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雨抒发情感的诗句(100句)
一、借雨寄托情感的诗句
1、白话文释义:是春雨送人来,也是春雨留人住,离别的宴席上匆匆话别,又是风雨催人离去。泪眼就不曾流干,眉头凝结着愁绪,明日相思时不要上高楼望远,楼上有几多凄风苦雨。
2、全诗托物咏怀,层次井然,依次递进,结构严谨,格调沉郁哀伤,情真意切,真挚感人。
3、本篇文章内容详实,结构紧凑。第一课时采用诗句导入,感受不同情境下雨的特点,导入十分自然流畅。通过阅读文章,感知雨之特点以及感知雨之韵味。引导学生对画面的深入分析,进一步感受昆明之美。第二课时注重语言特色的分析,通过重点字句品读,体会“形散而神不散”的语言风格。
4、桃花吹尽,佳人何在,门掩残红。
5、凭阑静听潇潇雨,故国人民有所思。
6、回想我早年由科举入仕历尽辛苦,如今战火消歇已熬过了四个年头。国家危在旦夕恰如狂风中的柳絮,个人又哪堪言说似骤雨里的浮萍。惶恐滩的惨败让我至今依然惶恐,零丁洋身陷元虏可叹我孤苦零丁。人生自古以来有谁能够长生不死?我要留一片爱国的丹心映照史册。
7、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犹开第一花。
8、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9、边塞诗中常见乐曲:《折杨柳》《落梅花》《关山月》
10、(1)乍一看那样子,真叫人怀疑:这种东西也能吃?!
11、(过渡)在课开始之前,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预习情况。
12、这首诗最后一句用了“以景结情”手法,思念之情更深,诗意更盛,余味无穷。
13、(2)体味作者抒发了什么样的情怀。咏怀诗重点在于“抒怀”的性质,即作者不重客观冷静的叙述,而是比较明显地直抒自己的情怀。如李商隐《夜雨寄北》:“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诗的开头两句以问答的形式和对眼前环境的叙写一这就是“即事”,阐发了孤寂的情怀和对妻子深深的怀念一这就是抒怀,后两句设想来日重逢谈心的欢悦,反衬今夜的孤寂,这是进一步抒怀。
1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出自晚唐诗人李商隐《夜雨寄北》。
15、于是,他们不再一味让妮妮沉浸在兔情的呼应不够,父母对孩子缺乏关爱等,都会引发孩子的恋物行为
16、11古代文人常在诗文中用成双成对的动植物意象来反衬主人公孤独的处境,如晏几道《临江仙》中的"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中的“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
17、缅桂花开绕屋香,繁绿浸叶满客堂。
18、——安静享受午后时光,与好友谈尽心中事,恬淡闲适的美好氛围。
19、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刘长卿《别严士元》
20、这首诗用语通俗明了,节奏明快,语意委婉含蓄,正可谓语浅意深。相传此诗一出即广为人谱曲传唱,流行一时,可见“是金子总会发光的”,好作品定会脱颖而出。
二、借雨抒发情感的诗句
1、雨足桔槔声暂歇,翠畦瓜豆己成行。,
2、过了好大一会儿,雨才淅淅沥沥的下起,这时,雨水打在叶子的声音,雨落在地上的声音,雨打在雨伞上的声音,都纷纷响起来了,交织成了一首恬静的小曲。
3、②品味本文平淡自然而又有韵味的语言特色,体会作者情感。
4、1“扁舟”是我国古典诗文中常见的意象之它或寄托漂泊羁旅的愁思,或承载悠然自由的情怀,或暗含淡泊隐逸的愿望,如“谁家今夜扁舟子?何处相思明月楼?”“驾一叶之扁舟,举匏樽以相属。”“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5、研读体悟,感受雨之韵味
6、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7、(3)反映对帝王穷兵黩武开边的不满,对将军荒淫失职或贪功启衅的怨恨,揭露军中苦乐不均,表达对士兵们的深切同情,表现报国无门的愤懑压抑。
8、山峻高㠯而蔽日兮,下幽晦㠯多雨。
9、“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是千古名句,深深的情感寓含在诗句中,可见两人友情之深。
10、99古人常常借草木的兴衰寄寓自己的情感,这在古诗词中经常出现,如“桑之未落,其叶沃若”。
11、忽报人间曾伏虎,泪飞顿作倾盆雨。
12、表达的情感:由作者的少年风流、壮年飘零、晚年孤冷,分明可以透见一个历史时代由兴到衰、由衰到亡的嬗变轨迹,而这正是此词的深刻、独到之处。
13、(1)积极入世的情怀,它所表现的是忧国忧民之情,志在通过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来实现自己的生命的价值,这种情怀的思想基础是中国传统的儒家学说。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又如辛弃疾《破阵子●醉里挑灯看剑》“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14、“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是要求对古典诗歌从表达形式上给予理解,包括对词语的解释、对句意的理解、对内容的概括、对常见的修辞方法、写作手法和典故运用的分析,以及对意境、风格的体会。鉴赏和评价两种能力,鉴赏是基础,是对诗歌的基本内容的赏析,如果没有对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鉴赏,就谈不上对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评价。
15、译文:若问我的愁情究竟有几许。就像那一望无垠的烟草,满城翻飞的柳絮,梅子黄时的绵绵细雨。
16、10友情是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话题之中国古代诗歌中对友情多有赞美,如“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玉楼春·春恨》——宋代晏殊
18、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9、教师总结:一篇《昆明的雨》色香味情俱全,表达出作者对昆明的想念,道出了作者对生活的热爱。“我想念昆明的雨。”雨季里藏着昆明,明亮、丰满、使人动情,有那雨中的浓绿的仙人掌、美味的菌子、雨中的杨梅与戴着花帽的苗族姑娘、带着雨珠的缅桂花,还有那雨季中淡淡的乡愁。汪老的作品总能体现出生活的诗意和美好,正因为他对生活的热爱,他笔下的一草一木才会充满了人情味和满满的烟火气息,体现着生活的大智慧。
20、有着悠久历史的古代诗歌,不仅仅是一种文学艺术形式,同时也是用来抒发诗人志向与情怀的载体,即所谓“诗言志”与“诗缘情”。孔颖达称“情动为志,情志一也”。也就是说,不论“言志”与“缘情”,都是为了表达诗人的思想感情。所以,每首诗歌,都是诗人个人心声的表达,思想感情的抒发。因此,读懂和领会诗歌字里行间所蕴含的思想感情,是读懂诗人、诗作的关键所在和必然要求。如唐代诗人柳宗元的《早梅》:
三、借雨寄托思念的诗句
1、(3)在朗读中,你能体会到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感情是怎样的吗?
2、有些咏史怀古诗着眼于个人境遇变化,借古人古事抒发自己的感慨。
3、树叶与树叶之间的摩擦,则成了最好的伴唱,小草、小花也翩翩起舞了。雨越下越大,又从大雨渐渐地变成恩寤窣窣的小雨,连绵起伏,诗意绵绵,让每个人的心里都感到无比的顺畅。
4、通过对文中语句的分析以及资料的补充,我们可以体会汪老散文的语言的直白和平和,自然而流利,简单而又富有韵味,极具生活气息,让人感到十分亲切。
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伤心枕上三更雨,点滴霖霪;点滴霖霪,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
6、“梧桐”这一意象在古诗文中常用来表达悲秋的情感,如诗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铺床凉满梧桐月,月在梧桐缺处明”“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中“梧桐”就含此义。
7、通过描写海棠“不惜”污损“胭脂色”,傲然“独立”于“春寒未了”的“蒙蒙细雨”之中,塑造出海棠美艳绝伦的姿容,表现了海棠与“风”“寒”斗傲的孤高绝俗精神。其中寄托了作者孤高拔俗的人格。秋已来临,燕子将要南归,一年恍若一梦。梧桐经一场雨打,已与昨晚的不同了。作者借燕子、梧桐在雨中的感受,表达了自己怀旧、失落的感情。范成大重点强调别离的旧愁与新愁:旧愁未去,新愁又添,虽有新欢,却不抵思念愁苦。秦观重点强调感情的坚贞与长久:虽然相逢短暂,但只要感情真挚,不在乎朝暮厮守。
8、刘湛秋《雨的四季》(节选)与《昆明的雨》比较
9、①通读全文,扫清字词障碍,并能有感情地朗读一遍课文。
10、10《红楼梦》中有诗云:“质本洁来还洁去,强于污淖陷渠沟。”《爱莲说》一文表意与之相近的文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所谓咏怀诗就是,吟咏抒发诗人怀抱情志的诗,它所表现的是,诗人对于现实世界的体悟,对于生命存在的思考,对个体生命的把握,对未来人生的设计与追求。咏怀诗的特点是即事抒怀,作者往往因一事而有感,发而成诗。咏怀诗是以吟咏个人抱负,反映或讽刺社会为题材的诗歌,比兴、象征、联想等是其常用的手法。
12、昨夜风兼雨,帘帏飒飒秋声。
13、秋雨蒙蒙十里寒,眼底平添愁一川。怅目群山新染黛,离愁莫问深和浅。
14、B.(ppt展示)补充背景资料:联大的学生自然也是贤愚不等,但多数是比较正派的。那是一个污浊而混乱的时代,学生生活又穷困得近乎潦倒,但是很多人却能自许清高,鄙视庸俗,并能保持绿意葱茏的幽默感,用来对付恶浊和穷困,并不颓丧灰心。——汪曾祺《泡茶馆》
15、1“沧海”是古典诗词常用的意象,在作品中多呈现画面唯美、意涵丰富的特点,如有“沧海月明珠有泪”的阔大清寥,更有“直挂云帆济沧海”的积极奋发。
16、(2)抒写戍边将士久戍边关的乡愁和家人的离愁别恨,反映长期的边塞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痛苦和灾难,表达对广大士卒及其亲人的深切同情,描绘对和平、美满、幸福生活的向往。
17、白话文释义:雨一直下着,听着窗外的雨滴声,直到深更都难以入睡。雨中的芭蕉和屋里的油灯此时似乎也变得多情起来,安慰孤独的我。梦难成,此恨难消,窗外的雨可不管忧愁的人喜不喜欢听,仍是不停地下着,雨滴一直滴到天明才停了下来。
18、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19、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
20、(柳永笔下的“潇潇暮雨”是愁苦的。)
四、借雨表达感情的诗句
1、(3)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的情感。对作者的身世,当时的时代背景有一定的了解,即知人论世,能准确地领会诗人写景所表现出的情感。这里牵涉到一个感情寄托的问题,分析诗歌,应认真判断感情寄托的深浅,切忌随意拔高作品的思想内涵。
2、1李白的诗歌中常以“梦”字入诗,或营造一种梦幻瑰丽的意境,或给人一种恍然若梦的感觉,抑或借梦境写现实的生活,凡此种种,都有一种如梦如幻的审美感受,比如他的诗句“我欲因之梦吴越,一夜飞度镜湖月”。
3、(2)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意境。通过描写景物来抒发感情,是中国古典诗的一大特色,山水田园诗更是如此。自然景物一经诗人摄入笔端,就必然带上诗人的感情色彩,为表达诗的特定情感服务。
4、边塞诗中常见的乐器:羌笛、琵琶、胡笳、芦管、角、鼓;
5、聚焦画面,体悟生活情趣
6、这段描写昆明人家辟邪和猪羊不敢进园,突出了仙人掌的独特用途,看似寻常,却体现出昆明人对美好生活的祈愿以及在生活中的智慧,这段描写的风俗之美让人动情,若不是对生活充满了热爱和细心的观察,是写不出这样的内容的。
7、主人折赠知客意,犹带雨珠惹情肠。
8、#对中学语文教材选文题目注释的思考
9、完成配套练习;且继续品读本文的句子。
10、细细细风风送暖,疏疏疏雨雨含情。
11、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2、(2)入口便会使你张目结舌:这东西这么好吃?!
13、边塞诗以描写边塞风光,反映边疆将士生活为基本内容。代表作家有高适、岑参等诗人。盛唐具有积极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即使是艰苦的战争,也壮丽无比,即使是出征远戍,也爽朗明快,即使是壮烈牺牲,也死而无悔。到了中、晚唐,国势渐衰,虽然诗人也保持着昂扬向上的基调,但悲壮惋伤的成分多了起来。宋朝时期,统治者昏庸,山河沦陷,不重用人才,边塞诗多抒写怀才不遇之叹,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伤,或对现实进行批评。
14、(2)神似,由物及人,由实及虚,写出人的精神品格。
15、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又一年。
16、这首诗是李白为好友王昌龄贬官而作,以抒发感愤,寄托慰藉,表达对王昌龄怀才不遇的惋惜与同情之意。
17、雨后复斜阳,关山阵阵苍。
18、天上低昂似旧,人间儿女成狂。夜来处处试新妆,却是人间天上。
19、10雨是复杂多变的意象,很多诗人从“雨”中获得灵感与情思,如“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近却无”,借“雨”寄托了诗人的喜悦之情。
20、学生进行探究后回答,教师总结:这些内容看似散乱,却与昆明的雨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们或是在雨中发生的景象,或是在雨的滋润下得以生长下的菌、果、花、树,有了雨的滋润,才有繁盛的树木,繁多的菌子、花果,才有各种浓烈的颜色,成就了昆明的雨季明亮的、丰满的、浓绿的、使人动情的特点。
五、借雨寄托思念的诗句自创
1、参考答案:首先,前六句借“幽居初夏”之景,抒发了怡然自得之乐(闲适之情)。其次,尾联“叹息”,一是叹志士空老,报国无成;二是叹往日旧交零落殆尽,顿感寂寞惆怅。
2、周丽平,徐水综合高中语文教师,中共党员,中教一级教师。徐水区优秀教师、骨干教师。
3、10古代,在客居他乡的游子心中,能够与家人书信交流是一件幸福的事。“书”作为思乡之情的象征,也频繁出现在古人的诗词中,如“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4、白话文释义:你问我什么时候回去,我还没有确定的日子。此刻巴山的夜雨淅淅沥沥,雨水涨满了秋天的河池。什么时候我才能回到家乡,在西窗下我们一边剪烛一边谈心,那时我再对你说说,今晚在巴山作客听着绵绵夜雨,我是多么寂寞,多么想念你!
5、以上10首赠诗每首都情真意切,诗意绵长,全是精品,无愧于千年佳作。
6、(2)抒发壮志难酬之忧,表达忧国忧民之志。
7、衮衮繁华地④,西风吹客衣。
8、第11段,点题,总结与照应上文。
9、若问闲情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0、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12、要回答出这些问题,先来看看背景材料的补充,有助于理解。
13、引入相关材料:选《木香花》中关于回忆这段时光的片段
14、10正如“西风”常指秋风一样,“东风”既可以实指从东方吹来的风,也可以指春风。“东风”一词频繁地出现在古诗词中,如:“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15、汪老用热爱生活的心体会美好生活,用发现美的眼睛发现生活的美,用明了如话的语言表现生活的美好。
16、(3)分析技巧,体察诗心
17、表达的情感:将“西湖即是美”这一人们共有的感受用诗的语言表述出来。同时,这两句也反映出诗人开阔的胸襟与达观自适的性情。
18、10“菊花”作为古诗词中经常出现的意象,具有多种内涵,或是隐者的超然洒脱,或是士人的坚贞高洁。有关“菊”的古诗词句有“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19、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20、第10名唐朝韦应物《秋夜寄丘员外》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