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非舒(100句)
一、苏非舒
1、如果以上描述成立,并且可以名之为“隐士”的话,那么隐士就是存在的,但又是一种特别的存在:你只能知道它存在,却无法证明它存在。陶渊明笔下的桃花源可以完美地说明这种存在:你可以与之邂逅,与之共存;但绝无可能按图索骥把它找到,也绝无可能将它拿去和人分享。
2、除了赠送图书馆、诗歌研究机构(学术带头人)及资助本人拍摄办展者,概不赠送。印几百本卖了十多年后,才所剩无几,因而提价至399元/本,有缘者得。
3、张剑峰,终南文化行者,2008年于终南山下创办《问道》丛书并发起创建传统文化传习基地“终南草堂”。出版书籍《寻访终南隐士》等。
4、499元/可收藏的签章本
5、静,导致一种呈现特点的叙述性。这也是老实人的一种策略,把看到的说出来,避免去表态。其实它也可能狡猾地表态了。苏非舒就是这么个看起来老实其实很狡猾的人。他叙述那些人和物,有分寸地处理规模不等的人和物构成的场景,看来是“我叙述了我的记忆”,其实他表达了一种“静”。后来我在QQ上问过他,他承认写诗的时候,他就有一种写“静物诗”的预先想法。
6、关于道长的高明之处,我们从各处听来的说法颇为一致:他十几年来从未卧床就寝,每天夜里都在一个方垫上打坐(田医生还特意拉我去道长的房间看那块方垫);他从山下用扁担挑八十斤沙子上山而面不改色;他在山中全年无论冬夏,永远是一套长袖内衣,一件道袍。最后一条道长自己是否认的。他说,冬天山里零下二十度,两件衣服不可能扛得住,那个时候他一般都下山到西安城里的八仙庵挂单,帮道场做点杂务。我试图向道长本人请教他的修行,他完全不接招:“我就是个吃干饭的。”
7、学院里现在住着三五个年轻人,还有一对上海来的母女。一个刚上山不久的河南小伙告诉我,每日学习的内容除了自由读书和讨论,还包括田间劳作和山中行脚,兼与各山各派的修行人交流。这完全是他一直梦想的生活,他刚刚辞掉一份工作,准备在这里至少住上一个学期,以便攒起足够的勇气下山,重入世间展开新一轮拼搏。
8、我告诉你桌子的方向,还有筷子,还有碗
9、酒对苏非舒不构成打击。我相信他们之间有一个秘密的协定。
10、那天在白夜,石光华说他还有一付绝对,没人对上。他自已挖空心思,也没对上。叫作:“默默郁郁刘漫流”,这句巧在必须用诗人的名字作对,还要有音韵上的合谐,并且有情绪上的照应。第二天,我宿醉醒来,首先想到的就是这个上联。竟然也象石光华一样,躺在床上使劲想下联。终于想得一联:蓝蓝朱朱苏非舒。于是大喜,快快起床,打开电脑,就将下联发了过去,分别发给了石光华和小竹。
11、4月烟台(一二三阶连开)
12、在北京,他总是住宽大的房子,并不意味着他是个有钱人。我怀疑他对金钱充满仇恨。
13、经度:凌晨一点,20日,6月,2009年
14、有一年,听说他要结婚,朋友们都替他高兴。但他脸上看不出高兴的表情;有一年,他离婚了,朋友们都准备难过,却也看不见他的悲伤。
15、诗人苏非舒一家三口来到西翠花村,创办的终南山物学院,生活将作为首要的问题来进行。
16、1980年代的四川诗歌界,有三个公认的“嘴子”。所谓“嘴子”,即很能说的人。石光华便是其中之一。石光华的能说,一是无所不知,二是滔滔不绝。有一次,一帮朋友谈股票,我见他坐在一旁沉默了半个多小时,于是调侃说,终于有石老师插不上嘴的时候了。但他却莞尔一笑,说,再听他们聊两次,我一样可以说得天花乱坠。
17、用这个话来解释苏非舒的诗歌同样是适合的,十年前与十年后他所写下的东西,如出一辙。他的写作对诗歌评论带来了巨大的障碍与困惑,那就是,每一种解释都总是太早或太迟了。
18、《中国诗歌的脸》(第二辑),小众书,印数少,单价贵,但物有所值:一书可知当代诗歌。
19、只是太早了,他还没来过,他是来过的
20、比尔·波特,美国当代作家、翻译家和文化学者。他将中国古代大量的佛教典籍翻译成英文,在欧美引起了极大反响。他曾经以“红松”的笔名翻译出版了《寒山诗集》,《石屋山居诗集》和《菩提达摩禅法》等英文著作。从1972年起,他一直生活在台湾和香港,经常在中国大陆旅行,并撰写了大量介绍中国风土文物的书籍和游记,曾在欧美各国掀起了一股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热潮。曾作《空谷幽兰》,记录中国的“寻隐之旅”。
二、苏非舒
1、无论怎样,界定具体坐标的词都是虚妄的
2、定价:299元/无签章本(300页/本)
3、在艺术史上,人们最担心的不是才华,而是违背道德,苏非舒满足了人们的担心。
4、这种过于突出的静给人感觉不自然,但前面我已经说过了,自然,如果不是个人感同身受,也可能是一种教条、从众习惯。在苏非舒的《西南方地窖》里面,自然这个极被推崇的标准,已经不重要了。
5、毫无意义的表达代表过程的需要
6、前列舒通胶囊主要是改善前列腺炎的症状的,头孢类抗生素的话,是控制炎症的,这两种药物可以一起服用的。放松心情,不要担心,可以一起服用,根据说明书一起服用。服药期间多喝水,多运动。
7、你自己得设法解决,至于收藏品,你一直都
8、面对日常生活,他是一个拙劣的骑手。但我奇怪的是他一直没有从马背上跌下来。
9、小众摄影书《静像》(宋岗编著)最新版全套上中下三册
10、终南山心一居士,名田洪纲,1977年出生于长安滦镇,于北院门从事书画装潢,大开眼界,对陕西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皆认真研读,细心揣摩。后得遇终南山净业寺本如禅师提点,有所悟,遂入兴教古寺摒弃外缘静心修习佛法,以“写经”为日课,曾经写《心经》一百卷。近年来组织策划终南山佛子夏令营、终南山访道供僧、终南禅修、终南禅茶会、终南写经等佛教文化系列活动,并编辑出版《长安古刹》、《长安佛教》,为挖掘开发“终南文化”不遗余力。现为长安终南山佛教协会副会长。
11、西安人常所说的终南山,指的是周至、户县、长安和蓝田四区县境内的秦岭山脉。由百十条大致平行排列的南北向山谷组成,号称终南七十二峪。制图:孙长泉、刘业森
12、有时候想看到“差诗”的愿望更加强烈,因为“好”,即使是一种尚未大众化的好,也在一定规模的人群里做标准,是公用的,习惯而成自然的;而“差”的特征却各有不同,给人新奇。后来我收到苏非舒编选的《物主义》,(我有幸有作品选入其中),看到了他的早期作品组诗《西南方地窖》的几首,眼睛一亮。于是我去他和一帮朋友办的《物主义》网站搜索,找到了西南方地窖的全部,读完了,激动异常。
13、只印几本,小众书,预购从速。
14、百合书院的三个天下第一:灵气、道德经、奇迹课程
15、白发,逐步占领最终会属于他们的阵地
16、苏非舒,著作诗集十数本,代表作有《解说词》、《反构图》、《D小姐》、《对一这个数的三种常识性认识》、《怕》、《烦》、《喇嘛庄》等;物主义运动主要发起人,出品《物主义》诗歌结集年刊;现居终南山,开办物学院,倡导“拜自然为师,向万物学习”。另一方面,他因近些年来的诗歌行为艺术,“泼洗脚水”事件、“鸟语”诗体、“裸诵诗歌”事件、“称重卖诗”诗体等一系列惊世骇俗之举,引发了中国诗坛的大地震,谩骂与支持,鄙视与赞赏,对他的争议水火不容,使他被认为是中国当代最具争议性的诗人。
17、这是个完美的整体,代替那扇门,真是难看
18、确实,我信他有这样的本事。所以,才会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当他还不知道IT两个字母代表什么意思的时候,就敢接受人家的邀请,出任一份IT杂志的主编。当然,毕竟隔行太远,刚开始的时候,他还是蛮谦虚的,曾专程去北京拜访IT界的一个大佬,意图获得对方的指点与支持。但是,当说上几句话之后,对方问他,你真的是石光华,那个写诗的石光华?我上大学时就开始读您的诗,狂热的喜欢。然后,转身从书柜里拿出一本诗选,把石光华的诗翻了出来,那种粉丝终于见到偶像的喜悦之情溢于言表。这下石光华就把二郎腿翘起来了,身份已然从IT学生变成了诗歌前辈。这故事是石光华自己讲给我们听的。真正的嘴子就是这样,讲自己的笑话,也是嘴下不留情。
19、诗歌不可以论斤卖吗?苏非舒这样问。接着,他就卖了。他戴上一顶草帽坐在一吨诗稿面前。看上去像一个小贩。但是,就是这个小贩可能正在改变我们对诗歌的看法。
20、有人说“诗歌的形式在朦胧诗第三代就已经探索干净了”,我觉得不一定。再说吧,我和苏非舒都受杨黎何小竹吉木狼格的作品以及理论的影响很大,他们的诗歌和理论,就叫“废话”吧,看起来作为一种顶点是理所当然的,想作为一种起点真的很难。去年到今年,我一直企图努力,写了《三十三岁》《蟹状思想》等在“废话”的基础上再实验的作品,不是很满意。苏非舒的《西南方地窖,给我激动,正是因为它启发了我一个方向:静。
三、白舒非是什么药
1、大约2000年左右,石光华开始写作《我的川菜生活》一书,并因这部书的出版而成为著名美食家。他的嘴不仅能损人,也能养人了。上电视聊美食,给餐馆当顾问,乃至自己开餐馆,活得快乐而滋润。他自我调侃说,是在伙食中找到了伙食。我们也因此而沾光,免费品尝了成都不少的新派川菜,也跟着认识了不少著名的川菜大师,懂得了不少的烹饪知识。于是,我们也形成了一个习惯,吃饭时只要有他在,点菜的任务自然是非石老师莫属。但有一次,他终于毛了,因为是吃火锅,也让他点菜,他断然拒绝:你们太过分了。
2、作为诗人,美食家,美食作家,石光华不仅文字生动细腻,嘴上的话语也是妙趣横生,他评说人事物,往往尖锐犀利有趣,口才了得。当他出现在朋友们笔下时,又是什么样子呢?比如,诗人翟永明是这样写石光华的:“写整体主义诗、喝下午三点茶、操正宗成都腔、兼四面八方职、饮扑爬跟斗酒、抒山盟海誓情、出一二三本书、过川菜生涯瘾。不亦快哉”。这总结,也是妙极。
3、来自广东佛山的刘景崇,放弃了百万年薪,清心寡欲,吃自己种的蔬菜;画家张二冬用4000元买下了一间屋子20年的使用权,养了一群小动物;摄影师赵元祥在终南山找了一间土房住下来,开始四处游走,记录踪迹……
4、乌青,本名郑功宇。生于1978年。常住四川成都。出有诗集《七诗辑》《天上的白云真白啊》等。
5、苏非舒,1973年生于重庆丰都。常住北京。物主义诗歌运动主要发起人。出有长诗集《喇嘛庄》等。
6、有一次,也是在同一个酒吧,喝得半高的时候,他对我说,你和某某算不上是朋友,因为你们从来没有单独交往过。话刚说完,某某就来了。他马上说,我们正在说你呢。某某问,说我什么?他说,我说你和小竹不算是朋友。可想而知,我和某某都很尴尬。后来我责备他,不该这样。但他说,他说的是真话。
7、你是我们的那个你吗?你把它放在
8、时间:2015年8月29日(周六)14:30
9、朋友们都知道他在前年搞起了物主义,除了诗,还写了不少想维特根斯坦的语录那样的思考和对话的句子。那些句子我到现在都还没有看完,但有一点我明白,也和他一致,那就是把人和物放在同等的层面去看待。人不是灵长。这不是人类的终极问题,而是创作者的态度问题。由此可以展开的讨论是,诗歌创作者,是不是一定要有人类主动意识?这怀疑听起来很过瘾吧。我很乐意与苏非舒这样的朋友喝着酒,将胡话说下去。
10、假设你有问题要问,当然是你的问题,假设你没有问题要问,他会说、你有问题,你绝对有问题。
11、宋老师在线摄影私塾远程教学辅导
12、他最终要去哪里?只有他自己知道。
13、~~~~~~~~~~~~~~~~~~~~~~~
14、石光华后来不写这样的诗了,没有把酸腐和汉风整体到底。我觉得是遗憾的事,因为,这样的诗,还可以继续往下走。其后,石光华开始受到“非非主义”理论的影响,也开始写很非非的口语诗,有些,的确写得不错。但是,林中有两条道路,你只能走上其中一条。这一条,也许意味着:“山尽路回人迹绝,竹鸡时作两三声”,能够走到哪里去,就是各人的造化了。而另一条道上,或是落英缤纷、或是繁花似锦,便也不得而知。
15、打断读者思路的同时,也传达你此刻的思绪
16、~~~~~~~~~~~~~~~~~~~~
17、今天的《晚报》上,就是晚报,你真是好
18、内有天下第一部文本无字的像语史诗
19、我对陈伟充满了好奇,可惜此刻他远在山中。据说从草堂出发,山里人也要再走上七个小时才能抵达他隐修的地点,再想到那位摔下悬崖的仰慕者,我还是决定压抑自己过分的好奇心。
20、一个安静的人的内心可能藏有最大的暴力,但是当他遭遇暴力时,却选择了隐忍。这就叫匪夷所思。
四、苏子航
1、我们的下山时间也要到了。经过一个多星期的山中跋涉,我的腿脚已经开始重新习惯、进而享受长时间的行走;我也开始像哑呼村的老李一样留恋山间的草木芬芳,厌恶山下污浊的空气。但我也和所有世俗中人一样,最终义无反顾地回到了污浊的世间。其实,入世和出世同样需要勇气,而大多数时候,我们只是出于惯性保持着现有的姿势和状态。
2、有一次,一家杂志约我写一篇散文,谈三个典型的成都男人。我选了石光华为其中一个,文中对他好有一述:“石光华:成都诗人。说话腔调、行事原则、一生机遇、风流逸事,均为最典型之成都男人。写整体主义诗、喝下午三点茶、操正宗成都腔、兼四面八方职、饮扑爬跟斗酒、抒山盟海誓情、出一二三本书、过川菜生涯瘾。不亦快哉”!与前两个成都男人,司马相如和流沙河并列,对此石光华是有些满意的。但是对“风流逸事”四字,他却成天喊冤。虽然他自已经常酒喝多了,大谈自已的风流逸事。但他还是坚持认为:自已是一个抒情时代的好男人。虽有逸事,但不风流。这就是典型的石光华、典型扭精实怪的石光华。
3、SuFeishu,borninFengduofChongqingin1973,takesuppermanentresidenceinBeijing.AsthemajorinitiatorofObjectismPoetryMovement,hepublishedhispoetrycollectionentitledLamaVillage.
4、就像你告诉过我的那样,你是告诉过我的
5、西翠花山谷的尽头,是张剑锋苦心经营的“终南草堂”,虚掩的柴门上挂了块“无预约勿进”的牌子。
6、在中国,坚持每年写出一部诗集而不出版的人还有吗?
7、用一天的梦想为漫长的年代保留香泽
8、对待世界,他一向宽容,甚至对邪恶的一切他也是宽容的,他不能容忍的是酒桌边意见。
9、|在伙食中拈伙食|(节选)
10、他听了一个笑话仍然会忍不住笑起来。但他从来不讲笑话,他不拒绝,也不去创造它。
11、三十二年的努力和奋斗,你缩在自己的
12、张剑锋眼中另外一位西翠花高人,是住在半山一间破旧民居里的谭道长。与陈伟不同,谭道长赢得了全山谷上下一致的尊敬和认同,不仅如此,全国各地的修行人都有慕名来访道长的。我们上山的那天,不仅见到刚从云南腾冲慕名前来拜访的黄道人,还认识了从广东跑来向道长学习医术的田医生。
13、不会存在旋律和一丝断弦
14、席位:60元/位(提供精美茶点)
15、一首诗即将完成,一个句子即将收尾
16、大家都扎着堆儿地跑去终南山当活神仙。据称,有500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修行者隐居在此。西藏骑行必走318线,云南游必看香格里拉,隐居必选终南山,你们城里人多会玩。
17、与《问道》编辑张剑锋约好见面那天,他凌晨三点就上了终南草堂。原来,与他在终南草堂比邻而居的修行人陈伟最近入山闭关去了,山外来了一名仰慕他的居士,硬要进山寻访探问,途中不慎跌下山崖。山下的村民答应进山搜救,但张口索价一万。这笔钱没处着落,张剑峰只好答应由他作保。他连夜带了三千块保金从西安城里赶来,搜救队这才出发。
18、看过《西南方地窖》的人,会迷失在地窖里。去过《喇嘛庄》的人,自己也难走出来,除非你认识一个黑车司机。
19、人们读《喇嘛庄》时会说,他为什么什么也没有表达?这与人们读苏格拉底时的感受差不多。
20、眼下,他的诗歌博物馆就要开张了,他将如何开张?他是不是在建造一朵云彩?
五、苏非舒的诗
1、这一段是网上搜到的,是整体主义诗歌的理论宗旨吧。晦涩如哲学,充满八十年代的理论特点。但是,石光华的诗,在八十年代,是自成一体的。他的诗,继承了中国山水诗和风景诗的命意造境,如,“身形仿佛水势/吹风的夜晚云气清淡”(《炼气士》),“中堂山水枯黄,折花的手留在花中”(《梅花》),“那些在空屋中听到水声的人/陆陆续续走进白天(《刀》)”,“水上,淡淡的寒梅悄然/听落雪低语。疏影以外,是月亮的触及(《听冬》)”,这些句子,充满了对汉风之骨的追思,象中国山水画般地幽峭清冷,大有写意笔墨。如无其一生的酸腐,定然不成诗中的这般典重、细致。
2、以及在那里的工人,你拿着糖块,坐在那里
3、WuQing,pseudonymforZhengGongyu,bornin1978,takesuppermanentresidenceinChengduofSichuanProvince,publishinghispoetrycollectionsentitledSevenPoems,ReallyWhiteCloudsintheSky.
4、~~~~~~~~~~~~~~~~~~~~~~~~
5、70岁的谭道长为了砍柴生火,手持框锯爬上了自家门口一棵8米高的核桃树的最顶端。
6、阳光下打喷嚏的人,用尽浑身气力
7、据说在一次诗会上,轮到苏非舒发言,他在桌子上放了一只会叫的人造鸟,那只鸟对着麦克风叫了起来,把一个诗歌评论家气坏了。
8、问题分析:糖尿病是血中胰岛素绝对或相对不足,导致血糖过高,出现糖尿,进而引起脂肪和蛋白质代谢紊乱。意见建议:目前治疗是用药物降糖及胰岛素注射替代治疗,你用的药物是不科学的,不能用。
9、来终南山寻访隐士的人形形色色,一个来自印度,美国人;另一位来自美国,华人。
10、让我有些意外的是,建立这样一个兼有雅典学园和嬉皮气质的理想主义道场其实并不需要太多钱。花子告诉我,他们2009年从北京宋庄搬来西翠花,前期只花了两三万块租下村里的两处民居,置了些简单家具。物学院开学之后,日常的运转成本靠学员缴纳的学费就能基本维持。想来住山的学员可以自由决定停留的时间,如果短住,每天需要交三十元获得一个床位,停留一个学期以上,则每天只要十元。
11、简单和具体,苏非舒已经做到了,但多了一种强烈的“静”。静,可以作为一种背景,使简单和具体的词语有实在的效果,也可以作为第三者,突然被阅读者意识到,它,它也是很具体的。
12、他的写作让真正的写作者因为喜悦而震惊,他的行为让尊敬道德的人愤怒而愚蠢。
13、在线课件定价:10元/个,100元/11个,1000元/120个。
14、任何一个与苏非舒探讨问题的人都将是一个失败者,因为他最终会发现自己进入的是一个无底的深渊。我这么说并不意味着苏非舒是个善辩的人,他只是乐意向世界证明,辩论的道路是没有穷尽的。
15、生活中,他是一个围着一棵树兜圈子的人,但他会告诉你他一直在前进。
16、你蹲在那段破门板边上,是在想吗
17、如果没有这个人,中国诗歌会怎么样呢?这是需要人们认真考虑的问题。但我估计没有人真正去考虑它。
18、《中国诗歌的脸》第一辑,2007年由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定价:200元/本。
19、有关苏非殊的36个段子
20、可以服用的,看它的功效:镇痛,健胃,制酸。用于胃脘疼痛,胃酸过多,胃及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胃炎。浅表性胃炎、糜烂性胃炎、返流性胃炎、胃窦炎、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化生)、胃溃疡、十二指肠(球部)溃疡。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