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关于劳动的古诗4句(100句)

2023-02-05 13:34:1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关于劳动的古诗

1、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2、古典君:这首诗用语十分平淡自然。“种豆南山下”“夕露沾我衣”,朴素如随口而出,不见丝毫修饰。这自然平淡的诗句融入全诗醇美的意境之中,则使口语上升为诗句,使口语的平淡和诗意的醇美和谐地统一起来,形成陶诗平淡醇美的艺术特色。

3、狭窄的小路上草木丛生,傍晚时有露水沾湿我衣。

4、在古时,我们的先民是怎样劳动的?这一首全都记下来了。

5、作者在前两句并没有说农民种田怎样辛苦,庄稼的长成如何不易,只是把农民在烈日之下锄禾而汗流不止的情节作了一番形象的渲染,就使人把这种辛苦和不易品味得更加具体、深刻且真实。所以诗人最后用反问语气道出“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就很有说服力。尤其是把粒粒粮食比作滴滴汗水,真是体微察细,形象而贴切。

6、也欢迎分享你自己创作的劳动诗!

7、《雨过山村》——(唐)王建雨里鸡鸣一两家,竹溪村路板桥斜。妇姑相唤浴蚕去,闲看中庭栀子花。

8、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9、时人不识农家苦,将谓田中谷自生。

10、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11、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12、诗经·七月》(节选)

13、彩丝茸茸香拂拂,线软花虚不胜物;

14、雨足高田白,披蓑半夜耕。

15、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诗经·魏风·伐檀》。

16、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他选取了举家忙碌和凄凉拾穗这两个镜头,使之构成强烈对比。前者虽然苦、虽然累,但他们暂时还是有希望的,至于后者,则完全是断梗浮萍,朝不保夕了。两个镜头所表现的场面、气氛、形象、心理都很好。

17、丈夫力耕长忍饥,老妇勤织长无衣。——宋代徐照《促促词》。

18、在古代,虽然没有一个固定的节日,也没有一种特定的仪式庆祝劳动节,但劳作是古人生活的常态,我们从千年的古韵里,依然能够读出勤劳质朴的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憧憬。

19、美人踏上歌舞来,罗袜绣鞋随步没。

20、绿水千畦,惭愧秧针出得齐。

二、关于劳动的古诗4句

1、译文:相见很难,离别更难,何况在这东风无力、百花凋谢的暮春时节。春蚕结茧到死时丝才吐完,蜡烛要烧成灰烬时像泪一样的蜡油才能滴干。早晨梳妆照镜,只担忧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容颜不再。长夜独自吟诗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蓬莱山离这儿不算太远,却无路可通,烦请青鸟一样的使者,殷勤地为我去探看。

2、涩滩的流水嘈嘈不休,两岸山上到处跑着猿猴。

3、君看一叶舟,出入风波里。《采莲曲》唐·王昌龄荷叶罗裙一色裁,芙蓉向脸两边开。

4、同我妇子,馌彼南亩,田畯至喜。

5、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6、想到这些好不暗自惭愧,整天到晚怎也不能遗忘.

7、深处种浅种稻,不深不浅种荷花。——阮元《吴兴杂诗》。

8、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9、蜀锦谩夸声自贵,越绫虚说价功高。

10、《归园田居·其三》魏晋朝陶渊明

11、《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12、田家几日闲,耕种从此起。

13、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14、诗一共八章,按照季节的先后,从年初写到年终,从种田养蚕写到打猎凿冰,反映了一年四季多层次的工作面和高强度的劳动,语言朴实无华,完全是用铺叙的手法写成的,语调凄切清苦,仿佛是在哭吟着一部沉重的历史。

15、麦收时节,农人一刻也不敢耽误。壮丁男子都在麦地里忙碌,一刻不歇,家里的妇女做饭、送饭。

16、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小儿不是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17、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18、山中寡妇杜荀鹤夫因兵死守蓬茅,麻苎衣衫鬓发焦。桑柘废来犹纳税,田园荒后尚征苗。时挑野菜和根煮,旋斫生柴带叶烧。任是深山更深处,也应无计避征徭。

19、这首诗写作上的基本特点是不带任何夸张地、如实地描写现实生活场景。

20、喜欢这篇文章,就点击关注我们吧

三、请背诵一首关于劳动的古诗

1、人牛力俱尽,东方殊未明。

2、五月虽热麦风清,檐头索索缲车鸣。

3、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语短情长、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4、方惭不耕者,禄食出闾里。

5、五一劳动节的古诗如下:《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6、敢将十指夸针巧,不把双眉斗画长。

7、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

8、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9、炉火照彻天地,紫烟中红星乱闪。

10、晚来风定钓丝闲,上下是新月。

11、陵阳溪水卷起的浪花如白雪,巨石侧立在水中不能穿过小舟。

12、红线毯,择茧缫丝清水煮,拣丝练线红蓝染;

13、《观田家》——(唐)韦应物

14、解释:南山下田野里种植豆子,结果是草茂盛豆苗疏稀。

15、结交非贤者,难免生爱憎。——孟郊山河不足重,重在遇知己。——鲍溶相见情已深,未语可知心。——李白相知在急难,独处亦何益。——李白交友投分,切磨箴视。——周兴嗣

16、“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17、下泾县陵阳溪至涩滩

18、农夫心内如汤煮,公子王孙把扇摇。

19、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20、《悯农》唐·李绅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观刈麦》唐·白居易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四、关于劳动的名言

1、不望入口复上身,且免向城卖黄犊。

2、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3、《归园田居》东晋·陶渊明

4、昨夜间一场南风吹过,那小麦铺满陇沟焦黄。

5、卖炭得钱何所营?身上衣裳口中食。

6、唤渠朝餐歇半霎,低头折腰只不答。

7、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8、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9、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干兮。河水清且涟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廛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貆兮?彼君子兮,不素餐兮!坎坎伐辐兮,置之河之侧兮。河水清且直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亿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特兮?彼君子兮,不素食兮!坎坎伐轮兮,置之河之漘兮。河水清且沦猗。不稼不穑,胡取禾三百囷兮?不狩不猎,胡瞻尔庭有县鹑兮?彼君子兮,不素飧兮!

10、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做嫁衣裳。

11、尽将精好输公赋,次把升斗求市人。

12、不如此毯温且柔,年年十月来宣州。

13、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14、交流四水抱城斜,散作千溪遍万家。

15、馌妇耕夫,画作今年稔岁图。

16、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

17、三之日于耜,四之日举趾。

18、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19、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0、两脚蒸腾着暑天的土气,脊梁灼烤着火般的太阳。

五、关于劳动的古诗句子

1、儿童眠落叶,鸟雀噪斜阳。

2、作品虽客观叙写,不着评论,但对蚕妇命运的同情,对社会的不公自浸润于诗句中,启人思索。诗歌结构简洁,语言质朴,一针见血。此诗与李绅“锄禾日当午”首,一咏耕,一咏织,可称为中国咏耕织的代表作。

3、从九品吃禄米足三百石,成年价到头来还有余粮。

4、大妇腰镰出,小妇具筐逐,

5、薪,柴火。此以“买薪”与“卖儿”价钱的对比,说明在封建时代劳动人民生命卑贱的社会现实。

6、粉色全无饥色加,岂知人世有荣华。

7、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8、这首诗是以养蚕妇的口吻,向不合理的社会发出控告。

9、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

10、◆关于“春”的100首经典诗词,老师家长让孩子每天读两首,感受春意盎然

11、古典君: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语短情长、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

12、乱入池中看不见,闻歌始觉有人来。《归园田居》晋·陶渊明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13、谁能为扬雄,一荐甘泉赋。

14、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15、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16、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17、解释:白天锄地,夜晚搓麻,农家男女都帮着父母做事,干家务,让父母休息。小孩子哪里懂得种田织布之事,也学着大人在桑树阴下种瓜。

18、劳动——大地上最动魄感人的事情!

19、漫步在风格迥异的诗歌花园里。

20、古典君:这是一幅瑰玮壮观的秋夜冶炼图。在诗人神奇的画笔下,光、热、声、色交织辉映,明与暗、冷与热、动与静烘托映衬,鲜明、生动地表现了火热的劳动场景,酣畅淋漓地塑造了古代冶炼工人的形象,确是古代诗歌宝库中放射异彩的艺术珍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