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紫砂壶的名句(100句)
一、古人对紫砂壶的赞美
1、有一定玩壶经历的人都知道,大彬如意,是明朝紫砂艺人时大彬创作的一款非常经典的壶型。后人为了纪念时大彬在紫砂艺术上的突出贡献,把他创作的这款壶称之为“大彬如意壶”。
2、紫砂壶的美在于它集壶泥、壶色、壶形、壶款、壶印、题铭、绘画、书法、雕塑、镌刻诸艺术,共融一体。
3、周桂珍老师制作的这把大彬如意壶,除了壶的流、把、钮、盖、肩、腹、三足与壶身比例协调外,点、线、面的过渡转折也处理的清清楚楚,非常流畅自然。整体形态端正,无别扭感觉。这把壶在细节上处理的上当直则直,当曲则曲,当须则须,当毛则毛,没有丝毫含糊、拖泥带水的感觉。广大壶友喜爱这款壶主要原因也就是这把壶在造型上继续保留时大彬原创自然形态的鼎,壶身丰硕饱满,鼓腹尤显张力,三足撑体,壶盖贴塑四瓣对称的柿蒂纹。这些特点很重要,这是辨别和确定“大彬如意”这款壶的标准。体现不出这些特点,就是对原作的“糟蹋”!
4、德钟壶亦是邵大亨的代表作之此壶器形端庄稳重、比例协调、结构严谨。泥质呈板栗色,纯正紫润。
5、明朝万历年间,紫砂工艺大师徐友泉初制西施壶,圆润丰腴,截盖短嘴倒把,圆珠形壶钮,极尽简约却浑然天成。
6、我的紫砂,一次关注,一生知己。壶有韵,玩无界。我的紫砂我做主。欲语云何,我的紫砂。我的紫砂,带你回家。
7、配“可以清心”四字草书
8、遥远洪荒,钻木取火,陶瓷应运而生。刻画在古陶身上的铭文绘画,记载着远古氏族部落的图腾和艺术。目睹仰韶文化的陶瓷,沟通着远古和现代,承载着中华文明的古老历史和科学艺术。
9、 团圆双日月,刻画五文章。
10、作为“中国四大美女”之首,西施这位曾浣纱于溪边的女子,以其沉鱼之容、响屐之舞为世人追寻,更将复国重任一肩扛起。
11、龙旦壶(龙蛋壶)是紫砂壶器型中的经典一类,其圆滑可爱的造型深受壶友喜爱。作品做工小巧精致,壶身通体为蛋状,壶身光滑圆润,短嘴为直流状,倒把拿捏方便,扁圆珠纽。关于龙旦壶的起源,有这样的记载,清代吴鼎梅《阳羡茗壶赋》:“圆者如丸,体稍纵,为龙蛋。”这是最早的龙蛋壶式。龙旦壶的造型是取于蛋型。
12、逸公清乾隆至嘉庆年间人。制壶工巧,大壶古朴可爱,小壶亦佳。其书法楷、行、草齐备,楷书尤有唐人遗意。镌刻或飞舞。或沉着。非干嘉后辈所逮也。在本期年代末,也有名列‘四大名壶’的‘逸公壶’出现。
13、了解吗做一把紫砂壶到底需要多久
14、此壶是顾景舟先生根据传统壶体演变所创作品,名为华颖。在古字中没有“花”字,“花”为后世字,故而古时“花”亦用“华"”代之,华颖的“华”意为“花”,华颖所表达的意境为:招展的花意。作品摘手圆、盖圆、壶身圆、三圆垒叠在圆壶底上,分外精神,遥望犹如花苞初绽。从“掇球”变形而来。
15、白菜和蝈蝈还屁颠屁颠忙个不停
16、壶底刻有『秋天明月桂花香,岁次甲辰孟秘之月』,殊属难得。
17、华夏陶瓷,自江西仙人洞以降,距今万年有余,至东汉走完了由陶到瓷的旅程,创造了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
18、⬆︎这是我们用的泥料,正宗中槽清紫砂泥料。。
19、解读中国历史和中华文化,不难发现精神气节是中国古今文人修身养性的标的、正义凛然的表征、不卑不亢的刻度。
20、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二、关于描写紫砂壶的名句
1、紫砂壶的造型简练、色泽淳朴、大方古雅。用其泡茶,使用的年代越久,壶身包浆就愈加温润,泡出来的茶汤也就越醇郁芳馨。
2、青箬旧封题谷雨, 紫砂新罐买宜兴。却从梅月横三弄, 细搅松风灺一灯。
3、乡愁就在你呷一口的慢慢品味中。
4、溪山击鼓助雷惊,逗晓灵芽发翠茎。摘处两旗香可爱,贡来双凤品尤精。寒侵病骨惟思睡﹐花落春愁未解酲。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清。
5、释义:泉水加热,生成波涛,研碎的茶叶产生香气,从紫砂壶里飘出来。
6、地址:江苏省宜兴市丁山国际大酒店C6幢8楼
7、同是段泥的紫砂壶为和差距这么大
8、顾名思义,其造型源于井栏。“井栏”一词,传统文化中多见,如“命理之学”中有“井栏”一格,陈式老架二路太极拳谱第四十一式为“回头井栏直入”。实际生活中的井栏即井之护栏,亦名井床,井干。古人掘井多置井栏,有的还置井盖,井顶,井亭,它们即可护井,又能起到美化环境作用。
9、坐着倒一鼎清凉的水,看着正在煎煮的碧色茶粉细末如尘。
10、宜兴紫砂发端于北宋,成熟于明清,鼎盛于当代。经历代艺人的辛勤耕耘,日益精进,承载了古老的文明和现代的荣耀。
11、《唐羽壶》为光素器形,为创新系列作品中经典之佳作。创作构思源于唐代宫廷中的羽觞壶,它的造型与之非常贴近,须知,唐人饮茶并非今日沏茶,而是用类似如今沱茶样的茶团和茶饼研碎放入壶中,文火之上慢慢煎煮。有点类似现在煮咖啡。因而壶的手柄一般都较细长,似有羽翼飞升之感。他的创意也可以诠释为唐代陆羽之壶。手中把玩似有拉回时空,重温唐风,再现历史的美妙感觉。
12、紫砂洋桶壶是紫砂茗壶名种里较为常见的一种款式,亦是一种茶壶款式的专用名称。紫砂洋桶壶自清末民初创制以来,以其造型简练,使用方便,是宜把玩,便于提携,便于茗泡而一度盛行,并为大多数茗壶爱好者接受,嗜好、收藏而成为紫砂光货素器类经典传统作品之一。俞国良、汪宝根、储铭、顾景舟、何道洪等等艺人,无不为紫砂洋桶壶的流行发展作出了较大的贡献。
13、山家雅供称第清泉好瀹三春荑。
14、紫砂泰斗顾景舟曾在《宜兴紫砂壶艺概要》中云:
15、密云双凤,初破缕金团。窗外炉烟自动,开瓶试、一品香泉。轻涛起,香生玉乳,雪溅紫瓯圆。
16、蛋包壶看似简单普遍,甚至有人认为有点拙,有点俗,实则是拙中藏巧,俗中透雅,制作起来难度很大,能做好、得其韵者寥寥。
17、而是自信的丧失。当全世界都在说放弃的时候,
18、⬆︎本图顺时针方向依次是裴石民制矮石瓢壶,其余为顾景舟制武陵逸人款朱泥矮石瓢壶、矮石瓢壶、子冶石瓢壶、小石瓢壶、中石瓢壶。
19、庐山: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西湖: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20、绽放了“中国陶都”的东方神话与盛世传奇。
三、对紫砂壶的描述和诗句
1、作品:紫砂宝石釉岐(左)宜均釉鱼耳炉(右)
2、宜兴均陶,古时称“欧窑”、“宜均”。她始于宋而盛于明,素以形制端重,浑朴妍整,釉色绚丽而著称于世。
3、紫砂壶的一种。壶以紫砂老拼紫泥为材质,紫而不姹,细润如脂,整器以玉乳为名,造型圆润充实,以曲线构成主体形式,自壶钮、盖、身、底脚,没有硬性的折线和角,显现球形大小均衡适度的节奏感。一弯嘴、圈把、截盖与口吻合,扁钮至脚线与主体造型紧密呼应,触觉舒适,具有很强的形式美感,尤其是形态流线的掌握,优柔曲折如小泉流水,妙哉妙哉!
4、整整一下午,我面对茶壶
5、文人精神是历史的积淀和文化的结晶,具有强烈的时代性和传承性,它无处不在,支撑着人心的信仰,指引着前进的方向。紫砂壶的发展历程也始终沿着这一条人文性质的主线,不仅有众多文人的参与,连最朴素的紫砂手艺人也深受文化熏陶,并寄情于壶中,他们的内心共同潜蕴着高贵的精神风骨,氤氲着坚韧气质禀赋。因此,紫砂壶中的精神气节,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紫砂壶文化传承的意义和方向,也代表了被中华文化滋养的中国人更高层次的精神追求,是紫砂壶创作中“托物言志”的终极目标。
6、在抱怨自己赚钱少之前,
7、⬆︎宜兴,丁山老街,紫砂茶器的灵魂所在。
8、壶肩饱满匀称,向下渐收,构成大致倒三角比例,窃冕圆润。壶把缚约,壶流柔和,整器端庄清丽,轻盈柔美,亦称圆珠壶。据《阳羡茗壶赋》记载:“圆珠在掌,如合浦之珠回,内盛香茗,如软玉温香,不啻掌珠,赏心悦目也。”
9、此壶造型方中有圆,给人以刚中带柔的感觉。
10、谈及紫砂壶,除了其丰富多样的造型实质外,其内在的人文精神更是保持艺术生命的源动力所在,人们通常称之为作品的意境。每一个人对每一把壶都会品读出不一样的意境,正是如此,紫砂壶才有了触动心扉的魅力。传统经典作品之所以能够在时光之流中依旧保持活力,缘由便是其深邃的意境感染力,而“美人肩”(见图1)便是一款十分经典的紫砂壶型,“美人肩”的造型严格遵循传统架构要求,其整体讲究唯美素雅、温润如玉,以柔和的线条彰显静动皆宜的美感,优化了艺术性能,毫无悬念地折射出优雅的意境。
11、其实,一开始接触紫砂壶的人,几乎都是从关注泥料开始的。
12、一粒珠造型古朴,古韵盎然,庄重又不乏新意,典雅大气又不失阳刚之气,造型惹人喜爱。一粒珠如西瓜的壶型,可以使人清心安静,来洗涤尘间烦躁的心情,原因在于有句话如是说:若瓜时,辄偃卧以瓜镇心。但一粒的造型又如同一颗珍珠般珠圆玉润,饱满而剔透,壶身一大珠,壶钮一小珠,如同“母子珠”般形影不离。然无论型如哪种造型,一粒珠大度豁达的造型以及其细腻精致都是一样的。
13、秦权壶刚正霸气,德钟壶君子风度、石瓢壶文人气量……在众多紫砂壶型中,有四种壶以婀娜风韵著称,婉约若江南俏丽女子。
14、”紫砂壶魅力之大,竟至于斯。
15、掇,落起来的意思,掇球,落起来的球。掇只是大亨原创,掇球壶是典型的几何型传统圆壶式,也是最优秀的紫砂壶代表款式之它的基本造形是壶钮,壶盖,身壶,由小中大三个顺序排列的球体组成,壶腹为大球,壶盖为小球,似小球掇于大球上。故称掇球壶。
16、紫砂矿是紫砂壶的根,如今正山矿已经封藏,真正正宗的好泥料都被做壶人珍藏起来。随着配套工业的兴起,复合泥料,安徽泥料,浙江泥料,化工泥料等“外山泥”大行其市,有时候连当地人都会被“打眼”。或问,你手中的壶,是什么泥?
17、景舟先生去世前曾专程赶至上海再看一眼此壶,足见其珍贵。
18、锦屏峰海拔2590米,位于天池西侧。据《长白山江岗志略》载,锦屏峰在芝盘峰和观日峰之间,“宛如屏风”。猎人们见其形状如城垣,习惯称呼它为城墙砬子。又据《长白山古今览胜》载,“峰顶南北各起一峰,五彩的翡翠石装点峰巅,峰前峰后立陡悬崖,宛如锦绣屏风一般,故而得名。”“白云绝胜处,翡翠锦屏中”,这是前人赞美锦屏峰的诗句。
19、平时,我习惯把这把壶放到博古架上,远远的仰望,无论看多少遍都不会失望,感受到的是一种永远不会过时不被淘汰的厚重感。周桂珍老师擅长临摹古代器皿,她的作品做工精细,古拙庄重,质朴浑厚。她对紫砂有着极高的悟性和天赋,她在研究传统紫砂的造型和制作的过程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她不仅对传统紫砂的鉴赏有其独到的见解,而且在制作过程中,博采众长,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的艺术风格。她思路敏捷,功力精深,作品风格古朴俊秀,细腻简洁,形神兼备,柔中蕴刚,而且内涵丰富,成为紫砂苑里耀眼的亮点。顾景舟大师认为她很有才华,于是欣然授其全部绝活,后来果然自成一家,也成为当代紫砂壶大师
20、其实,一把壶真正的气质,是从线条开始的。譬如,凡人皆是肉身无美丑确是因为线条不同,而带来的感官不同,于是乎,便有了西施和东施的话头。
四、对紫砂壶的描述
1、如今我们常见的思亭壶,已经过无数的改良与创新,无论是形态还是意境,更为成熟饱满。
2、北苑茶山春风浮动,茶饼形状万千,方的如圭器,圆的如璧玉,都十分珍贵。茶饼被研磨地粉碎,进奉御用,可谓有功社稷,可与凌烟阁中为国粉身碎骨的忠臣功德并列。
3、中国陶瓷工艺之精华,博采众长,独领风骚。
4、茶禅一味,作为茶器之首的紫砂壶,静谧唯美,周身弥漫虚静之气,紫砂茗壶本身就是禅意的典范和代表,禅趣佛理与紫砂茗壶融为一体,一把壶一尊佛。禅的真、空、妙之境即是紫砂茗壶精神内涵的体现,随着袅袅茶香沁入心脾,更融入我们的灵魂,使我们多一份淡然,多一份通透,多一份质朴与纯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乐观豁达。一朝风月,万古长空,徜徉于紫砂茗壶的禅趣佛理,顿悟人生真善美,感悟人生的真谛。
5、乳瓯壶通体球圆玉润,壶盖形如妇人乳房,寄托了其对于家人的无尽思念,虽然是仿形所制,但从未有人觉得其低俗。壶流采用一弯流的设计,缓缓由壶身胥出,与另一侧的壶把相呼应,宛若女子婀娜的体态。
6、手握金砂享自在,气清骨雅存德善。
7、总会给勇敢的人留下攀登的路。
8、宜兴青瓷属于江南越窑派系,始于西周,盛于两晋。早在唐代,著名诗人陆龟蒙就写下赞美青瓷的诗句:九秋风露越窑开,夺得千峰翠色来。
9、文人墨客们对于西施的追寻远不止于诗词书画,更是将其形象融入日常所用之物,眼中所见、手中所握皆为美人,这才是爱慕之极致。西施壶就此而生。
10、《咏白玉金边素瓷胎》——清代弘历
11、你把大自然装进了茶壶,
12、《秘色越器》——唐代陆龟蒙
13、水是茶之母,器是茶之父,好茶配好壶。就有明代李渔评壶“茶壶以砂者为上,盖既不夺香又无熟汤气,固用以泡茶不失原味,色香味皆蕴”。李渔,明末清初文学家,戏曲家,美学家,喜爱紫砂壶而赞颂和收藏。
14、“乳鼎壶”,壶体简洁腴润,线条流畅而富有张力,体现了乳鼎壶的含蓄美,壶盖与身截成一体,壶钮、嘴、把采用暗接过渡,整壶更显秀润雅致,充分的体现了紫砂的特质。乳鼎有时候又被称之为“玉乳”,与乳鼎不同之处在于底为平底,无三足而立,依然显得端庄典雅,不失风韵!
15、你会倒出一个五彩斑斓,丰富多彩的人生来。
16、看鸱彜扑满,磊磊邱樊。而我偏怜茗器,温而栗,湿翠难扪。
17、宜兴紫砂壶诞生于北宋,兴盛于明清。历史很悠久。当然在这中发展的背后,泥料消耗也是巨大的。在宜兴紫砂壶形成产业链的时候喀左的紫砂还在沉睡中。近些年大量的宜兴厂商在喀左进泥料,也有大师喀左制壶。在烧制陶塑的底蕴喀左并不输,毕竟人家有领先几千年的红山文化底蕴。喀左的紫砂壶现在处于一种非常透明的状态。泥料和做工再到烧制和宜兴没有区别。哪个好就看自己喜欢,区别在本质来说没有,就是看想入手的话能不能买到货真价实的东西。希望对你有帮助。
18、喜共紫瓯吟且酌,羡君潇洒有余情。
19、《赠昊十九》——明代樊玉衡
20、“巨轮珠”壶,以壶型简洁著称,壶流均为炮管直流,大都为小品壶,有多种款式。壶型圆润而敦厚,与泥料相得益彰,充分体现出了古朴的美。炮管流,出水有力,水流如柱,气势磅礴!
五、夸赞紫砂壶的诗句
1、他,便是清道光、咸丰年间制壶名手,邵大亨。
2、陶瓷万年泥与火,素雅妙示兴和衰。阅尽人间沧桑事,个中玄奥谁能解?读懂陶瓷,非常人能为。
3、请问“前无古人,后无来者”这是壶上的吗?尹秋云是民国中后期的,没猜错的话应该壶盖内侧还有个“秋云”两字,先看壶后看款,我说实话,这壶价格不会太高
4、只要在路上,就没有到不了的远方。
5、满江红·紫砂壶胡秉言紫玉风骚,显神韵,端庄无限。千姿态,玲珑方寸,秀清魔幻。荆邑僧人出富贵,天工巧弄奇思绽。看大师、书画土丸中,怡情鉴。名久盛,古今羡。文人客,抛书卷。愿舍三餐美,度壶心暖。手握金砂享自在,气清骨雅存德善。梦牵魂、陶醉乐悠然,终生恋。
6、今天我要介绍的这把“大彬如意”的作者是周桂珍。它是一把由周桂珍大师临摹时大彬原作的壶。临摹古人的作品从古至今都有,这款壶许多名家都在临摹。我拿周桂珍老师临摹的这款“大彬如意”介绍,只是感觉与大多数临摹时大彬作品的手艺人相比,周桂珍老师的临摹在保持原作的状貌上更具想象力和创造性;或者说,更具艺术性。也就是说,她临摹的这一把壶并不是对原作的简单复制,既不单纯机械地依赖于已有的自然形式和构图,也不采用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其进行大规模深度改造。周桂珍老师对于原作的艺术思维和深刻理解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她的创作观念,并通过她的创作形式完美的表达出来。
7、作品:山色空濛雨亦奇千筒挂盘
8、虎丘春茗妙烘蒸,七碗何愁不上升。
9、太多灵感,太多诗情画意
10、回到住处后,陈曼生思念家人的感情更甚,脑中想着刚才看到了一幕,更觉得心里难过。忽然,他想到将自己对于家人的思念寄于壶上,便着手绘制草图。
11、设与水仙作春波,天边风月傲清华。
12、日日把玩知足壶,绿茗香菡一胃舒;
13、奇觚不数宣和谱,石鼎联吟任尉缭。 诗出自清代吴骞〈陶山明府仿古制茗壶以诒好亊〉 白甀生涯,红泥作活,乱烟细袅孤村,春山脚下,流水浴柴门。
14、瓷器茶具:保温,传热适中,能较好地保持茶叶的色,香,味,形之美,而且洁白卫生,不污染茶汤.紫砂茶具:用它泡茶,既无熟汤味,又可保持茶的真香.加之保温性能好,即使在盛夏酷暑,茶汤也不易变质发馊.但紫砂茶具色泽多数深暗,用它泡茶,不论是红茶,绿茶,乌龙茶,还是黄茶,白茶和黑茶,对茶叶汤色均不能起衬托作用,对外形美观的茶叶,也难以观姿察色.
15、放一把洞庭碧螺春反而闹心
16、埏埴以为器,当其无,有器之用。访宜兴云水书院,与辉师兄伉俪从早十点聊到晚十点而意犹未尽,只是为了想做好一把壶。壶里,壶外。有用之用。无用之用。
17、一壶冲古意,千秋有同心;常论是非者,不作饮茶人.
18、摆好茶碗“凤凰三点头”
19、此壶造之不易,恳请有缘拿到这把壶的书院同学,请好好善待她。
20、就会倒出一圈一圈乡愁的涟漪在茶杯中徘徊,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