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赏析300字(100句)
一、《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
1、很多人觉得自己在思考,其实只是在整理自己的偏见!
2、节日专题|1中秋节快到了,提前和孩子一起准备这10件事
3、闪亮古诗词:孟浩然《《清明即事》》
4、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望天门山》
5、古诗词学习方法:读诗文、解诗题、明诗意、知诗人、悟诗情,这五个方法也是学习古诗词的5个阶段,层层递进。
6、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7、水调歌头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山亭夏日》
9、欢迎把我们推荐给你的家人和朋友哟
10、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11、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13、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14、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台城游”“凯歌”“江南好”“花犯念奴”等。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用仄声韵和平仄混用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就是大曲中的开头部分。
15、“明月几时有?”这在九百年前苏轼的时代,是一个无法回答的谜,而在今天科学家已经可以推算出来了。乘风入月,这在苏轼不过是一种幻想,而在今天也已成为现实。可是,今天读苏轼的词,我们仍然不能不赞叹他那丰富的想象力。
16、外公回忆录|天不怕地不怕的母亲
17、不应有恨,何事长(cháng)向别时圆:(月亮)不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为什么偏在人们分离时圆呢?何事:为什么。
18、詩詞誦讀——天净沙·秋
19、苏轼(1037—1101),宋代文学家。字子瞻,一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曾上书力言王安石新法之弊,后因作诗讽刺新法而下御史狱,贬黄州。宋哲宗时任翰林学士,曾出知杭州、颖州,官至礼部尚书。后又贬谪惠州、儋州。多惠政。卒谥文忠。学识渊博,喜奖励后进。与父苏洵、弟苏辙合称“三苏”,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并称“苏辛”。又工书画。
20、本站部分赏析内容来自网络或网友提供,旨在弘扬中华文化,仅用于学习交流,部分未署名皆因原作者无法考证,如侵犯您的合法权益,请及时通知我们。
二、《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赏析300字
1、闪亮古诗词:杜牧《清明》
2、作者介绍:苏轼(1037-1101),北宋文学家、书画家、美食家。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汉族,四川人,葬于颍昌(今河南省平顶山市郏县)。一生仕途坎坷,学识渊博,天资极高,诗文书画皆精。其文汪洋恣肆,明白畅达,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诗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艺术表现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词开豪放一派,对后世有巨大影响,与辛弃疾并称苏辛;书法擅长行书、楷书,能自创新意,用笔丰腴跌宕,有天真烂漫之趣,与黄庭坚、米芾、蔡襄并称宋四家;画学文同,论画主张神似,提倡“士人画”。著有《苏东坡全集》和《东坡乐府》等。
3、每天一首古诗词|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5、道德与法治《全效学习》全新改版,广受好评,欢迎使用!
6、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像是在人间。
7、“知诗人”是要了解作者的,或作者创作这首诗的背景;
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9、丙辰年(公元1076年)的中秋节,高高兴兴地喝酒直到天亮,喝了个大醉,写下这首词,同时也思念弟弟苏辙。
10、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11、回复“唐诗”、“宋词”,可以查询诗词。
12、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四时田园杂兴》
1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乌衣巷》
14、CCTV0,本名左波,70后,黑龙江人,现居沈阳,机关干部,中共党员,辽宁省朗诵艺术协会理事,辽宁省朗诵艺术协会理事单位沈阳好声音朗读群的创建者。朗诵信条:不忘初心,方得始终。
15、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6、小学生必背古诗词|《静夜思》
17、《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是苏轼的代表作,倍受后人的赞誉和喜欢。是独具特色,脍炙人口的传世词篇。一七零六年苏轼贬官密州,时年四十一岁的他政治上很不得志,时值中秋佳节,非常想念自己的弟弟子由内心颇感忧郁,情绪低沉,有感而发写了这首词。其立意,构思,奇逸飘妙,以超现实的遥想,以虚无飘渺的幻想世界,表现非常现实而具体的人之常情。在这里,词人通过对月宫仙境的想象,在一种极富神秘色彩的探索和思考中,表现自己的思想矛盾与波折,人生体验与认识。这种表现不仅超凡脱俗,也构成了本篇的浪漫主义色调和超旷飘逸的风格。
1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江畔独步寻花》
19、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20、“悟诗情”指领会诗歌所要表达的情感(思念、理想、社会现实、风景等)。
三、《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赏析
1、苏东坡:在最低的境遇,活出最高的境界
2、本词是宋朝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阙词。此词作于宋神宗熙宁九年(1076年)中秋,当时作者在密州(今山东诸城)。词以月起兴,以与其弟苏辙七年未见之情为基础,围绕中秋明月展开想象和思考,把人世间的悲欢离合之情纳入对宇宙人生的哲理性追寻之中,表达了词人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也表达了在仕途失意时旷达超脱的胸怀和乐观的景致。
3、小学生必背古诗词|《夏日山中》
4、(8))王水照,崔铭:《苏轼传》,人民文学出版社,2018年版。
5、这种正相关,仍然不完全是理性的,而是情感逻辑的。这是议论,是抒情,最后把抒情归结到意象上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7)唐圭璋:《唐宋词简释》,人民文学出版社,2017年版。
7、“解诗题”即了解诗歌标题的意思,很多古诗从标题中就能知道作者要表达的情感;
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望洞庭》
9、此词上片望月,既怀逸兴壮思,高接混茫,而又脚踏实地,自具雅量高致。开头四句借幻想中的月宫境界,发出问月问年的疑问,反映了词人对天上宫阙的向往。冷漠的现实使他得不到安慰和满足,因此萌生了乘风归去、飘然高举的奇想。
10、3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
11、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què),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shēnɡ)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2、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起身舞蹈玩赏着月光下自己清朗的影子,月宫哪里比得上在人间。
1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4、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15、《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惟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
16、在全部宋词中,苏轼的《水调歌头》是传颂最广、最脍炙人口的。中秋赏月怀人,本是最常见的题材,但到了他的笔下,便可生辉。赏月赏得这样壮思逸飞,怀人怀得这样胸怀宽广。开头便问“明月几时有”,他以浪漫的诗人“欲乘风归去”,而最后的心愿却是“何似在人间”。下篇由赏月而怀人,他用多愁善感怨月亮“偏向别时圆”,又用“此事古难全”来开导。而引来最后的两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流传千古。
17、明月从什么时候开始有的呢?我拿着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天上的宫殿,今晚是哪一年。我想凭借着风力回到天上去看一看,又担心美玉砌成的楼宇,太高了我经受不住寒冷。
18、13此事:指人的“欢”“合”和月的“晴”“圆”。
19、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词前的小序交待了写词的过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因为与当权的变法者王安石等人政见不同,自求外放,辗转在各地为官。他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以求兄弟多多聚会。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公元1076年的中秋,皓月当空,银辉遍地,词人与胞弟苏辙分别之后,已七年未得团聚。此刻,词人面对一轮明月,心潮起伏,于是乘酒兴正酣,挥笔写下了这首名篇。
20、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何似一作:何时;又恐一作:惟/唯恐)
四、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文网
1、每个人心中,都有一个苏东坡。每逢中秋佳节,我们会在心里默念苏东坡的千古名句:“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孤独失意的时候,会想起苏东坡的这句:“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遇到人生起伏,失望落寞的时候,也会用苏东坡的这句诗来勉励自己:“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3、(3)傅道彬:《晚唐钟声:中国文学的原型批评》,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版。
4、6归去:回去,这里指回到月宫里去。
5、子由: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与其父苏洵、其兄苏轼并称“三苏”。
6、林语堂说,苏东坡是一个“不可救药的乐天派”,他曾被命运高高地举起,准备大有一番作为的时候,却又被命运重重摔下。
7、点上方绿标即可收听主播朗读诗词
8、小学生必背古诗词|《示儿》
9、从恼月的强烈,到望月的共享,情感不是一味强烈,而是一张一弛,节奏起伏有致。苏轼对弟弟苏辙很有感情。这个弟弟,也真是一个不简单的弟弟。
10、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1、(1)丙辰:指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这一年苏轼在密州(今山东省诸城市)任太守。
12、不胜(shèng,旧时读shēng)经不住,承受不了。胜:承担、承受。
13、月儿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自己。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14、文学知识——(水調歌頭)詞牌名,又名“元會曲”“凱歌”“台城游”“水調歌”“花犯念奴”“花犯”。以毛滂《元會曲·九金增宋重》為正體,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另有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兩仄韻,後段十句四平韻、兩仄韻;雙調九十五字,前段九句四平韻、五葉韻,後段十句四平韻、五葉韻等變體。
15、来稿请发至邮箱gzyw@txlexue.com。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作者: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7、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18、(5)《苏轼诗文鉴赏词典》,上海辞书出版社,2012年版。
19、明月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的?我端起酒杯悄悄向苍天打听。仙凡有别,不知道天上的宫殿里,今天晚上又是何年何月。好想乘着清风回到天上,却担心在琼瑶砌成的玉楼上,受不住那高耸云霄的寒凉。其实又何必回到天上?像现在这样,一边在月光下翩翩起舞,一边低头玩赏着月光下的清影,不胜却在月亮上许多吗?
20、这首词是公元1076年(宋神宗熙宁九年)中秋作者在密州时所作。苏轼曾经要求调任到离苏辙较近的地方为官,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苏轼差知密州。到密州后,这一愿望仍无法实现。
五、《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古诗拼音版
1、小学生必背古诗词|《三衢道中》
2、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3、月亮缓缓转过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丝毫睡意的我。明月的心里不该对人们存在什么怨恨吧,如果没有,为何偏偏总是等到人们别离的时候才圆满呢?唉,算来也不该怪怨明月,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亮亦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种事自古以来就一直难以周全,不是吗?愿只愿,思念的人儿健康长寿,纵使相隔千里,也能和我一起共享这美好的月色。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5、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
7、(10)何似:何如,哪里比得上。
8、每天一首古诗词|众里寻他千百度
9、被选入人教版高中语文教材的白居易的千古名篇《琵琶行》里面的“秋月”描写不同凡响。
10、明月从什么时候才开始出现?我端起酒杯遥问苍天。不知道在天上的宫殿,今天晚上是何年何月。我想要乘御清风回到天上,又恐怕在美玉砌成的楼宇,受不住高耸九天的寒冷。翩翩起舞玩赏着月下清影,哪里比得上在人世间?
11、(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12、转朱阁,低绮(qǐ)户,照无眠: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指诗人自己)。朱阁:朱红的华丽楼阁。绮户:雕饰华丽的门窗。
13、(7)琼(qióng)楼玉宇:美玉砌成的楼宇,指想象中的仙宫。
14、月儿移动,转过了朱红色的楼阁,低低地挂在雕花的窗户上,照着没有睡意的人。明月不应该对人们有什么怨恨吧,可又为什么总是在人们离别之时才圆呢?人有悲欢离合的变迁,月有阴晴圆缺的转换,这事儿自古以来就很难周全。希望人们可以长长久久地在一起,即使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亮。
15、诗歌中共有五次写到“月”。开篇诗歌就以“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的诗句来渲染饯别的悲惨。在枫叶飘飞、荻花凋零、凉风瑟瑟的深秋时节,作者和朋友饮酒作别。月色朦胧,醉意朦胧,一轮昏黄的月亮浸泡在江水里,仿佛是泪眼,又像月会随水流去。这里的月,起到渲染烘托诗人感情的作用,而且还为下文写“忽闻水上琵琶声”的惊喜埋下伏笔。
16、《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为宋代苏轼所作,全诗原文如下: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7、来历:“水调”二字典出于隋炀帝命人凿京杭大运河历史典故,“歌头”是唐《水调歌》中序第一章,故是“头“。词牌出处:《隋唐嘉话》:“隋炀帝凿汴河,自制《水调歌》。”简介:《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全文: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赏析:《水调歌头》这首词借明月表达对亲人的思念和美好祝愿,表达了诗人旷达的胸襟和乐观的情致。
18、(5)天上宫阙(què):指月中宫殿。阙,古代城墙后的石台。
19、15千里共婵(chán)娟(juān):只希望两人年年平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一起欣赏这美好的月光。共:一起欣赏。婵娟:指月亮。
20、每天一首古诗词,腹有诗书气自华。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