可以男女同校,还可以当老师。女孩子们可以出来做工,挣了钱养活自己。
7、府院之争中,冯国璋为段祺瑞所迫,辞去副总统一职,返回故里,不久病逝。后同派系曹锟、吴佩孚崛起,旧系人员均被整合同化。
8、是中央军的支柱之一。汤靠抗日战争中在河南横征暴敛发迹,曾拥兵12个军(最多时曾统兵60万),其核心部队是第13军(核心师是第4师)。因其补给全由河南地方负担,故而中原有“水旱蝗汤”四灾并重之说。核心人物汤恩伯,主要副手为陈大庆。
9、但大军阀段祺瑞本身却也有着与其他军阀不同的品性,他素有“六不总理”之称,不贪污肥己,不卖官徇私,不抽大烟,不酗酒,不嫖娼,不赌钱。他尤其痛恨抽大烟,但颇为可笑的是,他的夫人、姨太太却背着他抽大烟。
10、如果了解了真实姨太太的境遇,怕是让你当,你也不会当的了。
11、那又是一个各趋极端的时代。政治与家庭制度的缺点突然被揭穿。年青的知识阶级仇视着传统的一切,甚至于中国的一切。保守性的方面也因为惊恐的缘故而增强了压力。神经质的论争无日不进行着,在家庭里,在报纸上,在娱乐场所。连涂脂抹粉的文明戏演员,姨太太们的理想恋人,也在戏台上向他们的未婚妻借题发挥讨论时事,声泪俱下。
12、某种意义上,臂章也成为国民革命军和北洋军军官们在军服上的重要区别,在1926年7月正式誓师北伐之前,最早归附于国民政府的粤军(后来整编为第四军、第五军)、谭延闿第二军、第七军以及黄埔第一军,都佩带了了“臂章”的军衔标识。比如照片中时任第一军师长的钱大钧、第七军党代表黄绍竑等人,就是用臂章展示的中将军衔。
13、▌1927年的“裸奔”
14、上海人一向注重穿着打扮,对女记者的外表形象当然得先评头论足一番。那么,谁是当时上海滩最美的女记者呢?当时上海滩有许多女记者成为最美女记者的候选人。有人提议说是《新闻报》的严洵,活泼大方,待人真诚,但马上有人出来写了一篇文章《女记者中无美人》。文章说:严小姐的牙齿不好,如果严小姐是上海最美的女记者,则不免要对上海女记者的形象感到遗憾了。
15、原国民革命军第四军第十二师。宁汉分离后,张发奎派粤军成为武汉国民政府台柱力量,多次参与反蒋。后因军费无着落,部队被迫交与中央,成为中央军旁系,或“半陈诚系”,派系主要人员有:张发奎、黄琪翔、吴奇伟、薛岳等。
16、短小的小马甲前片,缀有一排密纽,将胸乳紧紧扣住,这还是束胸的花样。但追求开放的女子,也能将紧身小马甲演绎出风情,采用轻薄纱料制成背心,外罩网纱,露胳膊现肌肤,因而受到保守人士的攻击。
17、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推翻了清政府的统治,结束了我国几千年的封建专制统治。1912年元月,中华民国成立。
18、军阀来来去去,马蹄后飞沙走石,跟着他们自己的官员,政府,法律,跌跌绊绊赶上去的时装,也同样地千变万化。短袄的下摆忽而圆,忽而尖,忽而六角形。女人的衣服往常是和珠宝一般,没有年纪的,随时可以变卖,然而在民国的当铺里不复受欢迎了,因为过了时就一文不值。
19、▲身穿中式长衫合影留念的男士们
20、核心人员:冯玉祥、王承斌、齐燮元、萧耀南、孙传芳、张福来等。
二、军阀衣着描写
1、一方面由于帝国主义侵略的加深,中国社会在一步步沉沦;另一方面,由于资本主义的发展,特别是中国人民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力抗争,中国社会在一步步转向现代,“沉沦”与“进步”共生,是民国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一大特征。
2、一九二一年,女人穿上了长袍。发源于满洲的旗装自从旗人入关之后一直是与中土的服装并行着的,各不相犯。旗下的妇女嫌她们的旗袍缺乏女性美,也想改穿较妩媚的袄裤,然而皇帝下诏,严厉禁止了。五族共和之后,全国妇女突然一致采用旗袍,倒不是为了效忠于满清,提倡复辟运动,而是因为女子蓄意要模仿男子。在中国,自古以来女人的代名词是“三绺梳头,两截穿衣。”一截穿衣与两截穿衣是很细微的区别,似乎没有什么不公平之处,可是一九二○年的女人很容易地就多了心。她们初受西方文化的薰陶,醉心于男女平权之说,可是四周的实际情形与理想相差太远了,羞愤之下,她们排斥女性化的一切,恨不得将女人的根性斩尽杀绝。
3、抗战胜利后,美国开始全面介入中国,在美国顾问团的建议下,国民党对军服再次进行了改革,将原有的军服改用了大檐帽、大翻领、黄色卡其布等,并采用了美式肩章、领章并用的军衔标志。
4、由北洋奉系军阀易帜而来,中原大战后,成为北方最强大的地方军阀。
5、对外上:实行闭关锁国的政策,妨碍了海外市场的开拓,抑制了资本的原始积累,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使中国与世界隔绝,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
6、生活上:随着中西交往的增多,西方生活方式传入中国,中国的生活习俗发生了巨大的变革,传统礼仪受到冲击。
7、——我是追忆民国先生风采的迷妹分隔线——
8、他不收重礼,每到逢年过节,面对络绎不绝送礼的,他只是在每人的礼物中挑一样最不值钱的留下,其余的一概退回,他留下过张作霖的两条江鱼,留下过冯玉祥的一个大南瓜。
9、《京华烟云》是改编自林语堂同名原著,讲述的是北平姚、曾、牛三大家族从从清末义和团运动到民国抗战初期长达四十年的兴衰浮沉、悲欢离合与恩怨情仇的故事。
10、军服没有标识和军衔,代表着革命军的官兵平等。
11、抗战胜利后的上海,已经逐渐摈弃了对“女人也能当记者”的怀疑和偏见,女性从事新闻人数不断增多,有直接从学校毕业后就进入新闻界的,也有后来改行做记者的,但像“美人鱼”杨秀琼这样的游泳冠军、军阀的姨太太来做女记者,恐怕只有她一个人了。但是,杨秀琼进入女记者阵容则无疑增添了上海滩女记者这一群体的繁华和热闹,自然“花瓶”、“交际花”、“花蝴蝶”之类的称号在所难免。
12、教书育人的女教师,出身书香世家的女学者,或德高望重的女性也会被尊称为“先生”。如宋庆龄、冰心以及数月前去世的中国著名女作家杨绛。
13、由北洋军队武卫右军左翼扩充改编而成,因倪嗣冲1914年3月6日被北洋政府任命为安武上将军而命名。张勋复辟失败后,安武军兼并了张勋的主力部队,成立“新安武军”,力量更加壮大。倪下野后,派系无所归属。北伐胜利后,安武军被南京国民政府改编,成为国民革命军一部分。
14、读于凤至写给赵一荻的信,感悟她的大度
15、在国统区,依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在日本占领区,完全是殖民地社会;在共产党领导的根据地,则具有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由于统治区域性质的差异,各统治区域社会发展也呈现了不同的状态。中国社会在多重统治区域内,呈现了多种发展态势,这是民国时期社会转型过程中的又一特征。
16、奉系直系皖系军阀都是北洋军阀,都是袁世凯的手下,袁世凯从孙中山手里接过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的位置,中华民国的的国旗是五色旗,代表五族共和,原袁世凯死后,他们还是承认北洋政府的,张作霖又是北洋政府的最后一个最高掌权者,至于皇协军为什么也是,可想而知了
17、鸦片战争至甲午中日战争爆发前(1840年~1894年)是中国半殖民半封建社会的初步形成时期,中国在屈辱中逐渐向近代化迈进。
18、这支新军从成立之初就完全效仿了西方列强的军队,尤其是以德国和日本军队为主。新军的编练、装备、训练、官制等等,都几乎照抄了德国军队。同时,为了操练方便,便于识别,也为了军容严整,1905年3月,在袁世凯等人的建议下,清廷练兵处和兵部制定了《中国陆军兵弁服装服章》。
19、古中国的时装设计家似乎不知道,一个女人到底不是大观园。太多的堆砌使兴趣不能集中。我们的时装的历史,一言以蔽之,就是这些点缀品的逐渐减去。
20、直皖战争中,为新直系与奉系击败,退出中枢;江浙战争中,皖系卢永祥为新直系齐燮元、孙传芳等击败,皖系势力从此一蹶不振,在政治与军事方面处于无足轻重的地位。
三、民国时期军阀衣服
1、然而此时的中国,并没有像革命家们预期的那样,建立一个和平民主统一的中国,革命胜利果实被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势力窃取。
2、张竞生(1888年-1970年6月18日)原名张江流、张公室,出生于广东省饶平县浮滨镇大榕铺。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思想文化界的风云人物,是哲学家、美学家、性学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中国现代性教育的先驱。与艺术家刘海粟、音乐家黎锦晖并称旧上海“三大文妖”。
3、穷人的衣服,款式上跟有钱人没有太大区别,只是补丁多,且有的不大合身,也是以蓝色棉布料为主
4、隋唐(公元581年~公元907年);
5、那这既然是半正规的武装,那国府自然也就不会专门有什么有关着装方面的规定了。包括在费用上的划拨,在很大程度上也都是以当地自给自足为主,并不是国军高层不想管,而是确实也管不了。
6、为了建设新军,1906年川督锡良开办四川陆军弁目队。1907年川督赵尔巽开办四川陆军速成学堂。速成系的构成:一是四川陆军弁目队与四川陆军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老速成;一是四川军官速成学堂的学生,称为新速成。此外,还包括与他们有师生关系的军人。
7、但是这样的特立独行也是因环境而变化的,无论是傅作义到南京参加会议和晋见老蒋,还是老蒋莅临北平之时,傅作义肯定也是身着绿呢将官服,以示正规和尊重。这一点电影版《大决战》考究的就比较详细,当傅作义从南京乘飞机归来时,缀三星的上将军服也很笔挺,而老蒋到北平督战时,与傅作义、杜聿明等人的合照也清楚地告诉我们,傅作义跟杜聿明的着装完全相同,耍性格也得注意大小王和场合不是。
8、由于时代背景和历史条件的双重影响,在民国时期,传统的本土的中国文化受到来自西方现代文化的强烈冲击,在双方不断碰撞及分歧中逐渐形成了中西方文化与艺术的交融、共存的现象。最显而易见的例子就是当时的人们在穿着方面,展现出了前所未有包容态度的审美观。
9、核心人员:鹿钟麟、张之江、宋哲元、孙良诚、韩复榘、石友吉鸿昌等。
10、男子服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中山装和西装逐步过渡的趋向,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普及旗袍的趋向。
11、从新中国建立到改革开放前(1949年~1978年)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曲折探索时期。
12、文化上:一方面,传统文化仍然占据着统治地位;另一方面,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文化兴起,文学、绘画、戏剧等领域出现了新的成就,明清之际的批判思想对君主专制进行了猛烈地抨击。
13、中国近代第一位女将军:差点成陈毅夫人的奇女子
14、经济上:1956年基本完成“三大改造”,初步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大跃进”、人民公社文化运动、文化大革命严重影响了社会经济的健康发展。在经济建设过程中,逐渐形成了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15、在袁死后,因无人具有足够能力统领整个北洋军队及政权,而逐渐分裂。
16、可惜剧中过多地描写了两人有些狗血的爱情故事,未能展开杭景的事业线,不然应该会是一部很燃的作品。
17、中国传统的束胸习俗,在激进的文化健将的攻击下,在西方风气的影响下,在风起云涌的革命浪潮带动下,渐渐被彻底颠覆,成为禁止缠足后,妇女解放的最大一次革命。
18、简称“宁马”,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到20世纪40年代末期统治当时宁夏(包括现在的宁夏,以及甘肃、内蒙古的一部分)的回族武装军阀。1949年9月19日,宁夏兵团第81军在宁夏中宁宣布起义。
19、张爱玲对服装的描述:“黄的宽袍大袖,嘈切的云朵盘头;黑色绸底上装嵌着桃红的边,青灰长裙,淡黄玳瑁眼镜;如意镶边的宝蓝配着苹果绿色的绣花袄裤”;“有一种橄榄绿的暗色绸,上面掠过大的黑影,满蓄的风雷。还有一种丝质的日本料子,淡湖色,闪着木纹、水纹;每隔一段路,水上漂着两朵茶碗大的梅花,铁划银钩,像中世纪礼拜堂里的五彩玻璃窗画,红玻璃上嵌着沉重的铁质沿边”。
20、护国战争期间,同盟会成员程潜被护国军总司令部任命为湖南招抚使,从贵州进入湖南,收复湖南大部,派系实力初步成型。
四、北洋军阀服装描写
1、的确是如此,主要是清朝的装扮太差,毕竟是野蛮人入关,历史倒退,清朝之前的朝代装扮基本上都是峨冠博带,头发向后束在头顶,高高的帽子,看起来比较有气质,人也显高。大红官府也显威仪。你看现在古装片,很多人长得不怎么样,扮古装特有气质,比如水浒的周野芒演的林冲。典型的气质美男。实际周野芒长得很一般。清朝的藏青蟒袍很阴沉,头发前半截剃了,后面一个辫子,特土,人显得很僵硬尤其是慈禧太后穿的唐三藏的服装,哪些照片太有邪教感了。
2、民国奇女子蓝妮:张爱玲称“以美的容貌悦人”
3、第民国是一个大儒竞相绽放的时代。由于清帝国的积贫积弱,民国时期很多有志青年,均以振兴中华为目标,竞相走上了历史的舞台。无论是高洁傲岸的民国大儒、还是实业救国的留学生们,他们都以“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为己任。或者多方奔走,祈求和平;或投身军旅,抵抗外辱;或奔赴海外求学,归国以实业救国……民国时期的各方人才,灿若星河。
4、源于陈炯明所属广东第一师。北伐时该部扩编为第四军,一部随副军长陈可钰参加北伐,一部随李留守广东。因李出身广西,故政治上较接近新桂系。蒋桂战争期间,李济深被蒋中正诱骗至南京,软禁于汤山,所部被分化瓦解。
5、认真看过《人间正道是沧桑》的应该记得这个桥段:黄埔三期生杨立青偷穿了“姐夫”董建昌的军装,去参加广州国民政府的高级联谊酒会,结果却撞见了董建昌本人而瞬间露馅,因为军装袖口是有两颗星的,那是陆军中将的标识,老董当时的职务是粤军第四军参谋长。
6、北洋军阀嫡系分支,袁死后,迅速夺得北京政权,并在地方上取得督军团的支持。
7、1928年,两次北伐胜利之后,国民政府取代北洋政府,成为中国的统治者。不过,这也只是新军阀取代旧军阀而已,换汤不换药,中国仍然停留在军阀割据的局面。各军阀部队的军服种类、样式、颜色、材料依然混乱不堪。
8、在事后,段祺瑞处罚了凶手,表示愿意承担全部责任,他亲自慰问和抚恤遇难学生家长,又宣布自己决定终生吃素,以示对这个杀戮的忏悔。但“三一八”惨案让段祺瑞彻底失去了民心。
9、要知道自秦而下,中国两千余年的封建社会,几乎每个朝代对服饰穿着都有严格的等级制度。可到了民国,人们穿衣打扮在某个程度上来说是获得了极大的自主选择权。
10、杨森很快就知道了这件事,但奇怪的是,杨森没有发火,而是让她回去再说。
11、范绍增,人称范跛子,原是四川军阀刘湘部下四大师长中最有实力的一个。在蒋介石入川前夕,他遵照蒋介石的密谕,接管了刘湘所辖的部队,一举登上刘湘原来的宝座。蒋介石为了笼络他,让宋美龄收了他为干儿子。从此,范跛子就如虎添翼,更是不可一世。
12、——我是不会告诉马缰革的质感有多赞的分隔线——
13、然后说傅作义的“绥远系”部队,因涿州之战而一举成名的傅作义,中原大战期间已任晋绥军第3集团军总司令(兼第10军军长),兵败接受改编和整编时,张学良将该集团军缩编为“东北边防军第7军”(第10军缩编为第10师),以傅作义为该军上将军长。鉴于绥远警备和治安力量空虚,而东北军也无力遂行有效控制之,1930年底,张学良命令傅作义第7军开赴绥远驻扎,山西人傅作义就此正式入主绥远省。
14、在如今打着“复古就是流行”口号的时代,曾被嫌弃“老土”、“过时”的祖母辈服饰只要运用得当,分分钟变身当季最Hot的大牌时髦款。那么如果心中有一股民国复古情怀难以舍弃,想要在日常装扮上借鉴民国范,又不想太过夸张,到底有什么诀窍呢?
15、天才的成长需要丰厚的土壤。即便以现在的标准来看,杨秀琼也具有难得的体育天赋,但是她却难以达到真正的世界级的水准,于是,她那美丽曼妙的身姿慢慢淡出了泳道。一个无奈的事实是,杨秀琼结束运动生涯之时,才仅有十九岁!
16、需要说明的是,黄埔军服在设计和着装之初,是没有任何军衔等标识的,但高级军官的面料质量逐渐与学员不同,一直到北伐战争开始后,嫡系第一军才小范围使用军衔臂章,并且迟至1929年才正式颁布《陆军常服暨礼服暂行条例》,黄埔系军官才有了正式的军衔和标识。
17、广告总是能第一时间反映时代的审美动向。此时的招贴画、月份牌,出现了半裸美人,以薄纱、布帛略盖胸部,呈现出丰腴性感的审美趣味。甚至很多广告商以西洋名画中的裸女为基础,换以中国美人的头部,以招揽生意。
18、多重统治区域的分立,使中国社会在转型过程中呈现了多形式、多线条的发展姿态。
19、核心人员:王陵基、潘文华、孙震、王缵绪、唐式遵等。
20、源于清末北洋六镇,由袁世凯掌权后的北洋新军主要将领组成。
五、民国时期男子军阀服装描写
1、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政治上,对内对外陆续发生的不幸事件使民众灰了心。青年人的理想总有支持不了的一天。时装开始紧缩。喇叭管袖子收小了。一九三○年,袖长及肘,衣领又高了起来。往年的元宝领的优点在它的适宜的角度,斜斜地切过两腮,不是瓜子脸也变了瓜子脸,这一次的高领却是圆筒式的,紧抵着下颔,肌肉尚未松弛的姑娘们也生了双下巴。这种衣领根本不可恕。可是它象征了十年前那种理智化的淫逸的空气——直挺挺的衣领远远隔开了女神似的头与下面的丰柔肉身。这儿有讽刺、有绝望后的狂笑。
2、第民国是一个充满战乱的时期。民国的建立,是辛亥革命的成果。但是,成果并没有被资产阶级所主导,而是被北洋军阀袁世凯所窃夺。民国虽然在形式维持了国家的政令统一。实际上,军阀割据丛生。今天你打我,明天我打你。民国的战争,除了军阀之间的混战,还有帝国主义的入侵,以及最后的国共战争。人民其实生活在战争的夹缝中。
3、不想上海一别竟成永诀,杨秀琼没有来得及重返故乡,1982年10月10日便在温哥华溘然病逝。当时国内以及加拿大当地的中文报纸都作了报道。作为最早参加奥运会的中国游泳女运动员,她没有看到,十年之后,在巴塞罗那奥运会的游泳池中,新中国“五朵金花”傲然怒放;更没有看到,二十六年之后,新中国上演的北京奥运会的传奇。
4、宋氏三姐妹(图源网络)
5、滇军源于清末新军第十九镇,辛亥革命后转为维护共和的力量,军权先后为蔡锷、唐继尧等人所掌握。护国战争后期,唐大肆扩军,除统治云南,控制贵州外,还将滇军派入四川,占领地盘,掠夺财富。护法运动期间,唐更是组建靖国军,自任八省联军总司令,使滇军的声威达到顶点。
6、我国近代军阀长官身上都会披这样一个长披风,特别是在电视剧里面很常见。在电视剧里面,只要大家看到批长披风的人,就能够知道这一个绝对是长官。其实在真正军阀年代,骑兵也是拥有长披风的,因为骑兵的工资高,再加上需要长途跋涉,过程当中难免会弄糟自己的军官服,所以大部分骑兵都会有披风。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呢,就是因为披上了长披风,真的特别的帅,尤其在骑马的时候,长披风就那样随风飘荡在后面,看起来威风极了。
7、点这里找一起玩儿的小伙伴!
8、“沉静而又魅惑,古典隐含性感,穿旗袍的女子永远清艳如一阙花间词。”民国期间的改良版旗袍吸收西方服装裁剪的优点,充分突出女性的胸部与腰际曲线,从此成为当时民国女性审美情趣日常服装及出入重要场合的礼服。
9、刘半农等所著《赛金花本事》:对清末民初曾经风光无限的状元夫人、名妓赛金花是这样描述的——“就说我吧,除去时头上戴一根大簪,三排小簪,每排是四根,全都是翡翠的。梳着五套头——当时最时兴的样式——颈上挂金链,戴着珐琅银表。冬天穿狐裘都是按着颜色深浅替换。我耳朵上戴的那副牛奶珠坠子就值几千两。“
10、1912年3月13日,四川都督尹昌衡开办四川陆军军官学堂,将原四川陆军小学堂第五期学生全部转入为四川陆军军官学堂。为了在军阀角逐中,立于有利地位,四川军官学堂的毕业生往往以同学相号召,互相联系,彼此照应,初步形成军官系。
11、因此初兴的旗袍是严冷方正的,具有清教徒的风格。
12、蔡文娜回去了,准备和杨森彻底摊牌,结束这场扭曲的婚姻。然而,等待蔡文娜的,不是一纸离婚协议书,而是一颗呼啸而来的子弹。
13、蔡文娜思想发生了变化,观念也发生了变化,她痛恨姨太太的身份,厌恶大她几十岁的杨森,她还爱上了同班的吕姓同学。
14、20世纪初,中国第二次留学热潮兴起,为探求救国救民之道,熊克武、但懋辛等九人早年均留学日本东京,因都是同学、同乡,过往甚密。在辛亥革命与捍卫民主共和的斗争中,九人如影形随,久而久之,被大家称为九人团。
15、上装的四个外置口袋代表四维:礼、义、廉、耻;这也是后来蒋介石经常挂在嘴边的。
16、政治上:从分封制、宗法制逐渐发展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逐渐代替了贵族体制,专制皇权逐渐形成,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17、民国时期女警察(图源网络)
18、抗战期间,1942年10月,国民党再次制定了《十年军服具体实施办法》,对于国民党军服进行了进一步要求。提出了国民党军服要同时符合军事要求、经济原则、卫生要求和统一制式。不过,由于抗战形势的紧张和经费的不足,此次规定依然没能全部贯彻落实。
19、傅作义入主北平以后,仍然保持了之前的传统,在自己的地盘和部队里面,经常身穿一身士兵军服,不过这一时期绥远系军队接受过相当数量的美援,武器装备得到极大改善,第35军就升格为拥有400多辆美式卡车的摩托化部队。包括服装鞋袜情况也有所改善,所以你注意,傅作义在电影、电视剧里面身穿的士兵军服,已经不是晋绥军原来的灰蓝色,而是蒋军的“四六式”士兵制服,严格来说是“灰绿色”,跟东北、华东的中央军士兵完全相同。
20、年初,国民政府从广州迁到武汉,武汉一时成为国民革命运动的中心。国民革命运动的迅速发展,震颤着武汉三镇妇女的心灵。3月8日,国民政府组织20多万军民在汉口举行纪念“八”国际妇女节大会,随后,军民举行声势浩大的游行。突然,名妓金雅玉等人赤身裸体,挥舞着彩旗,高呼着:“中国妇女解放万岁!”等口号,冲进了游行队伍。她们都认为“最革命”的妇女解放,是裸体游行。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