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关于杜甫的语段(100句)

2023-01-26 18:29:27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杜甫细节描写的诗句

1、春雨细如牛毛,有光之处才能看到,故“晨光内”写其形;晨雨轻柔,触在叶上才能稍微听到,故“叶上闻”写其声。并且此联有互文之意,细雨润叶,才能看到叶子微微的亮光,才能感受到其轻微的声音。

2、注重句与字的锤炼,加大字与句的容量;常用倒装句、叠字,使句式富于变化。还善于用颜色字以强化某种情感色彩,用叠字以创造氛围,用双声叠韵以使诗的声调更加和谐悦耳,用俗字口语使诗读起来更加亲切。特别是像《秋兴八首》那样的七言律诗,对声律的反复锤炼形成了杜诗“沉郁顿挫”的美感,大声读诵时,更具感染力。

3、说起认人入迷而又入木三分的诗还真不少!但最让我喜欢的还是李白的《静夜思》

4、这首诗出自《喜观即到复题短篇二首·其二》。杜甫定居夔州之后,得知其弟弟杜观要来看望他,就一连写了好几首诗记述此事。为了等待兄弟,他“朝朝上水楼”,希望早日看到弟弟的来船,并且幻想着弟弟来了之后,两人一定“泊船悲喜后,款款话归秦”,即要和弟弟一起回到故乡。

5、杜甫的怒气是消了,没拍桌打椅了,很明显,杜甫对诸多节度使入朝这事情,只作了很表面现象的描写,发了一些很寻常百姓的见识观点的想法,不是一个诗人的思考,更没有一个诗人对题材进行诗意处理的表达。

6、杜甫晚年漂泊西南,共创作了近体律诗八百余首,他把律诗的题材范围扩大到了几乎与古体诗同样广阔的程度。

7、两个叠字新巧而准确,可见杜甫观察之细致,用笔之精准。

8、投稿邮箱:2050894710@qq.com

9、这句出自杜甫《漫成二首》其写于杜甫在四川草堂时期。这句诗主要写仲春景色。

10、杜甫《宾至》、《有客》、《过客相寻》等诗中,都写到待客吃饭,但表情达意各不相同。在《宾至》中,作者对来客敬而远之,写到吃饭,只用“百年粗粝腐儒餐”一笔带过;在《有客》和《过客相寻》中说,“自锄稀菜甲,小摘为情亲”、“挂壁移筐果,呼儿问煮鱼”,表现出待客亲切、礼貌,但又不够隆重、热烈,都只用一两句诗交代,而且没有提到饮酒。反转来再看《客至》中的待客描写,却不惜以半首诗的篇幅,具体展现了酒菜款待的场面,还出人料想地突出了邀邻助兴的细节,写得那样情彩细腻,语态传神,表现了诚挚、真率的友情。这首诗,把门前景,家常话,身边情,编织成富有情趣的生活场景,以它浓郁的生活气息和人情味,显出特点,吸引着后代的读者。

11、首联描绘春夜雨水到来时的喜悦心情,“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春雨的到来,让诗人充满了喜悦之情,他没有用什么高级词汇来表现这种喜悦,而是返璞归真的用了一个“好”字,一下子唤起了人们心中的美好。而且诗人将春雨拟人化了,仿佛春雨知道满足人们的需求,在春天万物萌动、需要雨水的时候,它就悄悄来了,这样雪中送炭的春雨,多好!除了“好”字,又有什么字更能表现出这种欣喜和感激?

12、日出东篱水,云生舍北泥。竹高鸣翡翠,沙僻舞鹍鸡。

13、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平定,严武又回到成都。诗人杜甫经过两年的流离奔波回到成都草堂之后,面对浣花溪一带生机勃勃的春光,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诗。

14、总之,这首《春夜喜雨》,无论是在炼字造句上,还是细节描写上,都体现了杜甫那一颗无私的心情,艺术、感情均是上乘,这样的“喜雨”之诗,无愧于元人方回“此诗绝唱”的评价。

15、《陪李北海宴历下亭》东藩驻皂盖,北渚凌清河。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云山已发兴,玉佩仍当歌。修竹不受暑,交流空涌波。蕴真惬所遇,落日将如何。贵贱俱物役,从公难重过。唐诗人杜甫曾两次来济南游历与书法家李邕宴饮于历下亭,作出此诗。

16、例如《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便是这样一个细节。它不仅揭示了那个役夫“敢怒而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

17、03:小雨晨光内,初来叶上闻。

18、04:江湖深更白,松竹远微青。

19、草堂的南北涨满了春水,只见鸥群日日结队飞来。老夫不曾为客扫过花径,今天才为您扫,这柴门不曾为客开过,今天为您打开。离市太远盘中没好菜肴,家底太薄只有陈酒招待。若肯邀请隔壁的老翁一同对饮,隔着篱笆唤来喝尽余杯!

20、杜甫的思想核心是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二、关于杜甫的语段

1、“客至”之情到此似已写足,如果再从正面描写欢悦的场面,显然露而无味,然而诗人却巧妙地以“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馀杯”作结,把席间的气氛推向更热烈的高潮。诗人高声呼喊着,请邻翁共饮作陪。这一细节描写,细腻逼真。可以想见,两位挚友真是越喝酒意越浓,越喝兴致越高,兴奋、欢快,气氛相当热烈。就写法而言,结尾两句真可谓峰回路转,别开境界。

2、首联先从户外的景色着笔,点明客人来访的时间、地点和来访前夕作者的心境。“舍南舍北皆春水”,把绿水缭绕、春意荡漾的环境表现得十分秀丽可爱。这就是临江近水的成都草堂。“皆”字暗示出春江水势涨溢的情景,给人以江波浩渺、茫茫一片之感。群鸥,在古人笔下常常作水边隐士的伴侣,它们“日日”到来,点出环境清幽僻静,为作者的生活增添了隐逸的色彩。“但见”,含弦外之音:群鸥固然可爱,而不见其他的来访者,不是也过于单调么!作者就这样寓情于景,表现了他在闲逸的江村中的寂寞心情。这就为贯串全诗的喜客心情,巧妙地作了铺垫。

3、舍南舍北皆春水,但见群鸥日日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盘飧市远无兼味,樽酒家贫只旧醅。肯与邻翁相对饮,隔篱呼取尽余杯。

4、我个人的情感倾向是“杜甫第李白第二。”还被后人尊为诗圣,可是,杜老夫子依然写了大量的烂诗。我这里略略地找几首来读读。

5、杜甫的诗句:传达诗人对时光易逝,壮志难酬的感慨.陆游的诗句:道出探究学问,研究问题出现扑朔迷离的情况,通过努力,突然出现一片新天地的道理

6、江山沐浴着春光,是多么秀丽,春风拂面送来了阵阵花草的芳香。

7、这两句出自杜甫第二次游览修觉寺所写的诗。因是几日后重游,故美丽江山似乎在等待作者;花柳更加茂盛,似乎对着作者恣意地展露生命力,故曰“无私”。

8、再游修觉寺,作者看到山野葱茏,岚气温润,渐渐日上中天,阳光照耀下,沙石也显得温暖起来。这一联从触觉和视觉着笔,写出日暖心闲之意,更显恬淡悠然,无欲无求。

9、《绝句》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组诗作品的其中一首,是一首脍炙人口的写景小诗。

10、这个春天有好诗,每一首都写满诗意与真情

11、颔联是进一步表现春雨的“好”,“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由此足见,春雨不仅好在适时,而且好在润物。春雨伴随着柔和的春风,滋润着世间万物,万物生,生命成,春雨带来的,是新生、是生命、是律动,更可贵的是,这带来美好事物的使者,是悄悄地在夜晚来临的,如果在白天,它会得到足够的关注,可是它却偏偏在夜里大家休息的时候到来,足见春雨滋润万物,是不需要人们感激的,是博大无私的,这样的春雨,能不爱吗?

12、出蜀要先顺江东下,然后转而向南。故而作者想象朋友在出三峡之时,看到崖壁如削,崖顶的大树也显得模糊而微小;当他出峡之后,夜宿在湖中,也一定会看到月光如水陪伴着行船。

13、01:花亚欲移竹,鸟窥新卷帘。

14、作者简介:杜甫(712—770),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

15、①客至:客指崔明府,杜甫在题后自注:“喜崔明府相过”,明府,县令的美称。②舍:指家。但见:只见。此句意为平时交游很少,只有鸥鸟不嫌弃能与之相亲。③蓬门:用蓬草编成的门户,以示房子的简陋。④市远:离市集远。兼味:多种美味佳肴。无兼味,谦言菜少。樽:酒器。旧醅:隔年的陈酒。樽酒句:古人好饮新酒,杜甫以家贫无新酒感到歉意。⑤肯:能否允许,这是向客人征询。余杯:余下来的酒。⑥花径:长满花草的小路⑦呼取:叫,招呼

16、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17、这一联暗带禅机,写出外物自由潇洒的生命形态,暗示作者参悟佛法,感受到生命的自由与洒脱。宋朝陆游曾化用此句写为“泉石相萦带,云烟互吐吞”,则是写湖上之景,写出泉石云烟的变幻无常。两联虽所指不同,其妙处则一也。

18、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19、译文:我思念家乡,忆念胞弟,清冷的月夜,思不能寐,忽步忽立。

20、在我第一次外出打工的时候,经常会想家!特别是有月亮的夜晚!更会想起家乡的一切!我在想,在这月圆之时他们一定会和我一样,互相牵挂!天上同一月,人间两地离!你说李白厉不厉害!他竟然能懂我的心!他的诗入了我的生活!而我也入了李白的诗!

三、描写杜甫的语段

1、大历四年正月,杜甫乘船去衡岳之地,夜宿在青草湖,写下了《宿青草湖》诗。这一联即刻画初春之景,其手法和用字值得推敲。

2、杜甫(公元712—公元770),汉族,河南巩县(今巩义市)人。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杜少陵,杜工部等,盛唐大诗人,世称“诗圣”,现实主义诗人,世称杜工部、杜拾遗,代表作“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原籍湖北襄阳,生于河南巩县。初唐诗人杜审言之孙。唐肃宗时,官左拾遗。后入蜀,友人严武推荐他做剑南节度府参谋,加检校工部员外郎。故后世又称他杜拾遗、杜工部。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一生写诗1500多首,诗艺精湛,被后世尊称为“诗圣”。

3、这句出自《漫成二首》其二。杜甫已经年过半百,偏居草堂时而感到空虚无聊,这一联就是刻画一个老人无聊的心情。此联为流水对,因他仰头看鸟而痴迷,故而答错了别人的问话。

4、喧喧道路好童谣,河北将军尽入朝。自是乾坤王正室,却教江汉客魂消。

5、泥融:这里指泥土滋润、湿润。

6、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

7、颔联把笔触转向庭院,引出“客至”。作者采用与客谈话的口吻,增强了宾主接谈的生活实感。上句说,长满花草的庭院小路,还没有因为迎客打扫过。下句说,一向紧闭的家门,今天才第一次为你崔明府打开。寂寞之中,佳客临门,一向闲适恬淡的主人不由得喜出望外。这两句,前后映衬,情韵深厚。前句不仅说客不常来,还有主人不轻易延客意,今日“君”来,益见两人交情之深厚,使后面的酣畅欢快有了着落。后句的“今始为”又使前句之意显得更为超脱,补足了首联两句。

8、杜甫吐槽上班的诗让人心有同感,杜甫的冷幽默

9、以上就是这首诗的详细解读,今天的古诗就分享到这里。喜欢我的诗请为我转发并点个关注,谢谢大家。我们明天再见!

10、这是杜甫唐肃宗上元元年(760)在成都写的一首七言律诗。杜甫于乾元二年(759)春告别了故乡洛阳,返回华州司功参军任所,不久弃官客居秦州、同谷,后来到了成都,辗转四千里。

11、03:汀烟轻冉冉,竹日静晖晖。

12、二月已破三月来,渐老逢春能几回?莫思身外无穷事,且尽生前有限杯。

13、详细解读:这是一首写于成都草堂的五言绝句,极富诗情画意的佳作。诗歌表达了饱经离乱漂泊之苦的诗人在相对安定和平的环境中的喜悦心情。

14、杜甫作为有唐以来诗体的集大成者,其笔力之巧妙,观察之细腻,用字之精工,堪称模范。杜甫一生经历丰富,迭遭患难,但是不论生活多么坎坷,他仍然心系家国,忠于王事,用笔记述所思所感,以歌诗来表达他赤诚真挚的情怀。

15、从手法上来说,此联有反衬之妙。杜甫穷极无聊,随意散步,看到的是燕子和蜜蜂忙碌的身影,更反衬出自己闲到极点也无聊到极点。

16、善于寓主观与客观,杜诗在客观现实生活的描写中透入自己的主观情感与思想倾向,常常将叙述、描写、议论、抒情融为一体,也就是将自己的主观意识、思想感情融化在客观的具体描写中,而不明白说出。这是杜甫叙事诗最大的特点,也是杜甫最大的本领,因为必须具有善于克制自己的激动的冷静头脑,用摄像机似的操作把时代痛苦真实呈现出来,这方面最典型的例子是“三吏”、“三别”,是杜甫所以为杜甫的原因。

17、承闻河北诸道节度入朝欢喜口号绝句十二首(第一首)

18、全诗对仗精工,着色鲜丽,动静结合,声形兼俱,四句诗宛然组成一幅咫尺万里的壮阔山水画卷。

19、冬尽春来,寒冰消融,行船划过水面,能感觉到薄冰相互挤压之声。倚薄即交迫迫近之意,着一“争”字,就写出冰凌挤压的声响,且具有拟人的效果。

20、在杜甫的很多诗歌当中,都是描写的老百姓的生活细节。见微知著,我们也能够管窥当时的大唐。对于杜甫来说,他有着救民于水火的抱负,更有希望天下太平,每一个人都能够有平安的生活的祝愿。

四、用杜甫的诗来描写杜甫

1、02:仰面贪看鸟,回头错应人。

2、纵观大诗人杜甫一生,稍微安定一点的时光,或许要数浣花溪畔的“草堂光阴”了。就在老先生稍稍安定之后,居然也开始有闲情逸致为女人写诗了。杜甫曾经为邻居黄四娘写了一首诗,看似句句不谈风月,只谈繁花,但最后14个字仍被引来后世的争议。

3、首句点明地点在黄四娘家,诗人或许只是路过,却被整条路上的花朵所吸引,大有“乱花渐欲迷人眼”的情致和意境。“黄四娘”引人遐想,那一定是一个十分贤淑、温婉的女性,又或者十分美丽,至少十分爱美。她打理的花径芬芳而不艳丽,清新而不凝滞,惠风和畅,春和景明,大好春光,似乎都在这条小小的道路上。紧接着用“花满蹊”三字,意境全出,这么一条小路,就是春的高度浓缩,让人不忍走开。

4、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第三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

5、01:野日荒荒白,春流泯泯清。

6、Y,正确:错误“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出自唐代诗人杜甫的古诗作品《蜀相》,丞相祠堂:即诸葛武侯祠。

7、采用俗语。杜甫在抒情的近体诗中即多用俗语,但在叙事的古体诗中则更为丰富,关系也更为重要。因为这些叙事诗许多都是写的人民生活,采用一些俗语,自能增加诗的真实性和亲切感,并有助于突出人物性格和语言的个性化。

8、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畔独步寻花

9、原文: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10、杜甫律诗写得精练和概括,格律严格,对仗工整,浑融流转,情韵优美,无丝毫用力的痕迹。诗境浑成而多变化,有意境壮阔忽转凄凉的,有气象巍峨而转情景细致婉约的,不拘一格。

11、出自:唐代诗人杜甫《恨别》。

12、草堂新成,人心初定,就连燕子也来窥探。之前空屋无人,燕子入室嬉戏,而一旦有人居住,燕子就不敢贸然入室了,故用“窥”。杜甫既有爱花之心,自然也有怜燕之意,故卷帘让燕子尽情窥探。“新”也写出新居初入之意。

13、第二句进一步烘托花的情态,所谓“千朵万朵”,极言花的繁茂。而仅仅用数字去说,略显苍白,诗人抓住了核心的状态加以细节化的描摹,就像电影的特写镜头——“压枝低”,多么形象生动,精准而恰到好处。想象一下被压低的枝头,繁花似锦,似乎可以直接以鼻息去触摸,可以以怀抱去拥揽,何等惬意而快活!

14、这首诗写于上元二年寒食节,杜甫此时在浣花溪居住。暮春时节,草木丰茂,杜甫看到江上小洲缓缓升起雾气,日光下的竹子,亭亭净植,反射出温柔的光辉。这一联写得恬静悠然,暗示作者舒缓放松的心情。

15、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

16、仲春的日子,白天一天比一天长。这时万物复苏,阳光明媚,风和日丽,山河秀丽 。

17、06:仰蜂黏落絮,行蚁上枯梨。

18、杜甫的叙事诗还常常运用真实细腻、精确传神的细节描写来细致的表现现实生活。善于捕捉富于表现力的、能够显示事物本质和人物精神面貌的细节。例如《兵车行》:“长者虽有问,役夫敢伸恨?”便是这样一个细节。它不仅揭示了那个役夫“敢怒而不敢言”的痛苦心情,而且也揭露了封建统治阶级的残酷压迫。

19、并且,此联似有象征意义。作者远离庙堂,独处江湖之远,好像一只蜜蜂在枝叶间穿行,仍然要小心落絮会来干扰自己的平静,但是他内心的热望又像蚂蚁一样锲而不舍在树上爬行。故而这一联看似写实,实则表露出作者复杂矛盾的心情。

20、杜甫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萧八明府实处觅桃栽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生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江畔独步寻花

五、杜甫诗中的细节描写

1、王和尚解诗:机智的杜甫看穿了官场?他为何劝王维归隐

2、晚年杜甫笔下的春天名句

3、上句为眼前景,下句为想象情,对比之下更显得凄怆伤感。风急雨骤,前途一片昏黑,云屯水深,而家乡的路途又十分遥远。其中的“急”与“深”字,“暮”与“遥”字,值得特别留意。

4、杜甫忧国忧民是他诗歌的主题,他也写了一些小情趣的诗歌,里面同样有烂诗。绝句六首(其一)

5、唐代宗大历二年春,即公元767年,56岁的杜甫在夔州生活,从西阁迁居赤甲。杜甫获得了短暂的安静生活。这一联即出自他迁居之初所写的《入宅三首·其一》。每逢乔迁新居,杜甫总写诗记述,比如成都草堂初成时,他曾有一联“暂止飞乌将数子,频来语燕定新巢”,来表达对生活初定的欣慰之情。这首也是如此。

6、更重要的是,杜甫笔下所赞美的春雨,不是春雨的美丽姿态,而是春雨滋润万物、兴发民田的美好,这种喜悦之情,无疑是崇高的,因为只有对劳动人民有足够的热爱和同情,才会爱屋及乌,流露出最真实的感情,这无疑是杜甫伟大人格最美的一笔,正如“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何等胸怀才能道出此等壮语!

7、值得一提的是,王维曾有句“日落江湖白,潮来天地青”,与此联句法及意颇为相似;而杜甫也有“飞星过水白”之句。须知,“白”字易佳而难工,颜色相对也容易相犯。但是无论杜甫还是王维,在颜色搭配上都堪称绝妙。

8、诗中的“黑水”代指三秦之地,既是指杜甫的家乡,也是杜甫心心念念的长安城。

9、爱国思想: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春望)恤民情怀: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道德情操:理想信念: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望岳)责任意识:民族气节:

10、春雨,在诗人们的笔下,是多种多样的。

11、这一联虽然是想象之词,却写得细腻真切,其中内含着作者对朋友的不舍于关切之情。如此写来,以景写情,写出了出峡的危险和到达安全之地的安闲,也暗示朋友的行走的每一步都饱含着作者的牵挂,故读来很有动人之处。

12、今天,王和尚继续选择杜甫描写春景的经典名句,来看杜甫如何体物写情,如何做到情景交融的。本文选诗侧重杜甫晚年五律作品,看他笔下的春景,体现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3、最后两句,以粉蝶和娇莺去烘托大好的春光和美丽的花径。“时时舞”、“恰恰啼”,借用了唐代的方言,显得质朴可爱。但也正是这两句引来后世的争论,“戏蝶”、“娇莺”在当时颇有隐射意味,后世不少人认为这“黄四娘”应该是一名歌姬。

14、谈这首诗歌的“散乱不成章”,可以从六首中再拿一首来对比着看就明白了的。

15、这一联,前句促迫,写出作者行船的匆忙,后句和缓,又写出作者心情的矛盾。并且,寒冰与云月一齐刻画出夜色的阴冷与孤寂,恰似作者矛盾恓惶的心情。

16、这年初夏,他重过洞庭湖,南风正好,他的心情也非常不错,就早早乘船往北而行。风顺浪稳,天气晴朗,他一直行船到黄昏日斜。杜甫虽然急切地行船,却变得小心谨慎,好像故乡在望,一日即可到达。停船之后,他看到波光澎湃,天水想接,那隐隐一线之处就好像是家乡的所在。所以他兴奋地写道“湖光与天远,直欲泛仙槎”。

17、杜甫是一个被帖了标签的诗人。他的诗记录了大唐王朝由盛转衰的历史剧变,因而被称为“诗史”,他本人以其卓的越艺术成就,获得“诗圣”雅号。评析杜甫言必沉郁顿挫、忧国忧民。

18、并且这一联,前句动中有静,后句静中有动,互相补足映衬,作者居住的环境刻画得细致真切,读来如在目前。

19、诗中几个关键字词的注释:

20、前年渝州杀刺史,今年开州杀刺史。群盗相随剧虎狼,食人更肯留妻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