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雨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100句)

2023-02-08 15:08:4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雨后运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1、春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

2、(注)荜bì门,柴门。

3、阅读下面的诗歌,回答问题。

4、我与你同行,以爱与青春为名,

5、词句段运用(五上园七)

6、对第三联“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所运用的艺术表现手法作简要分析。

7、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

8、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9、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10、翁卷的《乡村四月》:“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这是乡村即景。

11、《长相思》:写深冬严寒天气中的思乡之情。夜深千帐灯,静态。风一更,雪一更,动态。

12、译文: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下雨的时候其实大多数的都是动态描写,因为本身下雨这一个过程它就是动态的,只不过在下雨的过程当中里边的房子或者是汽车之类的这种东西它都是静态的。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的句子有:

13、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其父迁居蒲州,遂为河东人。开元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伪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

14、清晨的阳光被层层的雾挡住了它的去路。阳光与雾,一起唤醒了朦胧的清晨。这雾,格外的浓。一切都像浸泡在牛奶里一样。轻轻吹几口气,却怎么也吹不散那洁白的面纱。

15、0体会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学习把画面写具体

16、(注)①吴西逸:生平不详,曾当过小官,终看破红尘归隐。此曲为归隐前后所作。②趱:zǎn赶快。③苫:shàn用草覆盖。

17、寸寸柔肠,盈盈粉泪,楼高莫近危阑倚。平芜近处是青山,行人更在青山外。

18、在绵绵细雨中静下来欣赏雨景,格外诗情画意,水灵灵的大马路,被雨水打湿后变成了一块反光镜。街道上最漂亮,最吸引人的就是人们撑着的雨伞。五颜六色的雨伞上,各种各样的花纹,似乎在欢庆雨珠的到来。不仅仅只有这个,还有情侣共同撑一把伞,在雨中窃窃私语,在美妙的小世界中不受任何干扰。

19、第三联风景如画:嫩绿的新竹上有一层薄薄的新粉,更加显示出其勃勃的生机。残荷如衣着鲜艳的采莲女,褪下残破的红衣,换上翠绿的靓妆,依然风姿绰约,风韵不减!第三联由于作者观察细腻,写景入微,抓住了嫩竹和残荷的特点来写,敷色鲜艳,比拟动人。

20、小组合作学习,尝试运用。老师还带来两首古诗,请同学们尝试用刚才的方法,四人一小组,合作学习,完成表格。出示要求:(1)四人一起在小组内把这两首诗读一遍。(2)其中两个同学各选一首诗,把想象的画面说给组内同学听,另外两个同学进行补充。(3)小组讨论诗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组长把讨论的结果在诗中用不同的符号画出来。(4)小组讨论表格中要填的内容,交流时由组长汇报。

二、雨的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2、春雨潇潇地下着,树木干枯的枝条朦朦胧胧有了一层淡绿的色彩,雨水顺着树尖滴下来,变成了一串串水灵灵的音符。地面也湿润了许多,散发出一种沁人心脾的芳香气息。小草也偷偷地钻出地面,开始编织绿色的地毯。

3、这段文字不仅写出了草塘的美丽,而且写出了“我”对草塘的喜爱之情,也写出了对北大荒的喜爱之情。

4、指名分别读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诗句,读出景物的变化。(静态读慢轻,动态读明快。)女生读静态描写,男生读动态描写的诗句。作者写到了看到的,也写到了听到的,他听到了哪些声音?这些声音都不是很响亮,只有在什么样的环境中作者才会听到这些声音?相机出示动静态描写的作用:

5、答:①对偶,如“秋月”句对“春花”句等;

6、运用表现手法来写:衬托、对比、渲染、烘托、引用典故、象征、铺陈,白描。

7、◇按照一定的顺序,有条理地描写景物。如,写窗外即景,可以按空间顺序,由近及远地写一写窗外的景物。

8、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

9、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进发。夜里,住宿帐篷,每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10、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脚步近了。一切都像刚睡醒的样子,欣欣然张开了眼。山朗润起来了,水涨起来了,太阳的脸红起来了。

11、一处景物或某一种景物,它本身就有许多动态的变化。如一场大雨,雨前、雨中和雨后的情景各不相同。

12、从调动感觉的角度来写:视觉(形和色),听觉(声),嗅觉(气味),味觉,触觉;或通感。

13、漫步在亭台楼阁之间,仿佛身在一幅栩栩如生的水墨画卷中。这诗情画意的雨后园林怎能不让人流连忘返?

14、唯唯诺诺;战战兢兢;哭哭啼啼;袅袅娉娉;袅袅婷婷;扭扭捏捏;鬼鬼祟祟希望能帮到你,麻烦给“好评”

15、《枫桥夜泊》:写夜晚停泊在枫桥边看到的凄凉景色。月落乌啼霜满天,是动态。江枫渔火对愁眠,是静态。

16、“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两句由静而动,表现了雨后池上春景的动态美。

17、全诗紧扣一“静”字描绘夜间春山的宁静幽美。诗人用花落、月出、鸟鸣等动态景物突出月夜春山的幽静,取得了以动衬静的艺术效果,生动勾勒出一蝠“鸟鸣山更幽”的诗情画意图。

18、或者:本诗在景物描写上的特色是…,这样的描写使景物…(答作用,如动静结合,虚实相生),同时渲染了…的气氛,表达出诗人…的感情。

19、动静结合的手法写景的句子有:

20、江中月影近船、风灯照夜、宿鸟栖息都是静景,前三句着力刻画江夜的静谧,末句以鱼跃之声打破了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突出了夜的静谧,又表现出生命的活力。

三、雨后的是什么样子的静态描写

1、绿树碧檐相掩映,无人知道外边寒。

2、主人下马客在船互文,实际是说:“主人下马在船,客人下马在船”。

3、以动写静是把静止的事物当作运动的事物来写,想象并描写出静态事物在运动时的形态和神态。如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

4、有时太阳躲进云里。阳光透过云缝直射到水面上,很难分辨出哪里是水,哪里是天,只看见一片灿烂的亮光。

5、写景,不仅仅是为了写出景物的形状和颜色,而且要通过描写景物抒发某种感情,或者是因景生情,或者是移情入景,情和景总是水乳交融在一起的。带着某种感情写景,或者通过某种景物来抒发感情,才能为读者提供更有价值的景物欣赏。

6、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8、这一段写得细致而完整,着重描绘了太阳由将出、半升到全都升起时的形状,色彩、动态和光华的变化,层次分明,刻画细腻。特别是色彩的变化,不仅呈现了日出的特点,更让日出的画面增添瑰丽。

9、谈谈本诗表达技巧上的妙处。

10、《枫桥夜泊》-唐代诗人张继

11、运用修辞手法:比喻、对比、夸张、比拟、借代、双关、反问、设问、反问、互文;

12、第一步,准确地指出诗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或表达技巧

13、例如,你要观察雨,那么,雨是怎样由小渐大的?又是怎样渐渐停息的?雨中的景物又有什么变化和不同?这些动态的变化,需要你重点留心。

14、春雨是一年雨季中最温的。春雨下起来,就如千缕万缕细细的银丝,带着冬季残留下来的微微寒意,还带着春天的喜讯,微笑着温柔的下起来,冲刷着冬天遗留下来的痕迹,迎来春天。

15、只有在观赏时留心到景物的动态变化,我们才能在本次习作中,写出景物的动态变化,从而符合这次习作的要求。

16、沙头宿鸟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

17、这两组句子中,每组的第一句都描写得比较概括,不生动,第二句在第一句写景的基础上进行细化。

18、玉辇升天人已尽,故宫惟有树长生。

19、①按时间变化顺序写,是说在不同的时间内,同一景物会出现不同的变化,要求我们按照时间变化的顺序,描绘出同一景物的不同画面。

20、(谭雪涛放学后的校园)

四、下雨时的静态和动态描写

1、动静结合是同时描写静态的事物和动态的事物,让静景、动景相辅相成,相得益彰,相映成趣。如刘攽《雨后池上》:

2、渡头灯火起,处处采菱归。

3、寂寞掩柴扉,苍茫对落晖。

4、大雨疯狂地从天而降,黑沉沉的天就像要崩塌下来。

5、(注)①堵:座。②削碎中原路:形容鹰掠地飞过。③轩举:意气飞扬。

6、这首诗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的景色,是王维隐居终南山下辋川别业时所作。

7、描写手法:描是描绘,写是摹写。描写就是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把人物或景物的状态具体地描绘出来。这是一般记叙文和文学写作常用的表达方法。它分为细描与白描、静态描写与动态描写、正面描写与侧面描写、虚写与实写、人物描写、环境描写、物体描写、细节描写、渲染与烘托、欲扬先抑、联想和想象等。

8、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

9、小雨淅淅沥沥下了一个晚上。一早,园林里便弥漫着一片淡淡的、薄薄的雾气,在山石亭台间游动。假山、小桥、亭台的线条不再那么分明,有些模糊,好似一幅微微晕开的国画。园林多了一分朦胧又神秘的色彩。

10、窗外的天气就像是你多变的表情。

11、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园子里,田野里,瞧去一大片一大片满是的。坐着,躺着,打两个滚,踢几脚球,赛几趟跑,捉几回迷藏。风轻悄悄的,草软绵绵的。

12、我们静静地潜伏在草丛里,“冲!”我们一边说着口号一边向蛐蛐儿扑去。“啊!抓住喽!”我们欢呼着……

13、翻译: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14、景物描写得好坏,是建立在观察的基础之上。观察时,把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结合起来,才能获取更多的信息,对景物有更全面的印象。在描写时,才能对景物进行细致描绘,多角度地展现景物特点。

15、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16、春雨像千万条银丝,从轻悠悠的南风中降落。

17、例作家萧红写的《火烧云》一文中不仅写出了火烧云颜色的变化,而且还写出了火烧云形态的变化:像马—像狗—像狮子—又像这个,又像那个。这样的描写不仅写出了云的变化多端的特点,而且给读者展示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美妙画卷。

18、这样的美景,你们喜欢吗?那就用朗读表现出来吧。小结:这首诗和第一首诗对照来看,有哪些相同的地方,有哪些不同的地方?(设计意图:引导学完第一首诗,扶着学习这一首诗,继续感受诗中的静与动。最后通过对照阅读,发现都是写景,都用动静结合来表达,但两首诗中的静与动的作用不同,表达出来的情感也不相同。学生能从中感受到这样写景是为了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情感。选取作用不同的两首诗进行第一次对比阅读,在比较中发现诗中静与动的秘密,为后边的小组合作自学打下基础。)

19、修辞方法:比喻、比拟、拟人、对偶、对比、夸张、反问、反诘、排比、引用、回环、互文、婉曲等。

20、(3)小狗在公园的草坪上玩耍。它的前脚夹着小草,像是捧着心爱的宝物,不时地还放在鼻子上闻一闻。一会儿,小狗仰起头来,四脚朝天,头左右摇摆,好像在体验草坪的舒服。偶尔有只蝴蝶飞过,它会迅速地爬起来去追赶,没有追上,也不气馁。

五、下雨时的动态和静态描写

1、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

2、第四步,这种手法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感情,表现出怎样的旨趣。

3、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回答后面的问题。

4、雨后,被雨水冲刷过的宽阔叶片,像刷过了一层油,在晨曦的照耀下映出星星点点的白光。土地又变得潮湿,显得分外肥沃。小草似乎在一夜间又向上蹿了一截儿。草丛里陆陆续续地爬出各种小虫:成群结队的蚂蚁忙忙碌碌,排着队到处跑,仿佛在紧张地工作;蚯蚓扭动着身体,在泥土上打滚;蜘蛛辛劳地开始新一轮工作,织补那被雨水冲破的蜘蛛网;原本躲在树下避雨的金龟子从树荫中飞了出来,一眨眼,它们就停在一片圆圆的大荷叶上。

5、“哗哗哗,哗哗哗……”那风刮得可大了,昏天黑地,就像世界末日就要来临似的。这不,咱们那平时郁郁葱葱,生机勃勃的大树都被吹的东倒西歪,被刮得连根拔起,真是惨不忍睹啊!

6、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出自王维的鸟鸣涧,译文:寂无人声,芬芳桂花,轻轻飘落。青山碧林,更显空寂。明月升起,惊动几只栖息山鸟。清脆鸣叫,长久回荡空旷山涧。)

7、“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这是写听弹琵琶曲时对音乐美的感受,运用了以静衬动的侧面描写手法。东船西舫人们都静悄悄地聆听,只见江心中映着白白秋月影。在静景描写中突出听者早已陶醉在音乐美中,时间的推移之感被忘却得无影无踪。

8、(注)①捻(niǎn):持取,捻弄

9、随着时间的推移,太阳也往下沉得越来越深,光线似乎也渐渐暗了下来。彩云失去了太阳所给予的色彩,不再那么引人注目,黑像一只怪兽吞没了太阳光。

10、明月松间照是静态描写,清泉石上流是动态描写。《山居秋暝》是唐代诗人王维的诗作。此诗描绘了秋雨初晴后傍晚时分山村的旖旎风光和山居村民的淳朴风尚,表现了诗人寄情山水田园并对隐居生活怡然自得的满足心情,以自然美来表现人格美和社会美。全诗将空山雨后的秋凉,松间明月的光照,石上清泉的声音以及浣女归来竹林中的喧笑声,渔船穿过荷花的动态,和谐完美地融合在一起,给人一种丰富新鲜的感受。

11、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12、沿着荷塘的路,围着荷塘、长在路旁的树,抬头可见的月,在朱自清笔下有序出场。荷塘及周边的景物陈设,就这样被文字还原,也让读者可以在脑海中清晰勾勒。

13、旷野里一片黑暗,天地融合在一起,什么也看不见,然而,雷却在东北方向隆隆的滚动着,好像被那密密层层的浓云紧紧地围着挣扎不出来似的,声音沉闷而又迟钝。闪电,在辽阔的东北天空里,在破棉絮似的黑云上,忽忽拉拉地燃烧着。空气中热浪一阵阵的闷得让人头不过气,就连树上的蝉,也热得竟然在半夜里叫了起来。

14、鹤巢松树遍,人访荜门稀。

15、答:(1)这句诗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16、描写景物时注意动静结合。

17、本诗在描写上成功地运用了…描写,写出了…(诗句解说),烘托了诗人…的感情。

18、重视基础知识,重视阅读,重视写作方法点拨,重视写作的技巧创新与突破,重视思维训练;常年开设分年级,分层次的班组教学。

19、结构(构篇)方式

20、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