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芭蕉叶题诗(100句)

2023-01-26 18:07:1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国画芭蕉题款诗词

1、倦眼乍低缃帙乱,重看一半模糊。幽窗冷雨一灯孤。料应情尽,还道有情无?

2、牧溪,中国南宋时代的禅僧画家,一个谜一样的人物。俗姓李,佛名法常,生卒年不详,南宋末理宗、度宗时,在杭州西湖长庆寺当杂役僧。南宋灭亡后圆寂。

3、风里老枝劲,田野谷香弥。黄花黄叶联袂,呈现动人姿。眼看花开叶舞,心赞叶遒花艳,到此已然痴。今日又重雁翅共云驰。

4、分享:点击右上角“发送给朋友”或“分享到朋友圈”

5、今来放眼望神州,兴起重阳上北楼。

6、南园佳致偏宜暑。两两三修篁新笋出初齐,猗猗过檐侵户。

7、这是一幅扇面图,描绘的是文人画中的一个常见题材——“临流独酌”。在一棵遒劲的老树下,一位高士悠闲地坐在岸边,转头望着潺潺的流水。他身下坐的是一张虎皮,身旁摆放着酒具,还有一位童子站在一旁。

8、邮箱:527891122@qq.com

9、吴湖帆周炼霞荷花鸳鸯题款

10、•年号记年。我国以年号记年始于西周“共和”元年。自汉武帝立“建元”为年号后,历代皇帝均立年号记年,也有中途改立年号的。画家以年号记年入款时,可以单署年号,亦可与干支同署。

11、浓丽共妍香各散,东西分艳叶相连。

12、对月中乍可,伴娥孤另,墙头谁肯,窥玉三年。俗客浓妆,安知国艳天然。

13、莲欲开遍,一夜秋声转。残绿断红香片片,长是西风堪怨。

14、张公者:中国国家画院张公者工作室导师,《中国书画》杂志副主编

15、掩卷托腮更已深,风吹烛泪桌沿涔。

16、一夜秋凉,风起叶凋花坠。月留霜、烛潸无字。燕双归,人独梦,黯然凄对。望关山,身似小笺珠泪。

17、释义:翠绿色纱窗外有芭蕉树。

18、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19、因怀胜赏初经月,免使诗人叹隔年。

20、(诗海选粹)雅韵诗社(109)期

二、芭蕉叶题诗

1、说明:文章资料来源网络

2、红白莲花共玉瓶,红莲韵绝白莲清。

3、湖山美,最美是深秋。清景胜春游。瘦杨风细晴烟袅,平湖波静白云收。楚天低,云水处,两悠悠。

4、小鸡的头与身体较圆﹐翅膀短,身体肥。小鸡和小鸭都是毛茸茸的﹐所以用墨时要注意浓淡与水分,应有些渗化效果。

5、一缄书札藏何事,会被东风暗拆看。

6、(临江仙)兀那闲蛙休鼓噪

7、40(莲叶唐·李群玉)

8、翠幕成波,新荷贴水。纷纷烟柳低还起。重墙绕院更重门,春风无路通深意。

9、姜公参数论,苏老悟诗禅。

10、画螃蟹常用墨画,熟螃蟹可用朱德和赭石画。画螃蟹从背部画起,注意墨色的浓淡变化。

11、《捣练子·画春》:“徽墨亮,兔毫新,四月氤氳醉晓云。勺老尚能挥酒意,洒出天趣满园春”。

12、•最早的作题画记的可推晋代著名书画家王廙。王廙是晋明帝的美术老师,王羲之的叔父。

13、故院深宫六百年,悠悠往事似云烟。

1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市列珠玑,户盈罗绮竟豪奢。

15、25(七律莲花唐·崔橹)

16、当轩对樽酒,四面芙蓉开。

17、(诗海选粹)格律诗词(735)期

18、题画谷穗:“砚田也愿好丰年。”

19、画茄子可用胭脂加花青,先画一边﹑接着画另边。注意两笔之间应留出空白以表现光感,色彩要有浓淡变化。

20、疏窗一夜潇潇雨。幽怨应如许。本来无意苦行吟。总是难禁清泪染丹襟。

三、国画芭蕉竹子的相关诗句

1、118(爱莲说。宋周敦颐)

2、天明独去无道路,出入高下穷烟霏。

3、想鸳鸯、正结梨云好梦,西风冷,还惊起。

4、云树绕堤沙。怒涛卷霜雪,天堑无涯。

5、雨点打在芭蕉叶上带着伤感的愁绪,心情如一弯新月般羞于向人吐露。

6、水根联络银丝漾,风叶纷抽羽扇欹。

7、•宋代开始记写年月,只写细楷一行;

8、•唐代画家在自己绘画上题诗,最具代表性的是卢鸿。

9、“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10、醉杯解愁,三杯却添心事。只怜他、惯轻天气。出行单,羁馆冷,晓知着衣?半载离,朝夕断肠心碎。

11、骤雨新霁。荡原野、清如洗。

12、净根无不竞芳菲,万柄亭亭出碧漪。

13、云送高天鸿雁,风牵野地黄花。浮香暗出短篱笆。千点谁移檐下。

14、•题画诗在唐代得到很大发展,即如帝王,也热衷于此道。据《唐朝名画录》载,画家程修己曾画竹幛于文思殿,文皇见了也题起诗曰:“良工运精思,巧极似有神;临窗时乍睹,繁阴合再明。”

15、亭亭风露拥川坻,天放娇娆岂自知?

16、犹记途中危石阻,绝径通幽,终览仙峰雾。莫道此行无坦路,欣言可把莲花睹。

17、除“赏月”外,“拜月”亦是中秋时节宫廷与民间的重要习俗,从“秋分祭月”这一古老帝王祭祀活动演化而来——《周礼》言“圭璧以祀日月星辰”,即春天祭日、秋天祭月。

18、题款内容及其题写格式是作品的有机组成部分

19、他简约、疏淡的山水画风是明清大师们追逐的对象,董其昌、石涛等巨匠均引其为鼻祖。

20、而且画面中人物的衣纹、山石的线条、树木的勾勒都采用的是“柳叶描”,顾名思义,就是说这种线条粗细变化明显,就好像是飘动的柳叶。

四、芭蕉梅花国画题诗

1、西风偏爱上疏枝,寒月带霜穿短篱。

2、吟诗添惬意,举棹长神弦。

3、《春消息》是一幅大幅画作,斗雪争春的红梅下面,是几株含苞正放的水仙。精美的水墨,传递着暖暖的春的消息。题款最有趣味:“疏懒冬日正上墙,无诗无酒自彷徨。大寒未雪梅开迟,几时东风临小窗。闲把笔,任张狂,梅栽纸上欲争香。漳州远借知春客,共报春信住凤凰。乙丑冬日作梅花水仙图兼得鹧鸪天词,刘鸿洲记于一勺居”。

4、寻常翠羽隐青纱,不与秾桃争岁华。

5、作者也精神可嘉地自己题写诗文,可惜存在诗不合诗法,平仄押韵有问题,或者文言文语法和意思不通,用错字词,写错繁体字,词不达意等等毛病。

6、朝别徐霞客,夕登黄鹤楼。

7、廿年回报何曾有,割肉清仓恨大盘。

8、山前明月初升,澄光唤起鱼龙动。湖心水冷,长空雁啸,声清雏凤。隔岸楼台,华灯如焰,霓裳簇拥。更长堤紫竹,桥边芦絮,时常见、潮如涌。

9、几叶芭蕉宋杨无咎《柳梢青·暴雨生凉》

10、林岚浮远岫,车道绝纤尘。

11、读张公者先生博客,品三位先生“当代中国画缺什么”的谈话,颇有感触。首先肯定的这是一次有益的探讨,没有象某些评论家那样走极端。我想如果大家都以公正之心,客观之言来讨论“当代中国画缺什么”这样的问题,对当代中国画的传承和发展是十分有好处的。这种严谨的以学术观点论画的形式,才是评论家们应该做的。

12、明仇英人物故事图册页绢本重设色纵1厘米横8厘米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全册十页,所绘人物、仕女,多属传统题材。表现历史故事的有“贵妃晓妆”、“明妃出塞”、“子路问津”;属于寓言传说的有“吹箫引凤”、“高山流水”、“南华秋水”;描绘文人逸事的有“松林六逸”、“竹院品古”;取之古代诗词的有“浔阳琵琶”、“捉柳花图”。各图在撷取典型情节、形象来表现题意方面,显示出缜密巧思。这里所选一幅,为《贵妃晓妆》,以晨起听乐、梳妆、采摘鲜花、簪头等情景,集中再现了杨贵妃等后宫嫔妃奢华的宫中生活。

13、果熟来禽67x67cm

14、素房含露玉冠鲜,绀叶摇风钿扇圆。

15、《蝉噪时节》是一幅背景纷繁复杂的画作,山石,野草,荆棘,芭蕉叶,黄菊花,两只小鸟,就像自然界的景物一样,看似无序地拼凑在一起。原汁原味,天然生成。从画面看,画面中没有一只蝉,但我们分明可以听到满山的蝉鸣,“蝉噪林逾静”,“居高声自远”。漫山遍野的蝉鸣此起彼伏,经久不绝,大地一片喧闹,于是,画面也就乱了、野了……闻其声,不见其形。这是必须有深切的生活体验的人,才能画出这么充满生气的画作。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

16、翻风飘落叶,久客梦江船。

17、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8、本期初审夫子月满西楼 李冠群

19、44(东林寺白莲唐·白居易)

20、正是黄花瘦,心颐大野游。

五、国画芭蕉落款

1、梦中欲抱香魂睡,不愿卿卿寂此秋。

2、清滴渔篷碎,徐翻凤扇摇。

3、升堂坐阶新雨足,芭蕉叶大栀子肥。

4、江东诗酒歌弦,有辞赋淋漓素壁悬。念屠龙画虎,空山饮月;寻章摘句,梦笔留缘。句里权衡,胸中律度,拂袖持螯风拍肩。东篱下,许锦囊词骨,聊种心田。

5、应为洛神波上袜,至今莲蕊有香尘。

6、值此月圆时节,国庆时分

7、路过岐头遇收刈稻子拾景

8、归时节,红香露冷,月影上芭蕉。宋,舒亶《满庭芳·阊阖天门》

9、为画款:画款中记以“为某某”,可用于他人求画之款内,亦可用于主动赠画之款文。如:至元二年春二月,奉为可久戏作中山图。梅花道人(《墨缘汇观录》吴镇《中山图》)

10、植松期鹤宿,扫径待云归。

11、乍雨过、兰芷汀洲,望中依约似潇湘。

12、纵观刘鸿洲的文人画创作,内容上,主要表现在下面几个方面。

13、(双调·折桂令)黄继光

14、125(莲花宋·文同)

15、11(采莲曲)隋殷英童

16、白石老人的题款,都非常鲜明地反映着时代特征、社会现象、个人命运、人生理想、生活经历、精神观念、思想情感以及艺术见地等等内容,嬉笑怒骂皆成文章,性情流露自然,令人品读时恍若见到他本人,从而将画家“本尊”和作品一并真实地呈现给社会与历史。不像古今题款那样,绝大多数没有个性,只有共性,将甲题款移至乙画丙画丁画……都无不可。

17、半年回首。城中筑梦频坚守。岂料庚子瘟神咎。大众遭殃,门市萧条久。

18、沙鸥少事,看到睡鸳双醒。兰棹歌遥隔浦应。催瞑,藕丝萦断归艇。

19、释义:黄昏下窗外的芭蕉叶,还有星星点点的雨点。

20、95(浣溪沙宋·苏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