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100句)

2023-01-03 15:10:56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战争描写

1、“和平与战争是相对的,为和平战争,为战争和平”

2、一次正义的战争能在高尚的国度里唤起神圣的爱的力量,这已为无数感人的事例所证实。

3、马超和许褚在潼关前的战斗与马超和张飞在葭萌关前的战斗,同一个马超,同一种类型的许褚和张飞,但这两次战斗,却又写来各不相同,作者的成功的秘密又在那里呢?据我看来,也还是因为罗贯中抓住了这两次战斗中各不相同的偶然因素(在潼关之战中,是许褚裸衣,许、马两人在马上夺枪;而在葭萌关之战中,是马、张夜战,马超暗放张飞),作了各不相同的描写,因此才使这两次很容易写来雷同的战斗,竟然写得同样出色但又大不相同。

4、硝烟袅袅战场上,朱德带领战士们与敌人激烈抗战的惊心动魄的场面,深深地震撼我的心灵。

5、炮火轰鸣,硝烟弥漫,遮云蔽日,惨不忍睹;绝地反击,放手一搏。

6、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唐·曹松《己亥岁》

7、此言虽然不敢与明代民族英雄于谦与宋代抗金将领岳飞平分秋色,也在抵御外敌入侵、保家卫国的战争中立下战功、在历史上写下一页,但愿借他们坟头的一根树枝表达自己忠君报国、抵御满洲统治者而恢复明朝的赤胆忠心。

8、近日,俄罗斯与乌克兰的紧张局势加剧成为国际社会关注的话题。在国内,相关内容也引起人们热议,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中国古代10首描写战争的诗词,句句揭露战争的残酷。

9、✬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10、看过“三国演义”的人,都会产生这样一个问题,“三国演义”写了这么多次战争,为什么能够写得各各不同,富有变化,各具特点而不显得一般化呢?再一联系到我们自己的一些创作,就马上又会想到,为什么在我们小说中的一些战争常常是写得大小雷同呢?对于这一问题,我曾经多次思索,寻求答案,总算也有了一些体会。现在提出来,作为一得之愚,给大家参考。

11、风越刮越紧,雪越下越大,天气越来越冷。猛烈的北风卷着飞雪,向将士们迎面扑来,他们的脸和手早已麻木,似乎骨头都冻透了。旗帜冻裂了。战马冻得不敢嘶鸣,只能踏着厚厚的积雪艰难地前进。

12、“战争就是这样,双方都认为自己是好的一方”

13、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杨炯《从军行》

14、“战争结束了,但他们也回不来了,因为战争从来就不仅仅是带走了死者的生命,也吸走了幸存者的魂灵”

15、《三国演义》和《伊利亚特》都有相当篇幅的战争场面描绘,但在具体描写中却迥然有异。

16、“战争是迫使敌人服从我们意志的一种暴力行为。战争是政治通过另一种手段的继续。政治是不流血的战争,战争是流血的政治。战争是政治交往的一部分,政治是目的,战争是手段。”

17、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18、历史充分说明,中国人民之所以创造了弱国战强国的伟大胜利,最根本的原因是中国军民在抗日战争中英勇正义,可歌可泣的战斗事迹,是他们推动了伟大的抗日战争;是他们浴血奋战于抗战的最前线,是他们……没有他们,就没有新中国!

19、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

20、《西线无战事》改编自德国作家雷马克的同名小说,讲述的是马恩河战役前后,一群德国少年兵对战争态度由兴奋、憧憬到反感的过程。

二、三国演义的战争描写

1、[1]鲁迅.中国小说史略(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200

2、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3、从国家的角度看,起码抵抗侵略是正义;

4、数不清的兵士嗷嗷而立。

5、战争是狂风,摧残了人们安定的生活;战争是恶魔,吞噬了人们珍贵的生命;战争是悲伤,歼灭了人们的快乐。

6、玁狁匪茹,整居焦获。侵镐及方,至于泾阳。

7、将军在远方挥舞着戟,仿佛在用鲜血画画一般,那颗盔甲下面的永远不曾低下的头颅,是所有国人的希望,好像旗帜。他苦笑。

8、关于这一点,几乎不需要找更多例证来说明,因为全部“三国演义”确实是这样来描写战争的双方面的。只举“三国演义”中关于吴蜀彝陵之战的描写为例。

9、淳于琼战败被杀的消息传到官渡前线,张合看到大势已去,又听说郭图在袁绍面前诬陷他,他既气愤,又害怕,便同高览把全部攻城机械烧掉,一同到曹营去投降。袁军本来已经军心动摇,一见主将投降,就更加慌乱,全部溃散。曹军乘势反击,袁军大败,主力差不多全部被歼灭,袁绍和袁谭只率领着800名亲兵逃回黄河以北。

10、《三国演义》的战争场面,气氛紧张,但并不悲惨。首先,其战争场面的主要特色并不是侧重于两军对垒一刀一枪的厮杀过程,而是着墨于战前两军力量对比,战略决策,战前筹备等活动。通过欲显、衬托的方法把战争紧张气氛表现得有声有色,扣人心弦。如“曹操起兵伐董卓”,诸侯盟军多名大将被斩于华雄之手,此处并未描写双方厮杀场面,却多处用“众诸侯大惊”、“众官默然”,“众诸侯失色”等情态描摹具体生动的映衬了两军对峙的紧张局面。赤壁之战,曹操以百万雄师挥军南下,厮杀战场少许勾勒,而侧重于“诸葛亮舌战群儒”、“诸葛亮智激孙权”、“诸葛亮智说周瑜”,以及东吴主降与主战派的僵持等战前场景,更巧妙生动精炼而又别具一格的表现了此次鏖战的极度紧张。

11、强化“成事在天”的偶发性

12、这首诗流传的并不广,和王建的“先遣小姑尝”相比,知名度要低了很多。但是这首诗却有着如此苍凉的意境,写尽古代战争带来的所有苦难,真可谓字字泣血。

13、王邑王寻拒绝了严尤的建议,决定先破昆阳,再进兵宛城。新军全部兵力42万人,把一座小小的昆阳城包围了几十层。他们在昆阳城外扎下几百座营盘,真是旌旗蔽野,尘土遮天,擂鼓呐喊的声音一直传到几十里外。王寻王邑一面命令士兵挖掘地道攻城,一面用冲车猛烈地撞击城门。汉军顽强抵抗,新军没能把城攻破。王邑又命令士兵推出十多丈高的楼车,靠近城墙。楼车上的士兵居高临下,对着城中放箭和发射石块。新军的箭和石块像雨点般地向城里射来。城中的人不能出门行走,老百姓要到井边汲水,都得背着一块门板挡住箭石。王寻王邑更加得意,认为攻破昆阳,是早晚之间的事,只须坐等破城的捷报,再不去留心其他事情了。

14、这样也就说明了应当把创作的精力放在描写参加战争的人们身上,而不应当把创作的精力放在描写战争过程上面。

15、散文:tangying026@1com

16、那战死在河边的将士,已经成为了一片白骨。家中的妻子,还在春闺中想念着他们,希望能够早日团聚。

17、此二句乃是写唐末黄巢军队攻入唐都长安后的破坏力。前句举“内库”以括其余,写长安财物荡然无存、摧毁殆尽之状;后句举“公卿”以包其他,写长安达官贵人、高门望族死无遗类之状。其在批评黄巢的同时,也揭示了战争的破坏力。后代视为警策之句。

18、银行账号:11001079200059166188

19、不知她的那一边看到的太阳,是不是也是这样的血红呢?

20、《博览群书》,1985年创刊,由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胡耀邦题写刊名,时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胡乔木撰写发刊词,是光明日报社主办的综合性思想文化月刊。“砥砺思想,宁静心灵”是我们的追求,“知识人写给知识人”、“名家作品名家看”,已被这本杂志坚守37年。

三、古代战争描写

1、敌军同仇敌忾地冲来,可敌军对我方的炸弹猝不及防,最终狼狈而逃。

2、参考答案:《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上的成就十分突出。作者笔下的战争写的丰富多彩、变化无穷。充分表现战争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另外,在战争描写中,不仅写出了两军相斗勇者胜,而且,还写出了两勇相斗智者胜。重点表现统帅人员的运筹帷幄、分析决策,给予读者许多启示。

3、随着战争的来临,人民的家园被毁,人民的钱财得不到保障,人民的生命被无情地剥夺……妻离子散、家破人亡。

4、以胜利者的苦难作为切入点来描写战争的灾难。《东山》的控诉战争的视角上,是与后代相同题材的作品有很大不同。《东山》的主人公是一位参战的士兵。参加的是被人认为是正义的战争的周公东征,并且以胜利一方的身份凯旋。这里没有雄赳赳的胜利者的姿态,而是同样以受难者的身份出现。胜利没能使他逃脱战争的厄运,更说明了战争对于双方来说,都是灾难性的。从而给我们一个思考战争的新角度。运用想象与对比描写战争的灾难。主人公将眼前之景与对家的想象结合在一起,表达了对家人的思念,而眼前之景的萧条荒芜又从侧面突出了战争对民生的伤害、对家园的担忧与思念。家中的萧索与新婚时的快乐又形成了对比,突出了战争对家庭的伤害。

5、我服既成,于三十里。王于出征,以佐天子。

6、在研究战争文学和文学中的战争描写时,最让人们深思的问题也许是,充满暴力与血腥的战争文学以及战争描写何以给人以“审美”愉悦的问题。由于战争文学在个体、他人、群体、民族、国家、人类多维度的临界状态透视个人的体验与命运,具有其他类型文学难以企及的人性内涵、历史内涵与审美内涵,需要从多个层面来阅读和判断。

7、沙场秋点兵。——辛弃疾《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

8、战争作为一种表现形式,其直接参与者与所要表现的都是人。《三国演义》与《伊利亚特》是人类间的战争,然而,从两部著作中读者很容易看到,它们所表现的英雄人物不再是纯粹的、单一的、现实中的实在人。《三国演义》给人赋予了神性,使人具有了神样的能力。《伊利亚特》则是神明的直接参战,其中的英雄人物要么是神明的儿子、后裔,要么是神明的宠儿。这一人与神的关系既是两书的相同之处,亦是它们的不同之处。

9、姜老师2022年上半年笔试辅导班已上线

10、出塞描写战争给人们带来困难的诗句有。城头铁鼓声犹震,匣里金刀血未干。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11、都有可能,反正战场就是这样的,有人一时勇敢也有人一时怯弱,生死面前,无关其他,没有人了,只剩下战争。

12、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唐·陈陶《陇西行》

13、试以众所周知的赤壁之战为例。

14、——盐野七生《罗马人的故事VII》

15、由于“三国演义”作者充分重视战争中经常出现的又是各不相同的偶然因素,幷且能够把它与每一次战争的必然发展趋势结合起来进行描写,因而才能够使读者加深对各次战役和战斗中的人物的印象,才能使读者很容易区别各个不同的战役和战斗,才能使读者牢记各次战役和战斗的过程。这也就是为什么人们能够如数家珍似的讲述“三国演义”上的各次战争而不会彼此混淆的一个重要原因。

16、杨炯是初唐四杰之和王勃一样,杨炯也是一个神童。杨炯文学才华出众,善写散文,尤擅诗。现存诗30余首,以五言见长,多边塞征战诗篇,今天我们一起欣赏他最知名的一首诗。从军行唐·杨炯烽火照西京,心中自不平。牙璋辞凤阙,铁骑绕龙城。雪暗凋旗画,风多杂鼓声。宁为百夫长,胜作一书生。这首诗借用乐府旧题“从军行”,描写一个读书士子从军边塞、参加战斗的全过程。仅仅四十个字,既揭示出人物的心理活动,又渲染了环境气氛,笔力极其雄劲。永隆二年(681年),突厥侵扰礼部尚书裴行俭奉命出征,杨炯当时为崇文馆学士,对此颇有感触。于是他利用乐府旧题,歌颂了投笔从戎、保卫边防的爱国精神,表现了诗人希望建立军功的豪情壮志。

17、这个时代的重大的问题不是演说和决议所能解决的,这些问题只有铁和血才能解决。

18、操吴戈兮披犀甲,车错毂兮短兵接。旌蔽日兮敌若云,矢交坠兮士争先。凌余阵兮躐(lie)余行,左骖殪兮右刃伤。埋两轮兮絷四马,援玉桴兮击鸣鼓。天时怼兮威灵怒,严杀尽兮弃原野。出不入兮往不返,平原忽兮路超远。带长剑兮挟秦弓,首身离兮心不惩。诚既勇兮又以武,终刚强兮不可凌。身既死兮神以灵,魂魄毅兮为鬼雄!

19、人类做主语,有千万种谓语选择搭配构成人生,可人类总是喜欢选“战争”,前仆后继。

20、蔡瑁、张允;他和黄盖共同实施苦肉计,使得曹操放下戒心,为火烧曹营奠定基础;他有条不紊地部署兵力,在三江口燃起熊熊烈火,击退了不擅水战而铁索连舟的曹军,曹操亦狼狈仓皇地溃败而逃……

四、左传中的战争描写

1、飞机盘旋,炮火轰鸣,这场面真是惊心动魄。

2、订阅地点:全国各地邮局

3、[3]傅隆基.古老大地上的英雄史诗:《三国演义》(M).贵州:云南人民出版社,19

4、[关键词]《三国演义》;《伊利亚特》;战争描写;比较

5、黄金和财富是战争的主要根源。

6、欢迎将您的专题讲座、教学设计、教学实录、教学反思等与大家分享,

7、诗歌:sscc8190@1com

8、炮火轰鸣,硝烟弥漫,遮云蔽日,惨不忍睹;绝地反击,放手一搏。

9、“停止对战争的鼓吹、调侃和嘲讽,停下自己的麻木和愚钝。那是醒目的鲜血,那是切身的疼痛”

10、硝烟四起,战士们奋不顾身往前冲,顿时,鲜血如鹅毛般四处飞溅

11、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杜甫《月夜忆舍弟》

12、战士们一个个冲上去,挥舞着大刀浴血奋战,一个倒下了,另一个就替上去,一个战士浑身划得稀烂,在倒下去的一刻,还高喊口号,悲壮极了!

13、战争是凶恶魔鬼,无情地吞食无数无故事生命;战争是崩塌地巨石,阻挡历史车轮前进的步伐 ;战争是人类的悲哀,让人们像疯子一样互相残杀;人们渴望和平,不要战争。

14、最近几个月来,伊拉克国内安全形势持续恶化,暴力事件频繁发生。

15、这便是战争。要维护的始终是帝国的安宁,却又有多少人想过那些新鬼烦冤旧鬼哭的场景。恐怕,那些达官显贵们是不会想的吧。

16、——卡尔・冯・克劳塞维茨《战争论》

17、发起战争的原因是伊拉克的石油,美国想占领伊拉克,成为西方强国。伊拉克的人民整天提心吊胆,生怕自己会被美军抓去。

18、岳云来到颍昌,兀术果然亲自率兵来攻。岳云和王贵合力攻杀,城内守军便把预备兵力投入战斗,岳家军斗志愈加旺盛。岳军以骑兵800担任正面冲锋,步军列置左右两翼,来对付金军的骑兵。双方从早上杀到中午,岳家军的将士无一人怯战后退。岳云手执双锤,在敌阵中往来冲杀。虽然身受重伤,血染战袍,仍然浴血奋战。接着董先胡清率部赶到,投入战斗,终于把金军打败,歼敌5000余人。

19、霍布斯明晰地证明,所有动物都生活在一种自然的战争状态中

20、“我大概终于明白了战争究竟是什么。是一种长久的伤痛,这种伤痛能跨越时间,空间,甚至跨越世代。”

五、抗日战争描写

1、不能不指出,近年来的一些表现人民革命战争的小说对于在战争过程中出现的自然条件的描写,是很不重视的。在这些小说中,我们很少看到一幅完整的瑰丽多彩的战场的画面,也很少看到我们人民军队的指挥员,如何在战争中利用自然条件,以及如何克服自然条件所带给我们的困难的描写。我们的指挥员常常只是在地图上画几个箭头,或者衔着烟斗在地下室内踱来踱去,看不到他们对于未来战场的地形地势的调査,尤其是看不到他们对于气候变化的关心。这样,也就失去了一个能够更好地表现我军指挥员的机会,使得我军指挥员在战争中的内心世界缩小了。因此,我覚得,“三国演义”在战争描写中的这一经验,是尤其値得我们吸取的。

2、民族主义及其超越:战争文学的民族情感认同与人类情感认同

3、“薛仁贵征东”这一类小说的艺术性所以不如“三国演义”远甚,其另一原因,就是这些小说把“番邦”常常是写得过分愚蠢无能了,“番邦”中的将官除了有些蛮力气以外,几乎大半是低能的。这样,看起来也就不那么吸引人。这个缺点,也是为我们一些反映人民革命战争的小说和电影所常有的。

4、突出以智取胜的制胜关键

5、“三国演义”怎样描写战争

6、在这种形势下,袁崇焕认为明军利于速战速胜。他命令炮手们对准后金军密集的地方,开炮轰击。只见炮声响处,烟火腾空而起,后金军血肉横飞,一片一片地倒了下去。这时候天色渐渐昏黑,在硝烟弥漫中,后金军的进攻暂时被打退了。

7、战争在你愿意时开始,却并不你乐时结束

8、袁崇焕采取坚壁清野的策略,让城外的居民携带防守器具,全部迁入城内,然后放火烧掉城外所有民房,使敌人到来时没有任何可以利用的掩体。袁崇焕刺血为书,激励士气,并向他们下拜,表示抗敌的决心。将士们大受感动,都表示愿意同宁远城共存亡。袁崇焕还发出紧急公文给前屯和山海关的守将,让他们把逃跑到那里的官兵一律斩首,用以惩戒那些临阵脱逃的怕死鬼。袁崇焕采取了这一系列果断措施,全城军民都决心各守岗位,严阵以待,奋勇杀敌。

9、百战沙场碎铁衣,城南已合数重围。——李白《从军行》

10、“我将融入剧烈争斗的大人世界,要在那边孤军奋战,必须变得比任何人都坚不可摧。”

11、亚历山大远征内战记伯罗奔尼撒战史历史西方军事史欧洲历史上的战争海权论好了自己上网搜这些吧。都是战史的经典,故事都是战史里提炼出来的

12、“南征北战”这部电影,有人说它没有戏,据我看来,戏,还是有一些的,主要的还是人物的性格比较模糊,只是写了“南征北战”的过程,只是表现了运动战的战略思想,因此感人还不够深。

13、所有的人乞求着。可是,那些国家的领导人还是在为私利战斗着。当战斗暂时停止时,我看到了这样一幅悲惨的画面:昔日美丽的城市变得惨不忍睹。有些人抱着自己死去的亲人大哭,有些人则祈祷战争快点儿结束。就这样,一个美好的地方,变成了一座充满杀气的地狱。

14、战争是人类生活中一种具有头等重要意义的生物法则,它是人类社会中不可缺少的起调作用的东西

15、要进行战争只有一个借口,即通过战争我们可以生活在不受破坏的和平环境中。

16、韩信领兵来到前线,看到蒲坂形势险要,魏王豹又派有重兵把守,知道要从正面进攻很难取胜。经过一番研究,他决定采取声东击西避实就虚的战法。他把汉军大营隔河设置在蒲坂对岸,在军营附近插满了旌旗,并且把汉军方面所有的船只都集中到这里来;白天叫士兵们擂鼓呐喊,夜间灯火通明,调兵遣将忙个不停。表面上,汉军好像是要从这里渡河,实际上韩信却把汉军主力偷偷地向北调动,选择夏阳(今陕西省韩城县南)作为渡河地点。

17、[2]荷马著,罗念生、王焕生译.伊利亚特(M).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

18、残辕破旗,狼烟未灭。车辄的印子碾压着鲜血延伸到了天的尽头。夕阳胜血,笼罩着战场,苟活着的人相互扶持着收拾战场,孤鸦盘旋在他们的头顶,嘶哑地悲鸣。

19、大的战役是如此,小的战斗也是如此。张飞、马超在葭萌关前的大战,所以能够铭刻人心,使人感到目眩神摇,也主要是因为作者对张飞的粗鲁、直爽、好战、粗中有细的性格作了出色的描写。

20、博览群书杂志微信公众号:Guangmingdebola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