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描写旧城新貌的句子(100句)

2023-01-25 15:14:5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形容城市旧貌换新颜的句子

1、②科学技术发展日新月异,不断改变着这个世界的面貌,给人类的生活带来便捷和舒适。即便如此,人类的生活和发展也仍然面临很多困境和难题,比如疾病、人口老龄化、气候变暖……

2、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3、B.劳拉在老板的接待室里看到了一个年轻女孩,文章使用了夸张手法,写她“亲切友好、意志坚定、长相漂亮、能承受压力”。

4、释义: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也指闹得很凶。

5、(10)一九三六年,余游击于赣南山脉一带,往来作战,备极艰苦。八月值余三十五岁生辰,赋此寄怀。大军西去气如虹,一局南天战又重。半壁河山沉血海,几多知友化沙虫。日搜夜剿人犹在,万死千伤鬼亦雄。物到极时终必变,天翻地覆五洲红。万里长征犹忆泸关险三军远戍严防帝国侵——朱德

6、如有片刻懈怠,就不能够达到远方了

7、意思是:旧的面貌换成新的容颜。

8、旧地重游,看到的除风景依旧在之外,还“多了楼台亭阁(释义:多了一些楼台亭阁)”。想当年,这里曾是"黄洋界上炮声隆(释义:黄洋界上红军炮火轰鸣)"的浴血战场;如今"旧貌换新颜(释义:哪里还有半分它昔日的容颜)",成了人来车往的旅游胜地。

9、(答案)CDCDAB

10、劳拉愤怒地将《招聘广告》杂志扔进角落,它扑通一声掉进了猫砂[注]里。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12、全诗开头第一部分中选用了一连串的动词:“抓”“贴”“搂”“扑”,生动、形象、传神地写出了诗人踏上延安土地时的激动以及与亲人重逢时的喜悦。用“抓”而不用“捧”,用“贴”而不用“放”,“抓”,原指手指聚拢,使物体固定在手中。这里有紧握不放之意;“贴”紧挨的意思,这里表现诗人对延安的亲密无间和诗人珍爱延安土地的强烈感情。“抱”和“搂”都有以手臂围住的意思,但不用“抱”而用“搂”,是因为“搂”表示大幅度动作,富有力度,这就更加反映出作者内心的激动。至于“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更体现出“情动于中而行于外”,这些外在的动作,揭示了作者的内心,表达出诗人见到延安亲人时的极度兴奋、喜悦。

13、两个诗节,句首都用了叠词,组成了排比句式,描写出一条条“宽又平”的街道,一座座“披彩虹”的楼房,一盏盏“高又明”的电灯,一排排“迎春风”的绿树。把四个修饰语后直用作谓语,不但押韵,而且起了强调作用;“披彩虹”、“迎春风”,又都拟人描写楼和树;从而描写出了延安城一派整齐优美、兴旺发达的景象。

14、蒲公英有着矮矮的个头,她们的花托上长着金灿灿的花瓣,可真漂亮!花瓣落了,花托上长出了一个个柔软的绒球。一阵风吹过,那洁白的绒球已经准备好了降落伞,离开了妈妈的怀抱,随风飘荡到另一块陆地——重新安家。

15、昆仑山高邙山矮,禹王马蹄长青苔。

16、对于北京这样的超大城市,城市副中心的建设势在必行。目前北京已超过最优规模,而在京津冀城市群中只存在北京和天津两个超大城市,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发展严重不足,缺少发挥“二传”作用的中间层。因此,要缓解北京“城市病”,亟需有达到一定规模的城市副中心,一方面分担北京中心城区的功能,增强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另一方面发挥其城市规模效应以及与超大城市的协同效应,促进周边中小城市的发展,改善其基础设施条件、投资环境以及城市间交通运输条件,从而逐步形成一个良性的城市群结构。

17、今非昔比(jīnfēixībǐ)昔:过去。现在不是过去能比得上的。多指形势、自然面貌等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18、C“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放在开头,陈述对象与前文保持一致,衔接更紧密,排除A、D项;再比较B、C两项,“在深度融合中发展”与后文衔接不好,排除B项。

19、龙头城市增添新的动力。

20、C.“杨花轻易飞”中,“杨花”质轻易飞,寄寓了诗人漂泊无归的人生感慨。

二、描写旧城新貌的句子

1、A.诗人关注渔夫的日常生活,描述了一幅真实自然的渔家的生活场景。

2、潮流与实力相关,国家实力决定能否引领潮流

3、读音:(huànrányīxīn)

4、人们常说,最美不过家乡的水。

5、乌云遮明镜,黄水吞金钗。

6、参考立意:①不让英雄流血又流泪;②致敬英雄,倡导见义勇为;③为见义勇为英雄保驾护航。

7、以上四则内容都谈到了古代君子应具备的品格,请以中国文学作品中的一个君子形象为例,谈谈对这四则材料中任意一则的理解。

8、广东省汕头市2022届高三上期中考试语文试题

9、译文:人们只看到时光流逝的象飞箭那么快,却不知道天道的运行轨迹弯曲的象弓一样。

10、来到了家乡,啊!真美!难道这是我的眼睛花了?我揉了揉眼睛,没有呀!本来以前那坑坑洼洼、崎岖不平的小路,现在已变成一条平平坦坦的柏油路,路两旁种满了花草树木,蜜蜂在唱歌,蝴蝶在跳舞,高楼大厦拨地而起。

11、生存是在深渊的孤独里。

12、然后总写话题。“一口口的米酒干万句话,长江大河起浪花”:“千万句话”,高度夸张,“长江大河起浪花”,形象比喻,表明话题广泛,谈到全国波澜壮阔的发展形势,显示出热烈交谈的情景,体现了欢欣激动的感情。最后一个小节,通过延安看到全国,由十年前的战斗生活想到今天可喜的变化。

13、我爱家乡的小河,虽然家乡的小河没有什么特别,但它毕竟陪伴我度过了童年的快乐时光。春天,河水清亮,甘甜,缓缓的流着,显得平静、诱人。河岸边草木发出新芽,开着各种野花。水里的鱼儿在游来游去,欢乐地吐着水泡,水中荡起一圈圈的波纹,在阳光的照耀下闪闪发光。夏天,只要下过几场暴雨,河水猛涨,河水的脾气会变的非常暴裂,汹涌的波涛冲击着河岸上的岩石,昏黑的河水裹着大量泥沙,就像一条巨大的黑龙。秋天,河水逐渐消退,水也清亮了许多,河滩上的菊花白茫茫的一片,在秋风的吹拂下向远方飘荡。冬天,河水变小了,绿莹莹的像一条美丽的带子,透过清澈的河水可以看见河底的沙石,经过河水冲刷的石头有各种颜色和花纹,来游玩底人都要拣几个回去作纪念呢!

14、(解析:B.语序不当,应将“研发”与“生产”互换位置;C.成分残缺,在“中国十大最美乡村”后加上“称号”;D.搭配不当,可将“和城市布局”删去。)

15、B曲解原意,“劳拉却对自己充满信心”的说法错误,劳拉虽然接到了面试通知,但她心里没底,只是祈求好运的降临。

16、(2)昆仑山惊邙山呆(拟人)

17、招牌上的字很大,隔得很远我们都能看见。

18、描写美丽的家乡的优美的句子:

19、大笔大字写新篇:社会主义——我们来!

20、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各题。

三、展现旧貌换新颜的词语

1、写出下列诗句所运用的修辞手法。

2、出自:刘心武《钟鼓楼》:“值夜的仆人和巡更的更夫听见了那声转瞬即逝的惨叫,慌忙行动起来。”

3、(出处节选)《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近现代:毛泽东

4、我喜欢野花草那顽强的性格。当狂风肆无忌惮地横冲直撞时,空地上的植物被吹的东倒西歪,野花草却傲立在大地上,绝不向狂风低头、折腰。它们挺着胸,好像在对狂风说:“我要和你决斗到底!”

5、(取材于刘洁等人的文章)

6、严冬过后,温暖的春天已经到来。那绵绵细雨让雪松吮吸着甘露,身上挂满了晶莹的水珠。经过春雨的洗礼,雪松显得精神焕发,满面春光。微风吹来,它扭动着身躯,向人们点头致意。枝叶湿润变成纯绿,使人感到旧貌换新颜了。

7、白云苍狗(báiyúncānggǒu)释义:唐杜甫《可叹》诗:“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改变如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8、D.贾平凹的《秦腔》倾注了他对故乡的一腔深情和对社会转型期农村现状的深沉思考。

9、注释:(1)鸠摩罗什:东晋时期后秦高僧,生于西域龟兹国,曾在凉州生活17年,弘扬佛法。(2)西夏碑:即“重修护国寺感应塔碑”,是迄今所见保存最完整、内容最丰富、西夏文和汉文对照字数最多的西夏碑刻,原置凉州大云寺。

10、A.葱茏:文中指蓬勃繁盛。“茏”也可写作“笼”。

11、全诗分为五个部分,紧扣“回”字,写出了回延安的所见所闻所感。

12、成语用法:作状语;比喻时光飞快流逝(不能形容其他速度)。

13、读音:(fāntiānfùdì)

14、菱蔓弱难定,杨花轻易飞。东皋春草色,惆怅掩柴扉。

15、延安是作者曾生活多年的革命摇篮,是他魂牵梦绕的第二故乡。题目《回延安》中“回”意味着重新到过去生活过的地方,容易使人联想到回家、回乡,重返自己的精神家园,拉近(突出/写出)了诗人和延安的密切关系。“延安”点明了写作的对象。

16、(20柳州模拟)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17、在井冈山斗争时期,敌人不断进行围剿,战场上硝烟弥漫、烽火连天;战士们在枪林弹雨中出生入死,九死一生的激战如同发生在昨天。

18、请结合全文内容,概括“凉州文化”的内涵并做简要解说。

19、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20、(取材于郭保林同名散文)

四、形容城市焕然一新的句子

1、D.诗歌结尾以景结情,描写白鸥悄然地离去,飞向芦花丛中,耐人寻味。

2、(2)弹雨枪林马不前,一桥飞渡箭难弦。身肩民族存亡贵,写得光辉历史篇。——冯建吴

3、C.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

4、城市的霓红冲淡了夜色,月亮也失去了往日的光泽,只是悄悄躲在屋顶或高楼的夹缝中向下张望。偶尔抬头望见月亮,也是淡淡地显得苍白无力。

5、出处:《水调歌头·重上井冈山》(作者)毛泽东

6、其实曾经是有的。在古代,丝绸、瓷器等物品都被西方人视如珍宝,愿以等量的黄金交换。而自从西方用炮火打开了中国的大门,这样的时代便一去不复返了。可见,“潮流”与经济发展、与国家实力密切相关。

7、[注]①徐照,南宋诗人,布衣终身,穷困潦倒。②醉,渔夫卖鱼得钱少,借酒消愁。

8、2021广东省各市高一上学期期末文言文阅读汇编

9、千里来寻故地,旧貌变新颜。

10、下面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合乎规范的一项是(A)

11、形容繁华的成语:车水马龙、人声鼎沸、灯红酒绿、川流不息、门庭若市、软红十丈、摩肩接踵、欣欣向荣、软红香土、八街九陌、络绎不绝、人山人海

12、B.千万条腿来千万只眼,也不够我走来也不够我看!(夸张)

13、给下列句子选词填空,正确的一项是(D)

14、稍纵即逝:shāozòngjíshì,指形容时间或机会等很容易流逝。

15、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6、自然,文学是可以超越这些的,但是,文学在故乡驻足,在故乡落泪,在故乡留影,在故乡深思,最后将故乡写成一种文学形象,永久地留存于文学的天地,也是极其伟大的。

17、本题考查理解并翻译文中句子的能力。翻译时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把句子中的每一个字都要落到实处,注意重点实词、虚词、词类活用和特殊句子的翻译,不能翻译的助词等删掉,省略的内容根据上下文补充,平时训练时注意自己确定句子的赋分点,翻译时保证赋分点的落实。本题D项“若斯须懈怠,去之已远”,意思是“如有片刻懈怠,就会远离仁义之道”,而不是“就不能够达到远方了”。故选D。

18、(每空1分,多字、漏字、错字等均不得分。如有其他答案,只要符合要求,即可给分)

19、小草永远是一个“配角”。但是,她顽强的生命力与自强不息的精神,另我对小草生出一种敬佩之心。在辽阔的大草原上,如果没有小草的装扮,草原上则是一片荒土地;城市如果没有小草的装扮,则显得暗淡无光。草虽然是一个“配角”,但它的无私奉贤另我敬佩。我为它感到骄傲!

20、出处:唐·韦庄《关河道中》诗:“但见时光流似箭,岂知天道曲如弓。”

五、城市旧貌换新颜的诗句

1、⑩造物主早把一段盛世的历史撕下来深深地埋葬在时间的泥土里,它还能萌发出新的故事、新的传奇吗?

2、为什么中国没有如此的影响力呢?

3、本试卷共10页,共150分。考试时长150分钟。考生务必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4、B.与新一代通信、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在深度融合中发展

5、本大题共7小题,共23分。

6、日新月异:新:更新;异:不同。指发展或进步迅速;不断出现新事物、新气象。

7、全诗诗人除了直接抒情,还通过人物的动作、语言、场景描写等来间接抒发情感。如动作:“手抓黄土我不放,紧紧儿贴在心窝上”“双手搂定宝塔山”。“贴”“搂”的动作,表达了诗人对母亲延安的眷念。“一头扑在亲人怀”中的“扑”字,写出了见到亲人的激动。语言:“老爷爷进门气喘地紧:‘我梦见鸡毛信来—可真见亲人……’”表现了老人的热切盼望。场景:“米酒油膜木炭火,团团围定炕上坐”写出了延安人的热情好客。

8、人,很奇怪,只有陌生才能让他们倾心交谈,生活中,每一个看似陌生的人,背后,也许有着不一样的故乡,把微笑带来陌生人,有时,你会收获到许多。好词好句

9、中华见义勇为基金会成立以来倡导见义勇为,弘扬社会正气,评选英雄模范,救助、奖励见义勇为英雄,获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10、由于长寿经济大发展,我们这里的田地渐渐减少,取而代之的是鳞次接比的厂房,一座座美丽的厂房就像一座座美丽的大花园,厂房四周那一块块绿油油的草坪象一块块绿色的地毯,花坛里的花儿争奇斗艳、吐露芬芳。晏家可谓是旧貌换新颜!晏家人民真是有着敢叫日月换新天的壮志豪情呀!

11、②清明节是缅怀与追思的节日。请你从《红岩》中选择一位英雄,写一段清明致辞,表达一个新时代青年对他(她)的纪念。要求:符合原著人物事迹,至少使用比喻、对偶、排比中的两种修辞手法。120字左右。

12、躲进小楼成一统,管他冬夏与春秋。

13、D.陛下,指站在宫殿台阶下的侍者,后演变为对帝王的尊称。

14、家乡是稻谷的圣地,春天农民伯伯稻谷的种子,夏天农民们带着笑容来,把秧苗插入田中,秋天是农民伯伯最开心的季节,农民伯伯看到稻谷向他农民伯伯鞠着躬的时候农民们格外的灿烂。

15、①离开兰州,我乘上汽车,直奔武威——古称凉州的边塞名城。时值阳春四月,我离开故城济南时已是春色酽酽、绿意沸腾了,而这里却是一派边塞景象:左边是霸气粗豪的祁连山,白雪冠顶,渗透出一缕缕凛凛寒气;右边是雄浑苍莽的龙首山,呈现出一抹冷漠的灰黄。看不见山泉流水,听不见莺歌燕语,稀稀落落的村庄里偶尔传来一两声鸡鸣犬吠,传递出一缕生命的气息。天地间一片旷达的静寂,一片枯涩的静寂。

16、粉正朝着百亿元“名小吃”的目标迈步前行。

17、据统计,目前生活在北京的韩国人和生活在上海的日本人人数都超过了10万,除北京和上海之外,受外国人欢迎的中国城市还有很多,世界正掀起一股“去中国生活”的热潮。

18、鲁迅、丰子恺、薛忆沩在同名作《故乡》中分别表达了对故乡怎样的感受?请根据材料一简要概括。(6分)

19、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能力层级为理解B。解答此类题目,需要学生平时注意积累文言实词的意思,注重和现代汉语的比较,然后审清题干,逐项对比。本题C项,“溺其职矣”“溺”,沉迷。理解错误,“溺职”意思是“失职”。故选C。

20、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