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评价红楼梦诗词(100句)

2023-01-28 20:03:5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后人评论红楼梦的诗词

1、《红楼梦》第三十八回,史湘云邀社作诗,与薛宝钗一起拟定十二首关于菊花的诗题,众姐妹择之,作菊花诗。

2、谜底,有人猜是“团扇”,可作谈助。

3、并不是根据一段历史,一个神怪的传说,而是作者真正地从内心中抒写出来的,是他自己生活的经历,是透过他自己对于生命的体验写出来的作品。他假托是“荒唐言”,因为有一些他不愿直说,不能够直说。他假托很多道士和尚、绛珠仙草、青埂顽石。你从外表上看都是荒唐言,但真正的里面是“一把辛酸泪”,是作者平生对生命生活,对人生的悲哀、苦难的体会。“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人一生追求仕宦,仕宦不干净;追求爱情,爱情是落空的。所以他另外有两首诗:一首写一般人所追求的物质层次的落空,一首写爱情层次追求的落空。

4、《菊梦》黛玉(潇湘妃子)篱畔秋酣一觉清,和云伴月不分明。登仙非慕庄生蝶,忆旧还寻陶令盟。睡去依依随雁断,惊回故故恼蛩鸣。醒时幽怨同谁诉,衰草寒烟无限情。

5、都道是金玉良姻,俺只念木石前盟。

6、菱荇鹅儿水,桑榆燕子梁。

7、第一首里的“自是霜娥偏爱冷”、“秋阴捧出何方雪”,隐指吃“冷香丸”的冷美人薛宝钗;“非关倩女亦离魂”、“雨渍添来隔宿痕”,隐指在苦恋中魂牵梦惹、沼渍不干的林黛玉。第二首里,为“悲秋”而“断魂”的是林黛玉。被“晶帘”隔破的花影,也很容易令人联想起“水中月”、“镜中花”之类关于宝、黛爱情的判词。相对的,花难寻偶、玉烛滴泪等句,也像是隐指宝钗未来的“寡居”生活。

8、游丝一断浑无力,莫向东风怨别离。

9、写这本书很辛苦,但人们都不了解,把这本书说成是乱写甚至是反书、禁书。

10、绿裁歌扇迷芳草,红衬湘裙舞落梅。

11、诗社社长李纨以为“要推宝钗这诗有身分”,这身分就是封建社会“淑女”的身分。宝钗既受了封建礼教深深的毒害,又用这种礼教去约束别人,并且自以为是在帮助人。她的悲剧就在于害已害人都不自觉。从本质上说,她不是恶人,更不是阴谋家,她的未来的遭遇也是值得同情的。

12、我们不能一视同仁,说这都是《红楼梦》里面的诗词,不能这样看。这三种类别,若是以诗词标准来说,我认为还是有高下之分。

13、曹雪芹在《红楼梦》中评写宝、黛有一联诗“可叹停机德,堪怜咏絮才。”其中“咏絮才”即是借谢道韫的典故来赞美林黛玉的才情。

14、怎经得秋流到冬尽,春流到夏!

15、黛玉就更是不用说了,她不仅从未劝宝玉读仕途之书,甚至还与宝玉一起看《会真记》,一起淘漉胭脂膏子,对宝玉写给晴雯的诔文大加赞赏……她们都是闺阁中真懂宝玉的人。

16、从癫头和尚口里念出的这几句诗,就是甄家由荣到枯的“谶语”。所谓谶语,是一种神秘的预示吉凶的预言。勿庸解释,这是不科学也不足信的。作者从自身经历和对社会的观察中,看到许许多多人事的兴衰,觉得有一种不可抗拒的命运的力量在支配着,感到无可奈何,这就使他思想上染上浓厚的宿命论的色彩。

17、第三十八回写贾母领着众女眷在藕香树赏花饮酒吃螃蟹,欢乐非凡。宝玉和众小姐们酒足蟹饱之后,诗兴大发,分题作了十二首咏菊诗,宝钗作了第一首。咏菊诗用韵与咏白海棠诗稍不同,即不限韵,各人可自由选择韵脚。这一首用的是“四支”韵。

18、一朝春尽红颜老,花落人亡两不知!

19、▸原创投稿邮箱:1306184667@qq.com

20、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

二、评价红楼梦诗词

1、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

2、王长伟老兄行进在中华悠悠文化长河,心无旁骛,飘摇前行,依依呀呀,摇橹声声可闻。即便鬓已星星矣,也是最隽永的!

3、《红楼梦》第七十回,林黛玉重建桃花社,与史湘云商议“以柳絮为题,限各色小调”,众人写成柳絮词。

4、这一首用的是“十灰”韵。

5、|宝钗|镂檀镌梓一层层,岂系良工堆砌成?虽是半天风雨过,何曾闻得梵铃声?

6、花谢花飞飞满天,红消香断有谁怜。

7、贾母、贾政的谜语之后,就是众姊妹们的谜语了。贾政奉贾母之命一个个猜去,第一个就是元纪这首谜语。他猜:“这是爆竹吗?”宝玉答:“是。”

8、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

9、因何镇日纷纷乱,只为阴阳数不通。

10、欲洁何曾洁,云空未必空。可怜金玉质,终陷淖泥中。

11、下面来看看那些毛孩子写的诗,先看看故事中的女主角林黛玉写的――咏白海棠:半卷湘帘半掩门,碾冰为土玉为盆。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月窟仙人缝缟袂,秋闺怨女拭啼痕。娇羞默默同谁诉,倦倚西风夜已昏。

12、谁与我游兮,吾谁与从。

13、书中第一回说,当年姑苏(现在苏州)城阊门外十里街仁清巷葫芦庙旁住着一位乡宦甄士隐。此人摆脱名缰利索的员绊,在家里过着与世无争、逍遥自在的小康生活。一日午睡,在梦中遇见一僧一道(即茫茫大士、渺渺真人),有幸在他们手中见到那块顽石(通灵宝玉),又不知不觉地随着僧道到了“太虚幻境”,见到了石牌坊上这副对联。

14、不过,觉得曹雪芹还是偏爱林黛玉的,所以在他认为是林黛玉天赋最好,所以在写作时就以林黛玉诗水平最高了。

15、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16、《第廿八回酒令》宝玉女儿悲,青春已大守空闺。女儿愁,悔教夫婿觅封候。女儿喜,对镜晨妆颜色美。女儿乐,秋千架上春衫薄。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睡不稳纱窗风雨黄昏后,忘不了新愁与旧愁,咽不下玉粒金莼噎满喉,照不见菱花镜里形容瘦。展不开的眉头,捱不明的更漏。呀!恰便似遮不住的青山隐隐,流不断的绿水悠悠。

17、这三首诗,一首比一首进步,最后一首最好。

18、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家富人宁,终有个家散人亡各奔腾。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呀!一场辛苦忽悲辛。叹人世,终难定!

19、莫认东篱闲采掇,粘屏聊以慰重阳。《簪菊》

20、柳丝榆荚自芳菲,不管桃飘与李飞。

三、评价红楼梦的诗

1、有一次在美国威斯康星州大学的周策纵先生主持一个国际红学会议,他因为我写过一篇《红楼梦评论》的评论,把我也约去了。

2、依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依知是谁?

3、这首曲子,出现在第一回中。破足道人唱《好了歌》是要启发甄士隐“觉悟”;而甄士隐是聪明的读书人,而且有了家破人亡的经历,一听就懂了,接着就为《好了歌》作了这篇解注,进一步引申发挥了《好了歌》的思想。

4、桃花——武陵别景——桃红又是一年春。

5、元春:二十年来辨是非,榴花开处照宫闱。三春争及初春景,虎兕相逢大梦归。

6、这首二十句的诗,竟用了十五个“秋”字,着力渲染了秋天肃杀、凄苦的气氛。如果联系全书其它诗词来理解,这个“秋”字还应有它更深的含意。《红楼梦曲》中说,“堪破三春景不长”,又说“说什么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把秋捱过!”再联系咏菊诗中“露凝霜重”、“衰草寒烟”等句来思索,这个“秋”字的象征意义就明显了。大观园群芳生活的时期,正是贾家开始“萧疏”的阶段,用季节比喻相当“初秋”,只消一场暴风雨,就要万卉凋零,“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净”了。

7、俞平伯先生在《红楼梦辩》中也有一段关于这首曲子的文字,摘录如下:

8、说到辛酸处,荒唐愈可悲。

9、六朝梁栋多如许,小照空悬壁上题。

10、贾赦想选个有财有势的贵婿,结果把女儿送进“中山狼”的口里。对迎春的婚配,贾母心中不称意,又不想出头多事;贾政深恶孙家,“劝谏过两次,无奈贾赦不听”;宝玉为此痴痴呆呆的,也只能跌足自叹;王夫人十分怜惜迎春,也只能劝她服从命运……都曾乱纷纷地拨弄过算盘,结果都是“有功无运”,迎春这个善良的姑娘终于断送了青春的生命。作者为迎春拟作的这首谜语,其实是一首带有浓厚宿命色彩的自伤自悼的抒情诗。

11、能使妖魔胆尽摧,身如束帛气如雷。

12、君王纵使轻颜色,予夺权何畀画工?

13、“香梦沉酣”,首先使读者想到湘云在宝玉生日吃醉酒后,睡倒在山石后青板石凳上,芍药花飞满一身的憨态。“只恐夜深花睡去”,也影射此事。所以黛玉打趣说“‘夜深’两个字改‘石凉’两个字!”再进一步品味,还有更深的意味:湘云开朗活泼,陶醉于青春的欢乐之中,对未来的厄运毫无思想准备,因此“香梦沉酣”又是对她的惋叹。

14、休似俺那爱银钱、忘骨肉的狠舅奸兄!

15、纤手自拈来,空使鹃啼燕妒。

16、现实的功名利禄的追求落空了,而爱情的追求不用说你没有遇见,就算是遇见了又怎么样呢?“若说没奇缘,今生偏又遇着他;若说有奇缘,如何心事终虚话?”

17、罗衾不耐秋风力,残漏声催秋雨急。

18、嘲顽石诗女娲炼石已荒唐,又向荒唐演大荒。失去幽灵真境界,幻来亲就臭皮囊。好知运败金无彩,堪叹时乖玉不光。白骨如山忘姓氏,无非公子与红妆。

19、“势败休云贵,家亡莫论亲”,正是对上层社会人情冷暖、世态炎凉的慨叹。倒是刘姥姥这个穷老太婆,受人滴水之恩,常思涌泉以报,使人感到人性善良的一面。

20、判词“根并荷花一茎香”

四、关于《红楼梦》的诗

1、游丝软系飘春树,落絮轻沾扑绣帘。

2、有意怜枯草,(探春:)无心饰苇苕。

3、我所居兮,我所居兮,青埂之峰。

4、不惹是非,与世无争,这位善良恬淡的姑娘,在红楼一梦中,终究没有落得好下场。

5、根并荷花一茎香,平生遭际实堪伤。自从两地生孤木,致使香魂返故乡。

6、绿珠瓦砾明珠一例抛,何曾石尉重娇娆。都缘顽福前生造,更有同归慰寂寥。

7、有些重要人物就在正册,还有些次要人物就在副册。这类判词对《红楼梦》中的人物做了简单、概括的说明,而且是用诗词来做说明。举例来看,一个例子是香菱。香菱是很不幸的一个人,从小被人拐走,又被卖出去,后来被薛蟠买去给他做妾,然后薛蟠娶了夏金桂,是一个性情非常淫暴的女人,香菱在她手下受了不少虐待。

8、金锁铭文:不离不弃,芳龄永继。

9、《红楼梦》一开头,就写了甄士隐和乐甜美的小家庭破败的惨剧,脂砚斋批语称之为“小荣枯”。甄士隐家的败落,是从元宵节英莲被拐子偷走开始的。惟一的爱女丢了后,甄士隐夫妇痛不欲生,接着三月十五隔壁葫芦庙起火;殃及甄家,把一个小康家业烧得一干二净。好好一个家庭就这样急剧地瓦败冰消了。

10、这个花名签是说宝钗容貌之美压倒大观园群芳,即便在她静默时,也有一种动人的魅力。宝玉就常被其美貌所吸引,所以当宝钗掣出此签后,宝玉只管拿着那签,口内颠来倒去念:“任是无情也动人”。然而偶然的爱慕并不就是爱情,当他们后来被捏合成夫妻时,宝玉“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终于弃家出走。宝钗容貌无论如何“动人”,都没能使她免去悲剧性命运

11、团圆莫忆春香到,一别西风又一年。

12、江南江北一般同,偏是离人恨重!

13、清明涕送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

14、《红楼梦》第三十七回,众姐妹在秋爽斋结社作诗。第一次诗题为《咏白海棠》,因此,诗社得名“海棠诗社”。

15、窗隔疏灯描远近,篱筛破月锁玲珑。寒芳留照魂应驻,霜印传神梦也空。

16、无赖诗魔昏晓侵,绕篱欹石自沉音。

17、窃思女儿自临浊世,迄今凡十有六载。其先之乡籍姓氏,湮沦而莫能考者久矣。而玉得于衾枕栉沐之间,栖息宴游之夕,亲昵狎亵,相与共处者,仅五年八月有畸。

18、富贵又何为?襁褓之间父母违。

19、琥珀杯倾荷露滑,玻璃槛纳柳风凉。

20、试看春残花渐落,便是红颜老死时。

五、名人评价红楼梦的诗句

1、留余庆,留余庆,忽遇恩人;

2、欲讯秋情众莫知,喃喃负手叩东篱。

3、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一团团逐队成毯。飘泊

4、湘云的一首《如梦令》引发了黛玉等人填词的兴头,“便拟了柳絮之题,又限出几个调来”,大家都来填词。探春拈得《南柯子》这个词牌,只填了上半阕便写不下去,宝玉看后提笔续出下半阕。

5、“供瓶篱栽日日忙,折来休认镜中妆。长安公子因花痴,彭泽先生是酒狂。短发冷沾三径露,葛巾香染九秋霜。高情不入时人眼,拍手凭他笑路旁。”探春的这首《簪菊》反映了古人重阳黄花插满头的风俗,有热气腾腾的生活气息,也流露出探春想如男子一样立出一番事业的志向。红楼梦第五十六回“敏探春兴利除宿弊”就显示了探春不卑不亢、事事明理的疏朗性格,她也成为众多红迷偏爱与欣赏的人物。

6、前身色相总无成,不听菱歌听佛经。

7、休言举世无谈者,解语何妨片语时。《菊影》

8、“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这首《题石头记》平实易懂,最容易记住。未被女娲补天的一颗石头在人间走了一趟,上演一出爱情故事,牵出了贾王史薛四大家族盛极而衰的悲剧。天上受恩,人间还泪。有点荒唐!没落的结局不可避免,越繁华就越悲凉。怎不辛酸?曹雪芹披阅数十载,增删五次,终成此书。后人痴迷无数,研究红学者众多。大家王立平为86版电视剧《红楼梦》谱曲,让红楼梦更添音乐的魅力。普通如我者,19岁时读完《红楼梦》后就爱不释手,再到反复看电视剧《红楼梦》,翻阅刘再复的《红楼梦悟》等评论书,在饭桌上与人谈论各自喜欢的红楼人物,20多年初心不改,那又是怎样的一种痴迷!

9、“瑶池仙品”,隐喻探春聪明灵秀,品性高洁。“日边红杏倚云栽”,表面是说她命运好,所以签上又有一条注说:“得此签者必得贵婿。”大家取笑探春:“我们家已有了个王妃,难道你也是王妃不成?”从这些话看,探春未来的丈夫也许身分高贵,但这也丝毫不能弥补她“分骨肉”的悲哀。“清明涕泣江边望,千里东风一梦遥”,早已把她的遭际预示明白了。

10、海棠诗社刚成立时,湘云不在场。过后,宝玉特意把湘云请来。湘云来后,兴头极高,立即依韵和了如上两首。

11、《枉凝眉》,意思是白白地皱眉头,命运就这样无情,追悔、痛苦、叹息、遗憾,全都无用。

12、梦醒西楼人迹绝,余容犹可隔帘看。

13、寄言世俗休轻鄙,一饭之恩死也知。

14、(黛玉:)寂寞对台榭,(湘云:)清贫怀箪瓢。

15、判词前“画着一块美玉,落在泥垢之中”。“美玉”就是“妙玉”,“泥垢”与判词中的“淖泥”都是喻不洁之地。

16、单只这“飞鸟各投林”五个大字,已然道尽了“人散”的意味。这曲子笔大如椽,音调悲慨,总结了全书,我说是“结局”,全书的结局就是“人散’。大约不是我的一时的错觉吧!

17、都是一把辛酸泪。结尾有个延伸疑问。

18、易挂疏枝柳,(湘云:)难堆破叶蕉。

19、无情的,分明报应——宝钗、妙玉

20、出浴太真冰作影,捧心西子玉为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