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三十年牛马众生六十载诸佛龙象(100句)

2023-01-05 14:06:0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诸佛龙象

1、佛说的“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充满了禅机,我们凡人要用心领会,做到“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稳定自己的心态,不因外部世界的好坏,自己的得失或喜或悲。

2、无相禅师说:「普贤菩萨发十大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地藏菩萨则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都是『愿』。过去的诸佛、菩萨皆因发愿而成就;任何人只要想学佛、想成佛,就必定要发愿。」

3、叹往事,君守皇宫已非昨日威严,谁在哽咽?发已衰白,风尘覆盖,没有谁能重来!

4、感谢点赞欢迎转发敬请评论

5、莫道花开灿烂春自开,可想生根发芽的等待?

6、再比如:犹如莲花不着水,亦如日月不住空。意思是说,犹如莲花出于水而不沾水,犹如日月运行于天空而不停住。我们每一个人的心,应如莲花高洁出尘,也应如日月光明流转。

7、一位初发心的居士问:「为什麼要学佛,就一定要发愿呢?」

8、“水母”阴姬的武功竟和天下各门各派的武功都不相向,她的武功竟是自“水”中练出来的。她的力量也正和水”一样,看来虽柔和平静,其实却是无望不摧,无物可挡的,滴水已能穿阶,洪水更能山岳移形,城市毁灭,自古以来,天下就从来没有任何一种东西能抵抗水的力量。......金轮法王的十三层龙象般若功每一掌击出都有十三龙十三象的力量而龙就是治水的专家不要说十三条就算一条也能克制水母阴姬的武功所以金轮胜出

9、贵为帝王,若不思进取,国灭身死等闲间。

10、历尽劫波始豁然。佛法无边,向上心欢。念佛醒悟绽芳莲,放下执着,自在随缘。

11、忆往昔,城墙破开登高看海,一片烟火海。无能为力尸横遍地,拿玉杯、手一挥能赐何人无罪?

12、居士又问:“为什么所有的佛、菩萨都要发愿度众生呢?”无相禅师回答:“如果以一棵树作为比喻,众生是树根,菩萨像是树的花,佛则是树的果;想要这棵树长大、开花、结果,就得先灌溉它;所以救度众生是修学佛法的根本。”

13、是故有:“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智,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心智的锻炼使之不再软弱犹豫,内心的坚持使人成长蜕变。

14、领悟奥义只有10%的几率的,也就是说每次升级只有1/10的几率才可以领悟,楼主的没有领悟也是很正常的拉。使用成体重生计以后,会变成+0的成体,不会变幼体的,也就是只需要继续喂养粮草就可以。

15、古往今来,无数文人怀抱治国平天下的崇高理想,比如苏轼、欧阳修等等,纵使颠沛流离,不改其志,这些人,也正是从先做众生马牛开始,慢慢成为诸佛龙象,在历史上留下了自己的印记。

16、大悟无言:大悟后才知沉默是金,守嘴是福,嘴上不多说,心明白就行,真话转弯说,反话正着说,沉默的时候觉得很充实,开口说话,反而觉得空虚,身处孤独而享受孤独。

17、佛曰:我执,是痛苦的根源。

18、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佛语箴言道出了一个处世真谛,常抬头仰望着光环炫目的大人物不如踏踏实实从牛马众生牛马做起,攀爬是徐徐上升的一道轨迹,是积累资本展现能力的一个阶段,即使父辈遗留一片天下,你又没能力又缺乏力量,只懂张扬跋扈,有什么资格握住这片天下?有谁会服你?老人们常说玉不琢不成器,当然有它的道理

19、最好的生活是:时光浓淡相宜。人心远近相安!

20、再苦的人生也是人生,再难的日子也叫日子,众生都在漂流,悟者上岸,迷者随波逐流。

二、三十年牛马众生六十载诸佛龙象

1、眼看他起高楼,眼看他宴宾客,眼看他楼塌了。

2、托法进修成行分(旧《离世间品》),显示依诸菩萨行法,从事进修,成菩萨行。

3、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4、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前者酒杯未放,门外已是刀光剑影、后者毒杀之前才悔悟,恨不图强,以致错杀忠臣良将,也许他们死后并不寂寞、有种不当名垂青史壮举,亦有遗臭万年,千百年长存历史浩瀚长河中。

5、好消息!我们佛学院的淘宝店铺开张啦!!!经由大恩上师尼玛财让仁波切殊胜加持,众多发心师兄的努力,目前已经初具规模,经营的法物主要是佛学院弟子所常用的供品,香具,持咒用品和书籍等,不包括佛经佛像(此不为佛所开许)欢迎需要的师兄前来购买,此店铺一切物品都由上师加持护念,具有极大的加持力,可以护佑行者不受外邪,如法精进,一定获得不可思议之感应!

6、心是一方砚,不空亦不满。眼是一片天,不奢亦不贪。字是一盘餐,不腻亦不淡。深邃梅婷花向晚,零落幻影墨里寒。谁人涂抹香薰醉,禅语萦绕紫檀烟。

7、是佛佛等同的意思。诸佛皆以所证的真如法性为身,清净无为,不生不灭,非空非有。这种殊胜境界,诸佛平等相同,无有差别,故曰诸佛共一法身。

8、福祸无门,惟人自召。善恶之报,如影随形;三世因果,循环不失。

9、居士又问:「为什麼所有的佛、菩萨都要发愿度众生呢?」

10、修因契果生解分(旧《如来名号品》至《宝王如来性起品》三十品),显示十信、十住、十行、十回向、十地的因行和所契的佛果,为令生解。

11、大笑无声:人在顺风顺水时,得意忘形,忘乎所以,以为自己是万能的神。但是要知世上为人,话不可说尽,事不可做绝,人不可太过。凡事都要留点余地,为自己留点退路。当你微笑时,世界会爱你,当你大笑时,世界会怕你。

12、豪商巨贾,若大意轻狂,败家潦倒眨眼中。

13、《华严经》里有一句偈:『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意为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为众生服务)通俗点说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三十年众生马牛,六十年诸佛龙象,出自第18章名

14、不劳而获,坐享其成。也许是很多人所念所想,愤恨于当下不公,觉得努力有什么用?有些人生下来就已经是人生追求的终点。

15、如果你有智慧,就不会有烦恼,如果你还有烦恼,那你还是愚者。

16、林清玄的字古拙敦厚,没有锐利的锋芒,透出和光同尘的内蕴。这句话是佛经华严经中的一句话。意思是说:你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致力为众生服务,才能福慧双具。

17、“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

18、说什么寒门无贵子,轻言阶级固化。或许客观存在,可你努力到触摸天花板的层次了吗?

19、人生在世,富贵不可尽用,贫贱不可自欺,听由天地循环,周而复始焉。

20、华严经里有一句偈:『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你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致力为众生服务,才能福慧双俱。出自《陈二狗的妖孽人生》的一个章节名。

三、先为众生牛马,欲为诸佛龙象

1、其一是《玉树后庭花》,南朝亡国之君陈叔宝所作,国灭之时犹在宫中享乐。后世杜甫有句诗说到,“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故史称亡国之音乃不祥之兆。

2、寂光净土,这是佛的清净法身所示现的国土。常者法身,指法身永无生灭;寂者解脱,指一切烦恼永寂;光者般若,指照见实相的智慧。这法身、解脱、般若之三德,乃诸佛之居处,故谓之"常寂光土"。⑵实报庄严土,这是佛的报身与地上菩萨所住的国土。(3)方便有馀土,这是二乘人与没有证得法身的菩萨所住的国土。(4)凡圣同居土,这是凡夫们与为了化度众生而现身说法的圣人,所共同居住的国土。

3、三十年,众生牛马。历尽苦难,堪破世间苦楚。芸芸众生,多数在苦难中抱怨,却没有几个能在众生牛马中去深思,去反省,因而得不到所堪苦楚的那种悟。

4、不是,白象是表法的。就是形象背后,代表一种实质的意义。佛教里面常出现龙象的表法。「龙象」有威德,龙我们没见过,象见过了。你看象那个样子,它很安祥,好像都在定中一样,显示它的威德。佛经里面常常用这个来比喻禅定,所谓「那伽常在定,无有不定时」,真正的禅定是行住坐卧都在定中。「那伽」是梵语,翻成中文是龙象。我们的定要像大象一样,无时无处行住坐卧它都非常安详、安定,取这个意思。释迦牟尼佛的名字,本来就是清净仁慈的意思,这和白象代表安详、安定是一个道理。真正佛教里面,所有形式,都有其本质的含义,这就是表法,希望人们能从形式,体会到本质,从而获得真实利益。

5、“大师,您圆寂后会去地狱吗?”

6、完全是操作,作为两个发展中国家,中印互补其实是很明显的。印度的目的是将印度洋变成印度的内海,暂时能力还没到能拓展亚太。这里就有个矛盾,美帝是不会允许它的,所以要制造中印的隔阂。但是印度本身也缺乏大的战略方向或者说是目标,本国内部经济形势并没有中国好,整体实力更不如我们。所以对印度来说发展国内生产力是务实的。

7、其实,最有影响的还是这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这句“不忘初心,方得始终”,一般认为是从《华严经》中概括出来的,大意是“只有坚守本心信条,才能德行圆满。”

8、凡事都需一个"忍"字,忍他人之不能忍,方为人上人。仔细想想,没有什么值得你生气得。莫要让怨恨占得一席之地。一个能宽容他人的人,必定也会得到他人的宽容,同时也会懂得宽容自己。

9、常抬头仰望着光环炫目的大人物不如踏踏实实从众生牛马做起,攀爬是徐徐上升的一道轨迹,是积累资本展现能力的一个阶段,即使父辈遗留一片天下,你又没能力又缺乏力量,只懂张扬跋扈,有什么资格握住这片天下?有谁会服你?

10、“会!”“您这样的高僧也会下地狱?!”信众惊了。

11、凡所有相,皆是虚妄。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12、假如时光倒流,历史穿越,给你一个坐享其成,居殿堂之上而坐拥天下,顺带拥有过人才气,历史垂名的文笔,再给你三宫六院红粉佳人可愿意?

13、出自《华严经》,《华严经》里有一句偈:『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你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致力为众生服务,才能福慧双俱。意思就是你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致力为众生服务,才能福慧双俱。

14、无相禅师回答:“如果以一棵树作为比喻,众生是树根,菩萨像是树的花,佛则是树的果;想要这棵树长大、开花、结果,就得先灌溉它;所以救度众生是修学佛法的根本。”

15、牛马,是凡人的坐骑;龙象,是仙佛的坐骑。牛马和龙象都是意象的用法,整句话的大意是,“经过了多世的修行,才能够证悟正果。”现在的说法就是,凡事要从基础做起,注重基础,才会有所成就。所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16、《华严经》里有一句偈:『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意为未成佛道,先结人缘。(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为众生服务)通俗点说就是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三十年众生马牛,六十年诸佛龙象,出自第18章名

17、修行最难的就是不明白自己,不了解自己,因此我们要将自己整理的有条不紊,看得清清楚楚:我的慈悲有多少?我的智慧有多少?我的力量有多少?能够明白自己,也就离觉悟不远了。

18、今日的执著,会造成明日的后悔。

19、《华严经》里有一句偈:“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你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致力为众生服务,才能福慧双俱。」佛语箴言道出了一个处世真谛,龙象是神佛的乘骑,马牛是凡人的奴仆,都是服务者,只不过境界不一样。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要从最基本的做起,这样才会逐渐进步,提高自己。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成佛者不也是应当在芸芸众生的苦难中历练顿悟才得道的么?无论谁要成佛,都要从克服“贡高我慢”而做起。十方诸佛就象树上的华果,众生就是树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莫不从恒顺众生做起。

20、即法身、报身、应化身。兹分述如下:法身,乃诸佛清净无为、无生无灭之真身。诸佛的本体,以常住不灭之法性为身,故名法身;以一切诸功德法而为身,故名法身;以所具所证之真理为身,故名法身。报身,乃由佛的智慧和功德所成就之身,此身复有自受用报身和他受用报身的分别,自受用报身是佛自己受用的内证法乐之身,他受用报身是佛为十地菩萨说法时所变现之身。应身,又名应化身、变化身,即应众生之机缘而变现出来的佛身。

四、三十年众生牛马,六十年诸佛龙象

1、佛菩萨们利乐众生的行愿莫不如是

2、禅师又说:“《华严经》里有一句偈:『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揭示的就是上面的道理。”

3、一花一世界,一佛一如来。

4、禅师又说:“《华严经》里有一句偈: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你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致力为众生服务,才能福慧双俱。”

5、联系方式:406253801@qq.com

6、对每一个普通人来说,不必羡慕高高在上者,须知我们的姿态越低,态度越谦恭,境界才会更高。真正成为诸佛龙象者,是不会沾沾自喜于某一成绩的,他们在为众生服务的同时,帮助了他人,圆满了自己。

7、世界原本就不是属于你,因此你用不着抛弃,要抛弃的是一切的执着。万物皆为我所用,但非我所属。

8、《华严经》里的欲做诸佛龙象 先做众生马牛 这位初发心的居士再问道:「为什麼要学佛,就一定要发愿呢?」 无相禅师说:「普贤菩萨发十大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地藏菩萨则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都是『愿』。过去的诸佛、菩萨皆因发愿而成就;任何人只要想学佛、想成佛,就必定要发愿。」 居士又问:「为什麼所有的佛、菩萨都要发愿度众生呢?」 无相禅师回答:「如果以一棵树作为比喻,众生是树根,菩萨像是树的花,佛则是树的果;想要这棵树长大、开花、结果,就得先灌溉它;所以救度众生是修学佛法的根本。」 禅师又说:「《华严经》里有一句偈:『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你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致力为众生服务,才能福慧双俱。」

9、意为想做佛门龙象,先得为众生服务,人上人之人,自古只有从苦中之苦走出。

10、客来一句问候,客去一句祝福,不分张王李赵,都是善缘;境生一份喜悦,境灭一份清静,莫辨真妄,无非心造。

11、《华严经》里有一句偈:“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你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致力为众生服务,才能福慧双俱.」佛语箴言道出了一个处世真谛,龙象是神佛的乘骑,马牛是凡人的奴仆,都是服务者,只不过境界不一样.这句话的意思应该是要从最基本的做起,这样才会逐渐进步,提高自己.其实道理都是一样的,成佛者不也是应当在芸芸众生的苦难中历练顿悟才得道的么?无论谁要成佛,都要从克服“贡高我慢”而做起.十方诸佛就象树上的华果,众生就是树根.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莫不从恒顺众生做起.

12、没有长胜不败,哪有人间无敌!

13、如果觉得努力了命运还是不公,那么下面这段话送给奋斗过的你。

14、三十年,众生牛马。不仅仅是众生牛马而已,更需要的是将心比心,那便是佛心。只有那样,才能在苦难中历练自己,在困惑中顿悟。

15、过去世、现在世、未来世,称为三世,在佛教成立的当时,释迦牟尼佛称为现在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前的一切诸佛称为过去佛,在释迦牟尼佛以后成佛的称为未来佛。三世诸佛,即指出现于三世之一切佛。

16、举果劝乐生信分(旧《卢舍那佛品》)显示舍那佛的果德和他过去的因行,劝令生信。

17、看得破放得下,才能入佛法之门;只要能看破放下,就能很快地契入佛法。

18、没什么用,集全一套才能增加负重,但道士用狂魔套还是不错的,一定几率出现重击效果,并且属性也不错

19、当然,原句并不存在。意思来自《大方广佛华严经》卷第十七:“三世一切诸如来,靡不护念初发心。”十方三世所有的佛,都会来护念这个初发心的菩萨,都会用总持三昧和神通变化之力,加持此初发心菩萨、庄严此初发心菩萨。

20、无相禅师回答:「如果以一棵树作为比喻,众生是树根,菩萨像是树的花,佛则是树的果;想要这棵树长大、开花、结果,就得先灌溉它;所以救度众生是修学佛法的根本。」禅师又说:「《华严经》里有一句偈:『欲做诸佛龙象,先做众生马牛』。你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致力为众生服务,才能福慧双俱。」

五、诸佛龙象

1、我们的心,每天不知道从天堂到地狱来回多少次,善与恶其实只在一念之间,恶念涌现时,只需轻轻转个身,就能抓住善的影子。

2、“老僧不下,又有谁来教化你呢?”

3、《华严经》里的偈是“欲为诸佛龙象,先做众生牛马。”本意是说想成为佛祖的龙象坐骑,首先得从凡生家畜牛马做起。这之间有一个奋斗与付出的历程。而蒹葭送这话给二狗,其意自然是希望二狗脚踏实地,先打牢地基,然后再去谋求更高的成就。三十年为牛马,六十年才得龙象,二狗这一生奋斗的路程还很长..........

4、脱虚妄缠缚,破生死巢窟,第一要根器猛利轩豁,次办长久不退之心。

5、讲一段佛教公案。一位初发心的居士问道:“为什么要学佛,就一定要发愿呢?”无相禅师说:“普贤菩萨发十大愿;药师佛有十二大愿;阿弥陀佛有四十八大愿;地藏菩萨则是『地狱不空,誓不成佛』,这都是『愿』。过去的诸佛、菩萨皆因发愿而成就;任何人只要想学佛、想成佛,就必定要发愿。”

6、且由传名之作来了解下风度翩翩的传奇人物。

7、三十年指的是三十岁的时候.牛马人生就是说三十岁的时候做牛做马的生活.六十岁的时候既看透一切了...

8、你如果想成为佛门龙象,就要先付出;致力为众生服务,才能福慧双俱。就这意思...

9、永远不要去羡慕别人的生活,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快乐富足。永远不要去评价别人是否幸福,即使那个人看起来孤独无助。幸福如人饮水,冷暖自知。你不是我,怎知我走过的路,心中的乐与苦。

10、简单说:只有服务众生普度众生,才能被认可被尊重被信仰。

11、大悲无泪,大悟无言,大笑无声。

12、三十年,众生牛马。历尽苦难,堪破世间苦楚。芸芸众生,多数在苦难中抱怨,却没有几个能在众生牛马中去深思,去反省,因而得不到所堪苦楚的那种悟。三十年,众生牛马。不仅仅是众生牛马而已,更需要的是将心比心,那便是佛心。只有那样,才能在苦难中历练自己,在困惑中顿悟。六十年,诸佛龙象。苦尽甘来,却依旧逃脱不了这坐骑的命运。我道,龙象也好,牛马也罢,皆为坐骑,只是一个为佛服务,一个为人所骑。终究都是逃脱不了被囚于自身设限的命运。三十年的牛马苦难,如若只为了成为佛门龙象,终究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依我而言,我宁信,十数年众生牛马,三十年诸佛龙象,六十年我为众生,未百年授道诸佛,过百年真如妙心。(注明,转自百度,因本人很认同)

13、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

14、华严经中还有许多的大智慧。比如:应知一切心识如幻,应知世间诸行如梦。也就是说:应当知道一切心识都如幻化,应当知道世间种种都如梦境。

15、终究都是逃脱不了被囚于自身设限的命运。三十年的牛马苦难,如若只为了成为佛门龙象,终究显得有些小家子气。依我而言,我宁信,十数年众生牛马,三十年诸佛龙象,六十年我为众生,未百年授道诸佛,过百年真如妙心。

16、而另外一首更是鼎鼎大名,语文课本里绕不过去的一首词,《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被称为一代词帝的南唐后主李煜,国破投降三年后写下此词,随后便被毒杀。故称为“绝命之词”。

17、这样的人生,才是最有意义的。

18、三十年,众生牛马。历尽苦难,堪破世间苦楚。芸芸众生,多数在苦难中抱怨,却没有几个能在众生牛马中去深思,去反省,因而得不到所堪苦楚的那种悟。

19、《道德经》中的一句话:“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意思是,要领导他人,必须心口一致地对他们谦下;成为他人的表率,必须把自己的利益放在他们的后面。

20、一念愚即般若绝,一念智则般若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