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秋天的古诗三首(100句)
一、描写秋天的古诗两首
1、春天:《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夜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夏天:《小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秋天:《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冬天:《梅花》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虞美人》
3、蝉吟秋色树,鸦噪夕阳沙。
4、秋日天高气爽,晴空万里。一只仙鹤直冲云霄推开层云,也激发我的诗情飞向万里晴空。
5、家长和孩子共同读古诗,共同查字典,解决古诗中不认识的生字。然后,让孩子自己读几遍古诗,达到熟读、读正确的目的。对于学习能力强的孩子,家长可以放手让孩子自己通过查字典解决不认识的字。这两首诗中,孩子可能不认识的字有锡(xī)、啼(tí);孩子可能读不准的字有:磨(mó)、霜(shuāng)、愁(chóu)、苏(sū)。家长在听孩子读古诗时,要重点听这些字的读音。如果孩子读不准,要告诉孩子多读几遍,真正掌握字音。
6、粤余任推迁,三十犹未遇。书剑时将晚,丘园日已暮。
7、月亮初升时秋露已经稀微,身着单薄的罗衣并未更换别的衣裳。漫漫长夜满怀深情地银筝拨动,心中害怕独守空房,不忍进屋睡觉。
8、白朴这首小令《天净沙·秋》与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无论写法还是构成的意境都有相似之处。此曲题目虽为“秋”,并且写尽秋意,却找不着一个“秋”字。此曲开篇先绘出了一幅秋日黄昏图,营造出一种宁静、寂寥的氛围,再以名词并列组合的形式,选取典型的秋天景物,由远及近,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秋景图。秋景也由先前的萧瑟、寂寥变为明朗、清丽了。
9、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0、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11、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12、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13、《秋登兰山寄张五》(唐)孟浩然
14、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秋风辞》
15、不堪红叶青苔地,又是凉风暮雨天。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6、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枫桥夜泊》
17、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18、“琐窗”是雕有连琐图案的窗棂。“上”字写出寒日渐渐升高,光线慢慢爬上窗棂,含着一个时间的过程,表明作者久久地观看着日影,见出她的百无聊赖。梧桐早凋,入秋即落叶,“恨霜”即恨霜落其叶。草木本无知,所以,梧桐之恨,实为人之恨。从而借景抒情,绘出了作者的孤独和寂寥。
19、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金色软于丝。永丰南角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
20、白银/盘⑤里/一青螺⑥。
二、描写秋天的古诗三首
1、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2、《秋登宣城谢眺北楼》(唐)李白
3、乡泪客中尽,孤帆天际看。
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5、秋芸有春绿,疏篱照孤芳。清霜早晚至,何草能不黄?宁当念衰落,政尔事容光。及时且自好,来日殊未量。
6、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7、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8、天边树若荠,江畔洲如月。
9、仅从文本看,诗写深秋月夜景色,然不作静态描写,而借神话传说宛言月夜冷艳之美。首句以物候变化说明霜冷长天,深秋已至。次句言月华澄明,天穹高迥。三四句写超凡神女,争美竞妍。诗以想像为主,意境清幽空灵,冷艳绝俗。颇可说明义山诗之唯美倾向。
10、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11、绿池落尽红蕖却,落叶犹开最小钱。——《秋凉晚步》
12、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3、渐霜风凄紧,关河冷落,残照当搂。——《八声甘州》
14、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元代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
15、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16、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
17、江城如画里,山晓望晴空。雨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
18、他也是著名的文学家。这首《渔家傲》是他的代表作,反映的是他亲身经历的边塞生活。古代把汉族政权和少数民族政权之间的交界地方叫做“塞”或“塞上”、“塞下”。这首词所说的塞下,指的是北宋和西夏交界的陕北一带。
19、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20、秋风萧瑟,洪波涌起。(曹操:《观沧海》)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李峤:《风》)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李绅:《悯农》)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汉乐府?长歌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刘禹锡:《望洞庭》)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刘禹锡:《秋词》)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杜牧:《秋夕》)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李煜:《虞美人》)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
三、描写秋天的古诗两首关于一到四年级
1、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2、落木萧萧,鸿雁南翔,北风呼啸,天气寒冷……这首诗一开头就活画出一幅深秋景象。面对眼前萧瑟的秋景,作者的思乡之情,不免油然而生。
3、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4、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捣衣诗》
5、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
6、纳兰性德自幼饱读诗书,文武兼修,十七岁入国子监,被祭酒徐元文赏识。十八岁考中举人,次年成为贡士。康熙十五年(1676年)殿试中二甲第七名,赐进士出身。纳兰性德曾拜徐乾学为师。他于两年中主持编纂了一部儒学汇编——《通志堂经解》,深受康熙皇帝赏识,授一等侍卫衔。
7、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8、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9、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10、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11、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12、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书河上亭壁》
13、《小池》(宋)杨万里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4、南山与秋色,气势两相高。
15、《秋词》刘禹锡原文: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译文: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16、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17、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天净沙·秋》
18、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19、这首诗是苏轼赠给好友刘景文的。诗的前两句描绘出晚秋时节的萧瑟景象,后两句揭示赠诗的目的,通过“橙黄橘绿”来勉励朋友不要因年事已高而意志消沉、妄自菲薄。抒发了作者的广阔胸襟和对同处窘境中友人的劝勉和支持,托物言志,意境高远。
20、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四、两句描写秋天的诗
1、诵读古诗,要让孩子读出节奏来。孩子接触的五言诗和七言诗居多,可以教给孩子划分节奏的方法。以七言诗为例,它的划分节奏的方法可以是“四∕三”、“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孩子根据自己的理解读出节奏感来,领悟诗的韵律美。孩子读诗时,家长要认真倾听,和孩子一起感受诗的韵律。
2、遗民泪尽胡尘里,难望王师又一年。
3、秋风萧瑟,洪波涌起。——《观沧海》
4、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
5、何处秋风至?萧萧送雁群。
6、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7、秋景,金黄的稻穗随处可见,硕果累累的院子里一片喧哗。秋风萧瑟,草木摇落,大地一片萧条虚无的美。田野里那用木头和竹子制成的“收割机”举步维艰。秋意,甚浓。落叶纷飞,诗人漫步田间,观丰收之年,成千上万的稻草人矗立田间,诠释的是秋天的凄美。真的,秋天是美丽的,值得我们好好珍惜。
8、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夜雨寄北》
9、《春晓》(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10、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11、朝来入庭树,孤客最先闻。
12、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天阶夜色凉如水,坐看牵牛织女星。
13、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试上高楼清入骨,岂如春色嗾人狂。
14、莫怪独吟秋思苦,比君校近二毛年。
15、描写冬天的古诗两首
16、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17、秋天的美是理智的——它不像春那么妩媚,夏那么火热,冬那么含蓄。
18、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
19、木兰词·拟古决绝词柬友
20、梅花(宋)王安石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五、二首描写秋天的古诗
1、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
2、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3、新雨过后山谷里空旷清新,初秋傍晚的天气特别凉爽。明月映照着幽静的松林间,清澈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中少女喧笑洗衣归来,莲叶轻摇是上游荡下轻舟。春天的美景虽然已经消歇,眼前的秋景足以令人流连。
4、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还与韶光共憔悴,不堪看。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栏干。
5、清溪流过碧山头,空水澄鲜一色秋。
6、秋景有时飞独鸟,夕阳无事起寒烟。——《孤山寺端上》
7、此词上阕是此时此地的沉思和孤独,下阕是对往时往事的回忆,是纳兰性德和妻子短短三年生活中那些短暂而无边的欢乐。最后把所有的哀思与无奈化为一句“当时只道是寻常”,妻子生前,作者沉浸在人生最大的幸福之中却毫不觉察,只道理应如此,平平常常,蕴含了作者追悔之情。
8、与意中人相处应当总像刚刚相识的时候,是那样地甜蜜,那样地温馨,那样地深情和快乐。但你我本应当相亲相爱,却为何成了今日的相离相弃?如今轻易地变了心,你却反而说情人间就是容易变心的。我与你就像唐明皇与杨玉环那样,在长生殿起过生死不相离的誓言,却又最终作决绝之别,即使如此,也不生怨。但你又怎比得上当年的唐明皇呢,他总还是与杨玉环有过比翼鸟、连理枝的誓愿。
9、这是一首抒写旅愁归思的诗。前半首抒情,后半首写景,情与景互相作用、彼此渗透、融合为一。前半首的久客思归之情,正因深秋景色的点染而加浓了它的悲怆色彩;后半首的风吹叶落之景,也因旅思乡情的注入而加强了它的感染力量。
10、人烟寒橘柚,秋色老梧桐。
11、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
12、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始登高,心随雁飞灭。
13、描写秋天的诗两首:
14、出自《西厢记》,巧妙化用范仲淹《苏幕遮》中的名句“碧云天,黄叶地”,描绘出深秋季节秋风萧瑟、大雁南飞等典型景物,渲染着离别的情绪。最后两句点出离人的眼泪染红了层层霜林,衬托了主人公悲伤的心情。
15、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
16、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17、姑苏⑤/城外/寒山寺⑥,
18、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
19、孤舟天际外,去路望中赊。
20、枫桥夜泊(唐)张继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竹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声。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