形容变化大的诗句有哪些(100句)
一、形容变化特别大的诗句
1、又如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一文,以“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兴开头,用具体的形象来渲染气氛,激发读者想象,在构思上也有统摄全文,引起故事的作用。
2、(注)①那:同“哪”。②渺然:广阔辽远的样子。
3、我讲这首诗设计的预习:
4、这个动态美是怎么呈现出来的?
5、渝此约,有如酒。 《怀惭》
6、再如郑振铎《燕子》:在微风中,在阳光中,燕子斜着身子在天空中掠过,唧唧地叫着,有的由这边的稻田上,一转眼飞到了那边的柳树下边,有的横掠过湖面,尾尖偶尔沾了一下水面,就看到波纹一圈一圈地荡漾开去
7、比如杜甫的《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这首诗很长,其中有两句大家最熟悉:“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这是杜甫史诗性创作的一个标志;再比如他的《北征》,也非常长。像苏轼、欧阳修,他们都写过长诗,这些长诗是那个时代的记录,从诗歌史的角度看,绝对属于上佳之作,但因为形制较长,不便于记诵流传,所以一般读者不太熟悉。
8、语卿且勿眄,水清石自见。
9、愁锁巴云往事空,只将遗恨寄芳丛。
10、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代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11、最妙的是隐用典故,诗人把典故融化在诗歌中,如同自己写的一样,不露痕迹。读者即使不知其中用典,也不影响理解诗意。
12、点评:这是一篇描写默默无闻的蒲公英的文章,对蒲公英坚强,随遇而安,落地为家的生动描写,引人入胜,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对蒲公英孕育生命的比喻贴切,用词生动,使文章更加有声有色。
13、幸好清光里,安仁谩起悲。
14、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逃生何处可茅庵,城市山林总不堪。
15、(1)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诗歌鉴赏通常涉及抒情(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描写(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此外还有记叙(多用于叙事诗)和议论(多用于点明诗歌主旨)等。
16、(2)修辞手法:主要有比喻、对偶、夸张、借代、设问、反问等,其特点和用法跟现代文学作品中的修辞手法大致相同。
17、望岳(杜甫)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登泰山(元)贾鲁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使者久尘嚣,望之不胜喜。无缘凌绝顶,诣祠聊致讄。夫何一殿存,千间暴遗圮。人言遭劫火,金源乱兵里。感此废昔年,伤今未能理。飞奏入彤庭,经营良在迩。奈何齐鲁饥,百姓食糟秕。神兮愿效灵,穰穰多乐祀。行当复故宫,金碧荡瞻视。
18、树林醒来了,在晨风中梳理了头发,又忙着往脸上擦抹着玫瑰红的朝霞,然后在微风中轻轻摇响绿叶,唱着一支动听的歌。
19、注:①此词是词人刚被贬官休宁(今安徽休宁县)时所作。②“兽火”指炉火。
20、主持人:这些耳熟能详的古诗词,其实已经有很多人讲过了,您的讲解和其他人的讲解有什么不同?您一直致力于普及古诗词,在个人研究和普及之间,您怎么找到一个合适的分寸?
二、形容变化大的诗句有哪些
1、然后写动态美:静物→缓慢启动→快速行进→全城风景。
2、漫卷诗书喜欲狂.以上1句最贴切秋波媚(宋)陆游七月十六日晚登高兴亭望长安南山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多情谁似南山月,特地暮云开.灞桥烟柳,曲江池馆,应待人来.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赏析(原文)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3、在绿色的草原上,白色的绵羊悠然自得,黑色的猪群不停地呼噜着,像是对什么表示赞许。成千上万的小鸡,成群结队的长毛山羊,在见不到一个人影的绿草地上,安闲地欣赏着属于它们自己的王国。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4、耳空:溪声浣女声,声声过耳。
5、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今日良宴会》古诗十九首
6、动静结合。在描写景物时注重动态与静态的相互映衬,或有动有静,或以静写动,或以动写静。
7、大家都知道会理论不会写诗这是一个很大弊端,作为一个诗词爱好者,会讲、会点评,这只能说是理论的的一些东西,战争片大家可能不陌生,应该是经常看吧?理论学的再多不会动手,那只能说是个先生。
8、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大概念地提出是从五年级上册开始的。
9、译文: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应当用新眼光来看到(我)。比喻即使多日不见,别人已有进步,即不能再用老眼光去看人。
10、白雪覆盖下,大地一片苍茫。白玉似的大山横卧于原野之中,披雪的树林分立在宽阔的大道两边。诗句描绘出一幅异常寥廓的雪天景致。放眼于雪野,竟是这样一幅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遥远处,玉山蜿蜒而卧,曲如白莽,使天空、雪野浑然一体。渐收视线,玉树琼枝如笼着白色的烟雾,一路漫肆着,直与远处的玉山相连接。两句诗近境与远景遥遥相接,自成一体,使人感到清幽淡远而绝不孤凄冷清。
11、A.首联中“三”泛指作者多次来集庆寺游玩,表现对这座寺院的喜爱。
12、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恰当的两项是()()
13、文中“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两句很多人取名为“松月泉石图”,视觉、听觉、触觉,一应俱全,暖色、冷色、中和之色,交相辉映。山泉清澈,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犹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这是多么清幽明净的自然之美啊!
14、想做将军,就得会实际,所以要理论与实际结合,即要会理论也要会实际的战术,说这么多,就是要告诉大家,学习诗词是同样的道理,要动笔写,下面我看是说下写作的技巧,可能在讲课的时候有些老师说过,毕竟啊!万变不离其宗,道理都是一个。
15、(答案)①借景抒情。借芜城登高远眺所见的凄迷秋景,抒发归乡之情、羁旅之愁。②远近结合。京口寒烟暮鸦、历阳秋雁是远景,清江木落、浦口风大是近景。③视听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是视觉描写,木落、风多是听觉描写。④虚实结合。寒烟、暮鸦、秋雁、木落、风多是实写,“长疑雨”“欲上潮”是虚写。
16、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7、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
18、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回答问题。(2013全国2卷节选)
19、江南江北旧家乡,三十年来梦一场。吴苑宫闱今冷落,广陵台殿已荒凉。——五代李煜《渡中江望石城泣》
20、(答案)四两句运用了借古讽今的手法来抒情。通过写一位白发老翁唱太平曲,寄寓诗人自己对时政的深沉叹息。借开元盛世反衬僖宗的荒淫昏朽,表达人们对太平盛世的思慕,对危机深重,国势飘摇的社会现实的不满。
三、形容巨大变化的诗句
1、(解析)审题干,可知是问描写手法,所以思考时要从描写手法入手。解题时可知,这首诗没有对梅花的正面描写,而是写了梅花的生长环境和作者的感受。所以是用了烘托和渲染的手法。然后结合诗句分析即可。
2、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3、此诗通过描写春天游湖所见的双飞燕子,夹岸桃花,春雨断桥、柳荫小船等四种具体可视的美景,动静结合,远近结合构成了一幅完整的、生动优美的春游画面,图画中有动有静,有人有物,景与物完美地融合为一体,表现了诗人对大自然的热爱和喜悦之情,体现了中国古代写景诗歌诗中有画的特点。
4、始惊三伏尽,又遇立秋时。
5、风雪中,山野里的鸦雀将身子紧缩成一团,相互依偎。城里的狗在雪地里欢腾跳跃,不肯回家。诗句描绘雪中的景象。诗人不是正面描绘雪景,也不是直抒其情,而是通过“山鸦”、“邑犬”在雪中的活动,从侧面来描写雪。特别是后一句,通过狗在雪地里的撒欢腾跃,写雪给人间带来的喜悦,形象而生动。
6、康震:不只是现在,就是在唐代、宋代的时候,人们也在读前代的诗词,也在读古典诗词。无论是先秦两汉,还是魏晋隋唐、宋元明清,或是近代、现代、当代,古典诗词阅读都是中华民族的一个习惯、传统。现在,有些家长比较着急,恨不得让孩子两三岁就开始记诵古典诗词,其实这就是一个民族的文化传统,就是一种渗透在血脉当中的学习习惯,更是一种文化传承。
7、阅读下面这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8、(1)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两项是()
9、课文最后“这就是真正的荷兰”中的“这”指的是傍晚呈现出的这许许多多的景物。
10、口语交际、习作、日积月累
11、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唐代崔颢《黄鹤楼/登黄鹤楼》
12、等到高潮时,那不是一片一片地涌过来,却是一大块一大块地跃过,来到了沙滩上,便跳起来,飞起来,轰轰地怒号。
13、课后二:作者眼中真正的荷兰是什么样的?作者为什么反复强调这就是真正的荷兰?
14、译文:年年岁岁繁花依旧,岁岁年年看花之人却不相同。
15、清晨,郁金香的花瓣上落下一滴滴小水珠,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恰似一颗颗光彩夺目的小珍珠。突然,花瓣晃动了两下,几颗小珍珠合并成了一颗大珍珠镶嵌在亭亭玉立的郁金香上,给郁金香增添了几分色彩。
16、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17、学习要求:默读下面两篇短文,说说你对金字塔有了哪些了解?两篇短文用了不同的方式写金字塔,你更喜欢哪一种?说说你的理由。
18、浮生只合尊前老,雪满长安道。故人早晚上高台,赠我江南春色一枝梅②。
19、你看,使用典故,就不是普通的“快餐文学”了,其中韵味,需要细细品味。
20、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四、形容变化大的诗词
1、(1)诗中运用了哪种表达技巧(表现手法)?请结合诗句分析。
2、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3、为何用典?使用典故,可以用简洁的文字表达复杂的感情,使文章情感委婉含蓄,具有弦外之音、言外之意。
4、威尼斯的小艇有二三十英尺长,又窄又深,有点像独木桥,船头和船艄向上翘起,像挂在天边的新月,行动轻快灵活,仿佛田沟里的水蛇。
5、所以课文前边对小动物的描写也是静态美。
6、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春蚕又插田。
7、金绣球的花是黄色的,花瓣紧紧地抱在一起,好似一张张孩子的笑脸,用好奇的大眼睛四处张望,有的还是一个小花蕊,正躲在绿色的大伞下面乘凉,又好像是害羞的小姑娘,不敢露出那圆圆的小脑袋。至于它的香气嘛,清醇浓郁,那一团团的香气,真让人心醉。
8、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回。
9、高高耸立的天山雪峰,云缠雾绕,终年不散,白雪皑皑,巍峨壮丽。诗句写天山阴霾重重、积雪层层的景象。皑皑雪峰,云雾缭绕,遮天蔽日。诗人仅用“常不开”三字,就恰到好处地点出了“雪云”的浓密稠实的程度。雪是白的,山是白的,云也是白的。白云锁雪峰,“雪”、“山”、“云”浑然一体,着笔全在“常不开”上。日照雪山是美景,而白云缭绕终年不散的景致更美,更富诗的意境。两句诗构成了一幅晶莹剔透的雪山白云图,令人再三惊叹诗人的造化神笔。
1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平芜古堞暮萧条,归思凭高黯未消。
12、曹操在《魏武故事载公十二月己亥令》:“设使国家无有孤,不知当几人称帝,几人称王。”其中大义凛然颇有责任感,但是除了曹操本人例外,因为曹操早在十五年前就已开国,南面称孤,后来连称王的时间也比刘备或孙权还早,因为刘备在建安二十四年称汉中王,二年后称帝;孙权建安二十五年向曹丕称藩臣服后称王,八年后称帝。曹操扫除其它称孤、称王,并非为了效忠汉室,最后曹操自已也称孤、称王。如果对你有帮助,请给有用,谢谢。
13、课后三:作者笔下的牛、马、羊等动物都别有一番情趣,如“牛犊的模样像贵妇人,仪态端庄”。找出这样的句子,读一读,再把它们抄下来。
14、主持人:您是大学教授,这么多年来一直致力于古典诗词普及,您认为大众为什么要去读这些古典诗词呢?
15、(附)古诗文中不得不知的19个文学典故
16、(答案)这四句每句一景(或“一事”),用的是赋的铺陈手法,从景物(环境)和人事(人物活动)两个方面展开描写。典雅的环境和人物的悠闲相互映衬,颈联的妻子“画纸”,稚子“敲针”,是细节描写,突出了人物的安闲,而颔联的燕子“去来”与沙鸥“亲近”,属环境描写,以环境的安闲映衬人的安闲,这两联通过直接与间接相结合的手法体现了“幽”。
17、威尼斯是世界闻名的水上城市,河道纵横交叉,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
18、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旌危。
19、平生三宿此招提②,眼底交游更有谁。
20、描写范围包括景物或人物整体的样子、位置、颜色、形状、细部的变化。
五、形容变化极大的诗句
1、(解析)本题考查鉴赏古代诗歌的表达技巧的能力。后两联写景,所以手法可从景情之间的关系和写景技巧的角度分析。从景情关系上,寓情于景,诗人在寂静的山林中赏花听鸟鸣,写出了作者的闲适之情,以及对这种隐逸生活的向往;从写景技巧的角度,可从听觉“鸟鸣”和视觉“野花”的角度分析,视听结合,写出了山谷中景物的清幽,写出作者的闲造之感。
2、一个完美的风景描写应该怎样结束?
3、康震:我遇到心情不愉快的时候,一般会写写字,写字要全神贯注,凝神静气,特别是临帖,一定要静心,这样就很自然地忘掉那些不愉快的事情了。我也特别喜欢旅游,喜欢到自然山水当中去,人本来就是自然的产物,所以多跟自然打交道,在不疲劳的情况下是大有助益的。
4、动静相间法,亦称动静结合法,或称动静交错法,化静为动法。它是指在描写场面或画面时,将动态与静态的描摹交叉结合起来,使画面丰富多彩,使文章起伏跌宕的写作方法。运用这种方法使动态和静态彼此映衬,相得益彰,能使所状之物,所绘之景,更加生动逼真。
5、去年白帝雪在山,今年白帝雪在地。冻埋蛟龙南浦缩,寒刮肌肤北风利。
6、兴来只自得,佳处莫能传。
7、点面结合。写景状物时,不是孤立地静止地写主体物,还写主体物周围的联系物,有点有面,烘云托月,使主体形象更丰满,更有特色。
8、翻译:世事无常,荣华难久。
9、虽然不是夜晚,可是大江、高山都披着银辉,好象是明亮的月光千里普照,天地没有半点私心,使千家万户都变成了如玉似银的一片白色。这两句诗写雪后的景象。构思得很巧妙,前一句以白昼比喻雪夜,但写得很婉转,展露了人物心理变化的层次:看到白色先疑是月,又想到不是夜晚,然后得知是雪(当然在现实中人们并不会如此)。后一句更奇特,看到白雪无所不至无处不在,于是联想到天地的“无私”来,其实天地并不是人,哪里有“私”与“无私”的道德观念?这是诗人心理活动的显露。这两句写雪立意高,写法也很高明。
10、 年代: 宋 作者: 李曾伯 问讯南州守。
11、D.尾联写夜里诗人独自在感化寺的山林中静坐,感受清风从空荡荡的松林间吹过,似有秋意,空林、松风让诗人备感孤寂。
12、越走近故乡,内心就越发恐慌。即使在路上遇见来自故乡的人,内心虽迫切想知道故乡的情形,却反而犹豫踌躇不敢发问。
13、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刘禹锡
14、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15、课文中有个气泡:“我体会到了文中描绘的荷兰牧场的宁静之美。”这个宁静之美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16、石见何累累,远行不如归!
17、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接着又看见第二只、第三只……我们继续拍掌,树上就变得热闹了,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
18、官梅疏艳小壶中。暗香浓。玉玲珑。对景忽惊,身在大江东。上国故人谁念我,晴嶂远,暮云重。
19、请简要赏析这首诗的抒情方式。
20、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明代杨慎《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