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望穿秋水,伊人何方的意思(100句)

2023-01-24 16:49:21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望穿秋水不见伊人下句怎么对

1、孤雁两三声往日的温情只换得眼前的凄情

2、(4)虚实两方面配合极为恰当,以实写虚,以虚补实,虚实相映,使全诗显得简洁洗练,而又蕴含丰富。

3、诗中表明诗人想投身仕途而又无人举荐的诗句是: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4、词目玉树临风发音yùshùlínfēng释义形容人风度潇洒,秀美多姿。亦作“临风玉树”。词目秋水伊人发音qiūshuǐyīrén释义指思念中的那个人。出处《诗·秦风·蒹葭》:“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词目望穿秋水发音wàngchuānqiūshuǐ释义秋水:比喻人的眼睛。眼睛都望穿了。形容对远地亲友的殷切盼望。出处元·王实甫《西厢记》第三本第二折:“望穿他盈盈秋水,蹙损他淡淡春山。”示例听蕉声一阵一阵细雨下,何处与人闲嗑牙?~,不见还家,潸潸泪似麻。(清·蒲松龄这《聊斋志异·凤阳士人》)

5、“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运用夸张的手法,表现友谊不受时间、空间的限制,抒发作者乐观豁达的情感;“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运用寄情于景和拟人的手法,作者借“明月”寄托自己对友人的思念,体现了对友人的忧虑、关切、同情和不舍。

6、动作描写的手法,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7、D.“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描写了诗人在后禅院的所见所感,借写鸟儿欢悦的情形和空灵的潭影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幽意和淡泊情怀。

8、太平盛世,自己不甘心闲居无事,因此渴望出仕求官,渴望被援引。

9、这首李白的《送友人》,是一首充满诗情画意的送别佳作。

10、秋水伊人望穿秋水,匆匆过客来去匆匆.秋水伊人望穿秋水,天边夕阳日落天边.秋水伊人望穿秋水,战场男儿战死沙场.秋水伊人望穿秋水,落花时节谁怜落花.秋水伊人望穿秋水,开花时节谁赏花开.

11、D.这首诗,通过送别友人,表现了诗人宽阔的胸襟、真挚的情谊和对友人的深情慰勉。

12、(感受桃花源中的幸福)桃花源中的幸福表现在何处?

13、“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两句写焦急地等待:踮起脚尖,伸长脖子,看不见恋人的影子,心里很着急,恨不得马上跑到他的家里去找他。

14、隔着竹林,(就能)听到水声,好像(人身上)佩带的珮环碰撞发出的声音,(我)心里对此感到十分高兴。

15、因为它的环境过于凄清,不能长时间地停留,于是记下当时的情景便离开了。

1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含蓄的表达了诗人求仕之心(急于求官、服务社会)的诗句是:

17、“,”两句写最后分别的场景,诗人没有直抒胸意,既委婉地表达了依依惜别之情,又留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含蓄而深沉。

18、这首诗以设问强化语言效果,请具体说明。

19、清风拂过那些古老的诗行,

20、傅雷知道儿子大赛在即,在1954年12月27日的家书中告诉儿子“不用着急,……我们大家都有信心;主要仍在于心理修养、精神修养”,他嘱咐儿子应有怎样的心态?

二、望穿秋水,伊人何方的意思

1、《泰戈尔诗选》: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及相关练习题

2、表达了作者被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的诗句是:,。

3、表现了诗人舍己为人(推己及人)、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

4、见渔人,①乃②大惊,问所③从来。④具答之。便⑤要还家,⑥设酒杀鸡

5、A.八月湖水平写出了洞庭湖的水面平静。

6、词的上阕通过描写梅花所处的环境,创设了一种怎样的氛围?

7、这首诗抒发自己想得到录用施展政治抱负,希望有人引荐的心情。杜甫的《登岳阳楼》感身叹世,表现贫病困顿中的诗人忧时忧国的情怀。

8、B.全诗重章换字,押韵和谐。体现了一唱三叹、余味无穷的特色。

9、“万籁此俱寂,但余钟磬音”是否前后矛盾?为什么?

10、《苏菲的世界》用非常通俗易懂的事情将哲学的原理演绎出来,在描述德谟克里特斯的原子理论时,小说中是通过苏菲玩积木的过程讲述的;通过皇帝的新衣来讲述苏格拉底的智慧,以及人类并非万能和无所不知的;通过戴眼镜等方式让人们理解康德的“时间和空间直观形式”;作品中通过光着身体的男人,来表现弗洛伊德的潜意识理论。

11、①全石以为底:以整块的石头为底,此句为倒装句“以全石为底”。以为,作为。②近岸:靠近潭岸的地方。近,靠近。③卷(quán)石底以出:石底周边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卷,翻卷。以,而。④为坻(chí):成为水中高地。⑤为屿(yǔ):成为小岛。

12、林尽水源,便得一山。

13、盛唐山水诗大多歌咏隐逸情趣,都有一种优闲适意的情调,但各有独特风格和成就。常建这首诗是在优游中写会悟,具有盛唐山水诗的共通情调,但风格闲雅清警,艺术上与王维的高妙、孟浩然的平淡都不类同,确属独具一格。

14、容易出现的错别字:涵(含)撼(憾)楫(揖、辑)

15、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16、4、选出对《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分析有误的一项(D)

17、①其:代“核舟”。②船背稍夷(yí):船的顶部较平。背,指船顶部。夷,平。③其:代“船背”。④甫:男子美称,多附于字之后。

18、▲史姐姐2019年8月赴日公演剧照

19、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抢东西,明目张胆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里去了。我费尽口舌也喝止不住,回到家后拄着拐杖独自叹息。

20、D.这首诗表现了主人公对意中人执着追寻的精神以及可望而不可即的绝望情绪。

三、望穿秋水不见伊人全诗

1、这首叫《无题》,作者李商隐。内容是:望穿秋水,不见伊人来,相思花好月圆,未见窗前凝,碧水

2、“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一句写孤鸿遭遇不幸,心怀幽恨,惊恐不已,在寒枝间飞来飞去,拣尽寒枝不肯栖息,只好落宿于寂寞荒冷的沙洲,度过这样寒冷的夜晚。表达了作者贬谪黄州时期的孤寂处境和高洁自许、不愿随波逐流的心境。

3、(感受桃花源的美丽)桃花源美在何处?

4、溪流两岸的形状像狗的牙齿那样交错不齐,不能够知道溪流的源头(在什么地方)。

5、C.颔联洞庭湖雄浑壮阔的博大气势,有极强的艺术感染力。

6、①林尽水源,便②得一山,山有小口,③仿佛④若有光。便⑤舍船,从口入。

7、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8、“一日不见,如三月兮”的内心独自,则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诗人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9、这首词分为上下两阙,从内容上看,上阕写,下阕写。

10、C.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11、D.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

12、①描述内容:山间风光宜人,鸟儿自由自在地飞鸣歌唱;潭水倒映着云影、树影、山影、人影,使人心中顿时摆脱一切烦恼。

13、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

14、诗人在这里以静写动,以动衬静。只剩下钟磬声音,其他什么声音也没有,暗含诗人向往佛门清静的心情。

15、诗歌尾联后来演变为哪个?颔联简化为哪个成语,这成语隐含了什么哲理?

16、1991-1995年,《苏菲的世界》分别获得挪威“宋雅·赫格曼那斯童书奖”、德国《时代周刊》文学奖、德国“青少年文学奖”,还曾荣获我国台湾省《联合报》“读书人最佳书奖”。全球销量超过三亿册。

17、水汽蒸腾,笼罩着广大的云梦泽地带,水波澎湃动荡,岳阳楼好像也瑟缩不安爱的摇晃起来。

18、想为国出仕,渴望得到引荐。

19、再听歌后邓丽君低回的诉说,“绿草萋萋,白露迷离,有位佳人,在水一方,我愿……”让人心动的不也是那美丽的忧伤与柔情的浪漫吗?汉民族追求美好,百折不回,中国式含而不露,哀而不伤。你若爱她楚楚的风姿,最佳的距离还是——在水一方。

20、伊人呦 几时你会穿过那边的丛林

四、望穿秋水盼伊人的诗词

1、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山坡羊潼关怀古》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2、敬请关注新浪微博@上海弘依梅

3、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

4、《核舟记》使用从中间到两头,先整体后局部,从正面到背面的空间顺序和总-分-总的叙述顺序介绍了“核舟”的形象,表现了作者对王叔远精湛技术的赞美和对民间艺术的赞扬。反映了我国古代雕刻艺术的伟大成就。作者用生动简洁的语言描绘了“核舟”上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和景物的特点,赞美了刻舟者的精巧技艺,同时也高度赞扬了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勤劳与智慧。

5、有个卖炭的老头在终南山里砍柴烧炭。他满脸灰尘,显出被烟熏火烤的颜色,两鬓头发灰白,十个手指乌黑。卖炭得到钱作什么用?为了身上穿的衣裳和嘴里吃的食物。数九寒天可怜身上穿的衣服很单薄,但是心里担忧炭的价钱便宜,希望天气更寒冷。夜里城外下了一尺厚的大雪,清晨,老翁驾着炭车轧着冰冻的车辙赶路。牛疲乏了,人也饿了,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老翁就在集市南门外的泥泞中休息。

6、关关和鸣的雎鸠,相伴在河中的小洲。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是君子的好配偶。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捞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醒来睡去都想追求她。追求却没法得到,白天黑夜便总思念她。长长的思念哟,叫人翻来覆去难睡下。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采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奏起琴瑟来亲近她。参差不齐的荇菜,从左到右去拔它。那美丽贤淑的女子,敲起钟鼓来取悦她。

7、诗人在一个深秋的早晨,来到一条长着芦苇的大河边,访寻他心爱的人,而心爱的人却使他感到行踪不定、可望而不可即。于是他找呀找呀,从“白露如霜”的黎明,找到“白露未晞”“白露未已”的午前,在长着芦苇的秋水边奔波,徘徊了好几个小时。通过这种访求过程的描写,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伊人”的一往深情,而且写出了他欲见不得的焦急和怅惘的心情。诗中描绘的那条阻隔于诗人与伊人之间的秋水,既是眼前之景,又显然别有含意,如果仅仅一水之隔,那他完全可以到达彼岸,见到伊人,何况诗人的追求又是那样的执着和热烈。因此这条秋水实际上象征着一种社会的阻力。正是这种阻力,才把牛郎和织女阻隔在银河的两岸,使他们“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8、07题破山寺后禅院(唐·常建)

9、A.这首诗以眼前所见景物起兴,既点出深秋季节一片萧条,又衬托出诗人凄婉的感情。

10、诗中表现诗人不甘寂寞的诗句是: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11、(7)本诗中统领全篇的诗句是哪几句?

12、以梅花高洁品质来喻示自己孤傲、坚贞自守的品格。(或答:表达自己孤傲、隐忍的品格与高洁的报国志向。)

13、“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一句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14、全诗的纲目,统摄全诗的句子或表现小伙子一般都喜欢美丽而贤惠的姑娘的句子是:,。

15、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16、①峨冠(guān):高高的帽子。②而:表并列。③髯(rán):两腮的胡子,也泛指胡须。④为:是(判断动词)。⑤居:处。

17、B.这首诗三次运用“宛”字,给人以迷迷茫茫、若隐若现的感觉。

18、这首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人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心情。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我们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一种象征,把“在水一方”看作是表达社会人生中一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一个艺术范型。这里的“伊人”,可以是贤才、友人、情人,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至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

19、(2)重章叠唱是《诗经》典型的艺术特色,请简要分析这首诗重章叠唱的表达效果。

20、(1)运用对比手法。如:“一车炭千余斤”与“半匹红绡一丈绫”对比,写出宫失掠夺的残酷;“牛困人饥”与“翩翩两骑”对比,反衬出劳动者与统治者境遇的悬殊;“衣正单”与“愿天寒”对比,写出卖炭翁买衣食的迫切心情。

五、秋去冬来秋水伊人望穿秋水的下联是

1、B.首联第一句点出送别的地点,第二句把读者的视线引向了杜少府即将赴任之地。

2、(3)运用心理描写。“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体现了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

3、D.“寤寐逑之”中的“寤”和“寐”分别指醒来和睡着,可见君子思恋之苦。

4、(2)通过夸张修辞技巧,造成主观时间与客观时间的反差,从而将其强烈的情绪心理形象地表现了出来。

5、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6、《望洞庭湖赠张丞相》中写出洞庭湖浩大气势的名句是: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7、中考语文名著阅读重点梳理及相关练习题:《童年》

8、C.颈联道出了惜别之意,既宽慰友人,也安慰自己,写出彼此情谊之深。

9、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10、本文主旨:本文描绘了小石潭的石、水、鱼、树,着意渲染了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的气氛,抒发了作者被贬后在寂寞处境中悲凉凄怆的心绪和贬居生活的孤凄悲凉。

11、王叔远为什么在小窗上刻上“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清风徐来,水波不兴”这些文字,而不是诸如花草鸟兽之类的内容?

12、想做官而没有途径,希望张丞相能助一臂之力。

13、①黄发垂髫(tiáo):指老人和小孩。②并:一起。③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④自乐:自得其乐。

14、(6)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

15、(1)白描。比如作者对山光、鸟性、还有深潭、曲径……都是信手拈来,让人感觉浑然天成,很是形象生动。

16、对《蒹葭》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17、中考必背古诗词40首‖《浣溪沙》知识点+图文解读+习题

18、(3)把写景同抒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触景生情,情在景中。

19、A.“宛在水中央”一句写出了伊人神韵飘逸、气质高雅的美好形象。

20、(3)请写出“蒹葭苍苍,白露为霜”“蒹葭萋萋,白露未晞”“蒹葭采采,白露未已”在本诗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