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题目(100句)
一、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1、答案:《元日》写的是春节;《清明》写的是清明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写的是重阳节。
2、(作者)符曾(朝代)清
3、(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
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我国有很多传统节日,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这些节日有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习俗。孩子们通过请教长辈、搜集资料、同学交流等方式了解传统节日的过节习俗,并用表格记录了解到的信息。
6、《拜年》明代:文征明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正月十五夜》唐代:苏味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九日齐安登高》唐代:杜牧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新年》唐代:无可燃灯朝复夕,渐作长年身。《除夜寄弟妹》唐代:白居易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清明》唐代:杜牧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己酉端午》元代:贝琼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乞巧》唐代: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重阳席上赋白菊》唐代:白居易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元日》宋代: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7、月儿升起在柳树梢头,他约我黄昏以后同叙衷肠。
8、(译文)清明节这一天细雨纷纷,路上行人的心里更加增添了一分愁苦,简直是失魂落魄。我向牧童询问附近哪儿有酒家,牧童伸手指了指远处的杏花村。
9、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10、在这团圆之夜,在坐的许多老师,为了传播知识的种子,远离了故乡,亲人,耕耘在三尺讲台;许多同学们,为了吸取知识的甘露,告别了家人,朋友,求索于知识的海洋。
11、(1)王维(唐)《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2、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13、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
14、(译文)我独自作客他乡,每逢佳节都加倍思念远方的亲人。想到远方兄弟们身佩茱萸登高,也会因为少了我而感到遗憾。
15、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16、诗人用“纷纷”两个字来形容那天的“泼火雨”,真是好极了。“纷纷”,若是形容下雪,那该是大雪,所谓“纷纷扬扬,降下好一场大雪来”。但是临到雨,情况却正相反,那种叫人感到“纷纷”的,绝不是大雨,而是细雨。这细雨,也正就是春雨的特色。细雨纷纷,是那种“天街小雨润如酥”样的雨,它不同于夏天的如倾如注的暴雨,也和那种淅淅沥沥的秋雨绝不是一个味道。这“雨纷纷”,正抓住了清明“泼火雨”的精神,传达了那种“做冷欺花,将烟困柳”的凄迷而又美丽的境界。
17、译文:窗外是满月,明镜里也是满月!思乡的情绪如同刀在心头乱割!辗转流离,家乡越来越远;桂花攀折,天空如此远阔!
1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19、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20、"牵钩"是古称,其实就是现代的拔河运动。据说春秋时,楚国为了进攻吴国,以牵钩这种运动来增强人民的体质。它主要是以一根麻绳,两头分为许多小绳,比赛时,以一面大旗为界,一声令下,双方各自用力拉绳,鼓乐齐鸣,双方助威喊,热闹非常。
二、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题目
1、符(符合)幅(篇幅)扶(扶持)服(服务)
2、清明之时,正值春回大地,人们乃因利趁便,扫墓之余亦一家老少在山乡野间游乐一番,回家时顺手折几枝叶芽初绽的柳枝戴在头上,怡乐融融。也有的人特意于清明节期间到大自然去欣赏和领略生机勃勃的春日景象,郊外远足,一抒在严冬以来的郁结心胸,这种踏青也叫春游,古代叫探春、寻春。其含义,就是脚踏青草,在郊野游玩,观赏春色。清明前后正是踏青的好时光,所以成为清明节俗的一项重要内容。古时妇女平日不能随便出游,清明扫墓是难得的踏青的机会,故妇女们在清明节比男人玩得更开心,民间有“女人的清明男人的年”之说。
3、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4、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5、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6、经过整理,我发现孩子们收集的古诗主要集中在这几首上:(唐)王建的《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唐)李商隐的《嫦娥》,(唐)李白的《静夜思》,(唐)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唐)李峤的《中秋夜》,(唐)司空图的《中秋》。
7、天街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8、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9、疑怪昨宵春梦好,元是今朝斗草赢。
10、朗读《清明》时,语调要低沉,要读出诗人雨中前行时的苦闷、伤感之情。
11、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12、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13、皮影精雕细琢,巧夺天工的色彩造型倾倒了无数的艺术家,却给它的制作带来了极高的难度。一个影人的制作要包括制皮,描样,雕镂和上色等十余道工序,这些复杂的工艺足以花去一个手工艺人数星期的时间,还不包括这期间因任何一个小错误而导致无法修改,前功尽弃的可能性。
14、落花有泪因风雨,啼鸟无情自古今。
15、络绎不绝美不胜收垂涎三尺山珍海味
16、这辈子记不清有多少中秋节不是与家人一起度过的,记忆较深的一次是随工作组从湖南到云南的路上,我们通过列车广播室为乘务人员和同车旅客点歌,互道节日祝愿,整列火车欢歌笑语,情趣盎然,惬意快哉。
17、京东、淘宝、当当已上架
18、剪纸和手工制作也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我们也来试一试。看,是不是有模有样?
19、雅婷:中国的传统节日可多了,不但有春节、元宵节、清明节、中秋节、端午节、重阳节,还有七夕节、冬至、腊八节、寒食节等,每一个传统节日里,都蕴藏着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
20、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三、小学传统节日的古诗20首
1、去年正月十五元宵节,花市灯光像白天一样雪亮。
2、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3、2011年9月中秋于重庆
4、——记三年级下册综合性学习
5、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6、何诚:知道啊!王安石的《元日》说的就是春节。请殷芙给大家念一念吧!
7、中国人历来把家人团圆,亲友团聚,共享天伦之乐看得极其珍贵。都说每逢佳节倍思亲,何况是这象征团圆美满的中秋佳节呢。
8、用一捧花去祭先人之魂,
9、(作者)杜牧(朝代)唐
10、幼年时的林杰,对乞巧这样的美妙传说也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11、几许欢情与离恨,年年并在此宵中。
12、20QingMing
13、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物质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审美水平也在逐步提高,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
14、皮影戏是中国一种民间艺术形式。中国西北部甘肃的陇东皮影主要分布于平凉、庆阳各县,较为集中的为东临陕西、宁夏的三角地带。
15、清明这个节日,在古人感觉起来,和今天对它的观念不是完全一样的。在当时,清明节是个色彩情调都很浓郁的大节日,本该是家人团聚,或游玩观赏,或上坟扫墓,是主要的礼节风俗。除了那些贪花恋酒的公子王孙等人之外,有些头脑的,特别是感情丰富的诗人,他们心头的滋味是相当复杂的。倘若再赶上孤身行路,触景伤怀,那就更容易惹动了他的心事。偏偏又赶上细雨纷纷,春衫尽湿,这给行人就又增添了一层愁绪。这样来体会,才能理解为什么诗人在这当口儿要写“断魂”两个字;否则,下了一点小雨,就值得“断魂”,那太没来由了。
16、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一陆游《乙卯重五诗》
17、春节:元日王安石(宋)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元宵节:元宵唐寅(明)有灯无月不娱人,有月无灯不算春.春到人间人似玉,灯烧月下月如人.满街珠翠游村女,沸地笙歌赛社神.不展芳尊开口笑,如何消得此良辰.清明节:清明杜牧(唐)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端午节:端午文秀(清)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中秋节:中秋月苏轼(宋)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王维(唐)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8、李思睿:今天,请跟随我们走进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古诗词。何诚,我来考考你,你知道关于春节的古诗词吗?
19、我想,这也许就是清明的意义。
20、再也看不到去年的情人,泪珠儿不觉湿透衣裳。
四、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有哪些
1、龙蛇四海归无所,寒食年年怆客心。
2、游子漂泊,志者拼搏。忘身于外,谁不念家?
3、2015年中秋是结束重庆任职,回到北京的中秋,每天都是团圆日,对八月十五的满月也没有太多的感觉了。
4、端午时节,诗人由赛龙舟想到了屈原,感慨道:“龙舟竞赛,那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可是忠烈之魂这一去,又岂能回返?”这一反问道出了诗人为屈原感到悲哀和无奈,于是,诗人写下了这首诗的后两句:“屈原国破身死后,如今还留下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的《离骚》在人世间!”
5、欣赏陆游的诗《乙卯(mǎo)重(chóng)五诗》,你发现了什么习俗?
6、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7、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8、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9、中秋哪儿都可赏月,但看着长江波光粼粼,听着江水拍矶滔滔,意境就更为生动了。
10、正月十五月儿圆,欢乐喜庆到人间;正月十五元宵甜,万里河山尽开颜,正月十五幸福绵,好运好事喜连连,正月十五手相牵,幸福生活比蜜甜,短信一条到身边,愿您开心过大年!
11、何诚:龙宝,我也知道一首关于中秋的古诗
12、宝马雕车香满路。凤箫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13、从革命战争年代起到解放后,新发展出的时装戏、现代戏和童话寓言剧,常见的剧目有兄妹开荒、白毛女、刘胡兰、小二黑结婚、小女婿、林海雪原、红灯记、龟与鹤、两朋友、东郭先生等等。
14、新烟着柳禁垣斜,杏酪分香俗共夸。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卞侯墓下迷芳草,卢女门前映落花。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
15、李思睿:现在就让未来之星的小伙伴们都来跟大家说说吧!
16、就是现在,用我最真切的思念。让风捎去满心的祝愿,给我生命中不可多得的你!愿你拥有一个幸福快乐的元宵节!
17、千百年来,皮影戏这门古老的艺术,伴随着祖祖辈辈的先人们,度过了许多欢乐的时光。因而大家把以前皮影中的角色与人物都以更精湛与更细腻的雕刻工艺表现出来,更强调了皮影的艺术性与装饰性。把皮影制作好以后,加以装裱用于展览与装饰。
18、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19、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0、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五、五首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1、B.第三句中的“故乡”指故乡的家人,“千里”指千里之外的自己。
2、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3、元宵佳节到,花灯到处照。送您一碗特制汤圆:真心馅,好运料,健康皮,平安汁。送您一份祝福,人团圆,乐逍遥,福无边。祝您元宵快乐合家欢!
4、中国传统节日里的古诗词
5、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6、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7、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8、清明节是杨柳发芽抽绿的时间,民间有折柳、戴柳、插柳的习俗。人们踏青时顺手折下几枝柳条,可拿在手中把玩,也可编成帽子戴在头上,也可带回家插在门楣、屋檐上。谚语有“清明不戴柳,红颜成皓首”“清明不戴柳,死后变黄狗”的说法,说明清明折柳在旧时是很普遍的习俗。据说柳枝具有辟邪的功用,那么插柳戴柳不仅是时尚的装饰,而且有祈福辟邪之效了。清明插柳也可能跟过去寒食节以柳枝乞取新火的的习俗有关。今天看来,随意折取柳枝是对树木的一种损害,是不宜提倡的。
9、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10、这“纷纷”在此自然毫无疑问是形容那春雨的意境;可是它又不止是如此而已,它还有一层特殊的作用,那就是,它实际上还在形容着那位雨中行路者的心情。
11、(出版社)山西人民出版社,太原,20003
12、射柳是一种练习射箭技巧的游戏。据明朝人的记载,就是将鸽子放在葫芦里,然后将葫芦高挂于柳树上,弯弓射中葫芦,鸽子飞出,以飞鸽飞的高度来判定胜负。
13、载歌载舞皆大欢喜谈笑风生普天同庆
14、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15、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16、李思睿:直播间的小朋友们,大朋友们大家好!
17、再到今天的电子储存技术,
18、推开窗户面对谷场菜园,手举酒杯闲谈庄稼情况。
19、醉归来又重向晓窗梳裹夜阑饮散但赢得翠翘双亸素娥绕钗轻蝉扑鬓垂垂柳丝梅朵珍帘下笑著春衫袅娜玉楼人暗中掷果任狂游更许傍禁街不扃金锁满城车马对明月有谁闲坐鹤降诏飞龙擎烛戏端门万枝灯火帽落宫花衣惹御香凤辇晚来初过上林春慢晁冲之
20、盼呀盼呀,眼看春节就快到了,想到这,我不由得笑了起来,在春节前,人们个个喜气洋洋,个个精神饱满,逛街的人很多,有的在买年画,有的在买年货,有的坐着板凳围着火炉开电视,有的人在打麻将,打扑克,等等不一而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