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爱国诗句古诗大全(100句)
一、关于爱国的古诗及诗意
1、汉江回万里,派作九龙盘。
2、天顺元年(1457年)英宗复辟,石亨等诬其谋立襄王之子,被杀。成化初,复官赐祭,弘治二年(1489年),谥肃愍。万历中,改谥忠肃。有《于忠肃集》。《明史》称赞其“忠心义烈,与日月争光”。与岳飞、张煌言并称“西湖三杰”。
3、译文男子汉大丈夫为什么不腰带武器去收取关山五十州呢?请你且登上那画有开国功臣的凌烟阁去看,又有哪一个书生曾被封为食邑万户的列侯?
4、良马不念秣,烈士不苟营。
5、20岁的时候,陆游立下了这样的志向——(出示)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
6、早须清黠虏,无事莫经秋。
7、沙尘何茫茫,龙虎斗朝昏。
8、与朋友们一道感怀中华儿女的铮铮骨气与家国情怀,
9、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10、家祭:祭祀家中先人。无忘:不要忘记。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11、译文:我怒发冲冠登高倚栏杆,一场潇潇细雨刚刚停歇。抬头望眼四望辽阔一片,仰天长声啸叹。壮怀激烈,三十年勋业如今成尘土,征战千里只有浮云明月。莫虚度年华白了少年头,只有独自悔恨悲悲切切。
12、王昌龄的边塞诗善于捕捉典型的情景,有着高度的概括和丰富的表现力。既反映了盛唐时代的主旋律,又对边塞风光及边关战场场景进行细致描写,同时能够捕捉到将士细腻的内心世界。
13、这首诗则表现诗人辞官的决心,报效国家的信念与使命,以及献身改革理想的崇高精神,语气乐观,形象生动,极富艺术魅力。
14、⑵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几时休:什么时候停止。
15、(7)零丁:孤苦无依的样子。
16、同学们可以尝试用普通话基础吟诵调、葛毅卿先生传调、山东古调雪公调吟诵这首七言绝句《从军行》。
17、诗人在临终前将自己的嘱托以诗的形式写给儿子,表达了对南宋统治者屈辱求和、苟且偷安的无比愤慨;对收复失地、重新统一祖国的无比渴望。
18、地古云物在,台倾禾黍繁。
19、指名分行读古诗,相机正音。
20、最后一句“家祭无忘告乃翁”,情绪又一转,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祖国统一的那一天,只好把希望寄托于后代子孙。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在家祭时千万别忘记把“北定中原”的喜讯告诉你的父亲。表达的诗人坚定的信念和悲壮的心愿,充分体现了年迈衰老的陆游爱国、报国之情,从中受到感染,加深热爱祖国的情感。
二、关于爱国诗句古诗大全
1、(部编版/苏教版/人教版)
2、病骨支离纱帽宽,孤臣万里客江干。
3、全诗有悲的成分,但基调是激昂的。语言浑然天成,没有丝毫雕琢,全是真情的自然流露,但比着意雕琢的诗更美、更感人。
4、《白鹭》朗读+知识精讲
5、这首诗的入声字有雪、玉、百、甲、不。诵读和吟诵时大家要注意“平长仄短、平低仄高、入短韵长”的吟诵规则。
6、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
7、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8、《桂花雨》朗读+知识精讲
9、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
10、审稿审核:基地主持王雅琴
11、宋孝宗乾道六年(1170),范成大奉命出使金国,渡过淮河,踏上中原土地,感慨很深,将沿途所见所闻所感写成日记《揽辔录》一卷,又有诗一卷,收其所作七十二首七言绝句,多举所见为题,以表达故国之思。此诗为过汴京时所作。
12、二两句,次第展现出一幅广阔地域的画面:青海湖上空,长云弥漫;湖的北面,横亘着绵延千里的隐隐的雪山;越过雪山,是矗立在河西走廊荒漠中的一座孤城;再往西,就是和孤城遥遥相对的军事要塞——玉门关。这幅集中了东西数千里广阔地域的长卷,就是当时西北戍边将士生活、战斗的典型环境。
13、知足安然霸气收,清心淡泊度春秋。
14、丹心:红心,比喻忠心。
15、嗟我五陵间,农者罢耘耕。
16、常怀报国之志为民为中华,常思武备兵事强军强国家!
17、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18、赤丸杀公吏,白刃报私仇。
19、5《搭石》朗读+知识导学
20、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
三、有关于爱国的诗句古诗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2、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射天山。
3、陆游(1125—1210),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少时受家庭爱国思想熏陶,高宗时应礼部试,为秦桧所黜。孝宗时赐进士出身。中年入蜀,投身军旅生活,官至宝章阁待制。晚年退居家乡。创作诗歌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著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等。
4、(2)引读第一句诗:在陆游出生的第二年,中原就沦陷了。他的祖父、父亲都是爱国志士,他从小在这样的环境中长大,早年就立下了杀敌报国的壮志。他的一生都在为抗击金兵、收复失地而奔走呐喊。如今,阖棺的时候真的到了,但是失地却未收复,国家还未统85岁的诗人陆游是何等悲痛啊!(齐读第一句)
5、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
6、黄金错刀白玉装,夜穿窗扉出光芒。丈夫五十功未立,提刀独立顾八荒。京华结交尽奇士,意气相期共生死。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尔来从军天汉滨,南山晓雪玉嶙峋。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
7、惶恐滩:在今江西省万安县,是赣江中的险滩。南宋末,1277年,文天祥在江西被元军打败,死伤惨重,一家被俘。他经惶恐滩退回福建。
8、此诗“悲壮沉痛”、“可泣鬼神”,歌颂陆游爱国精神光照千秋。用笔曲折,行文多变,情真意切地表达了诗人临终时复杂的思想情绪和诗人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既有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也有对神圣事业必成的坚定信念。全诗语言不假雕饰,直抒胸臆。诗中所蕴涵和积蓄的情感是极其深厚、强烈的,但却出之以极其朴素、平淡的语言,从而自然得达到真切动人的艺术效果。
9、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10、译文:州桥南北的天街之上,中原父老伫足南望,他们年年盼望王师返回。哭不成声,强忍泪水询问使者:什么时候真有我们朝廷的军队过来?
11、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12、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13、赴戍登程口占示家人二首
14、此诗是陆游爱国诗中的又一首名篇。陆游一生致力于抗金斗争,一直希望能收复中原。虽然频遇挫折,却仍然未改变初衷。从诗中可以领会到诗人的爱国激情是何等的执着、深沉、热烈、真挚!也凝聚着诗人毕生的心事,诗人始终如一地抱着当时汉民族必然要光复旧物的信念,对抗战事业具有必胜的信心。题目是《示儿》,相当于遗嘱。在短短的篇幅中,诗人披肝沥胆地嘱咐着儿子,无比光明磊落,激动人心!浓浓的爱国之情跃然纸上。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16、于谦(明朝名臣、民族英雄)(1398年5月13日-1457年2月16日),字廷益,号节庵,汉族,明朝名臣、民族英雄,杭州府钱塘县(今浙江省杭州市上城区)人。
17、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去丹心照汗青。(文天祥同学的这句绝对妇孺皆知)/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精忠岳飞的诗词绝对爱国!)/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当然也少不了忧国忧民的陆游啦!)
18、《过零丁洋》(宋)文天祥
19、尾联意思是: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为国捐躯,死得其所,(让我)留下这颗赤诚之心光照青史吧!
20、此诗的艺术特色主要表现为三方面:
四、关于爱国的古诗诗句
1、这是一首写在临安城一家旅店墙壁上,不但通过描写乐景来表哀情,使情感倍增,而且在深邃的审美境界中,蕴含着深沉的意蕴。同时,诗人以讽刺的语言中,不漏声色地揭露了“游人们”的反动本质,也由此表现出诗人的愤激之情。
2、西风落日草斑斑,云薄秋空鸟独还。
3、52岁那年,因为竭力主张朝廷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结果却被昏庸腐败的朝廷随便找了个借口罢免了官职,他忧愤成疾,大病数十日。病体初愈时,他写下了——(出示)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4、什么比猎豹的速度更快
5、我本来知道,当我死后,人间的一切就都和我无关了;唯一使我痛心的,就是我没能亲眼看到祖国的统一。因此,当朝廷军队收复中原失地的那一天到来之时,你们举行家祭,千万别忘把这好消息告诉你们的父亲!
6、《示儿》是宋代诗人陆游创作的一首诗,是诗人的绝笔。诗人在写此诗的十一年以前,叹息过“死前恨不见中原”,在热烈地期待着旧业的光复。直到临终之际,诗人仍然抱有这样坚定的信念,宋朝的抗敌部队要挥戈北上,赶走敌人,收复失地,平定中原。这对于诗人自己,当然是看不到了,只有后代的儿孙们能看到。于是深情地嘱咐儿子,当皇朝的军队收复中原的时候,不要忘记把“北定中原”这个大好的消息告诉诗人,以求了结一桩重大的心事。
7、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8、遗民泪尽胡尘里,南望王师又一年。
9、祖国你的父亲不忘收复中原,祖国统一平定中原,收复失地,是故都汴京回归祖国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勿忘告乃翁
10、在中国革命史上,无数共产党人、革命先烈为了民族独立,人民解放,抛头颅,洒热血,前仆后继,浴血奋战,杨靖宇、赵尚志、赵一曼、左权、彭雪枫、“狼牙山五壮士”等以身殉国的革命先烈,向世界展示了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视死如归、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不畏强暴、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百折不挠、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
11、(8)泪尽:眼泪流干了,形容十分悲惨、痛苦。
12、文天祥于宋末帝赵昺(bǐng)祥兴元年(1278)十二月被元军所俘,囚于零丁洋的战船中,次年正月,元军都元帅张弘范攻打崖山,逼迫文天祥招降坚守崖山的宋军统帅张世杰。文天祥就在这时写下了这首律诗。
13、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
14、编写制作:逸夫小学李爱萍
15、山东收税租,养我防塞兵。
16、通过"王师北定中原日"这一句可以看出诗的情调由悲痛转化为激昂。
17、每忆人间兴废事,常思海外战争愁。
18、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9、我君混区宇,垂拱众流安。
20、秋天是成熟的季节,秋天是浪漫的季节,秋天的每一片落叶、每一缕秋风仿佛都写满诗意;那些奋发我们前行的爱国诗歌,在岁月的流逝中,犹如一股美妙的清泉,时时荡涤我们的心灵。十月的骄阳,如火如荼,那感激祖国的心,把豪放与炽热的情挥洒大地。十月的国旗,如日中天,那热爱祖国的心,把真挚与热切的爱撒满人间。带着对祖国母亲无限的赞美与热爱,我们走进十月;带着对中华民族无限的崇敬与虔诚,我们走进十月。带着对祖国和平崛起之前途的喜悦,我们走进十月;带着祖国对我们这一代无限的期望,我们走进十月。今天,让我们走进十月,与金秋相约,一起参加爱国主义诗歌朗诵会”,让我们一起在红色的诗海里畅游,赞颂我们伟大的祖国!
五、爱国的古诗和诗意
1、愿得此身长报国,何须生入玉门关。
2、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3、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5、一年三百六十日,多是横戈马上行。
6、诗的大概意思:端午节大概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又是为什么而设立的?只是民间传说,是为了纪念爱国诗人屈原。于是我站在楚江上追思,眼前一片烟泼浩淼,空空荡荡,我轻蔑地笑了,为什么如此宽阔的大江,就不能包容一颗爱国的心,不能为敢于说真话的人洗刷冤屈呢?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7、(9)胡尘:指胡人骑兵的铁蹄践踏扬起的尘土,指金朝的暴政。胡:中国古代对北方少数民族的泛称。
8、何知七十战,白首未封侯。
9、这首诗见于文天祥《文山先生全集》,当作于公元1279年(宋祥兴二年)。公元1278年(宋祥兴元年),文天祥在广东海丰北五坡岭兵败被俘,押到船上,次年过零丁洋时作此诗。随后又被押解至崖山,张弘范逼迫他写信招降固守崖山的张世杰、陆秀夫等人,文天祥不从,出示此诗以明志。
1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诗人想到:战火已经连续不断地进行了一个春天,仍然没有结束。唐玄宗都被迫逃亡蜀地,唐肃宗刚刚继位,但是官军暂时还没有获得有利形势,至今还未能收复西京,看来这场战争还不知道要持续多久。又想起自己流落被俘,扣留在敌军营,好久没有妻子儿女的音信,他们生死未卜,也不知道怎么样了。要能得到封家信多好啊。“家书抵万金”,含有多少辛酸、多少期盼,反映了诗人在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战争是一封家信胜过“万金”的真正原因,这也是所有受战争追害的人民的共同心理,反映出广大人民反对战争,期望和平安定的美好愿望,很自然地使人产生共鸣。
11、每愤胡兵入,常为汉国羞。
12、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3、(6)摩天:碰到天。摩:摩擦、接触。
14、诗人在吟咏石灰时,采用了拟人化手法,这种修辞方式,把一些抽象概念表现得形象生动,把石灰人格化。对石灰赋予人的思想感情。拟人化,写出了吟咏事物的特有属性,和人的思想感情相吻合。(4)全诗语言简谱。诗人托物言志,通过赞美石灰,表达了自己以天下为己任,为了社稷苍生不惜“粉身碎骨”的坚强意志和决心。此诗却有坚定不屈的笔意。
15、范成大素有文名,尤工于诗。他从江西派入手,后学习中、晚唐诗,继承白居易、王建、张籍等诗人新乐府的现实主义精神,终于自成一家。风格平易浅显、清新妩媚。诗题材广泛,以反映农村社会生活内容的作品成就最高。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其作品在南宋末年即产生了显著的影响,到清初影响更大,有“家剑南而户石湖”的说法。著有《石湖集》、《揽辔录》、《吴船录》、《吴郡志》、《桂海虞衡志》等。
16、汉祖谩夸娄敬策,却将公主嫁单于。
17、图/民族英雄袁崇焕雕塑
18、干戈:干戈,两种兵器,这里指指抗元战争。
19、译文用黄金镀饰、白玉镶嵌的宝刀,到夜间,它耀眼的光芒,穿透窗户,直冲云霄。大丈夫已到了五十岁,可建功立业的希望渺茫,只能独自提刀徘徊,环顾着四面八方,祈求能一展抱负,小试牛刀。我在京城里结交的都是些豪杰义士,彼此意气相投,相约为国战斗,同生共死。不能在流传千年的史册上留名,我感到羞耻;但一颗丹心始终想消灭胡虏,报效天子。近来,我来到汉水边从军,每天早晨都对着参差耸立的终南山,遥望着布满晶莹似玉般积雪的峰峦。啊,楚国虽然被秦国蚕食,但即使剩下三户人家,也一定能消灭秦国,难道我堂堂中华大国,竟会没有一个能人,把金虏赶出边关?
2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