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100句)

2023-01-03 15:30:5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4)肥水不流外人田,我们本地的财源干嘛让外地人来拿走(这是传统观念)

2、出处:春秋孔子《论语·里仁篇》

3、大部分人都能读懂这句话,游应为交游,游历的意思。通俗来说就是外出

4、短短四个字,却体现了爱和责任所在

5、家长赢了老师,很可能会输了孩子

6、做子女的可能不知道,尤其是年轻人,想走就走,去哪儿也不说。但父母几天见不到人,就开始担心了:“这是去哪儿了?是不是出事了?”他们真的会想很多。孩子的心不一样,“母心如水,子心如石”,孩子的心硬得像块石头,不会想那么多。父母会不会惦记着?他不管。但父母那种担心又停不下来,都七八十岁,孩子也很大的人了,本来没什么可担心的,但就是不行。总是担心,担心了一辈子。所以,出去回来要打个招呼,这也是孝,让父母心里踏实。有时太无所谓,也有失礼道。

7、父母在,父母尚在也,即父母年老病弱之时。子女于此时,当孝敬父母于身前,单寄赡养之费,则如豢养也,又岂可谓孝?若必游于远方,则必使父母知其方向,以解相思之情;若有事,亦能使知也。

8、译文:孔子说:“父母活着的时,子女不远游外地;即使出远门,也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

9、有人说,我要赚钱,让父母享福。

10、这里就必须提一下古人的否定词多数情况下表“相对否定”的概念。意思就是说否定你是要你慎重考虑,但是不完全禁止。举一些例子方便解释,如“子不语怪力乱神”,应该翻译成最好不要去说那些鬼怪等不符合实际的东西。这里面孔子想表达的是不要去推崇宣扬像我们今天所热衷的“绿巨人”“蜘蛛侠”这些不符合现实的东西。但是可以在一定情况下提起。让人民对鬼神有敬畏之心,从而安分守己。那不要终日幻想自己也有神力,能飞檐走壁。同样的还有“潜龙勿用”,当你还是潜在水里的龙的时候,不要轻易的施展自己的能力。但是必要的时候该出手时就出手,不然“大人”们怎么会有“见龙在田”的机会呢。通俗来讲就是“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11、游:在此指的是游学、游官、经商等外出活动。

12、世界正在惩罚“过度友善”的人

13、“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劳而不怨”的人,是真正意识到自身局限的人。

14、我曾梦见我突然回到高中,那个场景是我高二时候的教室,外面下着大雪。那时候我走读住校,我爸轻轻的敲开教室的门,老师让我出去一下。也是像如今的寒冬腊月,突然降温他怕我没有衣服穿,给我送来的外套。

15、山东一男子火车站跪别父母错过火车10日晚,在山东淄博火车站内,一位旅客在前来送别自己的父母面前突然跪地不起,并对着父母磕起了头,而一旁满头白发的老父亲则伸手抹着眼泪。跪地男子今年46岁,在北京工作,大哥在杭州居住,80岁的父母成为“空巢老人”。他说,考虑过把父母接到北京照料,但老人年龄大了不愿离家。

16、一个坐在汽车上的人批评马车跑得不够快,这不是马车的局限性,而是坐汽车的人的局限性。

17、所有的这一切,都在不停的告诉我们,在我们那些不断如离弦之箭逃离的日子里,我们的父母如何固执的等在原地,笨拙又执拗的爱着我们,等着我们。

18、会影响我的抉择,但不会限制我的抉择。

19、那么怎么理解这个不字。首先,道德境界是凌驾于精神世界的。大我(人类)层面是高于小我(自我)层面的。所以说“不”。但这个“不”,不完全是彻底否定,不然也没必要说后面四个字了,既然不行那就不“游”了呗,为啥还有说如果”游”要怎么样。

20、这个世界上,最打动人心的,让人鼻子一酸止不住流泪的,永远是至深至爱的亲情。

二、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我们只要设身处地,明白他们的处境,就会知道,他们观念的陈旧并不是因为他们不够聪明,不够理智,只是因为他们不如我们幸运,没有拥有我们看世界的机会。

2、妈妈,你别生气了,我真的不会

3、如果说这个世界上,有什么是无私奉献的话,最大几率可能的就是母爱父爱。因为他们真的是这个世界上最爱你的人了,从你出生下来就被设定好的程序。

4、在原始社会,不会有人觉得随时在旷野里解个手有什么不雅。在一个人人都随地丢垃圾和吐痰的环境下,他们没有机会学会“文明”地生活。用“文明”的尺度去评判他们的生活,是带有歧视的。

5、可能我们会说现在的科技这么发达,有手机、电脑、平板这样高科技的设备,我们随时随地的都可以采用语音或者视频的方式与父母聊天见面。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都不能够代替你这么一个活生生的人站在父母的面前。

6、父亲看抗战神剧看得热血沸腾,儿子兴味索然。

7、母亲看女儿抢红包不亦乐乎,说别抢了,我给你二十块钱,你刷锅去。这叫远。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见《论语•里仁》。这几句大意是: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门,必须让他们知道去处。古代交通不便,又没有现代化的通信设备,同时儒家又把“养亲”、“送终”看做大事,所以主张“父母在,不远游”。现代交通、通信发达了,关心、尊敬养育自己的父母是应该的,但不必恪守〜的古训。有时有人因父母健康状况不佳或年纪大了无人照料而不便出远差时,也会借用“父母在,不远游”之说。

9、科技设备是可以促进我们对父母的交流和沟通,但不能够代替我们陪伴在父母的身边。远在异乡的时候,我们应该利用这些科技设备来和父母进行交流,让父母对我们的生活感到放心。但是,我们还是要亲自的回到家中给予父母一个拥抱,这样才是儿女们的本分所在。

10、你好,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意思是:父母在,不远游。是说要在父母跟前尽心侍奉,即使有事情要出门也要把家里的一切安排好才出去,这是每个人都能够做到的。让父母知道你去哪,心里有底,有事需要叫你回来的时候有个方向,知道去哪找你,足矣。这还是在两千多年以前,何况是今天!

11、小顾说:这个是新鲜的,放不起,你让妈妈赶紧吃。

12、本土|政商|文化|生活

13、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4、无论你是长途还是短途旅行,无论你是长时间还是短时间在外地,都要让父母知道你的所在。告诉父母你的所在非常重要,算得上一种孝顺吧。没做过父母的人,肯定不能理解为何父母会这么在乎你到底在哪里。

15、(1)多一个竞争对少,面对有限的客户,就少赚钱,自己得到的就少啦

16、我们可能不会像父母在我们小时候那样哄我们,但是我们却可以将自己的想法告诉父母,与父母进行良好的交流,让父母们知道我们自己内心的想法。这样父母才会对我们的外出感到真正的放心,他们也不会一直的担心我们。这其实是对父母的一种爱,是对父母的一种责任。

17、我十几岁就出去工作了,一走三十年,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18、《论语》成书于春秋战国之际,是孔子的学生及其再传学生所记录整理。《论语》涉及哲学、政治、经济,教育、文艺等诸多方面,内容非常丰富,是儒学最主要的经典。在表达上,《论语》语言精炼而形象生动,是语录体散文的典范。

19、虽然大我世界更重要,但不代表小我就不重要,人还是要有自我的追求,不能一味地拘泥于现实的条条框框。所以你痛定思痛,下定决心要到外面去闯荡一番,那很好就是要注意一个字“方”。

20、有时候我在想我如今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如此努力又是为了什么?

三、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出自哪里

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是完整的一句,没有下一句。

2、猴年央视春晚公布节目收视率中央电视台10日发布消息称,猴年春晚收视率前五位的节目分别是《将军与士兵》、《新春贺岁》、老兵张玉华登台的特别设计环节、华人华侨小姑娘的舞蹈《茉莉花》、梁咏琪、林心如和刘涛表演的《山水中国美》。

3、出自《论语》中的《里仁》,原文是: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即父母在世,不出远门。“父母在,不远游”:中国的古老的传统习惯,父母健在,子女不可远游。子女守候在爹娘的身边,早晚请安,问寒问暖,尽其之孝道,使年迈的双亲在晚年能够含饴弄孙,其乐融融。另外,那个时候通讯交通很不发达,常年在外的人,捎个信儿回家去都很困难。一旦做了他乡的孤魂野鬼,痛断心肠的是家乡的二老。所以,父母守住儿女,盼他们平安,儿女守住父母,盼他们健康。就这样,孝敬父母就不远游,墨守成规了。

4、连起来的意思就是:父母还在世,就不要出远门,如果必须要出远门,那就一定要有该去的地方,不要让父母双亲担心。

5、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1)"方"指"一定的去处",这是不让父母担心的去处

6、从一次次深更半夜被我们的哭声吵醒,一次次耐心的教我们走路、教我们说话,再到后来绞尽心思的想让我们获得更好的教育,最后再看到我们成长而留下充满爱的泪水,我们成长中的每一个轨迹都被父母牢牢的记在了心中。

7、(3)外地人越多,本地消费节奏就越快,经济发展快,同时各种消费的东西价格就越来越高,给本地人生活带来了更大压力

8、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何为有方呢?世上最伟大的莫过于父母的生养之恩大于天。我是个儿女心比较重的人,但是我也从来不忘父母的恩情。

9、这种龃龉让你觉得,假如真的长期和父母一起生活,还是会有许多扞格的。

10、2016年春节,带着孩子又聚在一起

11、当原始社会的人类渐渐意识到不该蹲在路边解手的时候,厕所就发明了。当人类意识到赤身露体的羞耻的时候,衣服就发明了。当人类意识到良好的社会秩序需要教化的时候,礼乐就发明了。

12、可是我们从蹒跚学步,到叛逆期的执拗,再到长大后的远走他乡。父母可以用一生时间来陪伴我们,而我们,却只能以寥寥的话语回赠。

13、新的约束。当你突破一个旧的道德约束,不代表你彻底自由了。相反你需要更加警惕。因为约束你的方块变得更大更全面了。你不能像在家乡里面在父母面前一样自由自在,没有人会惯着你,你的所有行为准则都得赖于心中的“方”。这也是为什么告诉你不要轻易的离开自己父母家乡,一定要想清楚了,明确了新的“方”。不然很容易迷失自我。

14、“游必有方”才是整句话的重点,真正理解的人其实并不多。有人解释“游必有方”是指:即使离开父母去远方,也要有个地方。

15、你平时忙得回不了家,在医院的父母骗你说他们过得很好,晚上要去跳广场舞;家里的老妈患上了老年病,和客人一块吃饭时偷偷藏了一只虾,只是因为她知道这是你最爱吃的。

16、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17、不过,出家是个例外。父母不信佛,你直接说要出家,那可能永远没机会了。这时候要自己决定。在这种时刻,牵挂反倒是障碍。当你了解生命的无常和生死长远,宁愿舍弃俗世去过修行生活时,就不能顾忌太多。我们看到,沉迷于世俗琐事的人,乐此不疲也好,苦中作乐也好,没有点觉悟,是永远放不下的。所以,该放下的时候要放下。再说,出家也是一条人生之路。在这条路上,和一般人理解的孤独或束缚相反,很多修行人通过修行,找到了修行之乐:心胸开放、身心自在,花开花落、去留无意,“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18、兄弟朋友之间,是同龄人,差异就会小很多。上下级之间,虽然有时隔代,但都在一个系统里办事,走同一套规矩和流程,公干之外,交集并不多。

19、人生活在这个世界,靠的是羁绊,所以真的很想找到除了父母以外很爱很爱的人。但是真的很少有人能找到除了父母以外更爱你的人,有的人父母可能不像我的父母一样,爱得那么直白。可如果父母都不爱你,其实你很难爱别人,你看看卢梭就知道了,所以,你也很难找到真正爱你的人,爱是相互的。

20、古人在千年前就已经悟出了“游必有方”的道理,将儿女们的责任表达的淋漓尽致。今天的我们更加应该将这种责任继承下来,这不仅是对我们父母的一种负责,更是对我们自己的一种负责。

四、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后面是什么

1、我转达了,老妈大气的说:就算再好吃,我也不能当饭吃。

2、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3、要及时和父母沟通,知道父母的情况。现在通讯发达,交通发达,要经常回家看看,也算是对父母尽孝了。

4、因此,离开父母前往异乡去寻找更好的机会这是不可避免的,这更是体现了孔子所说的道理。现在我们可能为了各自的工作,必须远离父母不能够在父母身边照顾他们。但是,我们在离开的时候一定要向父母告知我们自己对人生的计划,告诉他们多久之后我们会再次回到他们身边,这样才能让他们放心安心。

5、可是最后,多少子欲养而亲不待。

6、很多人并没有真正理解孔子的话,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也可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但并不是反对一个人为了正当明确的目标外出奋斗、工作。这里的“不远游”,是指那些本来可以在家好好生存、生活,而非要舍弃父母,到外面闲逛、游玩的人!孔子既然号称第一圣人,就不可能说出那种“只顾家不顾国的话”,或者否定那些为了实现自己的抱负离开家打拼的人,因为他自己也离开自己的家到魏国、齐国等游说,就是希望自己的主张、思想得到上层统治者的重用。

7、孔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论语·里仁》)意思是说,父母在世的时候,不出远门去求学、做官,万一要出远门,必须有一定的去处。在这里,孔子所着重的,是子女对父母的责任:不远游的前提是“父母在”。对孔子而言,父母健在时,子女的义务,便是在家陪伴父母,与父母共同生活。这里的在家或不远游可以有多重意义:或是以农耕赡养父母,或是照顾父母的起居,或是避免父母因子女远游而担心,等等。如果子女出远门而又没有一定的去处,那么父母的牵挂之情势必更甚,所以孔子特别强调“游必有方”。其重点是对父母尽责

8、我的鬓毛都衰了,老妈怎么能不老。

9、同义词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一般指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0、要现在人“不远游”是不现实的,但“游必有方”,告诉父母你的方向、你在哪儿,是应该的。不要欺骗他们,明明在南方,偏偏说东北。其实父母也不担心别的,除非你喜欢惹是生非,他们会担心你在外面打架,是不是受伤了?如果你品行过得去,“父母唯其疾之忧”,父母不担心别的,就只担心你是不是生病了。父母都是这样,一生的牵挂都在孩子身上。

11、《孔子家语》中记载了这样一个故事:孔子去齐国,途中听到哭泣的声音,上前看到一个身挂镰刀、戴着白带的人,孔子便问他是谁又为何而哭。那人回答说自己名叫丘吾子,之所以哭是因为他的人生有三个过失,到了晚年才发觉,追悔莫及。“吾少时好学,周遍天下后,还丧吾亲,是一失也。

12、角色互换,“游必有方”

13、孟子讲"不孝有三",何为"不孝有三"?古人云:"于礼有不孝者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家贫亲老,不为禄仕"恰恰是鼓励人们去开创事业,为禄为仕,以奉养父母,光宗耀祖。

14、众所周知我国从古至今流传下来许许多多的诗歌对联。但是大家知不知道还有很多谚语。我们古人的智慧是十分高明的,古代的人们十分的善于观察和总结。所以有了许许多多的名人谚语,俗语。随着我国时代的发展慢慢的许许多多的谚语,俗语都已经在时代的潮流中慢慢消散,最终消失。存留下来的仅仅是极少数的一部分,今天我们要讲的便是“父母在,不远游”。其实大多数人们都只知道前半句,很多人们都不知道这个俗语的后半句,其实后半句才是整段话中的精华所在,只可惜鲜为人知。

15、孔子说不远游,意思在这里。远游之后,你走了不同的桥和路,看了不同的山和水,见识了不同的世界,就没办法和父母对世界对生活有同样的认识了。

16、总有一天,自己会和他们一样,对世界的看法会过时,对万物的判断会出错。理解并尊重他们的局限性,正是突破自身局限性的开始。

17、我们总以为还有很多机会,去孝敬父母。可是我们忘了时间的残酷,忘了人生的短暂。

18、作者:南相信并坚信文字是有温度的,愿做一个熬夜患者,陪你等故事经过。

19、但“见志不从,又敬不违”,好多人是做不到的。

20、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原文是: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

五、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指的是

1、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这句话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意思是:孔子说:“父母在世,不出远门。如果要出远门,必须要有一定的去处。”方,在这里是指方向,地方,处所。这句话要辩证地理解:表明孔子既强调子女应奉养并孝顺父母(远游就做不到了),但又不反对一个人在有了正当明确的目标时外出奋斗。

2、不知道大家有没有研究过我国著名教育家孔子的德育之道,“孝、悌、忠、信、礼、义、廉、耻”这是伟大教育家孔子的德育内容的全部精髓,是做人的根本,把人们做人的根本分为八种,第一位就是孝,孝道就是我们最要遵守的,从小说,一个人如果连养育他几十年的父母都无法孝敬,那么这个人也不会有太大的事业成就。从大了说,也可以说是对国家尽忠,这也是“大孝”。孔子的德育之道也是证明了“父母在,不远游”这句俗语。

3、父母和子女的生活习惯不一样,看待世界的视角不一样时,就叫远。这种远,源于生活环境的不同。

4、我知道这辈子我无以回报,或许只有陪伴,才能安心。

5、河流退回到远方,雪花回到天上,火车驶回故乡,你的脸上和脖颈上的皱纹被熨平,白头发又重新染上黑色,你又为我重新背上上学的书包,亲吻我的额头,消失的人又重新回到我生活,你们也永远是年轻的模样。

6、杂诗·其五(三国魏)曹植仆夫早严驾,吾行将远游。远游欲何之,吴国为我仇。将骋万里途,东路安足由。江介多悲风,淮泗驰急流。愿欲一轻济,惜哉无方舟。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

7、他们在我们少不经事的时候保护我们,在我们一无所知的教育我们,在我们犯错糊涂的时候包容我们,在我们成长独孤的时候陪伴我们。

8、我说:哦,我刚才在飞机上。

9、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你出门在外永远是父母心中的牵挂,说个比较近例子,我老家邻居出门在外工作。他母亲病重他连夜赶回来,可是还是没见到他母亲最后一面,跪地不起痛哭。

10、。。。。。。。等一系列问题,决定啦本地人仇视,排挤外来人

11、我说:重庆人说话爽快,语速像开机关枪,听着像吵架很正常。

12、“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的“方”字,是方向的方,这里是指一定的地方。亦即你去东西南北必须让父母知道。实际上这句话的整个意思是:当父母双亲还健在的时候,不要外出。实在非要外出不可的话,你将要去的地点也要让父母知道.否则父母会担心.这体现了一种孝道楼上的说得很对那是交通不发达出去一次要很费周折没有飞机没有火车就算骑马也要好久所以古代不光是父母就算朋友之间也会很伤离别而且还没有电话有什么事情也不方便知道

13、5分钟短片讽刺整个朋友圈:或许,你欠我一句对不起。

14、首先我对于题主的父亲表示遗憾,希望能够发生转机。其次,题主也不必刻意抠字眼,孔老夫子说的这句话,重点在于后面:游必有方。方是什么?我觉得,你既可以将其解释为方向、方位,也可以解释为方式、方案。简而言之,孔老夫子的意思是,父母在不远游假如做不到,那么,请游必有方。人的一生需要有自己的梦想,方可将有限的时间过得充实。只要你的出游无愧自己,无愧父母的期望,没有浑浑噩噩、游手好闲,你就是孝。放心去驰骋吧!温馨提示:出游的同时,一定要时常和家人保持联络。

15、孔子在古代就将这个道理悟透,并将其告诉了世人。而孔子所传播文化一直到今天仍然不失去其中的韵味。对于现在这个社会来说,表面上风平浪静,每个人都可以过上吃得饱穿得暖的生活。但是,实际上暗潮涌动,竞争极为激烈。

16、请把时间“浪费”在孩子身上

17、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8、出自《论语》中的《里仁》这一篇。原文是:子曰:"父母在,不远游,游必有方。

19、这种现象更是体现在了当代的年轻人身上。他们毕业之后必须要面对生活上带来的压力,在一边工作的同时也要一边照顾着父母,而且还必须要考虑自己成家立业的问题。随着世界经济的不断提高以及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虽然能保证自己的基本生活,但是每个人对物质的需求却不断的上升,这导致了每个人心中对财富的向往更胜从前。

20、|读书|旅行|爱情|育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