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苏轼最美的一首诗(100句)

2023-01-24 16:02:05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苏轼最浪漫的一首诗

1、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2、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一年好景君须记,最是橙黄橘绿时。

3、婵娟是中国神话中嫦娥的另外一个称谓,通常代指“月亮”或者“月光”。“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是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流传千古的名句,此处的意思是“只愿互相思念的人能够天长地久,即使相隔千里,也能通过月光来传递思念(或者共享这美丽的月光)”,在这首词的序中,就明确表达了苏轼的初衷:“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子由,就是苏轼的弟弟苏辙的字!由此可见,这首词的初衷是苏轼因为思念弟弟苏辙而作,不过后来,引用的人越来越多,词的寓意也就越来越广,扩大到情侣、朋友之间了!。

4、《古诗十九首》曰:“昼短苦夜长,何不秉烛游。”

5、十年后,人间已是别样的风景,苏轼的鬓边不仅添了白发,他的生活里也添了另外一个女人。也许有人会埋怨他不能从一而终,写悼词可谓假惺惺。然而我们终究不能以现代人的眼光去苛求古人,还是那句歌词说的熨贴:“最长的永久还是只并肩一半,记住了路过的悲欢。”没有谁该为谁付出一辈子,逝者如斯,能够活在生者最美好的回忆里,便是莫大的幸运。不放在嘴边标榜,只放在心里缅怀,这种情谊才是最为珍贵的。

6、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持节云中,何日遣冯唐?会挽雕弓如满月,西北望,射天狼。

7、春天的晚上最是清明疏朗,连月色也比往日温柔纯净了许多。月气氤氲,海棠花轻轻颤动,在月光之下泛着袅袅的春光。此中有深意,诗人只观不语,朦朦胧胧中心中自是欢喜。他流连花前月下,追逐花影徘徊,直至深夜仍然不肯离去。在这样荒蛮之地,寂寞难耐,有海棠相伴,真是万幸,再无所求。

8、周敦颐爱莲的高洁,陶渊明爱菊的淡雅,林逋爱梅的孤傲。而苏轼偏偏爱上了艳丽的海棠。苏轼对海棠的爱不是浅浅淡淡的爱,而是爱到深处,爱到骨子里,如花痴一般。今天笔者要和大家分享的就是苏轼最花痴的一首诗《海棠》。

9、以最负盛名的《赤壁怀古》来说:

10、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11、我担心夜深人静的时候,海棠也会孤单寂寞地睡去。

12、但凡对苏轼有些了解的人,大约都习惯性的将他归入豪放派的代表人物之中,将他与南宋的辛弃疾合称。提到苏轼,我们更愿意吟出他的“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或是“老夫聊发少年狂”,又或是“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这样贯彻天地的磅礴气势每每让人倾倒。

13、下阕写人,描述了墙外行人对墙内佳人的眷顾及佳人的淡漠,让行人更加惆怅。在这里,“佳人”即代表上阕作者所追求的“芳草”,“行人”则是词人的化身。词人通过这样一组意象的刻画,表现了其抑郁终不得排解的心绪。

14、《江城子·密州出猎》(作者)苏轼(朝代)宋

15、若单以诗歌衡量,苏轼的全能高手要逊色于李白的单项冠军。同是豪放派,李白是江湖侠风,豪放不羁。苏轼则是“圈内”的搞活,豪放有度。李白个性豪爽,不拘于约束和规则。虽然官至翰林,但只是徒有虚名并不被朝廷重用。

16、最精彩的最具有哲学色彩的,在下片。

17、“烧高烛”遥承上文的“月转廊”,这是一处精彩的对比,月光似乎也太嫉妒于这怒放的海棠的明艳了,那般刻薄寡恩,竟然不肯给她一方展现姿色的舞台。

18、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9、宋代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中:“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20、虽抱文章,开口谁亲。且陶陶、乐尽天真。几时归去,作个闲人。对一张琴,一壶酒,一溪云。

二、苏轼最美的一首诗

1、正如王贞白所言“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2、—回复『早安』,迎来一天好心情—

3、绿槐高柳咽新蝉。薰风初入弦。碧纱窗下水沉烟。棋声惊昼眠。

4、好玩的国学的回答,一定好玩!

5、把酒对月,诗兴豪发,文人尤爱,这方面李白既多且好,狂情逸兴,最合适他浪漫情怀的释放,苏轼则呈现出另一种风格,他的《行香子·述怀》便是十分有名的一篇。

6、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

7、诗中看不到任何情感道白,但情感又无处不在。

8、由于只是害怕在这深夜时分,花儿就会睡去,因此燃着高高的蜡烛,不肯错过欣赏这海棠盛开的时机。

9、这首《江城子》是苏轼悼念原配夫人王弗的一首悼亡词,王弗非常贤惠,有“幕后听言”的佳话,对苏轼帮助很大。如果王弗在世苏轼或许会免于乌台诗案的劫难,所以,从黄州贬迁密州后的正月,苏轼夜梦亡妻,悲不能已,写下这首千古绝唱,这可算的上是正宗的婉约词了。

10、凤凰山下雨初晴,水风清,晚霞明。一朵芙蕖,开过尚盈盈。何处飞来双白鹭,如有意,慕娉婷。

11、而是充满了道家的哲学色彩,揭示出苏东坡儒道佛兼修后的人生境界——面对无法挽回的世间,面对流水一般逝去的时间,面对生命中无法把握的不确定性,他的一种得失两忘、万物齐一的人生态度。

12、宋代: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

13、彩线轻绕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4、公元1071年(熙宁四年),苏轼以开封府推官通判杭州,是为了权且避开汴京政争的漩涡。公元1074年(熙宁七年)调知密州,虽说出于自愿,实质上仍是处于外放冷遇的地位。尽管当时“面貌加丰”,颇有一些旷达表现,也难以遮掩深藏内心的郁愤。这首中秋词,正是此种宦途险恶体验的升华与总结。“大醉”遣怀是主,“兼怀子由”是辅。对于一贯秉持“尊主泽民”节操的作者来说,手足分离和私情,比起廷忧边患的国势来说,毕竟属于次要的伦理负荷。此点在题序中并有深微的提示。

15、苏轼最霸气的一首诗是《念奴娇·赤壁怀古》。

16、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17、常言道:“少年夫妻老来伴。”王弗之于苏轼便是那少年夫妻。苏东坡十九岁时,与年方十六的王弗结婚。王弗年轻美貌,且侍亲甚孝,二人恩爱情深。影视剧《苏东坡》里,想象了一出二人初次相见的场景,才子佳人被安排在正月十五灯谜会上,王弗连连猜中灯谜,苏轼为王弗的聪明伶俐所倾倒,苏王二人结婚时,两人甚至隔着门对了三联诗,俏皮的王弗才肯让苏轼进来。

18、老和尚奉闲已经去世,他留下的只有一座藏骨灰的新塔,我们也没有机会再到那儿去看看当年题过字的破壁了。

19、陡峭的石壁直耸云天,如雷的惊涛拍击着江岸,激起的浪花好似卷起千万堆白雪。

20、初识苏轼,朝云年仅十二岁,是一名歌舞伎,而苏轼已近不惑之年,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往杭州任通判。这是他第二次来杭州,心境较之早年已大为不同。

三、苏轼 浪漫

1、陈廷焯《词则·大雅集》:“寓意高远,运笔空灵,措语忠厚,是坡仙独至处,美成、白石亦不能到也。”

2、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白话释义:春天将尽,百花凋零,杏树上已经长出了青涩的果实。燕子飞过天空,清澈的河流围绕着村落人家。柳枝上的柳絮已被吹得越来越少,但不要担心,到处都可见茂盛的芳草。

3、寒食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白话释义:春天还没有过去,微风细细,柳枝斜斜随之起舞。登上超然台远远眺望,护城河只半满的春水微微闪动,城内则是缤纷竞放的春花更远处,家家瓦房均在雨影之中。

4、然而这首词的厌世情绪较重。艺术上在苏词中并不算突出。

5、写此诗时,苏轼已经在黄州带了五年。

6、—关注唐诗宋词元曲赏读顶级传统文化美刊—

7、宋代:苏轼《蝶恋花·春景》

8、微雨过,小荷翻。榴花开欲燃。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

9、《蝶恋花·春景》(作者)苏轼(朝代)宋

10、古往今来谁不老。多少。

11、苏轼对海棠的喜爱真是到了极致,爱花成痴。据《王直方诗话》记载:“东坡谪黄州,居定惠院之东,杂花满山,而独有海棠一株,土人不知其贵。”元符三年,苏轼一到黄州,便将海棠视为知己,对其情有独钟,将其奉为至宝。

12、整首诗语言浅近而情深意长。写此诗时,苏轼虽然已过不惑之年,而且还是身处偏远贬谪之地,但此诗却没有丝毫颓废萎靡之气。诗句中“东风”“崇光”“香雾”“高烛”“红妆”等意象鲜艳明丽,从中我们分明可以感觉到诗人达观潇洒的胸襟和浪漫的文人情怀。花如美人伴良夜,这样一个“花痴”的东坡居士,你喜欢吗?

13、从正面、侧面看庐山山岭连绵起伏、山峰耸立,从远处、近处、高处、低处看庐山,庐山呈现各种不同的样子。我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我自身处在庐山之中。

14、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15、词境深远,气势磅礴,豪情万丈。但这些都有的放矢,豪情是建立在正统的“仁智礼仪”基础上的。“浪淘尽”的是“风流人物”,“惊涛拍岸”卷起的是“江山”“豪杰”……同样以诗抒怀,李白倾向于因景生情,以景释怀,奔腾不息一泻千里。苏轼则偏重于寓情于景,以景寓理,这或多或少牵制了诗歌意境的延伸。李白热爱祖国的山川河流,但从不乱发感慨,而是用雄壮的笔墨,瑰丽的图景顺其自然的释放情怀。

16、读懂《红楼梦》才知道,什么是中国真正的贵族精神

17、苏轼是北宋中期的文坛领袖,在诗、词、散文、书、画等方面取得了很高的成就。其文纵横恣肆;其诗题材广阔,清新豪健,善用夸张比喻,独具风格,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与辛弃疾同是豪放派代表,并称“苏辛”;其散文著述宏富,豪放自如,与欧阳修并称“欧苏”,为“唐宋八大家”之一。

18、苏轼积极乐观,在逆境之中仍旧不屈不挠,除了这些,他还是一个深情的人。今天就来欣赏一下他的代表作:江城子。全词如下:

19、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20、微雨过,小荷翻。此为初夏常见景象,雨后小荷,风中翻卷,极其可爱。榴花开欲燃。写夏天榴花不可不说,关键是和雨后小荷形成强烈的色彩对比,一个翠绿欲滴,鲜嫩翩然,一个花红似火。玉盆纤手弄清泉。琼珠碎却圆。承上篇的“惊昼眠”,此时小姐才登台亮相,丫鬟们伺候她洗手,可小姐伸着纤细柔嫩的手在玉盆中玩水,她用手把清凉的泉水撩起,水落盆中就像一粒粒的珠子有的破碎了,有的圆圆的在水面滚动。多活泼可爱的一个少女形象,简直就是初夏的形象大使。

四、苏轼最浪漫唯美的诗

1、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王勃有两句诗:“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意味深长,传为佳句,与“千里共婵娟”有异曲同工之妙。另外,张九龄的《望月怀远》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许浑的《秋霁寄远》说:“唯应待明月,千里与君同。”都可以互相参看。但愿人人年年平安,相隔千里也能共享着美好的月光,表达了作者的祝福和对亲人的思念,表现了作者旷达的态度和乐观的精神。苏轼就是把前人的诗意化解到自己的作品中,熔铸成一种普遍性的情感。正如词前小序所说,这首词表达了对弟弟苏辙(字子由)的怀念之情,但并不限于此。可以说这首词是苏轼在中秋之夜,对一切经受着离别之苦的人表示的美好祝愿。

3、由这千古常新的壮丽江山,遥想起在历史舞台上风起云涌的众多英雄豪杰、风流人物。尤其是对周瑜的潇洒风度,优闲沉着性格及辉煌战功的实写,在词人笔下,英雄形象非常饱满。此处"羽扇纶巾"指周公瑾,而非诸葛亮。张孝祥有诗云"一吊周郎羽扇,尚想曹公横槊,兴废两悠悠。”宋人多以"羽扇”句指周瑜。

4、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白话释义:丙辰年的中秋节,高兴地喝酒直到第二天早晨,喝到大醉,写了这首词,同时思念弟弟苏辙。

5、晁无咎:东坡词,人谓多不谐音律。然居士词横放杰出,自是曲子中缚不住者。(《苕溪渔隐丛话后集·卷三十三》引)

6、妃子醉颜残妆,鬓乱钗横,不能再拜。

7、顷在黄州,春夜行蕲水中,过酒家饮。酒醉,乘月至一溪桥上,解鞍曲肱,醉卧少休。及觉已晓,乱山攒拥,流水锵然,疑非尘世也。书此数语桥柱上。

8、宋释惠洪《冷斋夜话》评此诗:“造语之工,尽古今之变。”

9、夜阑对酒处,依旧梦魂中。

10、首句“东风袅袅泛崇光,香雾空蒙月转廊”,苏轼最喜欢春日,因为每到此时,他便可以一饱眼福,深深享受海棠带来的温馨与希望。一日春,傍晚将至,春风轻拂,海棠正艳。诗人站在花前不敢靠近,也不远离,就这般小心翼翼的,站在离花半尺之地静静观赏。

11、墙里秋千墙外道。墙外行人,墙里佳人笑。笑渐不闻声渐悄。多情却被无情恼。

12、通明殿臣子们鹄鸟般伸颈肃立,此刻捧天帝的是一簇红色云朵。

13、謝邀。既然是大文豪,最好的、最能体现他风格的词当属《念奴娇.赤壁怀古》。

14、上面写“月转廊”,月光再也照不到海棠了。

15、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

16、上阕描写了一组暮春景色,虽也有些许亮色,但由于缺少了花草,他感到更多的是衰败和萧索,这正如作者此时的心境。作者被贬谪在外,仕途失意又远离家人,所以他感到孤独惆怅,想寻找一些美好的景物来排解心中的郁闷,谁知佳景难觅,心情更糟。上阕表达了作者的惜春之情及对美好事物的追求。

17、苏辙:其于人,见善称之,如恐不及;见不善斥之,如恐不尽;见义勇于敢为,而不顾其害。用此数困于世,然终不以为恨。(《亡兄子瞻端明墓志铭》)

18、词中之帝李煜诗词全集:一生经历大起大落,句句写透人生的本质

19、李商隐这首诗争议很大,偏偏其中一句,却成了脍炙人口的爱情金句

20、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五、苏轼最浪漫的一首诗人

1、“春未老,风细柳斜斜”,春光尚未逝去,暖风轻轻吹过嫩柳,倾斜了枝丫、拂乱了心境。“试上超然台上望,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想着登上那超然台眺望远方,入目的是护城河中半满半空的春水潋滟,而城中花意犹浓,还没有残红凋敝之象呢。只是这春末的葱茏烟雨啊,凄迷一片,隐匿了千家万户影影绰绰的民舍房屋,使人视线黯淡,看不清楚。

2、首句写白天的海棠,“泛崇光”指海棠的高洁美丽。第二句写夜间的海棠,作者创造了一个散发着香味、空空蒙蒙的、带着几分迷幻的境界。

3、忽闻江上弄哀筝。苦含情,遣谁听?烟敛云收,依约是湘灵。欲待曲终寻问取,人不见,数峰青。

4、后两句用典故,深夜作者恐怕花睡去,不仅是把花比作人,也是把人比作花,为花着想,十分感人,表明了作者是一个性情中人,极富浪漫色彩。

5、以诗讲道理,以文发议论是宋代文人的通病。这对于诗歌而言,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意境的深度与广度。同是浪漫主义手笔,李白超越现实,用极致的夸张和比拟为想象插上了翅膀。苏轼则笔锋收敛,浪漫色彩更偏向于现实感应。说李白是诗歌天才倒不如说是浪漫主义天才。他的主观能动思维异常活跃,想象力惊人,看似天马行空确又顺乎逻辑。以《夜宿山寺》为例:

6、此处隐约可见诗人的侠义与厚道。

7、千古英雄人物。那旧营垒的西边,人们说是,三国周瑜破曹军的赤壁。

8、这首词通读下来,给人的感觉只有一个字——冷。残缺的月亮挂在稀疏的梧桐叶间,刚刚打更后周遭万籁俱寂。偶尔街上有人影晃过,依稀间仿佛是鬼魅。等到猛然回头一看,却发现有那么多的遗憾无人察觉。拣尽了枯枝藤蔓都没有栖身之所,这寂寞之情在阴冷的沙洲之上悄悄蔓延……

9、这小河中的清风明月多么可爱,马儿啊可千万不要踏碎那水中的月亮。我解下马鞍作枕头,斜卧在绿杨桥上进入了梦乡,听见杜鹃叫时,天已明了。

10、这就是苏东坡,一个参透了人生苦痛的词人,一个融汇了儒道佛思想的词人,这种豪放的乐观的幽默的旷达的性格,让他在生活的凄风苦雨中,拿得起放得下想得开!

11、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

12、出自宋代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二首原文: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两两归鸿欲破群,依依还似北归人。遥知朔漠多风雪,更待江南半月春。诗的大概意思是竹林外面盛开了三两支桃花,春天来了江水回暖鸭子在戏水的时候先知道。蒌蒿长满地竹笋也开始抽芽,正式河豚迁徙回来的时候。大雁北飞,就像要回到北方家乡的人那样,但是由于依恋,差一点掉了队。还没有飞到北方时,就已经知道北方的沙漠多风雪了,还是再在江南渡过半月的春光时节。整首诗描写了春回大地万物复苏的景象,但都没有正面描写,而是用动物植物的春发之资侧面衬托,清新自然。

13、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14、而“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体现出的浪漫主义只是现实版的精雕细刻,雅致小品,远不能及《望庐山瀑布》的恢宏与绚烂。

15、这种说法不够妥当。因为浪漫主义不是天上人间,它和现实主义只是一种相对性的区分。不是水火不容,而是互补互通,共生共存。

16、苏轼是幸运的,同样也是不幸的。他得到了朝云,却也早早失去了她。朝云和苏轼的孩子在不满一周岁时便夭折,不久后朝云在惠州病逝。此后孤寂之情长存,世间再没有令人艳羡的风景,苏轼也终身不再听《蝶恋花》一词。

17、好梦惊回,望断高唐路。

18、关雎(诗经)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参差荇菜,左右采之。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参差荇菜,左右毛之。窈窕淑女,钟鼓乐之。。

19、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20、“东风”即春风。“袅袅”形容烟气缭绕升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