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夕阳西下诗句(100句)
一、太湖夕阳西下美景诗句
1、春风骀荡,景色宜人,我来辞别往日最喜爱的湖上亭。微风中,亭边柳条、藤蔓轻盈招展,仿佛是伸出无数多情的手臂牵扯我的衣襟,不让我离去。
2、(海外乡村)当代乡村空间的认知、分析与建构——评《大都市时代的乡村法国》
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和谋篇布局的能力。描绘画面,抓住主要意象,“客散”“暮”“江头”“猿啼”,交代了时间、地点、事件和周围环境,描写的是江边送别的情景。再结合诗句具体描绘画面,总体概括画面环境氛围即可。第一句在诗歌中的作用,要注意两方面的作用,结构和内容。结构上第一句是在开头,是环境描写,一般有以下作用:营造……环境氛围,奠定感情基调;点明时令、季节、地点,照应题目;为抒情做铺垫;总领全诗等。再根据诗歌具体内容分析其作用,本诗第一句有以下作用:点明时间、地点,营造凄凉的氛围,为全诗定下了悲凉的感情基调,照应题目,点明了送别的主题。
4、畴昔未识君,知君好贤才。
5、第二联描绘了怎样的画面?
6、酒酣欲起舞,四座歌相催。
7、(知识卡片)乡村旅游起源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8、溪路行将尽,初过北峡关.
9、例如:不对芳春酒,还望青山郭。(谢朓《游东田》)
10、译文:古台破败草木已经凋落,秋天景色引起我的乡思。荒野的寺院来往行人少,隔水眺望云峰更显幽深。夕阳依恋旧城迟迟下落,空林中回荡着阵阵磬声。感伤南朝往事不胜惆怅,只有长江奔流从古到今。
11、译文:朱雀桥边一些野草开花,乌衣巷口唯有夕阳斜挂。当年王导、谢安檐下的燕子,如今已飞进寻常百姓家中。
12、李白游览桃花潭还另有情由,《早过漆林渡寄万巨》中有诗句即因拜会万夫子万巨来此:
13、已经不是那么令人感到清醒了,午后的阳光把金色撒在湖上,波光粼粼,那湖仍是如此美丽。那一叶叶小舟,一艘艘渔船,在湖面悠悠地浮着。这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透着太湖的端庄秀气,显着太湖的江南风韵。美轮美奂,清新空灵到了极至。
14、汪伦为唐越国公汪华玄孙,为名门望族,《汪氏义门世谱》内明代宁国府旌德知县宋常写序并提及“汪伦乐清隐而名声籍”,即汪伦喜欢清隐而且有良好口碑。汪伦当时大概也是在村中隐居,南宋杨齐贤《李翰林集》中注:“白游泾县桃花潭,村人汪伦常酿美酒以待白,伦之裔孙至今宝其诗。”此中汪伦还是作为乡贤隐居在此的,那么汪伦和同时期的万巨也必然相识,同为名士结识李白自然顺理成章。
15、鉴赏古代诗歌的事物形象
16、咫尺画堂深似海,忆来惟把旧书看,几时携手入长安。
17、店中有美酒,村里有美人。
18、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19、古诗中描绘村落青山绿水环绕,绿树成荫,以及农田菜畦,乃至园内菊花等景致,将淳朴自然的田园乡村风光描写的淋漓尽致,这首诗细细品味就像是一幅画着田园风光的中国画,将景、事、情完美地结合在一起,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
20、(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经过分析不难看出,该诗颈联使用了对仗、比拟和通感等修辞手法,考生结合诗歌内容具体分析即可。
二、西湖夕阳西下诗句
1、刘向《新序》记载:公元前632年(晋文公四年),晋文公重耳东出羊肠坂道,讨伐楚国。由于道路崎岖,晋文公重耳只好从车上下来。士会扛着长戟,站在道旁唱道:
2、契科夫的警言让人感慨不已,没有谁的人生能够重来;你走过人生的每个阶段,这一程的风浪让人惊心动魄,你也许伤痕累累,也许惊魂未定,但更多的也许是遗憾;时光荏苒,当年月老去,当你在为转瞬即逝的人生措手不及时,别回头,不妨珍惜眼下的每一个机会,把人生的每一件事情都当做最重要的事情,别辜负人生,别辜负路上最美的风光。
3、有梨之杜,生于道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中心好之,曷饮食之。
4、(站在考生角度解析高考原题,目的是客观地展现我的思维过程,以达在不借助工具书、不参考任何资料的前提下,读懂,会做题,能欣赏的效果。)
5、(答案)一是选择恰当的形容词准确地写出初春景物的特点,如“浓淡”写出初春云彩时厚时薄的特点;“微”字,准确地写出从云层中漏出阳光的景象;“黄”字,写出二月柳条吐出嫩芽时充满生机的景色。二是用动词“耸”,化静景为动景,给画面增添了活力。
6、行行日已远,人马同时饥。
7、(江苏省苏州市、无锡市2019届高三最后一考语文试题)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各题。
8、绿色纯粹,盛春时节的绿色是染衣的天然好材料。浓烈春意触近柴扉。(湖面)水波荡漾,白鸥飞舞,眼前的景象让白鸥和"我"都忘却机心(与世无争)。看着南来北往的行人。只有"我"独自老去,(朋友离别)故人渐渐离去。夕阳西下,湖面晚霞遥送(我的)渔船回家,水中鳜鱼正肥(落花人独立之感)。
9、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例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10、乡村与诗歌是密不可分的,诗歌描绘了乡村优美的景观,恬淡而又真挚淳朴的生活,农时节令,记载乡村最真实的一面。
11、难怪人们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今天,我已经领略到了。
12、人生最可怜的性情是自卑
13、把握景物形象的色彩。考生可从景物形象的色彩的角度感受景物形象的内涵以及作者的情感。如李清照《声声慢》中的“晚来风急”“满地黄花”“细雨”“黄昏”等景物形象全是冷色调,给人一种凄清、悲苦、孤零零的感觉。
14、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15、随山起馆宇,凿石营池台。
16、溪谷少人民,雪落何霏霏!
17、万巨与唐代大历十才子之中的卢纶、韩翃都有交往,学识渊博而又淡泊功名,深居简出,曾捐资讨逆,因才被举荐但推辞了,被李白称为“扶风豪士”。李白又豪爽而好交友,对于万巨仰慕而愿交往,来桃花潭主要是拜访万巨的,希望共同欢饮吟咏诗句。李白来拜访最初是没有见到万巨的,于是在给朋友的诗中诉说“我游东亭不见君,沙上行将白鹭群”,此后也有见到,“巨公忽日星驾催,翩翩仙棹登蓬莱”等诗句中描写万巨热情接待,证明了李白并不止一次来桃花潭拜访万巨。
18、无限别魂招不得,夕阳西下水东流。
19、这是我从未见过的瓯江,水面清澈,水平如镜,竹筏轻盈,悠悠荡荡,呈现着瓯江最温柔的一面。
20、(答案)①点明季节特征,突出深秋的特点:露水打蕉,寒月在天。②寒月等冷色调的景物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奠定了词的情感基调。③“玉笛、倚楼”等体现了思乡怀人的主题。
三、太湖夕阳西下图片
1、有关古诗与村落的互为映衬的案例莫过于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清明》:
2、不道江南春不好,年年衰病减心情。
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阳西下几时回。
4、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
5、渐散紫烟笼帝阙,稍回晴日丽天津。
6、敬请点赞和右下角“在看”,谢谢!
7、(注)①吴野人:明末清初著名诗人吴嘉纪,号野人。明朝覆亡后,即隐居故里泰州,自甘寂寞。卒后葬于海滨。
8、(释义)落霞与孤雁一起飞翔,秋水和长天连成一片。
9、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10、在灿烂的阳光照耀下,西湖水微波粼粼,波光艳丽,看起来很美;雨天时,在雨幕的笼罩下,西湖周围的群山迷迷茫茫,若有若无,也显得非常奇妙。若把西湖比作古美女西施,淡妆浓抹都是那么得十分适宜。
11、九月筑场围,十月纳禾稼。
12、“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生长环境恶劣,但它经寒不衰、枝干坚劲,具有一种凛然正气。在文人笔下,松柏是坚贞、孤直和高洁的象征,古人常通过咏松柏来表现自己对高风亮节的赞美和追求。
13、(3)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14、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15、明确诗歌形象和作者感情联系的方式。诗歌形象和作者感情联系的主要方式有:寓情于景、以乐写哀、以哀写乐、托物言志等。
16、温州道尔顿小学五(1)班孙艺宸
17、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使至塞上》王维唐
18、钓船归·绿净春深好染衣
19、忽闻河东狮子吼,拄杖落手心茫然。
20、庭院碧苔红叶遍.金菊开时,已近重阳宴.
四、太湖夕照诗
1、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梧桐叶先行凋落,即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例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2、坐上一叶轻舟,穿越平缓的江水,去往对岸。清风徐来,秋意盎然,仿佛身处仙境。
3、清明上巳西湖好,满目繁华。争道谁家。绿柳朱轮走钿车。游人日暮相将去,醒醉喧哗。路转堤斜。直到城头总是花。
4、2017北京四中高二(下)期末语文
5、主流认为是诗人辞官之后所作。我认为也可能是居官执政期间所做。在政治斗争的漩涡中,忙里偷闲少获得暂时解脱,最直接的依据是尾联的想象,表现向往之情,若已辞官,已获自由之身,何必向往?
6、中国城市规划学会乡村规划与建设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7、飘然篷艇东归客,尽日相看忆楚乡。
8、译文:今天到了傍晚时,我心中有些不惬意,于是就坐上马车,到古时的乐游原上游玩。这时望见将要落山的太阳,真是十分好看,可惜已近黄昏,不多时就要消灭了。
9、(解析)首先要熟悉诗歌中景物描写的作用主要有哪些,如点明季节、渲染气氛、烘托心情、萸定情感基调等;此处,一定要联系具体内容进行分析,如“玉笛”“危楼”“塞月”等景象,分析其代表的意义需特别注意情与景之间的联系。
10、这首词表现出作者哪些复杂的情感?请简要概括。
11、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
12、欲寄相思情苦。倩流红去。满怀写不尽离愁,都化作、无情雨。渺渺暮云春树。澹烟横素。夕阳西下杜鹃啼,怨截断、春归处。
13、偷得余闲在,官钱换酒卮。
14、晚霞掩映祝融峰,衡岳高低烂熳红。
15、无穷芳草色,何处故山青。(齐己《送休师归长沙宁觐》)
16、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7、一川何绮丽,尽目穷壮观。
18、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19、日日露荷凋绿扇.粉塘烟水澄如练.
20、小苑入边愁,金戈满旧游。问五湖、那有扁舟③?梦里江声和泪咽,频洒向,故园流。
五、夕阳太湖美的古诗词
1、盼望秋天快来的诗句答:水宿烟雨寒,洞庭霜落微。月明移舟去,夜静魂梦归。暗觉海风度,萧萧闻雁飞。——唐·王昌龄《太湖秋夕》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元代:马致远《天净沙·秋思》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唐代: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唐代:杜牧《山行》
2、我们肩并肩走在东西岩的山路上,这里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突然,我发现路边一棵无辜的马尾峰上刻着四个字“到此一游”,这个人真没素养,怎么可以破坏树木呢?
3、来稿请发送至:szwzdag@1com
4、社日起源于三代,传承于魏晋,至唐宋时期达到巅峰,元代日渐衰落,清代一些村落中仍然有活动,鲁迅先生的《社戏》就取材于此。
5、为报茶山崔太守,与君各是一家游。
6、(文化历史):相传,远在四千多年前,中国治水祖师夏禹奉舜帝姚重华之命在太湖治理水患,开凿了三条主要水道,东江、娄江、吴淞江,沟通了太湖与大海的渠道,将洪水疏导入海。这就是司马迁在《史记》中记载的“禹治水于吴,通渠三江五湖。”太湖水面辽阔,东西二百里,南北一百二十里,广为三万六千顷。
7、②世事变迁的寄托。例如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既暗示了乌衣巷往日的繁华,又透露了诗人对今昔变化的无限感慨。
8、玉笛②清秋,红蕉露未收。晚香残、莫倚危楼。寒月多情怜远客,长伴我,滞幽州。
9、残霞夕照西湖好,花坞苹汀,十顷波平,野岸无人舟自横。西南月上浮云散,轩槛凉生。莲芰香清。水面风来酒面醒。
10、三里桃花店,五里杏花村。
11、(答案)①第一个“酒”出现在作书之前,诗人把它比喻成战场上的旗鼓,起到酝酿情绪、积蓄气势的作用;②第二个“酒”则用来表现创作完成之后诗人的心理状态,他“如见万里烟尘清”,似乎赢得了一场战役的胜利,心满意足、踌躇满志。
12、(答案)意境:诗歌通过描摹平原落日、海上水汽、萧瑟孤坟、寂寞村落等,营造了一种苍茫、迷蒙、孤寂、伤感的氛围。
13、人生最大的的失败是自大
14、(3)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3分)
15、(答案)①虚写。“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是诗人想象的情景,这样写呈现了清幽闲逸的意境。②以景结情。描绘“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的画面,寄托了诗人的闲适之情,使全诗韵味悠长。③情景交融(借景抒情)。闲适之情与“夜深同徙倚,秋风斜月钓舟归”之景交融,使情感表达含蓄深长。
16、李白在泾县期间沿江游览,有“泾川三百里”,“佳境千万曲”的形容,并且有多首诗描写自泾县沿陵阳溪、高溪等所见美景。桃花潭地处青弋江上游,紧邻太平湖,此处山环水绕,江湾又有洲岛,为一江风景妙处,有十二佳景。
17、宝鼎现作者:范周朝代:宋
18、不管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要放弃自己。“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的诗句中饱含着大智慧,太湖则充分诠释了这一点,太湖的古建筑风格具有明显的徽州特色,白墙黑瓦,静静的湖水倒映出柳树的影子,走过太湖的晋熙老街,感受坊间嘈杂的同时又能在转角处体会到片刻的宁静,那一动一静的世界会告诉你,只要你对自己拥有信心,太湖将对你不离不弃。
19、▊千古才女,她若称第无人敢称第一
20、摄影作品来源于太湖论坛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