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及象征(100句)

2023-02-05 13:30:12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

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3、女子早晨妆扮照镜,只担忧丰盛如云的鬓发改变颜色,青春的容颜消失。男子晚上长吟不寐,必然感到冷月侵人。

4、秋夜床前蜡烛微,铜壶滴尽晓钟迟。

5、B.食肉(shí)馥郁(xiāng)脑筋(jīn)

6、池暖五秋色,江晴有暮鸦。——《桂林路中作》

7、译文:像石崇家的蜡烛那样光彩照人,哪里需要剪去烛花?它遍体异香,又何必要像荀令君那样用香炉熏染呢?

8、每首古诗文都邀请专业录音老师朗诵、配音,古朴幽静的背景乐,充满韵味的朗诵,能让孩子通过音乐和声音感受古诗的韵味和节奏感!

9、在管风琴中的湖畔约会的

10、也翻动了沉睡已久的咒语

11、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兰,能不忆江南?安能摧眉弯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欲把西湖比西子,浓妆淡抹总相宜

12、它借助鲜明、生动的喻体形象,使情思具体化,从而增强诗的表达效果。如南唐后主李煜的《虞美人》词中的诗句:“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将愁绪喻为一江春水。读着它,令人想象出一幅生动的画面:词人此刻仿佛回到了他的故都金陵,站在城楼上眺望浩荡东流的长江,觉得自己的愁情简直跟这江水一样,无时无刻不在翻波涌浪。这样把抽象的愁情形象化,可以确切地感受到作者感情的深度,因此该句遂成流传千古的名句。

13、如:“高节人相重,虚心世所知”(张九龄),赞美竹的气节与虚心。“可使食无肉,不可使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苏轼《于潜僧旅筠轩》)可见将竹视为名士风度的最高标识了。“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隐士、诗人喜欢在绿竹葱茏的环境中谈经论道。

14、六龙西走入崦嵫,寂寂华堂漏转时。

15、如马致远《天净沙·秋思》中的藤、树、鸦、桥、道、风、马,除鸦有特定意象外,其他看不出情感倾向,但分别用枯、老、昏、小、古、西、瘦等一系列带有倾向色彩的词修饰后,藤是干枯的毫无生气,树是衰朽残败,鸦是傍晚暮鸦,桥是狭小少人经过,道是荒凉古道。曲子通过描写富有特征而又互有联系的景物,物象变为有倾向的意象,整个融入萧条荒寂之中,意境顿生,以概括而巧妙的艺术构思构成一幅弥漫着阴冷气氛和灰暗色彩的秋郊夕阳图。

16、(2)三首诗歌中塑造的“雁”的形象有何不同?表达的感情有何不同?

17、预设:世上未有(现实与理想不一致)一一世上也有(现实与理想一致),结合背景,可知,现实黑暗与想象美好,对比,爱憎之分明、憧憬理想之迫切凸显)

18、D.不断的毁坏/不断的创造/不断的努力哟

19、竟然翻动大海翻动珊瑚的后宫

20、画面非常惊喜地出现了具象的桃花,和两个人脸,文澜读懂了“相映红”。

二、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及象征

1、好像闪着无数的街灯(蜡烛)。"

2、《听雁(节选)》借雁阵的高亢鸣叫塑造了一群团结友爱、有耐力的大雁形象。写出了对生活的启示,对周围的同学、相携的同伴们要互助合力,团结友爱;对目标或理想的追求要有耐力,坚持不懈。

3、石家蜡烛何曾剪,荀令香炉可待熏。

4、意象品质:①牺牲自己,奉献自己,为他人、世界“创造光明”。

5、B.王教授是研究雪莱作品的行家,他对雪莱《致云雀》的鉴赏非常有见的,真是抛砖引玉,让同学们大开眼界。

6、舞动的精灵演绎着梦幻和轮回

7、“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苏轼《浣溪沙》)诗人在逆境中对人生抱着乐观、豁达的态度,所以在萧萧暮雨中传来的杜鹃的啼鸣,让人感到其境颇为清远,其情颇为恬适。

8、很多古诗主题是咏蝉,中国古人为什么喜欢歌咏蝉呢?古人喜爱蝉,并用它来象征高洁、吉祥与尊贵,了解这些文化背景才能理解古代诗词对蝉的喜爱。

9、“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

10、郿坞抵陈仓,此地忌黄昏。——《行次西郊作一百韵》

11、《牡丹》李商隐(唐朝)

12、颈联两句渲染了一种清幽静谧的气氛,

13、屏风临烛钟,扞拔倚香。——《和孙林韦蟾孙省咏》

14、意象品质:②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

15、你会看见原野到处长满花的树。(选自《诗刊》)

16、(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17、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的《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全文如下:

18、鸿雁是大型候鸟,每年秋季南迁,常常引起游子思乡怀亲之情和羁旅伤感。如隋人薛道衡《人日思归》:“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早在花开之前,就起了归家的念头;但等到雁已北归,人还没有归家。“故乡渺何处?归思方悠悠。淮南秋夜雨,高斋闻雁来”(韦应物《闻雁》),“晓发梳临水,寒塘坐见秋。乡心正无限,一雁过南楼”(赵嘏《寒塘》)

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20、左侧江面上大船驶去,江水蜿蜒悬崖路险。山雄壮,水浩荡,锦旗帆飞英雄路。

三、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及其意象内涵

1、有人从张家口给我托运来了

2、这一幕被做梦的人们看见

3、一夜箫声吹红了姑娘的唇

4、江月人去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

5、参考答案:D。D项虽然有“像”字,但该句并不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6、月亮在中国诗歌的历史上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也是人们最钟爱的意象。在艺术创作里,月亮非月亮,它成为一种传情达意的载体。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体现了诗人孤独的一面;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又表达了幽静的自然美。诗人们往往用这些意象来表达自己的感情。在歌词创作中,也同样如此。如下:

7、答案:诗歌通过“一”字写出了雁的孤单,而“雁度南楼”又是写孤雁向南方飞去,在奋力飞回故巢。这使孤身在外的诗人产生情感共鸣,从而表现了作者的思乡之情。

8、借哪些意象抒发怎样的情感?

9、当我们写作时,格外需要一种惊慌,一种捕风捉影的能力。随处可见的瞬间都投影在心灵之镜上,经一番重组和建构,再反射出去,从而才有了读者得以看得见感知得到的质性文字。下面谈到的这首诗,显然是诗人遭遇了生活之中的某一个类似的瞬间而生发出的写作灵感。那个人是谁、做什么、多大年纪等,这些我们不清楚,然而但就从诗人寥寥几句的描述之中,我们可以猜到《那个人》来自“社会底层”,他的生活是有硬度的,然而他选择的是把柔软、明亮、温暖的一面展示于众人。很荣幸的是这一幕被一位有感恩情怀的诗人所捕捉,并以诗的形式展现给更多的读者。

10、颤动的城市。/颤动着的/是它同时闪亮的百万张向阳的玻璃窗叶。/是它同时熄灭的百万张背阴的玻璃窗叶。/从群楼巍耸的街谷,/依次地叠印出了/黎明与黄昏的颤动。/就这么颤动。/而且不只是那些石英的六方晶体。

11、它可以覆盖这房里的一切连同

12、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13、白云的乌托帮海上私家园子

14、科学家:画一个生日蛋糕吧!北鼻

15、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6、既是织女,也是思妇(诗人)。抒发了虽近在咫尺而衷情难诉的愁苦。反映了封建社会中妇女遭受各种束缚无法把握自己命运的现实。

17、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竹窗闻风寄苗发司空曙(李益)

18、似弘的诗语言自由、情感细腻,几乎排斥了公式化——只在于净化精神境界。

19、参考答案:①诗歌第一节重点写征服自然的困难与危险,第二节写脱离险境后,诗人体会到征服自然的成就感,因此渴望与雄鹰、雪豹这些征服自然的勇者为伍。但小蜘蛛的出现,使前一诗节的辉煌壮丽不流于虚矫浮饰,使之凝定在一个谦卑而坚毅的高度之上,诗人也由此领悟到:在大自然面前众生是平等的,个体生命在“默享着这大自然赐予的快慰”之时,是没有大小之分的。②与前一诗节的宏阔与“嚣鸣”相对照,“可怜”与“默享”两个词甚具分量。它们对生命的热爱、对生命力的赞颂,全由这只小小的蜘蛛得到表露。很多时候,不起眼的细小意象比司空见惯的“波澜壮阔”更有力量。

20、丝:同音双关,丝=思。春蚕到死“丝”方尽——人到死了“思(念)”才断绝。泪:一字双关,蜡烛燃烧时会有融化后的液体往下滴,古人称为“烛泪”;蜡炬成灰象征人死了,人死之后再不会流泪。诗句借用“蚕丝(思)”和“烛泪”这两个意象来抒写人的相思至死不断。

四、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古诗

1、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短短两个月的时间,随着Google发布多模态预训练模型,这一领域继续升温,那么,这次第二代文澜具有哪些新的亮点呢?和国际同行发布的OpenAICLIP和GoogleALIGN比,效果怎么样?

3、如,“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唐人元稹《菊花》:"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表达了诗人对坚贞、高洁品格的追求。

4、参考答案:D。A项,“奉还”是归还对方的物品,是敬辞,不合语境。B项,“抛砖引玉”运用不得体,“抛砖引玉”是比喻用自己不成熟的意见或作品引出别人更好的意见或好作品。C项,“笑纳”是客套话,用于请人收下礼物。

5、可见,诗歌中想象的内容选择为写作目的服务的。不是随心所欲。(选择性、限制性)

6、在传统绘画作品中,表现马的题材经久不衰,古人又为何喜欢画马呢?其实,在古代画“人与马”题材的绘画有很多,这类绘画被称为“人马图”。

7、⑥世上未有一一世上也有,结合写作时代背景来说,为什么这样写?

8、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9、感性感知:联想和想象。

10、织锦的帘帷刚刚卷起,是美艳的卫夫人;丝绣的褥被还堆拥着,是俊秀的越鄂君。既像在垂手而舞,雕玉佩饰正零乱翻动;又像在弯腰而舞,郁金裙子正争相回旋。

11、小结:诗言志,诗歌的意象(带有作者情感的物)往往代言作者的思想感情,用代入法说,牛郎织女里代言渗透着作者的思想感情。

12、假如让一个小孩来画生日蛋糕,他会怎么画?

13、单模态与多模态的graph可视化

14、A.首联“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唤出“孤雁”,孤雁非常想念它的同伴。不单是想念,而且还拼命追寻,是一只情感热烈而执着的“孤雁”。

15、黄昏独立佛屋前,满地槐花满树蝉。——《暮立》

16、在这套书里,需要孩子们在小学阶段掌握的通假字、古今异义、文言虚词以及古代汉语文法句式,都有重点提出来讲解,方便孩子们学习。

17、自己另选物体,运用联想和想象写几句诗意的话。如:发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面句子。(1)校园里的玉兰花开放了,好像()。看着它,我仿佛来到()。

18、婉约派和豪放派是指什么,它们最主要的区别是哪些?

19、关于《迢迢牵牛星》阅读训练。

20、①《天上的街市》从街灯联想到明星,又从明星联想到街灯,本诗也是从()联想到(),又从()联想到()。着力渲染出一幅美丽迷人的春夜图。

五、含有蜡烛意象的诗句以及含意是什么

1、参考答案:诗中云雀这一形象,并不纯然是自然界中的云雀,而是诗人的理想自我形象或诗人理想的形象载体。诗人和云雀在许多方面都很相似:追求光明,蔑视地面,向往理想的世界。所不同的只是诗人痛苦地感受到理想与现实间的巨大差距,而这个差距对云雀是不存在的。从诗的整个调子中可以看出,雪莱虽感受到理想遥远的痛苦,仍以不断飞升的积极情绪去超越感伤。诗人通过云雀这一形象,表达自己追求光明、蔑视黑暗以及向往理想世界的情感。

2、在春风里佩戴者宝玉,在蜡烛前写着文章。

3、“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开头为什么又有“迢迢”?请说说你的理解。

4、C.无限的太平洋/提起他全身的力量/要把/地球推倒

5、其实,在我们写作之中,有不少难以清晰其面目的东西存在着。语言是其一显著特征,这就像艺术家的创作过程一样,思维的流动性全然跟不上行动的自主性,这时你会发现——行动跟思维的关系是不对等、不同步的。甚至是不重要的。每一种命名都是容易的,只要有一个合乎它的存在理由。

6、而且,新课标对古诗词的学习要求更高一层,不仅是理解字词句、识记背诵,它要求孩子能真正理解古诗词,能体会诗人的情感。这和小学语文教学目标里,对古诗词的学习要求完全符合。

7、春城无处不飞花,。日暮汉宫传蜡烛,。

8、它宣布森林里蓝莓属于每位公民

9、当我们在现实面前,陷入记忆的姿态(或回忆状态)就会产生一系列的荒唐之举;当行为构成了情绪,就会寻求一种解脱的意识,那就是消费意识。为了解压、得到慰籍;实际上我们已经看到他所描绘的情节就是追问其意义,只因他思念,只因他孤独无所适从。

10、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11、A.无数的白云/正在空中/怒涌

12、1现代诗歌的发展情况与相关名家词作。

13、我此次读似弘的诗,又多了一层理解。他的诗歌在现代性的开拓上也有积极的意义,他的写作大都选择了避开对社会的直接关照,而直达内心对生命的各种混合体验,并且与马拉美提出的“非个性化”有一致的表现,即在作品中消弭个性(主体性),将诗歌与现实的具体性和情感修辞割裂开来。与此相应,似弘在诗歌中注重情感克制,沉潜内敛是其风格,叙述冷静,在平淡中移情转化,注重注重意象和言外传达,注重暗示和象征。但他与早期朦胧诗重意象的“象征体系”不同,并未形成代表时代意义的“符号体系”,诗中的意象都是为传述其内心的体验所设。多数诗中的意象很难说有明确的象征指向,这是明显的现代性特征。当然,有的亦可以看出有明显的象征图示,比如《家国》《那个人》。

14、(问题探究)活动二:分进合击

15、2022年最新版的语文新课标中就特别强调了培养语文核心素养,重视学习中华传统优秀文化。很多学校在平时的学习测试中,早已经开始提高了传统古诗词的地位,比如海淀区的语文满分100分的测试卷,古诗词部分就占了26分,将近1/3的比重。

16、对此欲留君便宿,诗情酒分合相亲。寒食(一作寒食日即事)

17、“迢迢”是诗人从地面仰视星空的视角感受,而“盈盈一水间”,“相去复几许”是从织女看牛郎的视角感受而来,所以一远一近,各不相同。

18、正置五月我以为那是雷声或者

19、昨夜秋风入汉关,朔云边月满西山。

20、月光照在庭院地上,树上栖息着乌鸦,秋天的露水无声地打湿了庭院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世间人人都在仰望,不知道这秋天的情思会落到谁的一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