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月饼的诗句古诗词(100句)
一、形容月饼的诗句
1、这首绝句描状桂花,那珊珊而落的桂花,本洁如玉,映于月光更显晶莹,拾起花犹带露更觉滋润,想来当是嫦娥撒于人间。全诗虚虚实实如同絮语,空灵含蕴,想象力奇崛,绝对有双子的思维风格。
2、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斫去桂婆娑。人道是清光更多。
3、一样饼师新制得,佳名先向月中题。
4、夜深了,清冷的秋露悄悄地打湿庭中的桂花。今夜,明月当空,人们都在赏月,不知那茫茫的秋思落在谁家?
5、中秋鲜果列晶盘,饼样圆分桂魄寒。聚食合家门不出,要同明月作团乐。——清代末 沈兆褆《吉林纪事诗》
6、释义:吃这小小的月饼就像吃着月亮一样,中间有酥酥甜甜的味道。安安静静的品尝,因为太过想念故乡,流下的眼泪都把手巾弄湿了。
7、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8、月饼是久负盛名的汉族传统小吃,深受中国人民喜爱的传统节日特色美食,月饼的形状圆又圆,又是合家分吃,所以它象征着团圆和睦,是在中秋节这一天的必食之品。古代月饼被作为祭品于中秋节所食。据说中秋节吃月饼的习俗于唐朝开始。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发展至明朝则成为全民共同的饮食习俗。时至今日,品种更加繁多,风味因地各异。其中广式、京式、滇式、苏式、潮式等月饼广为中国南北各地的人们所喜食。
9、形殊寒具制,名从食单核。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清代袁景澜《咏月饼》
10、“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诗句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月夜忆舍弟》意思为“今晚正是白露时节,清辉洒满大地,不知不觉之中心里生起了些许寒意,这就自然想起了远方的弟兄,望月思乡,故乡的月亮应该比他乡更圆更明吧。”
11、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12、满月飞明镜,归心折大刀。转蓬行地远,攀桂仰天高。水路疑霜雪,林栖见羽毛。此时瞻白兔,直欲数秋毫。
13、代表诗词:《嫦娥》(唐)李商隐
14、这是一首心绪清静恬然的诗,语句中透出的是寂静、澄明和恬美,表面上看语句中并无寂寥之意,甚至语句中还透有些随性,但实际上仔细读会发现其中的淡泊和寂寥。正暗合了天秤座表面上呼朋唤友内心其实会有丝丝失落的感觉。
15、译文: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离别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来难以周全。只希望这世上所有人的亲人能平安健康,即便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
16、巧出饼师心,貌得婵娟月。
17、译文:月光照射在庭院中,地上好像铺了一层霜雪;萧森的树阴里,鸦雀先后进入了梦乡。由于夜深,秋露打湿了庭中桂花。
18、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
19、释义:写月饼上图案多样,有“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性图案,不禁让人想起嫦娥奔月的悲伤故事。
20、适逢佳节,常有飨宴。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就专门写诗歌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到了元代,人们曾利用馈赠月饼的机会,在月饼中夹带字条,约定八月十五夜,同时行动,杀死赶走蒙古"鞑子"。
二、关于月饼的诗句古诗词
1、青玉勾云纹宝月瓶,清乾隆
2、霓裳歌听罢,绮席好频拈。
3、《彩云追月/中秋》(当代)刘周
4、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
5、赋得月饼得甜字五言八韵
6、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默品其滋味,相思泪沾巾。——北宋苏轼《月饼》
7、福无双至,祸不单行.屋漏偏逢连夜雨船迟又遇打头风.冯梦龙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8、"红白翻毛制造精,中秋送礼遍都城。论斤成套多低货,馅少皮干大半生。"
9、释义:月饼真正的起因,应当在于我国古老质朴的“尝新”风。金秋正是收获的季节,古代的人们用
10、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
11、临近江苏的某省会人,我们这里咸的甜的粽子都有,我们都很喜欢吃,我最爱吃的还是家里包的蛋黄肉粽,非常好吃,蜜豆粽也不错,但是肉粽风味更佳,咸甜皆宜。个人认为越往南走,还有较为发的的地区的人口味总是包容一些。我第一次去上海看到肉汤圆和咸豆浆,还有鲜肉月饼,我就去尝试了,吃了感觉口味很妙,也是好吃的,鲜肉月饼在我心中真是惊为天人,我带回去也很多人说好吃,其实多人过不了这个坎儿,我觉得纯属自己不够包容,没有接纳的心,你一开始从心里就抵触或者给食物下定义了。肉粽子你就当成糯米鸡,咸豆浆不要当豆浆,你就觉得是一碗汤好了,肉汤圆就是当饺子换了个皮好了,鲜肉月饼就当是个肉饼,总之不够包容的心理会错失很多美食。
12、不管是分享自己中秋节吃月饼的日常,还是对当下中秋习俗的反思,还是借着中秋对孩子表达鼓励,都是身为中国人对传统中秋节日的重视。
13、释义:中秋的新鲜瓜果排列在晶莹的盘子中,清寒的月亮像月饼一样的圆。桂魄:喻指月亮。全家人在一起聚餐不出门,要同今宵的明月一起来个大团圆。
14、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李白:《送友人》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15、中秋节源初是古代劳动人民感谢大自然赐予的节日,其实既是赏月的最佳季节,也是庆祝丰收的时节,其蕴含的文化意义是人们对团圆、和谐的情感诉求以及人类对自然的尊重,这种情怀是跨越国界的,身处世界各地的华人都会认同,所以它既是沟通心灵的纽带,又是文化的桥梁,正所谓“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
16、裹到红绫煖,修成玉斧铦。
17、我最爱吃蛋黄莲蓉月饼,清爽可口的莲蓉糕嵌着美味的蛋黄,让人吃的离不开嘴。圆圆的身材就像中秋天上的月亮,正面刻着拥有吉祥寓意的花纹字体。月饼真不愧为我国的传统美食代表。
18、代表诗词:《八月十五夜月》(唐)杜甫
19、中国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饮食习俗。宋代大诗人苏东坡有诗句“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赞美月饼,从中可知宋时的月饼已内有酥油和糖作馅了。
20、桂魄比喻指月亮。中秋节一家人不出门在一起聚餐,要和中秋的明月一同来个大团圆。
三、形容月饼的诗句或词句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2、让我们举杯向月,与吴刚对饮,与嫦娥共舞,去享受着这种幸福的和谐!且放下秋思,放下寂寞,怀着释然的心境,静守着中秋月夜的明朗,感悟着人生的美丽,珍惜着亲情的温暖,去尽享生活中的一切美好。
3、盘中犹折半宫花,刻凤攒龙自内家。——《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其二》明代袁宏道
4、秋屏伴醉,认七宝添修,粉融酥腻。
5、马台街70号新联创业园3幢
6、译文:一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天空,月光映上露珠晶莹剔透,好像被露水打湿了一样。在如此美丽的月光下,寒鹊不知道该到哪里栖息。而萤火虫也不敢和月光争一点光亮。随着卷起的门帘飞进了房间。院子里只剩枝丫的槐树落在月光下的影子,稀疏凄凉。而这个时候从邻居那边传来的杵声在寂静的秋夜里显得那么清晰急促。相隔遥远。如何去约定相聚的日子,只能惆怅地望着同样遥远的月亮,什么事也做不了,就那样傻站着。
7、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8、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9、偶为登盘擘,非同破璧占。霓裳歌听罢,绮席好频拈。
10、明代永乐青花月影梅红木杯垫
11、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
12、咏月饼诗袁景澜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戚里相馈遗,节物无容忽.皓月瑶池怨,碗中泛青光.玉食皆入口,此饼乃独绝.沾巾银丝透,举头相思愁.儿女坐团圆,杯盘散狼藉
13、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14、下面是从历代诗词中节选出的与明月、中秋有关的名句。
15、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堂前月色愈清好,咽咽寒螀(hánjiāng古书上说的一种蝉)鸣露草。卷帘推户寂无人,窗下咿哑唯楚老。南都从事莫羞贫,对月题诗有几人。——苏轼《中秋见月和子由》
16、在300个茶团外,加入了著名的蛋糕。月圆时,秋天的味道很甜。兔子是可疑的,蟾蜍是清蒸和炸的。圆形切割轮阴影,高堆积塔形尖端。用红丝带把它包起来,做成玉斧。面包屑碎了,镜子被油腻的粉末打开了。有时候,情况不一样。让我们听听霓虹灯服装之歌。
17、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高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18、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天上若无修月户,桂枝撑损向西轮。
19、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雾失楼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断无寻处。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驿寄梅花,鱼传尺素。。砌成此恨无重数。郴江幸自绕郴山,为谁流下潇湘去。鹊桥仙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减字木兰花天涯旧恨。独自凄凉人不问。欲见回肠。断尽金炉小篆香。黛蛾长敛。任是春风吹不展。困依危楼。过尽飞鸿字字愁。浣溪沙漠漠轻寒上小楼。晓阴无赖似穷秋。淡烟流水画屏幽。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20、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哦!!
四、表示月饼的诗句
1、阴精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2、中秋节一直被人们喻为最具有人情味,最富有诗情画意的节日,而这一天天上的月亮又分外明亮,分外的圆,所以又叫团圆节。
3、五颜六色的水晶月饼表皮透明乳白,咬一口爽滑酥嫩,口感饱满!
4、译文:中秋赏月的时间被赞扬为佳节,因为月饼像月亮而价值倍增。各种各样的水果琳琅满目,家家户户供奉的比红绸带还要多。
5、中秋节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6、中秋又及,正桂子香飘,拜恩笾实。
7、这首诗完美适合与家人一起参加手工制作月饼的活动,看似短短几句,实则包含了这次活动的全部内容,把这首诗加进你朋友圈的文案里,展现你文采的时候就到了!
8、释义:月饼上的图案多种多样,有“月中蟾兔”、“嫦娥奔月”之类的装饰性图案,不禁让人想起嫦娥奔月的悲伤故事。
9、点击上方蓝字,轻松关注我们
10、《桂枝香 中秋蒙赏月饼》 清代 陈宝琛
11、不知觉中,泪水滴落在中秋的银色之中,犹如夜色绽放的烟花,绚丽却难以封存,只有残留的余温,相伴啜泣,在流动是夜色中,有谁相知,点滴镌刻的磨痕,谁在那里,驻足长留。
12、今年中秋节,恰逢农历八月黄昏的傍晚,玉兔东升,皎洁的月亮正照耀着一轮圆月,天空中有几朵洁白的云彩飘荡在云朵中间,微风飒飒,徐徐地吹着小风,月光下的葡萄架上有几串沉甸甸的葡萄,正挂在葡萄架上,几只萤火虫飞来飞去,又飞去飞来,是那么的有情调,这情调又是那么的迷人。
13、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中秋节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中秋节与端午节、春节、清明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
14、中秋节在我们中华民族历史的长河中,文化内涵已发展成表达美满、和谐、富饶和安康的美好愿望,也成为团结、团圆、庆丰收的象征,但团圆是中秋节最重要的思想内涵。
15、中山北路212—1号A3幢(虹桥中心斜对面)
16、“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桂子初从天上落,教君月饼佐汤筵。
18、嫦娥本是月中仙,修到灵根福寿全。
19、皓魄当空宝镜升,云间仙籁寂无声;
20、待月举杯,呼芳樽于绿净。拜华星之坠几,约明月之浮槎(fúchá:槎﹐同"查"。木筏。传说中来往于海上和天河之间的木筏。槎﹐同"查"。木筏。指木船)。——文天祥《回董提举中秋请宴启》
五、描述月饼的诗句
1、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2、这首诗不仅包含了家人共食的愉悦心情,更写出了家人大团圆的幸福感,发文时候配以中秋家人团圆照再合适不过了!
3、不是国师争袖得,也应坠破紫袈裟。
4、在花丛中摆上一壶美酒,我自斟自饮,身边没有一个亲友。举杯向天,邀请明月,与我的影子相对,便成了三人。明月既不能理解开怀畅饮之乐,影子也只能默默地跟随在我的左右。我只得暂时伴着明月、清影,趁此美景良辰,春心荡漾。我吟诵诗篇,月亮伴随我徘徊,我手足舞蹈,影子便随我蹁跹。
5、元夕度门出宫中月饼同赋其二
6、今天晚上人们都在仰望皎洁明亮的月亮,却不知道秋天的思念之情落在了谁家?
7、中秋节物未为低,火烘罗罗出斧齐。
8、《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唐)白居易
9、说是什么特制月饼,品尝之后才知却是名声过实。
10、"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
11、月饼饱装桃肉馅,雪糕甜砌蔗糖霜。——杨光辅《凇南采府》
12、中秋之夜,月圆如镜,月华如洗。当家家户户摆出月饼,柚子,石榴,核桃,花生,瓜子等果品,边赏月,边畅谈,其乐陶陶,其景融融,何其快哉。
13、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
14、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苏东坡《咏月饼》
15、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时,引进芝麻、胡桃,为月饼的制作增添了辅料,这时便出现了以胡桃仁为馅的圆形饼,名曰“胡饼”。
16、诗句中的饴,就是麦芽糖;酥,就是酥油,两者相拌,相当于月饼馅。吃这小小的月饼就像吃着月亮一样,中间有酥酥甜甜的味道。
17、李白没有把征人思妇之情写得纤弱和过于愁苦,而是用宽广的时空做背景,把眼前的离愁别绪融合进去,从而产生更加深远的意境,本诗描写了征战边疆的苦楚,展示了战争给广大人民带来的痛苦及所付出的巨大牺牲,颇像摩羯座不苟言笑,万事堪忧的严肃感觉。
18、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19、花在此时落,月在此时圆
20、我有霓裳风吹动,水起涟漪歌抚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