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100句)

2023-01-04 13:57:13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谁言寸草心

1、唐代诗人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孟郊于是将母亲接来同住,报答母亲的养育之恩。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谁言寸草心的意思:谁说做儿子的这颗象小草一样稚弱的心。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说做儿子的这颗像小草一样稚弱的心,能报答得了母亲像春天阳光一样的慈爱呢?词目寸草春晖发音cùncǎochūnhuī释义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大家好,我是舒师附小二年级三班的束晨怡,今年8岁,我性格开朗,是个爱笑的女孩。在学校,我上课认真听讲,积极举手发言,和同学们友好相处;在家里,我是个乖巧的孩子,经常帮家长做家务,家人们都夸奖我听话懂事!

3、花朵,没有母亲的爱灿烂。

4、我们又能回报母亲什么呢?

5、⑸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6、世界上一切其他都是假的,空的,唯有母亲才是真的,永恒的,不灭的。

7、公元1746年的岁末,二十二岁的清人蒋士铨,结束了在外的辗转奔波,风尘仆仆地回到了家乡。面对老母的无比慈爱和殷殷关切,蒋士铨感动不已,遂写下了《岁末到家》这首诗:

8、永远爱您,亲爱的妈妈!

9、都说高三生涯是加了糖的咖啡,依旧很苦,那高应该就是苦咖啡吧,可我却甜到了心里。

10、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寸草心:以萱草(花)来表达子女的孝心与关爱。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7)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8)三春:春季的三个月。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应该是比喻

11、《小儿语》中说:“万爱千恩百苦,疼我孰知父母?”

12、南风吹其心,摇摇为谁吐?

13、胸藏文墨怀如谷,腹有诗书气自华

14、"谁言寸草心"出自《游子吟》。全文为:“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15、以汝夫妇新燕婉,使我母子生别离。

16、“哀哀父母,生我劬劳”,我可怜的父母啊,为了养育我受尽了辛劳!

17、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行前的此时此刻,老母一针一线,针针线线都是这样的细密,是怕儿子迟迟难归,故而要把衣衫缝制得更为结实一点儿罢。其实,老人的内心何尝不是切盼儿子早些平安归来呢!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在日常生活中最细微的地方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

18、比喻(译文)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寓意)以通俗形象的比喻,教导我们母爱就如同春日的阳光对于春日般的母爱,是儿女所无法报答,真淳地吟颂了伟大母爱.

19、太阳,没有母亲的爱温暖;

20、《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二、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母爱是人类最伟大、最无私的情感。《游子吟》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诗的开头两句,所写的人是母与子,所写的物是线与衣,然而却点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中间两句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

2、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3、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4、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最后两句是前四句的升华,以通俗形象的比喻,寄托赤子炽烈的情怀,对于春日般的母爱,小草似的儿女,怎能报答于万一呢?

5、母爱犹如一往情深的大海

6、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诗中亲切真淳地吟颂了伟大的人性美——母爱。

7、如果说母亲是广袤的蓝天,我们便是翱翔苍穹的雄鹰;如果说母亲是浩瀚的大海,我们便是扬帆远航的船只;如果说母亲是辽阔的大地,我们便是姹紫嫣红的花朵。

8、我们会在刹那间感到,在母亲的眼里,我们其实永远没有摆脱婴儿的感觉,我们永远是母亲怀里那个不懂事的孩子。

9、敕赐金钱二百万,洛阳迎得如花人。

10、你看我长大·我陪你变老

11、母亲,你一定是上天派来的安琪儿,否则,你怎么会为了我吃这么多苦,受这么多委屈,爱我胜过爱自己。这些年,她经历了多少人生起伏,人情冷暖,却依然骄傲的走着,岁月改变了很多,不变的是你坚韧的心。

12、前一年的五月,与恭回家省亲,最后一次见到了母亲。在他出家以后,他的父亲即已离世,母亲一个人艰难度日。

13、谁言就是谁说的意思,寸草心即小草的心思、心意。报即报答,三春晖即春天的光晖。小草之所以能够生长,是因为有了太阳光的照耀。全句的意思:谁说小草的那一点心意,能够报答得了阳光的生养之恩呢?意在反问读者,我们心中的一点怀念,有怎能报答得了母亲的养育之恩呢?

14、母亲走了,留下的只是满腔怀念。

15、而作为一种岁月,母亲既是民族的象征,也是爱的象征。

16、从此在这个世界上,再也没有人爱他、关心他,他最爱的老母亲,再也不会倚靠着那扇破旧的柴扉,在他远行后想他,念他,望他了。

17、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

18、嗟哉斯徒辈,其心不如禽。

19、是啊,有母亲的人何其幸运,有母亲的人更何其幸福,母爱是冬日和煦的阳光,母爱也是夏日舒爽的阴凉。让我们每一个为人子女之人,深深感念父母的养育之恩,并在父母的有生之年,努力尽到一个人之子的责任。

20、(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三、谁言寸草心下一句是什么

1、母别子,子别母,白日无光哭声苦。

2、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3、没有母亲,生命将是一团黑;

4、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其中,“寸草”,指小草,象征子女,“春晖”指春天的阳光,象征母亲的慈爱.比喻父命的恩情深重,难以报答.

5、诗中的三春指春季的三个月,即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游子吟》(作者)孟郊(朝代)唐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6、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两个词:寸草:比喻非常微小。三春晖:三春,指春天的孟春、仲春、季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和煦的阳光。整句翻译:谁能说象小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7、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8、夜夜夜半啼,闻者为沾襟。

9、“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在。”失去了慈母便像花插在瓶子里,虽然还有色有香,却失去了根。

10、《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11、忘不了第一天踏进高四班级的那个晚自习,似乎不敢相信自己又开始新一轮的考题轰炸。真的希望一切都只是我的梦境,无论多糟糕,只要一觉醒来,一切都会烟消云散,不复存在。可我确是在残酷的现实中生活着,五十多人的班级里坐着些许陌生些许熟悉的脸,没有心思去交流些什么,生怕提到那不堪的成绩和那段再也不愿意回忆的暑假生活。安静的空气中嗅到了一种紧张而严肃的气氛,大家都踌躇满志,奋力书写的笔下和坚毅不屈的脸上透漏出他们不服输的性格和一往无前的勇气。紧张,越发的感到紧张。

12、中唐诗人孟郊早年屡试不第,穷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当上了溧阳县尉,结束了多年漂泊流离的生活。

13、我的兴趣广泛,喜欢阅读、画画、做纸工、弹钢琴等,其中我最喜欢阅读了,我家的书柜里装满了书,因为知识就是力量,这些书可以带给我快乐,可以让我增长知识,所以我喜欢阅读。

14、我也是那个为了是否复读伤透脑筋,犹豫再三的落榜生。我也想飞入大学,一身轻松。可是仅仅上一个三本,学费贵不说,我还很不甘心。母亲说,你自己做决定,若是复读,我还会供你。于是,我踏上高四。

15、母亲是一棵树,为我们遮挡风雪和严寒;

16、少年的时候,对母亲只是一种依赖,青年的时候,对母亲也许只是一种盲目的爱。只有当生命的太阳走向正午,人生有了春也开始了夏的时候,对母亲才有了深刻的理解,深刻的爱。

17、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18、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

19、古诗赏析: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20、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四、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作文600字

1、唐诗宋词古诗词唐诗宋词查询,古诗词分享!

2、出自唐代孟郊《游子吟》,三春:指春天的三个月。意思是:谁说不过寸长的小草的嫩心能够报答得了春天里阳光对它温暖的照耀呢?用来比喻儿女对母亲的心意远远不能报答母亲的恩情。

3、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4、有一个人和你血浓于水;有一个人和你骨肉相亲;有一个人把你永远放在她的心中;有一个人从不向你索取,却把自己的全部都给了你。

5、寸草原意为小草的意思在这里表示游子或者儿女的心,后面一句是报得三春辉,原意是小小的小草怎么能报答春天得恩赐呢,这里是比喻作为孩子没办法报答父母得养育之恩。全诗是“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这首诗以富有感情的语言,表达了一位慈母对即将离开自己的儿子的深深的爱。

6、世间所有的爱都指向相聚,只有父母的爱,指向离别。

7、《游子吟》作者:孟郊朝代:唐

8、听到母亲这么问,蒋士铨的心里突然莫名的辛酸,他漂泊天涯的日子当然并不容易,但是一个堂堂七尺男儿,不能向母亲尽孝已然觉得心里有愧,又怎能向老母诉说自己在外奔波打拼的艰辛?

9、如果你的提问快到期了还没有人回答,你就撤消问题,这样并不会扣你的分。然后你就应该分析一下为什么没有人来回答你的问题了。是问题表述得不清楚,别人无从回答?还是没有悬赏分,别人没有积极性?一般来说就是上面两种原因。你可以悬赏50分或100分,等着看吧,答题的一大队!祝你好运!

10、已出家为僧的宋人与恭漫步在江边,不禁泪眼婆娑,因为在这个令人惆怅的季节,他想起了已经故去的母亲。

11、cùncǎochūnhuī

12、风雪之夜,拜别母亲,看着母亲苍老的容颜,不禁令人兴叹:养子又有何用呢?倒不如没有啊。

13、如今更是大彻大悟般领会她的所有好。哪怕是病了几天不停的输液,看到我刷碗也要抢去,只为了让我多学习;每次回校,大包小包的东西让我带到学校吃;当我松懈,她也只轻轻说句,去学习吧。便不再言语,她知道我的高四生活的无奈。有时候觉得言语并不是多了才有说服力,母亲简短的言词中包含了许多旁人无法理解的感情。

14、意思: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出处:出自唐代孟郊的《游子吟》。全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15、1你在我背后开一枪,我依然相信是枪走了火

16、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

17、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寸草春晖cùncǎochūnhuī(解释)寸草:小草;春晖:春天的阳光。小草微薄的心意报答不了春日阳光的深情。比喻父母的恩情,难报万一。(出处)唐·孟郊《游子吟》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结构)主谓式。(用法)比喻父母恩深情重;儿女难以报答。一般作主语、谓语。(正音)春;不能读作“cūn”。(辨形)晖;不能写作“挥”。(近义词)反哺之私、春晖寸草(反义词)六亲不认(例句)(1)对祖国母亲;我们总怀有~之情。(2)我是党培养的大学生;我对党总有股~之情。

18、季羡林说:世界上无论什么名誉,什么地位,什么幸福,什么尊荣,都比不上待在母亲身边,即使她一个字也不识,即使整天吃高梁饼子。

19、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0、高尔基说:妇女对世界说来是母亲。

五、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运用的修辞手法

1、鲜民之生,不如死之久矣!

2、是反问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原文:游子吟唐·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3、 孟郊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诗人自然不把这样的小官放在心上,仍然放情於山水吟咏,公务则有所废弛,县令就只给他半俸。本篇题下作者自注:“迎母溧上作”,当是他居官溧阳时的作品。诗中亲切而真淳地吟颂了一种普通而伟大的人性美——母爱,因而引起了无数读者的共鸣,千百年来一直脍炙人口。

4、应是母慈重,使尔悲不任。

5、这首诗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

6、为了在母亲的风烛残年尽一点孝心,孟郊便将母亲接到溧阳与他同住。有了老母的陪伴,加上职业的稳定,饱经世态炎凉的孟郊,方才觉得人生出现了一丝曙光。

7、寸草:小草。三春:春季的三个月。儿女就像刚发芽的小草,慈母就像春天温暖的阳光;小草沐浴在阳光下才能得以生长,儿女怎能报答慈母那博大的恩情?指母爱恩重如山,难以报答。这句话出自唐•孟郊《游子吟》诗:“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8、应似园中桃李树,花落随风子在枝。

9、灿灿萱草花,罗生北堂下。

10、惨惨柴门风雪夜,此时有子不如无。

1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最后两句,没有下一句,出自《游子吟》,作者孟郊。《游子吟》写在溧阳。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12、车接今在急,天竟情不留!

13、单击蓝色字关注,聆听菲儿歌曲!

14、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15、“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原文《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译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16、后台回复“视频”,关注“诗词世界”视频号

17、长大后只想赖在妈妈身边听你细数年华

18、新人新人听我语,洛阳无限红楼女。

19、声中如告诉,未尽反哺心。

20、随着生命的脚步,当我们也以一角尾纹,一缕白发在感受母亲额头的皱纹,母亲满头白发的时候,我们有时竟难以分辨,老了的,究竟是我们的母亲,还是我们的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