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游子吟唐孟郊古诗朗读(100句)

2023-01-25 15:34:24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游子吟唐孟郊古诗

1、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2、孟郊,(751~814),唐代诗人。字东野。汉族,湖州武康(今浙江德清)人,祖籍平昌(今山东临邑东北),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3、赏析: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实际上是两个词组,而不是两个句子,这样写就从人到物,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突出了两件最普通的东西,写出了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之情。

4、慈祥的母亲手里拿着针线,为离家远游的孩子缝制身上的新衣。临行前,母亲一针针密密地缝着衣服,担心孩子要很久才能回家。谁说子女像小草似的那点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如春天阳光般的母爱呢?

5、母亲对子女的爱,无处不在。在这首诗中,诗人选取母亲为游子缝制衣衫这一生活中常见的场景,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孩子“迟迟”难归。慈母对孩子的一片深情,通过日常生活中的这一细节自然流露出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诗人以反问的语气,强烈地表达出了子女对母亲永远有着报答不完的恩情。本诗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

6、孟郊(751年-814年),字东野,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唐代著名诗人。孟郊工诗。因其诗作多写世态炎凉,民间苦难,故有“诗囚”之称,与贾岛并称“郊寒岛瘦”。孟诗现存500多首,以短篇五古最多。今传本《孟东野诗集》10卷。

7、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担心的是儿子迟迟回不来,衣服破损。

8、《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古体诗。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全诗共六句三十字,采用白描的手法,通过回忆一个看似平常的临行前缝衣的场景,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此诗情感真挚自然,千百年来广为传诵。

9、孟郊,(751~814),唐代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

10、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

11、注释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游子:指诗人自己,以及各个离乡的游子。临:将要。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谁言:一作“难将”。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12、紧接两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写出了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这里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母子的骨肉之情。行前的此时此刻,母亲的千针万线,针针线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慈母的一片深笃之情,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朴素自然,亲切感人。这里既没有言语,也没有眼泪,然而一片爱的纯情从这普通常见的场景中充溢而出。

13、唐诗三百首|027《郡斋雨中与诸文士燕集》(唐)韦应物

14、论语诵读——论语(宪问篇一)

15、谁言寸草习,报得三春晖。

16、国学诵读—增广贤文

17、(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18、(23)小学必背古诗75首——别董大(唐)高适(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9、(25)小学必背古诗75首——绝句(唐杜甫)(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20、④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二、游子吟唐孟郊古诗朗读

1、但很不幸,孟郊落榜而归!转眼五年过去了,母亲觉得儿子是个对国家有用的栋梁之才,便劝他再参加一次“高考”,终于皇天不负有心人,孟郊考上了。但他并没有因此而走向人生巅峰。年过半百,孟郊才得到一个去溧阳县当治安管理员的机会,结束了颠沛流离的生活。

2、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3、《游子吟》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古代,有一种民间风俗,家里有人出远门,母亲或妻子为出门人做衣服,做得针脚细密,人就会早早归来,反之回来得就晚。母亲把针脚缝得细密,就是希望让儿子早日归来。

4、唐诗三百首|038《关山月》(唐)李白

5、翻译: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6、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

7、三字经(三香九龄能温席)

8、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9、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10、正像小草难以报答春天的阳光一样,

11、三字经(十父子恩夫妇从)

12、(3)小学必备古诗75首——江南汉乐府

13、论语诵读——颜渊

14、唐诗三百首|025《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唐)岑参

1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孟郊

16、(国学启蒙《增广贤文》教念)(3)莫道君行早,更有早行人

17、试题答案:(1)春日的阳光,比喻母爱。(2)伟大母爱母亲为临行儿子缝补衣裳小草子女草心子女的心春天的阳光深切伟大的母爱温暖成长母爱母子间的融融亲情

18、(21)小学必背古诗75首——望天门山(唐)李白(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9、吟:古代诗歌的一种文体,属于歌行体,有长有短。

20、三字经(十一凡训蒙须讲究)(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三、游子吟唐孟郊古诗带拼音

1、国学诵读——增广贤文上

2、(1)春日的阳光,比喻母爱。(2)伟大母爱母亲为临行儿子缝补衣裳小草子女草心子女的心春天的阳光深切伟大的母爱温暖成长母爱母子间的融融亲情

3、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释文。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4、孟郊。《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最为脍炙人口的诗作。凸显并歌颂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诗人对母爱的感激以及对母亲深深的爱与尊敬。

5、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6、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7、尾联,从“欲报之德,昊天罔极”化出,但较之原诗句,比拟切当,对比强烈,形象更为鲜明;而且“游子不言苦,家书但云安”,要解脱和抛却的是悲苦和哀愁,知难而前,锐意进取,冀报恩于万一。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习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8、(1)小学必背古诗75首—咏柳

9、(27)小学必背古诗75首——枫桥夜泊唐张继(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0、▲指导老师:池婷婷老师

11、(4)小学必背古诗75首—敕勒歌北朝民歌

12、次联,集中写慈母的动作和意态,表现了母亲对儿子的深笃之情。虽无言语,也无泪水,却充溢着爱的纯情,扣人心弦,催人泪下。诗人进行了合理的想像,揭示了慈母情爱的含蕴,原来临行缝制的游子衣上,密密匝匝飞走的针线,竟是慈母的丝丝缕缕情思。

13、南京大学,周凯教授:(百家讲坛)今古话溧阳2向来泪染手缝衣孟郊和他的《游子吟》http://tv.cctv.com/2021/04/08/VIDEjtjtenFP57p03iGkz2YM21040shtml

14、(7)小学生必背古诗75首—风

15、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

16、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游子吟

17、唐诗三百首|013《送綦毋潜落第还乡》(唐)王维

18、(24)小学必背古诗75首——春夜喜雨唐杜甫(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9、《游子吟》是一首歌颂母爱的诗,全诗没有华丽的辞藻,但是情深意切,感人肺腑。孟郊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全诗最后用一双关句,写出儿子对母亲的深情。

20、孤灯下,白发鬓鬓的妈妈正在为即将远行的儿子缝制衣裳。细细地缝啊,密密地缝,怕的是他一去几年迟迟不回。细细地缝啊,密密地缝,缝进了妈妈的牵挂和祝福。妈妈的爱,深如大海,高如蓝天,就像春天的阳光哺育了小草,做子女的将何以回报?

四、游子吟唐孟郊古诗意思

1、儿女怎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的恩情呢?

2、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3、最好的喜欢,就是你的点赞

4、意思: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5、孟郊(751—814),字东野,唐代著名诗人。湖州武康(今浙江省德清县)人,祖籍平昌(今山东德州临邑县)。先世居洛阳(今属河南洛阳),后隐居嵩山。

6、游子吟孟郊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注释)

7、唐诗三百首|032《东郊》(唐)韦应物

8、商务合作,请联系QQ:724352230

9、谁言:一作“难将”。言,说。

10、(20)小学必背古诗75首——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唐)王维(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1、唐诗三百首|024《宿王昌龄隐居》(唐)常建

12、谁说小草的心意,能够报答春日阳光的抚育之恩?

13、母亲的慈爱,不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吗?有谁能说,沐浴着阳光的小草,能够报答得了太阳的恩情啊!

14、论语诵读——论语(宪问篇四)(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5、唐诗三百首|014《送别》(唐)王维

16、唐诗三百首|016《渭川田家》(唐)王维

17、(18)小学必背古诗75首——鹿柴(唐)王维(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18、(国学启蒙《增广贤文》教念)(2)是亲不是亲,非亲却是亲

19、孟郊一生穷愁潦倒,直到五十岁才得到溧阳县尉的卑微职位。此诗便是他居官溧阳时所作。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颠沛流淳,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此诗写的正是这样的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都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20、《游子吟》是孟郊在溧阳所写。作者早年漂泊无依,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住。诗人饱尝了世态炎凉,更觉亲情可贵,于是写出这首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五、《游子吟》唐孟郊的古诗

1、“游子无寒衣”,“游子暮何之”,也许就是慈母系情的“意恐迟迟归”的内涵。“短章蕴藉”(《白石道人诗说》),是诗意的生发,更是意境的升华。

2、诗词|成语|文化|亲子

3、唐代孟郊扩展资料创作背景

4、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5、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的是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有谁敢说,子女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够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

6、唐代著名诗人。现存诗歌500多首,以短篇的五言古诗最多,代表作有《游子吟》。有“诗囚”之称,又与贾岛齐名,人称“郊寒岛瘦”。元和九年,在阌乡(今河南灵宝)因病去世。张籍私谥为贞曜先生。

7、(26)小学必背古诗75首——江雪(唐)柳宗元(少儿国学经典诵读)

8、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

9、译文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前一针针密密地缝缀,怕儿子回来得晚衣服破损。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

10、紧接两句写出人的动作和意态,把笔墨集中在慈母上。通过慈母为游子赶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

11、文|丁老师朗诵|网络诵唱

12、《游子吟》是唐代诗人孟郊创作的一首五言诗。

13、《游子吟》写于溧阳(今属江苏)。此诗题下孟郊自注:“迎母溧上作。”孟郊早年漂泊无依,一生贫困潦倒,直到五十岁时才得到了一个溧阳县尉的卑微之职,结束了长年的漂泊流离生活,便将母亲接来同住。诗人仕途失意,饱尝了世态炎凉,此时愈觉亲情之可贵,于是写出这首发于肺腑、感人至深的颂母之诗。

14、慈母用手中的针线,为远行的儿子赶制身上的衣衫。

15、(答案)把母爱比作“春晖”,把自己比作“小草”。

16、寸草:在这里象征子女。

17、《唐诗鉴赏辞典》(上海辞书出版社)

18、寸草:小草,比喻游子。

19、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

20、自古至今,无论沧桑如何变幻,唯有母亲对孩子的深情是不变的,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像孟郊所写,伟大的母爱正是蕴藏在日常生活的细节之中,需要人细细体会,母亲的慈爱,就像这春天里太阳的光辉,沐浴着阳光的小草,是无论如何都报答不了太阳的恩情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