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100句)
一、张晓风
1、除了信,我还喜欢看一点书,特别是在夜晚,在一灯茕茕之下。我不是一个十分用功的人,我只喜欢看词曲方面的书。有时候也涉及一些古拙的散文,偶然我也勉强自己看一些浅近的英文书,我喜欢他们文字变化的活泼。
2、(不喜欢别的假花,但喜欢哈佛的玻璃花,说出喜欢花的第二个原因:爱花背后的故事,这朵玻璃花已成绝响。)
3、“我喜欢知道,你一定要告诉我,如果我先死了,你要怎么办?”
4、(不喜欢假花,喜欢鲜花,说出喜欢花的第一个原因:因为爱那刹那的、唯一一次的美。)
5、(以上文段,写自然中的鲜花、中国语文里的花、陈列室里的玻璃花等等,古今中外,自由流转,漫漫而谈,体现了笔记体散文的特点,也就是所谓的“形散神不散”。作者融描写、议论和抒情等多种表达方式于一体,寓情于花,缘花阐发生命之感悟,于柔婉中带出刚劲,于诗意情调中透出哲思,值得细细品味。)
6、作者通过“花之笔记”,表达了怎样的生命态度?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6分)
7、至于所有的花,已交给蝴蝶去数。所有的蕊,交给蜜蜂去编册。所有的树,交给风去纵宠。而风,交给檐前的老风铃去一一记忆一一垂询。
8、⑤喜爱跌宕起伏、充满神秘和未知的生命张力。作者喜爱海边小岩岬的石缝里冒出来的百合花,不喜爱种植的罐头花,是因为她从中享受到了“那份乍然相见的惊喜”,其中有“大成大败、大悲大喜”的生命张力。
9、我喜欢另一种花儿,是绽开在人们笑颊上的。当寒冷早晨我在巷子里,对门那位清癯的太太笑着说:“早!”我就忽然觉得世界是这样的亲切,我缩在皮手套里的指头不再感觉发僵,空气里充满了和善。
10、《春之怀古》结尾也不乏其独特之处。在文章最后,作者一反前文中的欢快喜悦,塑造了“黑森林”这一物象,使二者形成鲜明的对比。在这种对比中,作者的创作主旨就显而易见了,她所抒写的就是对“湮远年代中的春天”的向往、怀念和对现实社会的否定。
11、我更喜欢没有水的河滩,长满了高及人肩的蔓草。日落时一眼望去,白石不尽,有着苍莽凄凉的意味。石块垒垒,把人心里慷慨的意绪也堆叠起来了。我喜欢那种情怀,好像在峡谷里听人喊秦脏,苍凉的余韵回转不绝。
12、我喜欢家,我从来还不知道自己会这样喜欢家。每当我从外面回来,一眼看到那窄窄的红门,我就觉得快乐而自豪,我有一个家多么奇妙!
13、有很多家长给读写菌留言:为什么我的孩子读书不少,语文成绩却依然不高?我们且不说把“读书”和“语文成绩”绑定在一起是否合适,单说读书,很多家长和学生都注重了数量,却忽视了质量。
14、多么豪华的使用土地的方法,不盖公寓,不辟水田,千里万里的只交给野花去发展!
15、一位好读者,应该既要有泛读,更要有精读。泛读可以扩大眼界,精读则能够提高语文素养。而一位好作者,首先必须是一位好读者,会精读才能会写作。
16、有一种花,叫爆仗花,我真喜欢那名字——因为有颜色,有声音,而且还几乎是一种进行式的动词(“爆杖花”这个名字本身就有通感,作为一种特殊的比喻,通感真有打通多种体验的妙处,令读写菌浑身通泰)。
17、③珍爱生命,珍惜当下。鲜花每一次花开的美丽都是唯一的,作者爱那刹那间的美。
18、A.文中既有对野花、爆仗花、一丈红等花的实写,又有对雪花、浪花、玻璃花等花的虚写,虚实结合,丰富了意蕴,增强了感染力。
19、我喜欢,我喜欢,这一切我都深深地喜欢!我喜欢能在我心里充满着这样多的喜欢!
20、我就是这样喜欢着许多旧东西,那块小毛巾,是小学四年级参加儿童周刊父亲节征文比赛得来的。那一角花岗石,是小学毕业时和小曼敲破了各执一半的。那具布娃娃是我儿时最忠实的伴侣。那本毛笔日记,是七岁时被老师逼着写成的。那两只蜡烛,是我过二十岁生日的时候,同学们为我插在蛋糕上的……我喜欢这些财富,以致每每整个晚上都在痴坐着,沉浸在许多快乐的回忆里。
二、张晓风我交给你们一个小男孩
1、《春之怀古》还体现了张晓风散文用语新颖的特色。她在写作过程中,经常追求富有个性的陌生化的用语方式,读来令人感到新鲜、震惊。
2、我喜欢相信他的话,我喜欢想象和他一同跨入永恒。
3、知道你自己所爱的一种花,岁岁年年,在异国的蓝空下安然的开着,虽不相见,也有一份天涯相共的快乐。
4、顺着作者的笔尖,回首眺望了半天的“古”,原来却都是为了反衬“今”,即对烟囱如林的环境污染的控诉!作者正是深受现代环境污染之害、之苦,所以才缅怀一去不复返了的古代的春天。
5、(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明确题干所问,然后再到文中找到选项的内容,进行比对,一看内容是否吻合,二看选项所答与题干所问是否一致,考查的其实是学生的细心和耐心。
6、“别说傻话,你这憨孩子。”
7、我所梦想的花,是那种可以猛悍得在春天早晨把你大声喊醒的栀子,或是走过郊野时闹得人招架不住的油菜花,或是清明节逼得雨中行人连魂梦都走投无路的杏花,或是那些各式各流的日本花道纳不进去的、市价标不出来的、不肯许身就范于园艺杂志的那一种未经世故的花。
8、赏析文中画横线的句子。(4分)
9、整个事情差不多有点不讲理,来海边当然是要看海捡贝壳的,没有谁想看花,可是意外地遇上了花,不看也不忍心。
10、张晓风,中国台湾著名散文家,江苏铜山人,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2012年作为亲民党候选人当选台湾地区第八届"立法委员"。出版有小说集有《哭墙》和《晓风小说集》等,其中《白手帕》、《红手帕》、《梅兰竹菊》和《潘渡娜》比较为人所乐道。其中,1968年发表于《中国时报》的《潘渡娜》是台湾科幻界公认的第一篇华文科幻小说,虽是创始之作,在科幻本身的特色方面挖掘得不够深入,但文笔优美、哀婉动人,是当代台湾文坛不可多得的小说佳作。《不知有花》是张
11、作家简介: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张晓风专辑*代表作:科幻短篇:《潘渡娜》*散文:《步下红毯之后》
12、可以说“黑森林”这一物象起到了画龙点睛的作用,它使读者不再沉浸于欢娱之中,而开始反思现实生活。作者这种以对美的描述来唤醒人们对现状的反思的写法也很值得借鉴。
13、我真的不知道我是爱上那做得特别好的晶莹得虚幻的花,还是爱那花后面的一段寂寞的故事。
14、而关于春天的名字,必然曾经有这样的一段故事:在《诗经》之前,在《尚书》之前,在仓颉造字之前,一只小羊在啮草时猛然感到的多汁,一个孩子放风筝时猛然感觉到的飞腾,一双患风痛的腿在猛然间感到舒适,千千万万双素手在溪畔在江畔浣纱时所猛然感到的水的血脉……
15、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6、(以上写第三种花:一丈红)
17、把浪说成花,只有中国语文才说得那么好吧!
18、(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作品思想内容与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能力。学生首先应对文本的整体内容有所把握,然后结合题目回到文中对具体语句进行具体分析。答题的关键是审读题干,把握命题意图,找出题干所在的具体语段及语句,将题目材料信息带入选文比对理解分析。A项,“虚实结合”错,“雪花、浪花、玻璃花”等也属于实写。故选A。
19、我只愿意爱鲜花,爱那明天就握不住的颜色、气息和形状——由于它明天就要消失了,所以我必须在今天用来不及的爱去爱它。我要好好地注视它,它的每一刹那的美其实都是它唯一一次的美,下一刹,或开或阖,它已是另一朵了。
20、C.作者之所以厌恶罐头花,是因为它的生命状态已经被人为预设、固定,丧失了生命应当具有的神秘未知感。
三、张晓风经典句子
1、我也喜欢独自想象老去的日子,那时候必是很美的。就好像夕晖满天的景象一样。那时再没有什么可争夺的,可留连的。一切都淡了,都远了,都漠然无介于心了。那时候智慧深邃明彻,爱情渐渐醇化,生命也开始慢慢蜕变,好进入另一个安静美丽的世界。啊,那时候当我抬头看到精金的大道,碧玉的城门,以及千万只迎我的号角,我必定是很激励而又很满足的。
2、我也喜欢坐在窗前等他回家来。虽然过往的行人那样多,我总能分辨他的足音。那是很容易的,如果有一个脚步声,一入巷子就开始跑,而且听起来是沉重急速的大阔步,那就准是他回来了!我喜欢他把钥匙放进门锁中的声音,我喜欢听他一进门就喘着气喊我的英文名字。
3、在书籍里面我不能自抑地要喜爱那些泛黄的线装书,握着它就觉得握着一脉优美的传统,那涩黯的纸面蕴含着一种古典的美。我很自然地想到,有几个人执过它,有几个人读过它。他们也许都过去了。历史的兴亡、人物的迭代本是这样虚幻,唯有书中的智慧永远长存。
4、我极喜欢,而又带着几分崇敬去喜欢的,便是海了。那辽阔,那淡远,都令我心折。而那雄壮的气象,那平稳的风范,以及那不可测的深沉,一直向人类作着无言的挑战。
5、我喜欢夏日的永昼,我喜欢在多风的黄昏独坐在傍山的阳台上。小山谷里的稻浪推涌,美好的稻香翻腾着。慢慢地,绚丽的云霞被浣净了,柔和的晚星遂一一就位。我喜欢观赏这样的布景,我喜欢坐在那舒服的包厢里。
6、我喜欢在读完一章书后仰起脸来和他说话,我喜欢假想许多事情,“如果我先死了,”我平静地说着,心底却泛起无端的哀愁,“你要怎么样呢?”
7、穿越烟囱与烟囱的黑森林,我想走访那踯躅在湮远年代中的春天。曾经的地球多么美好。而现在,只是一个又一个黑烟囱的黑色森林。作者非常怀念那个时代的春天,提倡人们环保,她极其想要地球恢复原来那个样子。
8、夜读之余,我喜欢拉开窗帘看看天空,看看灿如满园春花的繁星。我更喜欢看远处山拗里微微摇晃的灯光。那样模糊,那样幽柔,是不是那里面也有一个夜读的人呢?
9、(这几段写不喜欢罐头花,喜欢大自然中乍然相见的花,说出喜欢花的第三个原因:爱那充满神秘未知的生命张力。作者在谈自己喜欢花的原因时,常用对比手法,如将鲜花和纸花、缎带花、塑胶花、干花作对比,将自由生长的花与花展中的花作对比,表达出鲜明的爱憎态度。)
10、我当然同样在现实生活里喜欢山,我办公室的长窗便是面山而开的。每次当窗而坐,总沉得满几尽绿,一种说不出的柔如。较远的地方,教堂尖顶的白色十字架在透明的阳光里巍立着,把蓝天撑得高高地。
11、我也喜欢户外的生活,我喜欢和他并排骑着自行车。当礼拜天早晨我们一起赴教堂的时候,两辆车子便并弛在黎明的道上,朝阳的金波向两旁溅开,我遂觉得那不是一辆脚踏车,而是一艘乘风破浪的飞艇,在无声的欢唱中滑行。我好像忽然又回到刚学会骑车的那个年龄,那样兴奋,那样快活,那样唯我独尊——我喜欢这样的时光。
12、④喜欢富有创造性的生命过程。作者喜爱哈佛陈列室里的玻璃花,是因为它巧夺天工,凝聚着造花人的心血和智慧。
13、我还喜欢花,不管是哪一种,我喜欢清瘦的秋菊,浓郁的玫瑰,孤洁的百合,以及幽闲的素馨。我也喜欢开在深山里不知名的小野花。十字形的、斛形的、星形的、球形的。我十分相信上帝在造万花的时候,赋给它们同样的尊荣。
14、读"Chai"是平声花拆意指花开用“拆”字形容给人联想一种花儿自行绽开的动态境像更加美好吧
15、我喜欢把旧作品一一检视,如果我看出已往作品缺点,我就高兴得不能自抑——我在进步!我不是在停顿!这是我最快乐的事了,我喜欢进步!
16、像一个年轻的男孩,一旦惊讶于一双透亮的眼睛,便忍不住千方百计去知道她的名字——知道了又怎样,其实仍是一样,只是独坐黄昏时,让千丝万缕的意念找到一个虚无的、可供挂迹的枝柯罢了。
17、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18、我喜欢翻旧相片,喜欢看那个大眼睛长辫子的小女孩。我特别喜欢坐在摇篮里的那张,那么甜美无忧的时代!我常常想起母亲对我说:“不管你们将来遭遇什么,总是回忆起来,人们还有一段快活的日子。”是的,我骄傲,我有一段快活的日子——不只是一段,我相信那是一生悠长的的岁月。
19、我从来不能在花展中快乐,看到生命那么规矩地站在一列列的瓶瓶罐罐里,而且很合理地标上身价,就让我觉得丧气。
20、今天与大家一起品读作家张晓风的散文《花之笔记》。
四、张晓风的个人资料
1、我特别喜爱读者的信件,虽然我不一定有时间回复。每次捧读这些信件,总让我觉得一种特殊的激动。在这世上,也许有人已透过我看见一些东西。这不就够了吗?我不需要永远存在,我希望我所认定的真理永远存在。
2、张晓风,1941年生,江苏铜山人,生于浙江金华。八岁后赴台,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他处,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她笃信宗教,喜爱创作,小说、散文及戏剧著作有四十种,并曾一版再版,并译成各种文字。六十年代中期即以散文成名,1977其作品被列入《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皆评价甚高。我不知道这个是不是你要的
3、“你要离开这屋子吗?”我急切地问,环视着被布置得像一片紫色梦谷的小屋。我的心在想象中感到一种剧烈的痛楚。
4、台湾女作家张晓风,笔名有晓风、桑科、可叵,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1941年出生于浙江金华,江苏铜山人。八岁后赴台湾,毕业于台湾东吴大学,并曾执教于该校及香港浸会学院,现任台湾阳明医学院教授。
5、有一次,去海边,心里准备好是要去看海的,海边有一座小岩岬,我们爬上去,希望可以看得更远,不料石缝里竟冷不防地冒出一丝百合花来,白喷喷的。
6、(参考答案)综合运用比喻、拟人、通感等修辞手法,不仅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爆仗花之绚丽和开花场面之大,而且沟通视觉和听觉,用声音写出了花开之热烈,表达了作者看到爆仗花开的惊喜。
7、自己没有工作进度表,也不管别人的旅游日程——那朵花的可爱全在它的不讲道理。
8、(结尾直抒胸臆,总结全文。)
9、也许我爱的不是玻璃花,而是那份已成绝响的艺术,那些玻璃花都是一对父子做的,他们死后就失传了——花做得那么好当然也不是传得下来。
10、所谓的“陌生化”,就是作者运用各种艺术手法,对人们常见的熟悉的事物进行艺术上的处理和加工,使之变得陌生,从而在读者和熟悉的事物之间造成一种“间离”效果,引起读者的关注、思考和欣赏兴趣。
11、我喜欢看一块平平整整、油油亮亮的秧田。那细小的禾苗密密地排在一起,好像一张多绒的毯子,是集许多翠禽的羽毛织成的,它总是激发我想在上面躺一躺的欲望。
12、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从绿意内敛的山头,一把雪再也撑不住了,噗嗤的一声,将冷面笑成花面,一首澌澌然的歌便从云端唱到山麓,从山麓唱到低低的荒村,唱入篱落,唱入一只小鸭的黄蹼,唱入软溶溶的春泥——软如一床新翻的棉被的春泥。
13、许多同学读了名著,只知道故事情节,却略过了其中的写作技巧;读了美文,只知道概括大意,却记不住其中的美文佳句。这样的阅读,只能为自己增加点谈资,对语文素养的提升并无益处。
14、我喜欢在黄昏时来到小溪旁。四顾没有人,我便伸足人水——那被夕阳照得极艳丽的溪水,细沙从我趾间流过,某种白花的瓣儿随波飘去,一会儿就幻灭了——这才发现那实在不是什么白花瓣儿,只是一些被石块激起来的浪花罢了。坐着,坐着,好像天地间流动着和暖的细流。低头沉吟,满溪红霞照得人眼花,一时简直觉得双足是浸在一钵花汁里呢!
15、我喜欢多雨的日子。我喜欢对着一盏昏灯听檐雨的奏鸣。细雨如丝,如一天轻柔的叮咛。这时候我喜欢和他共撑一柄旧伞去散步。伞际垂下晶莹成串的水珠——一幅美丽的珍珠帘子。于是伞下开始有我们宁静隔绝的世界,伞下缭绕着我们成串的往事。
16、听说有一种罐头花,开罐后几天一定开花,那种花我还没看就已经先发腻了。
17、我就是喜欢这们松散而闲适的生活,我不喜欢精密的分配的时间,不喜欢紧张的安排节目。我喜欢许多不实用的东西,我喜欢充足的沉思时间。
18、(以上写第二种花:爆杖花)
19、我愈来愈喜欢这种不入流的美丽(“不入流的美丽”,读写菌(欢迎关注“中学生读写”微号)好喜欢这个词语)。
20、春天必然曾经是这样的:满塘叶黯花残的枯梗抵死苦守一截老根,北地里千宅万户的屋梁受尽风欺雪压犹自温柔地抱着一团小小的空虚的燕巢。
五、张晓风散文
1、我喜欢看满山芦苇,在秋风里凄然地白着。在山坡上,在水边上,美得那样凄凉。那次,刘告诉我他在梦里得了一句诗:“雾树芦花连江白。”意境是美极了,平仄却很拗口。想凑成一首绝句,却又不忍心改它。想联成古风,又苦再也吟不出相当的句子。至今那还只是一句诗,一种美而孤立的意境。
2、鸟又可以开始丈量天空了。有的负责丈量天的蓝度,有的负责丈量天的透明度,有的负责用那双翼丈量天的高度和深度。而所有的鸟全不是好的数学家,他们吱吱喳喳地算了又算,核了又核,终于还是不敢宣布统计数字。
3、《台湾十大散文家选集》编者管管称“她的作品是中国的,怀乡的,不忘情于古典而纵身现代的,她又是极人道的。”余光中也曾称其文字“柔婉中带刚劲”,将之列为“第三代散文家中的名家”“亦秀亦豪的健笔”,“这枝笔,能写景也能叙事,能咏物也能传人,扬之有豪气,抑之有秀气”又有人称其文“笔如太阳之热,霜雪之贞,篇篇有寒梅之香,字字若璎珞敲冰。”经典语录树在,山在,大地在,岁月在,我在,你还要怎样更好的世界?。
4、所有的花都仰面而开,唯独雪花俯首而开;所有的花都在泥土深处结胎,雪花却在天空的高处成孕(整句优美动听;“仰面、俯首、结胎、成孕”,这些拟人化词语饱含感情)。雪花以云为泥,以风为枝桠,只开一次,飘过万里寒冷,单单地要落在一个赶路人温暖的衣领上,或是一个眺望者朦亮的窗纸上,只在六瓣的秩序里,美那么一刹,然后,回归为半滴水,回归入土(这段话读来齿颊生香,好有镜头感,好有沧桑感)。
5、本篇文章表达了作者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同时也告诉我们: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只要你仔细观察生活,享受美好,就能发现生活的乐趣和美妙之处。
6、楼上真真是文盲,,,老妇人将花当做收获果实的象征,却并未将其真正地当做花,张晓风认为这是老妇人与花交融在了一起,说明了张晓风对生活中美的发觉之深,生活对不同的人有不同的意义。
7、A.第一段“迤逦”“黄粲粲”“一径开向天涯”等词语,写出了野花之繁多、颜色之绚丽,表达了作者的惊喜。
8、当我到了车站开始等车的时候,我喜欢看见短发齐耳的中学生,那样精神奕奕的,像小雀儿一样快活的中学生。我喜欢她们美好宽阔而又明净的额头,以及活泼清澈的眼神。每次看着他们老让我想起自己,总觉得似乎我仍是他们中间的一个。仍然单纯地充满了幻想,仍然那样容易受感动。
9、D项,“表达了对虚伪作假现象的强烈憎恶”理解错误,文章结尾没有表达“对虚伪作假现象的强烈憎恶”。
10、我喜欢晴朗的礼拜天清晨,当低沉的圣乐冲击着教堂的四壁,我就忽然升入另一个境界,没有纷扰,没有战争,没有嫉恨与恼怒。人类的前途有了新光芒,那种确切的信仰把我带入更高的人生境界。
11、我爱花,也许不完全是爱花的本身,爱的是那份乍然相见的惊喜。
12、生命不该充满神秘的未知吗?有大成大败、大悲大喜不是才有激荡的张力吗?文明取走了蒔花(注:栽种花)者犯错误的权利,而使他的成功显得像一团干蜡般的无味。
13、①喜欢自由、热烈、奔放的生命状态。作者之所以对路边的野花特别喜爱,是因为各种野花“黄粲粲”“一径开向天涯”,呈现出自由、热烈、奔放之势。
14、我喜欢冬天的阳光,在迷茫的晨雾中展开。我喜欢那份宁静淡远,我喜欢那没有喧哗的光和热,而当中午,满操场散坐着晒太阳的人,那种原始而纯朴的意象总深深地感动着我的心。
15、B.哈佛陈列室里的玻璃花虽然是人造花,但在作者看来,它不仅是玻璃花,更是一种极为精湛且已成为绝响的艺术。
16、有些花,是只在中国语文里出现,而在教科书里却不成其为花,像雪花、浪花(由现实中的花写到抽象的花,“雪花、浪花”名字何其浪漫,不是张晓风的提示,读写菌(欢迎关注“中学生读写”微号)都忽视了嘴边还有这么美丽的名字)。
17、一路东行,总看到那种容颜,终于,在波士顿,我知道了它的名字,“蓝水手”,BlueSailor。
18、我喜欢晚饭后坐在客厅里的时分。灯光如纱,轻轻地撒开。我喜欢听一些协奏曲,一面捧着细瓷的小茶壶暖手。当此之时,我就恍惚能够想象一些田园生活的悠闭。
19、“我要离开这里,到很远的地方去,去做什么,我也不知道,总之,是很遥远的很蛮荒的地方。”
20、②喜欢个性独特、浪漫空灵的生命状态。作者之所以喜爱雪花,是因为雪花具有“俯首而开”“在天空的高处成孕”的独特个性,显得浪漫空灵。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