蒹葭的赋比兴句子以及赏析(100句)
一、蒹葭运用比兴的句子赏析
1、诗中写“苍苍”,“萋萋”,“采采”的蒹葭,既是用来起兴而怀“伊人”,又是用来烘托抒情主人公的。对于“伊人”,诗人知其地,而莫定其所,欲从靡由,故“溯洄”、“溯游”,往复其间,希望能与“伊人”一遇。用“蒹葭”起兴,引出对“伊人”的寻求自然顺理成章之。
2、“蒹葭”、“水”和“伊人”的形象交相辉映,浑然一体,用作起兴的事物与所要描绘的对象形成一个完整的艺术世界。开头写秋天水边芦苇丛生的景象,这正是“托象以明义”,具有“起情”的作用。
3、简述你对“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两句诗蕴含哲理的理解。
4、用白描手法刻画人物,三言两语就能揭示人物的外貌、神态,使读者如见其人。
5、八年级语文上册29篇古诗文及译文
6、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注释内容,直接解答即可。
7、律诗有四联,分别是、。
8、手把文书口称敕,回车叱牛牵向北。
9、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0、炼字:“浩荡”一词将“离愁”有形化、动态化,形容“离愁”的广大无边,将画面无限放大,表现出诗人豪放洒脱的气概。
11、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12、答案: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
13、(1)这首诗歌中运用了景物描写,这些景物描写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14、《式微》中运用设问的方式引出劳动人民在露水中劳作的艰辛的句子:式微式微,胡不归?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15、像对待朋友一样对她,把她当成知音、知己,和她相亲相爱。
16、全诗三章,采重章叠唱的形式,一唱三叹,节奏鲜明,旋律优美,而且还显示了主人人公情感的逐层加深,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17、这首诗是为追求心中思慕之人而不可得而作。陈子展《诗三百解题》说:“《蒹葭》一诗,无疑地是诗人想见一个人而竟不得见之作。
18、(考点定位)鉴赏诗歌的语言。能力层级为鉴赏评价D。
19、描述“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所展现的画面,并揭示诗句的含义。
20、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她(他)就在河水对岸。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那道路坎坷又艰难。顺流而下寻寻觅觅,她(他)仿佛在水中小洲。
二、蒹葭的赋比兴句子以及赏析
1、参差荇菜,左右芼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2、举一例说说这样写的好处?
3、宛在水中央宛在水中坻宛在水中沚
4、B.第一句点出了送别的地点,第二句则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5、D.这是一首古老的恋歌,跌宕起伏,缠绵悱恻,婉转动人,即使穿越了两千多年的岁月,读来仍能产生共鸣。
6、渲染凄苦的氛围,衬托诗人愁苦的心情,为下面内容做铺垫。
7、点评:诗歌在的词语意思要结合诗句内容理解。
8、放眼望去,展现在眼前的是一幅这样的景象:大江之上,沉舟之侧仍有千帆竞发;大自然中,虽有病树但万木依旧争春。
9、分析:C、不是诗人去外地做官,而是友人去外地。
10、点评:学习古诗,要注意整体把握诗歌内容,归纳要点。
11、“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为什么能成为千古名句?
12、通读全诗,你看到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
13、辛苦遭逢起一经,干戈寥落四周星。
14、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15、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6、如白居易的《卖炭翁》: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夜来城外一尺雪,晓驾炭车辗冰辙。牛困人饥日已高,市南门外泥中歇。
17、如《诗经•秦风•蒹葭》中首章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次章的“蒹葭凄凄,白露未晞”,末章的“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写出芦苇的颜色由苍青至凄清到泛白,把深秋凄凉的气氛渲染得越来越浓,烘托出诗人当时所在的环境十分清冷,心境十分寂寞。
18、为自己的理想目标而上下求索,不怕艰难险阻,矢志不渝的青年。对美好爱情的追求向往和相思之苦。
19、小乐乐已经给大家总接了这么多,希望大家赶紧收藏这套实用的攻略,总会用到的
20、这首诗向我们展示了一幅萧瑟、凄清(或冷寂、萧索、凄凉)的晚秋画面。
三、蒹葭中的比兴句子分析
1、赏析:比兴手法,表现了古代青年对爱情婚姻的大胆执着追求,感情坦率、朴实。《关雎》是《诗经》的第一篇。古人把它放在三百篇之首,说明了它的重要。《关雎》写的是一个男子对一个女子的思念、追求过程,写他求之不得的痛苦和求而得之的喜悦。
2、“琴瑟友之”是弹琴鼓瑟对她表示亲近。“钟鼓乐之”是敲钟击鼓使她快乐。这两个场景不是现实描写,是男子设想姑娘已经答应自己的追求和设想结婚时的热闹场面。
3、A.“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两句运用比喻手法,说明淑女、君子在河滩幽会,营造一种幽静的氛围。
4、作者以“沉舟”“病树”自比,借用自然景物的变化暗示社会发展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现常用它来说明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未来肯定比现在好。对未来有坚定的信念,表现诗人的乐观豪迈的情怀。
5、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逆流而上去追寻她(他),追随她(他)的道路险阻又漫长。
6、“辅”形象地写出了三秦大地护卫着长安的景象,气象雄伟,使诗歌开篇意境开阔。
7、原诗描写所思念的人儿远在彼方,由于受阻,总是可望而不可及,表达了抒情主人公对伊人的深刻的思念。这两句意即我那心上人儿,她远在水的另一方。其实“在水一方”并不一定实指具体的方位与地点,它只是隔绝不通的一种象征,目的在于能够写出主人公心之所存与目之所望的一致...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8、|质感生活|非鱼慧心|精致共育|
9、②本诗用来形容美丽善良的姑娘的成语是。
1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1、解析:根据所学所记,了解注释内容,结合诗歌内容解释字词含义。注意拼音的易错点,如“律”“宦”是前鼻韵母,“沾”声母为zh不是z。
12、“我报路长嗟日暮,学诗谩有惊人句”中“嗟”“谩”二字值得品味,请根据这两个字的意蕴,说说这两句表达了词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13、诗词情感:这首诗通过描写登飞来峰时的所见所感,将写景与抒情紧密结合,以理入诗,表达了诗人变法革新的政治理想和远大抱负。
14、答案:前四句运用了比兴手法,诗句以眼前雎鸠和鸣之景,引发出对淑女难以忘怀的思念和热烈追求。这是‘‘兴’的艺术手法。同时雎鸠相和而鸣也可以比喻男女求偶,这是‘‘比’的艺术手法。
15、赏析:《蒹葭》是一首爱情诗。诗的开头描写了金秋之季,拂晓之时,露浓霜重,芦苇沾满了晶莹洁白的霜花。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给全诗笼罩了一层凄清落寞的情调。
16、这首诗表现田家的悲苦命运,没有大肆铺张,用语简炼,诗人冷静地叙述田家的生活与遭际:父亲在原田上耕种,儿子在山边开垦荒地,他们不惜流血流汗,想尽办法扩大耕种,增加收获,以维持生计,图个日子过得好一点。然而,在青黄不接的六月,田地里的庄稼还没有成熟,“官家”早已迫不及待地修缮粮仓,张开血盆大口,只等着禾苗成熟,便如数搜刮进自己的仓里。全诗没有半句议论抒情,却深刻地提示了农民深受苦难的根源。
17、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
18、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又太长。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在那水中央。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滩。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逆着流水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顺着流水去找她,仿佛就在水中洲。
19、“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20、到受阻的烦恼、再到失落的惆怅这一完整情感流的洗礼,更可能常常受到逆流奋战多痛苦或顺流而下空欢喜的情感冲击;读者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爱情的境遇和唤起爱情的体验,也可以从这里联想到理想、事业、前途诸多方面的境遇和唤起诸多方面的人生体验。
四、蒹葭的比兴手法的句子
1、微君之故,胡为乎中露!
2、点评:了解《诗经》的基本知识。
3、答:1运用夸张、对偶的修辞手法,2抒发了自己对友人的真挚感情和惜别之情,表现了诗人积极乐观的人生态度3道出了诚挚的友谊可以超越时空界限的哲理。一改送别诗离愁别恨、伤感低沉的传统情调,写得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给人以莫大的安慰和鼓舞,故成为千古名句。
4、“白描”在古诗中的运用
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6、B.二句回首往事,抒发感慨并点明酬答谢意。从空间和时间的角度,写出诗人贬谪地之偏,贬谪时间之久。
7、《望岳》唐杜甫(豪情壮志类)
8、先秦·佚名《蒹葭》原文:
9、A.“望”字将送别地点与友人“之任”的地方“蜀川”联系起来了。
10、这里,诗人先勾绘天门打开前的冷暗色调,然后再涂抹天门打开的暖亮色调。以天门打开为界,前面越冷暗,后面就显得越暖亮,冷暗与暖亮相互映衬,在色调的对比中,使诗在气势上形成了一个由低沉到高昂的波澜,为后面神仙的出场渲染了神奇的背景。
11、解析:根据知识积累直接解释,注意“骆”“邻”“炯”三字的写法。
12、“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锦瑟》)
13、点评:学习古诗,对古诗中一些字词的读音和含义要有所了解。
14、眼前之景为实,想象虚构构之景为虚
15、(C借用这两个典故是为了表明作者虽遭权贵的排挤,但对从政仍有所期待,仍希望有一天会被朝廷起用,为国家做出一番事业,而非“表现诗人对乘舟垂钓悠闲生活的渴望、向往”,故C项错误。)
16、不好。以二乔的命运形象代表东吴的命运,更能体现诗句的形象性;能以小见大,感情感表达更含蓄。
17、点评:学习古诗,对古诗有关知识要有所了解。
18、(8)诗人为什么要极力地渲染道路的艰难阻塞,诗歌抒发了一种怎样的思想感情?
19、蒹(jiān)葭(jiā)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苍苍:茂盛的样子。下文“萋萋”“采采”义同。为:凝结成所谓:所说,这里指所怀念的。伊人:那个人。在水一方:在河的另一边。
20、统编版语文九年级上册读读写写
五、蒹葭中用了比兴的句子
1、《关雎》这首诗主要运用了兴的艺术手法。如本诗开头关关雎鸠,在河之洲,它原是诗人借眼前景物发端的话,但水鸟和鸣,也可以喻男女求偶,或男女间和谐恩爱。和下文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意义上发生关联。本诗的起兴之妙正在于诗人情趣与自然景物浑然一体的契合,也即一直为人们所乐道的情景交融的艺术境界。
2、D.末尾两句是全诗的最强音,表现诗人摆脱苦闷,相信理想终会实现的乐观与自信。
3、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的“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一作“随风”)直到夜郎西”,与本诗的“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表现的都是对朋友的深厚情谊。请你结合诗句内容,简要说明两位诗人各自是如何抒发内心情感的。
4、答案:《诗经》中的许多诗歌都采用了赋中见兴的笔法,通过对眼前景物的描写,描绘出一个个优美的意境。
5、这首诗采用了怎样的叙述手法?从结构上看,具有怎样的特点?
6、画面描述:描绘了一幅巍峨的泰山矗立在齐鲁大地,好像要把天空割开,山南山北的景色截然不同,山南一面阳光普照,明亮如晨晓;山北一面则不见天日,阴翳如黄昏,使人感到震撼的雄伟泰山图。
7、这三处,单用“比”,以“朝露”喻人生易逝,以“明明如月”喻才德高盛,以山、海喻胸怀宽广,接纳人才越多越好。
8、(3)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
9、◆这些字,据说90%的人都写错过!看看有没有你
10、而烘托主要通过该事物(或形象、或情感)外在的侧面描写来实现。即《艺概》中所说:“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
11、C.全诗在反复中强化,在叠加中升华,表情达意,痛快淋漓。
12、“式微式微,胡不归”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结合诗意简要分析。
13、下列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赏析有误的一项是(B)
14、诵读这首诗,简要说说所要表达的主题是什么?
15、在这里,既有“比”,也有“兴”。比单纯的“兴”或“比”更富于艺术魅力。诗人以桑叶来比喻弃妇由青春焕发到芳华己逝的转变。桑叶“沃若”与“黄陨”的对比,不仅暗示女主人公的容貌由青春而至衰老,而且象征了女主人公与“氓”的爱情由盛而衰。由鸠食桑葚引出女子对负心男子的沉迷,充满了沉痛和悲哀。
16、赏析有误的一项是()
17、解析:这是《诗经》中的第一首诗,对其主旨历来有不同的理解,现在一般认为是一首爱情诗,描写青年男子对理想爱人的追求。雎鸠,是一种水鸟,传说这种鸟儿雌雄相爱,情真意专,形影不离。答案:这四句运用了比兴的手法,首句借雎鸟一声声的相互和鸣起兴,引起男子无限的情思,想到那位美丽贤淑的少女,正是自己理想的佳偶。(说“比兴”也正确,兴中有比)三:(1)这首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艺术手法?请举例分析其表达效果。(3分)(2)孔子说:“《关雎》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结合本诗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3分)参考答案:(1)运用“兴”的艺术手法(1分)。
18、C.两句“纵我不往”,以质问的语气、讨伐的姿态,做出了强烈的指责。
19、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20、在这里,诗人是用潮水反衬“故国”的荒凉冷落,是为以景衬境。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