赞美河水的诗句李白(100句)
一、李白关于河水的古诗
1、在几乎触及青天的高峰、依附绝壁倒挂的古松的烘托下,那瀑布飞流直下,撞击苍黑色的悬崖,环绕巨石飞速旋转,争着发出怒吼声,以致峡谷犹如万雷崩发,震耳欲聋。通过极度的夸张和声响的渲染,将奇险的蜀道展现在眼前,并引起惊恐万状的不适感。然而,同样是瀑布,庐山瀑布却是另一番景象。如《望庐山瀑布二首》云:
2、很显然,李白旅游的范围超过了盛唐乃至全唐所有的诗人,尽管名作众多,但单从山水的角度看,李白写得最好的当属描写长江与黄河的诗歌,而长江之歌最有特色的还是描写宣城地区(秋浦原属宣城)风物的作品,如果非要将李白的山水诗排一个名次,那么就非秋浦莫属了,李白在秋浦河流域盘桓的时间不算最长,但留下作品最多,其中就有堪称新民歌的《秋浦歌十七首》,足以方驾比美王维的《辋川集》。(⑩)
3、一首诗无论抒发怎样的情感,都必须借助一个恰当合适的抒情结构。诗人构思时候常常精心选择关键的意象,李白诗中常见的是运用流水作为构思的纽带,或明或暗地通过流水来抒发情感。如《峨眉山月歌》:
4、玉浆倘惠故人饮,骑二茅龙上天飞。
5、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
6、西岳峥嵘何壮哉!黄河如丝天际来。
7、唐代诗人李白关于日本人的古诗是:《哭晁卿衡》,原文如下:日本晁卿辞帝都,征帆一片绕蓬壶。明月不归沉碧海,白云愁色满苍梧。译文:日本友人晁衡卿,辞别长安回家乡,乘坐帆船远去东方回蓬莱群岛。晁卿如同明月沉大海一去不返,思念你的心情如同苍白的云彩笼罩着云台山。
8、四言1五古22七古8五绝1七绝1五律2五排1
9、飞珠散轻霞,流沫沸穹石。······
10、郎官爱此水,因号郎官湖。
11、"谁念北楼上,临风怀谢公。"北楼,即谢朓楼;谢公,即谢朓,南齐诗人,官宣城太守时曾建北楼,后人称之为谢公楼、谢朓楼。句意为:除了我谁又会想着到北楼来,对着晚风,怀念谢先生呢。
12、丽水,原名恶溪,因为“湍流阻险,九十里间五十六濑,名为大恶”(《元和郡县图志·卷二十六》),但随着谢灵运、李邕的劈山开道,遂使原始风景可以游览。接下来到了新安江的严光濑:
13、严光钓台在新安江口,四周碧云苍岭相对,又“波连浙西大”,很是雄峻。最后回到姑苏再返回扬州:
14、说蜀道的难行比上天还难,这是因为自古以来秦、蜀之间被高山峻岭阻挡,由秦入蜀,太白峰则是第一道屏障,只有高飞的鸟儿能从低缺处飞过。太白峰在秦都咸阳西南,是关中一带的最高峰。民谚云:“武公太白,去天三百。”诗人以夸张的笔墨写出了历史上不可逾越的险阻,并融汇了五丁开山的神话,点染了神奇色彩,犹如一部乐章的前奏,具有引人入胜的妙用。下面即着力刻画蜀道的高危难行了。
15、欻如飞电来,隐若白虹起。
16、这可能是一首赠友诗。有学者认为这首诗可能是天宝元年至三年(742至744年)李白在长安时为送友人王炎入蜀而写的,目的是规劝王炎不要羁留蜀地,早日回归长安,避免遭到嫉妒小人不测之手;也有学者认为此诗是开元年间李白初入长安无成而归时,送友人寄意之作。
17、《春晓》,《蜀道难》,《行路难》,《梦游天姥吟留别》,《将进酒》,《梁甫吟》等,五言古诗:《古风》59首);有句汉魏六朝乐府民歌风味的《长干行》,《子夜吴歌》等,七言绝句:《望庐山瀑布》,《望天门山》,《早发白帝城》
18、黄河落天走东海,万里写入胸怀间。——《赠裴十四》
19、云卷天地开,波连浙西大。
20、逸兴满吴云,飘摇浙江汜。
二、赞美河水的诗句李白
1、>李白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李白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心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来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李白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唐李白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2、一溪初入千花明,万壑度尽松风声。······
3、初惊河汉落,半洒云天里。
4、李白以变化莫测的笔法,淋漓尽致地刻画了蜀道之难,艺术地展现了古老蜀道逶迤、峥嵘、高峻、崎岖的面貌,描绘出一幅色彩绚丽的山水画卷。诗中那些动人的景象宛如历历在目。
5、序:乾元岁,秋八月,白迁于夜郎,遇故人尚书郎张谓出使夏口,沔州牧杜公、汉阳宰王公,觞于江城之南湖,乐天下之再平也。方夜,水月如练,清光可掇。张公殊有胜概,四望超然,乃顾白曰:“此湖古来贤豪游者非而枉践佳景,寂寥无闻。夫子可为我标之嘉名,以传不朽。”白因举酒酹水,号之曰郎官湖,亦犹郑圃之有仆射陂也。席上文士辅翼岑静,以为知言,乃命赋诗纪事,刻石湖侧,将与大别山共相磨灭焉。诗曰:
6、它的创作可以疏导现代人内心情感
7、虽然不能说一个作家生活的地域环境会决定他创作的最终趋向,但是,长期浸润于某种生活环境,尤其是一种山清水秀的美丽风景之中,其诗歌很难不受这些自然景物的影响。谢灵运诗歌与永嘉山水的原生态风貌,陶渊明诗歌与浔阳地区的山水田园风光,谢朓诗歌与宣城地区的秀丽景物,杜甫诗歌与三峡雄浑气象,孟浩然诗歌与襄阳清丽风物,李白诗歌与秋浦的秀美景色,其间充满某种必然的联系都是明显的例证。
8、大河飞瀑的雄浑壮阔
9、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0、李白写的有关水的诗句: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李白《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美人如花隔云端!上有青冥之长天,下有渌水之波澜。——李白《长相思·其一》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李白《峨眉山月歌》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李白《渡荆门送别》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李白《送友人》
11、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李白《公无渡河》
12、北方水系(包括黄河水系、淮河水系、海河水系等)
13、一振高名满帝都,归时还弄峨眉月。
14、又如《忆旧游寄谯郡元参军》中这样描写黄河支流晋水:
15、相随迢迢访仙城,三十六曲水回萦。
16、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7、(③)总计一栏里,“/”前为这一时段描写江河海的诗歌总数,后为本时段的诗歌创作总数。后期忆旧游类的诗歌会同时出现江、河、海意象,亦据实录入,故三类诗歌的百分比总和会超出100%少许。
18、诗歌意境一般由物镜(客观的自然环境)和情境(典型化的境界中的独特情感)相结合而构成一个韵味隽永的艺术境界。李白特别钟爱水与月,因此很多诗的境界构成要素都不能缺少水月组合。如“天开白龙潭,月映清秋水”(《自梁园至敬亭山见会公谈陵阳山水兼期同游因》),“镜湖水如月”(《越女词》),“汉水旧如练,霜江夜清澄”(《秋夜板桥浦泛月独酌怀谢朓》),“客散青天月,山空碧水流”(《谢公亭》)等,都是显著的例子。最典型的当属《泛沔州城南郎官湖并序》:
19、江南宣城的清溪也是一条清澈明净的小河:
20、在重峦叠嶂的庐山、翠影红霞的朝日及银河落天的瀑布衬托下,大江茫茫东去,在黄云万里的簇拥中,翻卷着如雪山奔流的浪花。与前一首相比,那种临江横渡的恐怖感消失了,只剩下一派壮丽飘逸的风采。
三、李白关于河流的诗
1、提起安徽的著名景点,大家印象最深的提及最多的是黄山、九华山、天柱山、琅琊山、宏村、西递等,没错这些景点名气和人气都非常的高。其实安徽还有一条被低估的河流,一条流淌着的诗的河,被中国诗学研究中心誉为“中国最美诗河”,而且诗仙李白一生去了5次,留下了17首诗,他就是发源于安徽省石台县的秋浦河!
2、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
3、遥闻会稽美,且度耶溪水。
4、从空间上看,地跨巴东三峡、黄鹤楼、长安秦川及吴越等处,从时间上看,有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之流,如何绾结全诗呢?李白巧妙地通过反复出现的峨眉明月与江水的组合,建构起抒情的框架,月亮成为相思的触媒,成为万里相随的伴侣,成为曾经相知相乐的见证,也是未来功成身退后玩赏的对象,没有这轮带有独特印记的峨眉月便没有此诗的流动圆润之美。
5、李白一生都在追求绝对的精神自由,游仙就是突破一切束缚的最好方式,尤其是在晚年经历了这样一场政治磨难之后,诗人对世情看得更透,也就更加渴望离开污浊的尘世。但游仙只是虚幻的想象,而祖国山河的壮美才真正使他在大自然中找到了精神和人格的寄托,激发出与天地相通的浩然之气。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李白这两首诗既以其处理个人形象和时空关系的独特方式达到了人与自然合一的境界,又展现了黄河长江将天地之大美与人文之精华融为一体的丰富内涵。
6、关于这首诗的写作时间,说法不一。黄锡珪《李太白编年诗集目录》系于天宝十一载(752)。一般认为这是李白天宝年间离京后,漫游梁、宋,与友人岑勋、元丹丘相会时所作。
7、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李白《北风行》
8、牛渚西江夜,青天无片云。
9、当然故事和传奇终究是历史,最值得游览的当属秋浦河的风光,不论是温柔平滑的河面,还是两岸的青山,倒影在河水中显得绿油油的,即使大雨倾盆,河水也不会浑浊,可见河两岸的植被绿化的深度。而石台县的土壤中硒的含量非常的高,这是安徽长寿乡的秘诀之秋浦河风景区可以说非常的适合休闲度假,修养身心,享受水美空气新鲜,还能净化心灵!
10、秋浦河景色最美,也最具传奇色彩的当属大龙湾了,秋浦河流经矶滩乡兴隆村的河段,转了一个2千米长的龙形大湾,这里不仅河水深不见底,两岸风光秀丽独特,相传还有一段藏宝的故事,相传一口气读完湾里仙石岩上刻的100个字,河水就会干涸,打开宝藏的金钥匙就藏在河底,不过令人惊奇的是,没有人能做到一口气读完。虽然是传说,但也给这里增添了几分传奇和趣味的色彩,有兴趣去的朋友不妨一试。
11、松风和猿声,搜索连洞壑。
12、瀑布在众多形态的流水中最具有飞动气势,多与绝壁古松、峡谷溪涧相配合。如《蜀道难》中这样描写道:
13、送此万里目,旷然散我愁。
14、"江城如画里,山晚望晴空。"此处写登高所见:山色渐晚,晴空下江城如画,一派祥和、清丽的景象,让见者感到心情平静。
15、南湖秋水夜无烟,耐可乘流直上天。
16、湖水像月光一般明澈皎洁,若耶溪的美女则像当年的西施那般雪一样洁白,她们穿上新装荡舟光洁透明的碧波之上,真是“光景两奇绝”的人间仙境。此诗很容易让人想起孟浩然的《耶溪泛舟》:“落景余清辉,轻棹弄溪渚。澄明爱水物,临泛何容与。白首垂钓翁,新妆浣纱女。看看未相识,脉脉不得语。”李白也许从孟诗得到灵感,两诗意境绝相类似,只是孟诗注重自己的主观感受,而李诗则描绘一幅富于水乡特色的风景图,将孟诗流露出来的无限羡慕藏在了字里行间,因而显得更为耐人寻味。
17、点击标题下的蓝色字体关注我们
18、诗人先托出山势的高险,然后由静而动,写出水石激荡、山谷轰鸣的惊险场景。好像一串电影镜头:开始是山峦起伏、连峰接天的远景画面;接着平缓地推成枯松倒挂绝壁的特写;而后,跟踪而来的是一组快镜头,飞湍、瀑流、悬崖、转石,配合着万壑雷鸣的音响,飞快地从眼前闪过,惊险万状,目不暇接,从而造成一种势若排山倒海的强烈艺术效果,使蜀道之难的描写,简直达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如果说上面山势的高危已使人望而生畏,那此处山川的险要更令人惊心动魄了。
19、风流若未减,名与此山俱。
20、(⑨)吴按:王维知南选的地点,学界有争议,一般认为知南选的地点在桂林,而王辉斌先生认为知南选的地点在四川彭水。本文取通常说法。
四、关于河水的古诗有哪些
1、以上是第二段的前半,四韵八句,一气贯注,渲染了蜀道之难。下面忽然接一句“问君西游何时还”,这就透露了赠行的主题。作者不像作一般送行诗那样,讲些临别的话,而在描写蜀道艰难中间,插入一句“你什么时候才能回来呀?”由此反映了来去都不容易。这一句本身也成为蜀道难的描写部分了。
2、为我国民族文化添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3、“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四句,是全诗视野的最高点,而着重写庐山与长江的关系:长江在浔阳(今九江)分为九道,白浪滚滚,经过庐山浩荡东去,直奔苍茫的天际。黄云万里,随着风势变化,如大海般涌动起伏。诗人将他的视野拓展到天的尽头:长江仿佛挟带着极西头的昆仑雪山,又像是卷裹了万里大漠的黄云。只有纵观天地、俯视一切的诗人,才能挥动如椽的巨笔,写出这茫茫九派、波涛似雪、云海翻腾、风云变色的壮伟景象。而诗人的磅礴气势也在这里达到了极致。
4、黄河捧土尚可塞,北风雨雪恨难裁。——《北风行》
5、高崖上飞腾直落的瀑布好像有几千尺,让人恍惚以为银河从天上泻落到人间。
6、点点滴滴的情感体验得到升华
7、黄河万里触山动,盘涡毂转秦地雷。
8、诗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诗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9、中华民族上下五千年的思想结晶
10、木兰之枻沙棠舟,玉箫金管坐两头。美酒尊中置千斛,载妓随波任去留。仙人有待乘黄鹤,海客无心随白鸥。屈平词赋悬日月,楚王台榭空山丘。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洲。功名富贵若长在,汉水亦应西北流。
11、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
12、冬至(新韵)李白暖日盈窗笑,挥毫小篆描。心疑繁笔画,怯问李渔樵。多练归真性,心一可舜尧。
13、"两水夹明镜,双桥落彩虹。"这里写的是在楼上"望"到的景色,景物之中动中有静:奔流的两条河水之间却有一潭平静的湖水;景物之中静中亦有动:静矗的桥却好像刚落下的彩虹。总体上是还是一幅安祥、平和之象。
14、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
15、香炉瀑布遥相望,回崖沓嶂凌苍苍。
16、四座醉清光,为欢古来无。
17、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18、清风吹歌入空去,歌曲自绕行云飞。······
19、李白是主观化强烈的抒情诗人,其情绪的变化有时起伏急骤,往往是大悲大喜、大起大落的无缝组接,让人目不暇接,给人变幻莫测之感。而流水的变动性正好成为这种感情的对应物,因此,李白在抒情时常常运用江河流水的意象。如《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在满目愁苦开篇之后,突接长空万里送秋雁的壮阔景象,引起高楼酣饮、九天揽月的豪迈情怀,忽然又没有任何征兆地转入满腔的牢骚与悲愤,说:“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这里的流水与愁情对举,相互比喻,成为一个李白式的独特意象。
20、这里摘取的涉及到李白与长江黄河的一些经历,虽然江河不是主要的叙述对象,但与长江大河相关的诗句,无不带有独特的作用,也都进行了艺术化的处理,有的是概貌描述,如“门开九江转,枕下五湖连”“江带峨眉雪,川横三峡流”“黄河当中流”等;有的是细节展示,如“水树绿如发”“萦流涨清深”等。这些江河的点缀,无疑对诗歌整个意境有重要作用。
五、李白关于银河的诗句
1、《早春寄王汉阳》李白闻道春还未相识,走傍寒梅访消息。昨夜东风入武阳,陌头杨柳黄金色。碧水浩浩云茫茫,美人不来空断肠。预拂青山一片石,与君连日醉壶觞。
2、至于本诗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诗论诗,不一定强析有寓意。但从诗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山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3、然而,逶迤千里的蜀道,还有更为奇险的风光。自“连峰去天不盈尺”至全篇结束,主要从山川之险来揭示蜀道之难,着力渲染惊险的气氛。如果说“连峰去天不盈尺”是夸饰山峰之高,“枯松倒挂倚绝壁”则是衬托绝壁之险。
4、112/22(50%)五古60七古18五绝11七绝7五律13五排3
5、在《鲁郡尧祠送窦明府薄华还西京》中又这样描写洙水:“长杨扫地不见日,石门喷作金沙潭。笑夸故人指绝境,山光水色青于蓝。······远烟空翠时明灭,白鸥历乱长飞雪。红泥亭子赤阑干,碧流环转青锦湍。”诗题中的尧祠在瑕丘县东南的洙水(⑤)之西。这里的石门瀑布下面形成的金沙潭,像一块青蓝色的翡翠,碧水环绕着“红泥亭子赤阑干”,湍急的流水犹如一匹青色的锦缎,远处的烟岚和空翠的山色忽明忽暗,白鸥成群飞过像雪花飞舞,构成一个多么神奇洁净唯美的境界啊!
6、至此蜀道的难行似乎写到了极处。但诗人笔锋一转,借“问君”引出旅愁,以忧切低昂的旋律,把读者带进一个古木荒凉、鸟声悲凄的境界。杜鹃鸟空谷传响,充满哀愁,使人闻声失色,更觉蜀道之难。诗人借景抒情,用“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等感情色彩浓厚的自然景观,渲染了旅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气氛,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7、长江大河的波澜壮阔自然能引起人们的豪壮情怀,而那些蜿蜒曲折、清丽透亮的小溪,汪洋浩渺而清明澄澈的湖泊,在李白的笔下又呈现出另一番宁静温和的姿态。如:
8、挂席历海峤,回瞻赤城霞。
9、《与夏十二登岳阳楼》:(唐)李白楼观岳阳尽,川回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登太白山峰》李白西上太白峰,夕阳穷登攀。太白与我谈,为我开天关。愿乘冷风去,直出浮云间。举手可近月,前行若无山。一别武功山,何时复更还。
10、翠娥婵娟初月辉,美人更唱舞罗衣。
11、而这首诗更重要的价值是对于黄河的礼赞。虽然李白多次在诗里写到黄河,但声势境界都非这首诗可比。诗人对西岳的大声赞叹,与黄河奔腾万里而来,冲撞山崖所激起的巨响汇成一片,如巨灵咆哮,沉雷滚地,山鸣谷动,豪壮无比。全诗的气势也如黄河落天、直射东海般一泻千里,力敌万钧。而诗人的视野又始终在空中和天际,无论写西岳诸峰还是洪波喷流,都是从高处俯瞰,因而产生了“天与俱高”的独特美感。我们看下面一首:
12、在气象巍峨而峥嵘的西岳衬托下,黄河像一根丝带从天际萦绕而来,忽然之间,它万里奔腾翻卷着浪花并激起漩涡,如巨灵举起仙掌劈开华山的万丈峭壁,像雷鸣一样震天动地,那滔滔洪水像喷出的箭镞咆哮着射向东海而去。这里“壮”“触”“擘”“射”等动词,体现出黄河巨大的力量和不可羁勒的气势。如同“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将进酒》、“黄河西来决昆仑,咆哮万里触龙门”(《公无渡河》)等诗句中所描绘的黄河形象一样,都是展现黄河伟岸壮浪的神采气度,显然是艺术化了的黄河,既抓住了黄河浊浪翻腾、滚滚东去的外在特征,更突显黄河自由自在、奔放豪迈的内在气质,成为李白也是盛唐乃至中华民族精神的一个象征。
13、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攀援一作:攀缘)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14、红妆欲醉宜斜日,百尺清潭写翠娥。
15、黄金狮子乘高座,白玉麈尾谈重玄。
16、此段描写天台山著名的石门瀑布,“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及“喷壁洒素雪,空濛生昼寒”,可与庐山瀑布媲美。接下来是描写浙江丽水的险滩之奇:
17、明星玉女备洒扫,麻姑搔背指爪轻。
18、万壑与千岩,峥嵘镜湖里。
19、这首诗最早见录于唐人殷璠所编的《河岳英灵集》,该书编成于唐玄宗天宝十二载(753年),由此可知李白这首诗的写作年代最迟也应该在《河岳英灵集》编成之前。而那时,安史之乱尚未发生,唐玄宗安居长安,房(琯)、杜甫也都还未入川,所以,甲、乙两说显然错误。至于讽刺章仇兼琼的说法,从一些史书的有关记载来看,也缺乏依据。章仇兼琼镇蜀时一直理想去长安做官。相对而言,还是最后一种说法比较客观,接近于作品实际。
20、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