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用雨寄情思的诗词有哪些(100句)

2023-01-22 16:18:20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借雨寄托思念的古文

1、黄昏院落,凄凄惶惶,酒醒时往事愁肠。

2、尾联运用了多种艺术手法,任选一种加以简析。

3、我喜欢下雨。因为只有这样。我哭泣也不会让你知道。

4、记叙文阅读:把握文章线索

5、梅花“以花贵,自战国始”,到梁,陈时期,出现了大量的咏梅诗。这一时期的梅花诗大都是对花本身的描写或用于赠别,尚无明显的象征寄托。到了唐宋时期,梅花已成为一种高洁人格的象征。张耒:“何以伴高洁,清晓颂《黄庭》”;张泽民:“一白雪相似,独清春不知。”“肌肤姑射白,风骨伯夷清。”苏轼:“诗老不知梅格在,更看绿叶与青枝。”陆游:“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他们都在对梅花的描写中寄托了一种高洁的品格。

6、最先开放,傲霜斗雪——敢为人先;不畏权贵——君子。因此梅花受到了诗人的敬仰与赞颂。例如王安石《梅花》“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诗句既写出了梅花的因风布远,又含蓄地表现了梅花的纯净洁白,收到了香色俱佳的艺术效果。

7、②孤独无依,孤苦无告。例如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8、③抒发盛衰无常、物是人非的感慨。例如刘禹锡《石头城》“淮水东边旧时月,夜深还过女墙来”。

9、语段中范仲淹针对古仁人“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阔达胸襟,进一步提出了无论是当官还是不当官都应该为君王或百姓担忧,应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为官之道。语段中他指出宰相吕夷简任人唯亲,提醒皇上不应该把选拔官员的权力都委托给宰相;主动率军支援潘原,吓退敌军,但却以无功而不受封赏,可以看出他一切为君王、为百姓的为官之道。

10、夜雨寄北(相思之情)李商隐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解连环周邦彦怨怀无托。嗟情人断绝,信音辽邈。信妙手、能解连环,似风散雨收,雾轻云薄。燕子楼空,暗尘锁、一床弦索。想移根换叶,尽是旧时,手种红药。汀洲渐生杜若。料舟依岸曲,人在天角。漫记得、当日音书,把闲语闲言,待总烧却。水驿春回,望寄我、江南梅萼。拼今生,对花对酒,为伊泪落。乐府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震震,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11、暌隔庭闱,瞬已经月,孺慕之情,与日俱增。解释:暌隔:分离。庭闱:指父母所居之处。经月:一个月。孺慕:指思念之切,如同孺子思念父母一样。

12、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问题。

13、(解析:B.“意”是“意趣、情趣”的意思。)

14、委托别人照料寄托侍者.——唐·李朝威《柳毅传》寄托孩子给别人看带.寄理想、情感于某人或某事物上托身,安身无可寄托.——《荀子·劝学》

15、正莺儿啼,燕儿舞,蝶儿忙。(秦观《行香子》)

16、晚同子公渡净寺,觅阿宾旧住僧房。取道由六桥、岳坟、石径塘而归。草草领略,未及遍赏。次早得陶石篑帖子,至十九日,石篑兄弟同学佛人王静虚至,湖山好友,一时凑集矣。(袁宏道《初至西湖记》)

17、☞初中语文必须会背的180个文言文实词!学霸都在偷偷背

18、不要说相公您痴,还有像您一样痴的人呢!

19、高考复习:“陌生”成语解题指南

20、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

二、用雨寄情思的诗词有哪些

1、释义: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2、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喻离恨。《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萋萋”是形容春草茂盛。春草茂盛,春光撩人,而伊人未归,不免引起思妇登楼伫望。

3、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4、芭蕉常常与孤独忧愁特别是离情别绪相联系。南方有丝竹乐《雨打芭蕉》,表凄凉之音。李清照曾写过:“窗前谁种芭蕉树,阴满中庭。阴满中庭,叶叶心心舒卷有舍情。”把伤心、愁闷一古脑儿倾吐出来,对芭蕉为怨悱。吴文英《唐多令》:“何处合成愁?离人心上秋。纵芭蕉,不雨也飕飕。”葛胜冲《点绛唇》:“闲愁几许,梦逐芭蕉雨。”雨打芭蕉本来就够凄怆的,梦魂逐着芭蕉叶上的雨声追寻,更令人觉得凄恻。

5、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许浑《咸阳城东楼》

6、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7、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8、咏物诗:主要特点是托物言志。这类诗中的“物”多具有特定意义,如桃花象征美人、杨花有飘零之意、杨柳有惜别之意、明月寄托相思之情等,不同的意象有不同的内涵。

9、(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形象的能力。回答本题要注意把握诗歌前三联描写的具体内容。前三联写了雨过天晴之后诗人前往苏家途中看到的景色:首联,写雨过天晴,路上尘土涤净;颔联,写逐渐散去的紫烟依然笼罩皇宫,雨过日丽;颈联,写红花沾雨、绿柳轻拂马匹。对其进行概括即可。

10、借指鄙俗之作,多作谦词。典出自战国楚玉《对楚王问》。如唐人李群玉《自沣浦东游江表途出巴秋投员外从公虞》:“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11、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曰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12、(1)比喻夫妇感情和谐,亦作“瑟琴”。《诗经》(《国风·周南·关雎》):“窈窕淑女,琴瑟友之。”又《小雅·常棣》:“妻子好合,如鼓琴瑟。”

13、(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的形象。对于本题,要抓住一些具体的意象来分析画面,如泠泠的水流声、云中之关塞、秋风、落雁等,然后再点明意象所营造的氛围特点,阐述其作用。

14、(2)比喻兄弟朋友的情谊。陈子昂《春夜别友人诗》:“离堂思琴瑟,别路绕出川。”

15、中小学必读名著听书合集

16、晚上同子公一起坐船来到净慈寺,找到弟弟阿宾曾住过的僧房。途径六桥、岳坟、石径塘等景点后回来。很匆忙地领略了(这些景致),没有仔细观赏。第二天一早收到了陶石篑的帖子,到了十九日,石篑兄弟偕同佛学居士王静虚来到了这里,一同游山玩水的好友,一时间都聚集到一起了。

17、典出《史记吴太伯世家》,心中暗自答应的意思。

18、也作“中流击楫”,楫,船桨。出自《晋书·祖逖传》:“(逖)仍将本留徙部曲面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

19、《岳阳楼记》中传诵千古,表达范仲淹宏伟抱负的名句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20、山水田园诗:写田园生活和山水风景,东晋的陶渊明是田园诗的开创者,南朝的谢灵运是山水诗的鼻祖,唐代形成了山水田园诗派,主要有王维、孟浩然等。情感主要有热爱自然,寄情山水,生活闲适。对现实的不满,对宁静平和生活的向往。

三、借雨天表达思念的诗句

1、“柳”者,“留”也,“柳”“留”二音相谐,古人取其义表示眷恋不舍,以柳相留,故有“折柳赠别”的习俗。

2、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3、吾思伊人之甚,思绪万里;吾思伊人之甚,情思千丈;吾思伊人之甚,辗转难眠;吾思伊人之甚,不辨食味。说的是你喜欢一个人,而那个人却不在你的身边。思念让你的思绪飞到了远方千里万里去,思念让你夜里睡不好,甚至吃饭也没了味道。这是多深沉的一种爱,那就放下一切,去寻找你心中所爱,去寻找你的幸福。扩展资料《凤求凰》两汉:司马相如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翻译: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翻译: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思念释义:想念;

4、梅竹兰菊花称为“花中四君子”。

5、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6、写景(抒情)诗:写景抒情,寄情于景,常用白描、衬托的写法描绘山川景物,或抒发热爱祖国河山之情,或抒写闲情逸致,或寄寓苦闷抑郁之情。

7、比喻心志忠贞、品格高尚、心性高洁。例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张孝祥《念奴娇·过洞庭》“应念岭表经年,孤光自照,肝胆皆冰雪”。

8、典出《琴操河间杂歌箕山操》(汉蔡邕),原指厌听世事,今比喻聆听、恭听。

9、2017北京四中高二(下)期末语文

10、乌鸦按照迷信的说法,是一种不祥的鸟,它经常出没在坟头等荒凉之处。在中国古典诗词中常与衰败荒凉的事物联系在一起。李商隐《隋宫》:“于今腐草无萤火,终古垂杨有暮鸦。”秦观《满庭芳》:“斜阳外,寒鸦万点,流水绕孤村。”马致远小令《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11、《凤求凰》两汉:司马相如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翻译: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翻译: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向左转|向右转《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

12、“无私奉献精神”是时代永恒的主旋律,“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己亥杂诗》)是奉献;“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更是奉献。

13、《凤求凰》两汉:司马相如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翻译:一日不见她,心中牵念得像是要发狂一般。《卜算子·我住长江头》宋代:李之仪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翻译:我居住在长江上游,你居住在长江下游。天天想念你却见不到你,共同喝着长江的水。《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宋代:李清照一种相思,两处闲愁。翻译:一种离别的相思,牵动起两处的闲愁。《望月怀远/望月怀古》唐代:张九龄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翻译:有情之人都怨恨月夜漫长,整夜里不眠而把亲人怀想。《三五七言/秋风词》唐代:李白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翻译:走入相思之门,

14、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像墨一样黑,深秋天空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了。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子睡觉姿势不好,把被子蹬破了。一下雨屋顶漏水,屋内没有一点儿干燥的地方,房顶的雨水像麻线一样不停地往下漏。自从安史之乱之后,我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15、(4)赏析语段“湖中人鸟声俱绝”中“绝”字和语段“则心已飞湖上也”中“飞”字的妙处。

16、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17、例如刘禹锡的《将赴汝州,途出浚下,留辞李相公》“后来富贵已零落,岁寒松柏犹依然”,杜甫的《将赴成都草堂途中有作先寄严郑公五首(其四)》“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18、(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

19、现代文与文言文对译:“忧心忡忡”用文言文可以意译为“忧矣愁甚”。“有点”文言文词语能够用“略”。“想家”用文言文词语可以是“念乡”。“想念亲人”用文言文词语可以是“思亲”。“忧心忡忡,有点想家,想念亲人”用文言文可以这样说:忧矣愁甚,略念乡思亲也。

20、典出《五灯会元》,比喻众人的口头称颂。

四、借雨寄托情感的诗句

1、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2、典出《诗经·鲁颂》,比喻年岁、岁月或借指古代史、历史。

3、古诗常用典故,这既可使诗歌语言精练,又可增加内容的丰富性,增加表达的生动性和含蓄性,可收到言简意赅、耐人寻味的效果。平时接触过的一定要尽可能多地掌握,如“武陵人”“烂柯人”“廉颇老矣”等。

4、蝉以蝉品行高洁。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唐诗别裁》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由于蝉栖于高枝,餐风露宿,不食人间烟火,则其所喻之人品,自属于清高一型。骆宾王《在狱咏蝉》:“无人信高洁。”李商隐《蝉》:“本以高难饱”,“我亦举家清”。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他们都是用蝉喻指高洁的人品。

5、(2)描写手法主要有: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生、用典、联想想象、正侧面结合、衬托、乐景写哀情、欲扬先抑、象征、渲染、白描小中见大、等。

6、想"是“一日不见,如三秋兮!”痛苦等待;

7、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8、C.“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这两句是写诗人离开长安后渡过黄河与攀登太行山的情景,实际上是以山川的险阻比喻世路的艰难。

9、☞史上最全阅读理解答题模板

10、泛指宝刀、利剑。出自汉赵晔《吴越春秋阖闾内传》:“吴作钩者甚众。”而有人贪王之重赏也,杀其二子以衅金,遂成二钩献于阖闾,诣宫门而求赏……乃赏百金,遂服而不离身。不平凡的来历铸就了一柄宝剑,成了渴求建功立业者的利器。

11、下雨,冲走了什么;雨过天晴的太阳,带来了什么。没有,都没有。

12、秋风秋雨忆故人,百年往事梦中景。阴阳两隔世无常,千年情缘轮回中。

13、树叶与树叶之间的摩擦,则成了最好的伴唱,小草、小花也翩翩起舞了。雨越下越大,又从大雨渐渐地变成恩寤窣窣的小雨,连绵起伏,诗意绵绵,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无比的顺畅。

14、“莲”与“怜”音同,古诗常用“莲”表达爱情。例如南朝乐府《西洲曲》“采莲南塘秋,莲花过人头。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表达了一个女子对所爱男子的深切思念和爱情的纯洁。乐府《子夜歌四十二首》中“雾露隐芙蓉,见莲不分明”,利用谐音双关,写一个女子隐约地感到男方爱恋着自己的敏锐感觉。

15、2011年高考语文试题及答案(北京卷)

16、(答案)人景相融的宁静画面:断桥边夕阳西下,树影倒映水中,鸟雀在枝头相互依偎,诗人独自欣赏美景。

17、同作逐臣君更远,青山万里一孤舟。

18、四大名著专题合集(珍藏版)

19、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李商隐《无题》)

20、背,离开。谓父母去世。李密《陈情表》:“生孩六月,父母见背。”

五、雨寄托情思的现代诗句

1、汉时,北方匈奴贵族经常骚扰边境。一次汉武帝要为大将霍去病修建府第,霍去病辞谢道:“匈奴未灭,无以家为也。”后以喻为忧国忘家。杜甫《奉和严中臣西城晚眺十韵》:“辞第输高义,观图忆古人。”

2、鸿雁《汉书苏轼传》载,匈奴单于欺骗汉使,称苏武已死,而汉使者故意说天子打猎时射下一只北方飞来的鸿燕,脚上拴着帛书,是苏武写的。单于只好放了苏武。后来就用“鸿燕”、“雁书”、“雁足”、“鱼雁”等指书信、单讯。如晏殊《清平乐》:“生笺小字,说尽平生意。鸿雁在云鱼在水,惆怅此情难寄。”李清照词云:“雁字回时,月满西楼。”李清照另一首词云:“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大雁在这里是传书的信使。

3、明月、白云望云思友,见月怀人,是古代诗词中常用手法。杜甫诗《恨别》:“思家步月清宵立,忆弟看云白日眠。”这两句也是借白云明月,寄托对友人的怀念。刘长卿《谪仙怨》:“白云千里万里,明月前溪后溪。”写别后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希望悠悠的白云,把自己的一片思念之情带给千里万里之外的友人。至于对月思人就更多了,如谢庄《月赋》:“隔千里兮共明月。”张九龄:“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李白:“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杜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苏轼:“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等等。

4、中国古代文人有“悲秋”的情结,四季之中,秋天万物凋零,最易触发人们的悲凉情绪,而梧桐树,是典型的落叶乔木,秋天到来,往往梧桐叶先行凋落,即所谓“一叶落而知秋”。例如李清照《声声慢》“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李煜《相见欢》“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5、中考现代文阅读指南——议论文阅读篇

6、建国后出版的诗集有《欢呼集》《宝石的红星》《海岬上》《彩色的诗》《域外集》《雪莲》《艾青诗选》等。艾青以其充满艺术个性的歌唱成家,实践着他“朴素、单纯、集中、明快”的诗歌美学主张。

7、彭祖,传说故事人物,生于夏代,至殷末时已八百余岁,旧时把彭祖作为长寿的象征,以“寿如彭祖”来祝人长寿。

8、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9、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10、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欧阳修《醉翁亭记》)

11、③“青山”是历史与永恒的象征。

12、②“鹧鸪”还象征历史盛衰沧桑变迁。例如李白《越中览古》)“只今惟有鹧鸪飞”。

13、我到扶风的第二年,才开始造官邸。在堂屋的北面修建了一座亭子,在南面开凿了一口池塘,引来流水,种上树木,把它当作休息的场所。这年春天,在岐山的南面下了麦雨,占卜此事,认为今年有个好年成。然而此后整整一个月没有下雨,百姓才因此忧虑起来。到了三月的乙卯日,天才下雨,甲子日又下雨,百姓们认为下得还不够。丁卯日又下了大雨,一连三天才停止。官吏们在院子里一起庆贺,商人们在集市上一起唱歌,农夫们在野地里一起欢笑,忧愁的人因此而高兴,生病的人因此而痊愈,而我的亭子也恰好造成了。

14、诗歌鉴赏常用术语一览表

15、掌握了这些内容,我们在鉴赏诗歌时就能做到知人论世,对诗歌进行高屋见瓴的分析。

16、2012全国高考语文试题(北京卷)含答案解析

17、李益在《夜上受降城闻笛》一诗中道出征人望乡之情的深重和急切的诗句是: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18、典出《三国志蜀志》,指人的心。

19、古人以为蝉餐风饮露,是高洁的象征,所以古人常以蝉的高洁表现自己品行的高洁。如虞世南《蝉》:“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20、问鼎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左传宣公三年》:“楚子伐陆浑之戎,遂至于雒,观兵于周疆。定王使王孙满劳楚子,楚子问鼎之大小轻重焉。”三代以九鼎为传国宝,楚子问鼎,有凯觎周室之意。后遂以问鼎比喻图谋帝王权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