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香空结雨中愁下一句是什么(100句)
一、丁香空结雨中愁上一句
1、在戴望舒这首著名的《雨巷》诗中,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从江南的雨巷中撑着油纸伞呼之欲出。很显然,戴望舒从李璟的《浣溪沙》中吸取了描写愁情的意境和方法,用来构成了《雨巷》的意境和想象。但《雨巷》的意境形象借鉴于李词,又超越于李词,最显著的是诗人依据生活的经验而又加上了自己美丽的想象:那个在雨中飘过的一个如丁香一样结着愁怨的姑娘,有着丁香一般的美丽忧愁,也有丁香一样的美丽芬芳。
2、卷起珍珠编织的帘,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随风飘荡的落花谁才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忧思不尽。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3、今日是春分时节,因为下着雨,因为观赏到雨中的丁香,竟然觉得日子也没有那么难过了。
4、作者从丁香的形状(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颜色、气味(淡淡的幽雅的甜香)等方面描写,赋予丁香灵动优雅、洁白无瑕、可爱芬芳的情感。
5、青色的小鸟,青鸟是有三足的神鸟,神话传说中为西王母取食传信的神鸟。《山海经·西山经》:“又西二百二十里,曰三危之山,三青鸟居之。”郭璞注:“三青鸟主为西王母取食者,别自栖息于此山也。”
6、荷花落尽,香气消散,荷叶凋零,深秋的西风拂动绿水,使人愁绪满怀。美好的人生年华不断消逝。与韶光一同憔悴的人,自然不忍去看满眼的萧瑟。
7、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
8、青鸟是凤凰的前身,也被叫做青鸾,是具有神力的吉祥之物。在神话传说中,青鸟是王母娘娘的信使,后来的文学作品中,青鸟也被当作传递书信的使者。
9、译文:青鸟带不回远方我怀念之人的丁点音信,雨中绽放的丁香花开出团团的愁怨。那绿色水波,浩浩荡荡从三峡奔腾而下,远远望去,碧涛与苍茫的暮色连成一片,长空万里,水天一色。
10、薄雨收敛寒气斜阳拨开天晴,天地间到处洋溢着春的气息。十里长亭路边的柳树已嫩黄,不知何人倚马折柳以送行?春天河水漫漫流淌烟霭漫空,映带着远天的几点归来的鸿雁,广阔的荒塞上春雪完全消融。还记得出关时也是这样情景。
11、词以精微深刻之感受,写翠荷叶残、西风绿波的自然之景,发寄远怀思的悲秋之愁。不堪看的是凋残秋景,也是主人憔悴的容光,沉郁顿挫,笔挥千钧。换头宕开,远忆塞外情人,近摹主人情态,笙寒心冷,愁肠已极。以难数泪珠喻无限愁恨。“倚栏干”既含不尽之意,又是看的前提。凭栏看景,亦景亦情,情景交融,使全词浑成一体。
12、玉钩:帘钩之美称。
13、周日:《西游记》钖钖讲英文
14、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15、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16、丁香花香气袭人,具有醒酒的作用。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丁香杀酒毒”。清代无锡诗人邹升恒在《丁香和韵》中也有句云:“傍檐结密人难折,拂座香多酒易醒。”说的是丁香树高茂密,柔枝交抱,难以拆分;浓郁的香气拂面而过,使多喝了酒的人酒醒神清。
17、174幸福,并不是生活的全部意义
18、诗人在《雨巷》中创造了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这虽然是受古代诗词中一些作品的启发。用丁香结,即丁香的花蕾,来象征人们的愁心,是中国古代诗词中一个传统的表现方法。如李商隐的《代赠》诗中就有过“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的诗句。南唐李璟更是把丁香结和雨中愁怅朕在一起了。他有一首《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在谁是主?思悠悠闲!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9、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
20、“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
二、丁香空结雨中愁下一句是什么
1、悠悠:形容忧思不尽。
2、上海外国语大学英语学院翻译系,单纯的文学翻译爱好者,正致力于摆脱单一稚嫩的译文,逐渐驾驭成熟的语言。
3、"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4、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词的首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
5、?“每日金句|纠音社群”?
6、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7、出自《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是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作品。
8、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9、唐·李商隐(代赠)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如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南唐中主·李璟(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0、学名:Syzygiumaromaticum
11、历代的文人都喜欢借景咏情,虽然描写的是景色,但是却是在抒发自己的愁绪。李璟的这首词被人解读为他当时对自己处境的担忧,当时南唐受到了后周的严重威胁,李璟这位君主的日子也不好过,偏安一隅的日子不知道什么时候就到头了,所以李璟界这首词来寄托自己彷徨无措的心情。
12、年代:唐作者:李璟作品: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3、“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读罢此词,私语不禁黯然。世相纷呈,浮华一生。堂堂一国之君,其实与凡人无异,没有花团锦簇,惟见碧水长流。不是所有的人生,都是一世繁华。面对飘摇的家国命运,一国之君尚且只能在冷酷中慈悲,在苍凉里柔软,在繁华里落寞。我等芸芸众生,来到人世一遭,岂不更是时光悠悠,秋水无尘,岂不更应学会放下,不以物喜,不以自悲?(文字:秋的私语)
14、《南唐书》卷二十五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词中的春恨不只是李璟对景抒情的一般闲愁,还有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
15、最后以景语作结:“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楚天日暮,长江接天,这样的背景暗示着愁思的深广。“接天流”三个字让人想起“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就这一意境而言,李璟李煜父子是一脉相承的。另外,从整首词来看,末句的境界突然拓展,词中的一腔愁怀置于一个与其身世密切相关的历史地理环境中,与心灵的起伏波动也是密切相合的。
16、自然,李璟对自己所有词作里,最满意的就是后世文人雅士都认可的“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
17、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汉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幸有三足鸟为之使。”注:“三足鸟,青鸟也。主西王母取食。”云外:指遥远的地方。
18、(作者)李璟((916-961年8月12日),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也就是南唐后主李煜的父亲)。即位后开始大规模对外用兵,消灭楚、闽二国。他在位时,南唐疆土最大。不过李璟奢侈无度,导致政治腐败,国力下降。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961年逝,时年47岁。庙号元宗,谥号明道崇德文宣孝皇帝。其诗词被录入《南唐二主词》中。
19、“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如李商隐《代赠》诗有句:“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青鸟”、“丁香”二句合看又恰是一联工稳的对仗,一人事,一时景,这律诗般的俊语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至此,词的感情已经十分浓郁、饱满。当手卷真珠上玉钩的时刻,已经春恨绵绵;风里落花无主,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则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这已是无可逃避的结局。
20、结句“思悠悠”,正是因此而思绪萧索,悠然神往。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
三、丁香空结雨中愁前一句
1、“丁香结”本是丁香的花蕾,取固结难解之意,诗人多用它比喻相思之愁的郁结不散,李璟的独创就在于将丁香结化入雨中的境界,使象征愁心的喻体丁香花蕾更加凄楚动人,更加令人怜悯。
2、这是一首伤春词、春恨词。此词借抒写男女之间的怅恨来表达作者的愁恨与感慨。上片写重楼春恨,落花无主;下片进一层写愁肠百结,固不可解。有人认为这首词非一般的对景抒情之作,可能是在南唐受后周严重威胁的情况下,李璟借小词寄托其彷徨无措的心情。全词语言雅洁,感慨深沉。
3、“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是眼前的落花无主?还是感慨自己的命运无主?看到楼前帘外,落花飘零,狼籍残红,谁不会触景兴感呢?作为受后周胁迫的一国之主,词人恰是怀着这种飘零无主的情感,去观察,去感受。所以,一声“谁是主”,既是触景伤情,又移情于物,真可谓情景交融,物我一体。而“思悠悠”三字,更是将眼前的景引发向更辽远的思,更无尽的愁。
4、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
5、下一期播出钖钖讲故事连播:《西游记》第五十二集,敬请关注!
6、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或为帘之美称。《西京杂记》:“昭阳殿织珠为帘,风至则鸣,如珩佩之声”。玉钩:帘钩之美称。
7、73世界很美好,有幸来过,抓紧去看
8、将发。画楼芳酒,红泪清歌,顿成轻别。回首经年,杳杳音尘都绝。欲知方寸,共有几许新愁?芭蕉不展丁香结。枉望断天涯,两厌厌风月。
9、你有多久没有练口语了?
10、白话译文:黄昏独上高楼欲望还休,楼梯横断情郎不来,一弯新月如钩。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它们同时向着春风各自忧愁。
11、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2、“芭蕉不展丁香结”出自唐代诗人李商隐创作《代赠二首》其原文为:
13、唐代诗圣杜甫晚年在四川成都城西的浣花溪畔筑草堂而居,过着较安逸的生活,期间作《丁香花》,诗云:“丁香体柔弱,乱结枝犹垫,细叶带浮毛,疏花披素艳。”赞叹了丁香花美丽、高雅、柔嫩和动人的姿态。
14、出自五代诗人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原文如下: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
15、药用:药名公丁香,性温,味辛。主要功效暖胃,温肾。治胃寒痛胀、呃逆、吐泻、痹痛、疝痛、口臭、牙痛。
16、细雨绵绵,梦境中塞外风物缈远。醒来后寒笙呜咽之声回荡在小楼中。想起和心爱的伊人曾经情意缠绵,分手时怀抱无穷幽怨含泪倚栏。
17、卷起珍珠做的帘子,挂上帘钩,在高楼上远望的我和从前一样,愁绪依然深锁。风里的落花那么憔悴,谁是它的主人呢?这使我越想越加茫然。
18、远方的人也不托青鸟给我送信,雨中绽放的丁香花都为我结出了一团愁绪。绿色的水波从三峡奔流而下,远远望去水流和暮色连成一片,仿佛和天空连接在一起。这奔腾的流水就像我的愁绪一样,连绵不绝,和天空都连接在了一起。词义解析青鸟:
19、写在前面的话:“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朋友您好,我是私语。欢迎您和私语一起走进唐宋最美词。春愁是什么?李后主的愁是“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李商隐的愁是“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秦观的愁是“倚危亭,恨如芳草,萋萋刬尽还生”,李清照的愁是“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春天和秋天,与我们的生命有着特别深刻的呼应。所以,古人的词以春愁秋恨居多。今天,私语要与您分享的,便是南唐中主李璟的一首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但愿您能喜欢!
20、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此外,“豆蔻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这两句出自明代的《小窗幽记》。妻子的信:槟榔一去,已过半夏,岂不当归耶?谁使君子,效寄生缠绕它枝,令故园芍药花无主矣!妾仰视天南星,下视忍冬藤,盼不见白芷书,茹不尽黄连苦。古诗云:豆蔻不消心头恨,丁香空结雨中愁。奈何!奈何!丈夫的回信:红娘子一别,桂枝香已凋谢矣!几思菊花茂盛,欲归紫苑。奈常山路远,滑石难行,姑待苁蓉耳。卿勿使急性子,骂我日苍耳子,明红花开时,吾与马渤、杜仲结伴还乡。至时金银相赠也。
四、丁香空结雨中愁上一句是什么
1、真珠:以珍珠编织之帘,或为帘之美称。
2、此词抒写三峡绿波接天流似的悠悠长思。人去无信,花落无主乃思之源,情长思幽而生愁。“春恨”乃词主旨。以风吹花落、丁香结雨融春恨,情景一体,不显痕迹。“依前”句画出主人天天为愁恨萦绕之情态。“手卷”句既以闺阁自托,也引发下文情景的挥写。曲折回旋,跌宕昭著,盖称神品。
3、捧一簇丁香繁花,流一行相思春雨,书一季花语情长,问伊人,可否愿意让我陪你绽放今生今世的美丽?……
4、”芭蕉不展丁香结。“意思:蕉心未展丁香也郁结未解。
5、青鸟不传信,丁香空结,徒然的向往已经成为无望。
6、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
7、“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这样的句子,引发了无数文艺青年的丁香情结和意境的模仿。等到一千年多年以后,这世界就有了现代著名“雨巷诗人”戴望舒描写“我渴望逢着一个丁香一样的,结着愁怨的姑娘”的《雨巷》:
8、词以精微深刻之感受,写翠荷叶残、西风绿波的自然之景,发寄远怀思的悲秋之愁。不堪看的是凋残秋景,也是主人憔悴的容光,沉郁顿挫,笔挥千钧。
9、每到三月底四月初,一场绵绵春雨之后,丁香花在一夜之间不经意地盛开:白色的花朵,紫色的花朵、一簇簇一丛丛,花团锦簇,白的如雪,紫的如岚,烟雨朦胧。微风吹过,远远的就能闻到一阵阵像茉莉花香又像栀子花香的丁香花独有的清香——一朵花香醉花间。
10、出处:五代·李璟《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11、词的开头头先来了句“手卷真珠上玉钩”,即非景语,也非情语,而是客观平直的叙述,算不上以景呼情,也算不上以情唤景。首句“真珠”二字或作“珠帘”,但正如古人所云:“言‘真珠’,千古之善读者都知其为帘,若说‘珠帘’,宁知其为真珠耶!是举真珠可包珠帘,举珠帘不足以包真珠也。后人妄改,非所谓知音。”“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二句委婉、细腻,卷帘本欲观省景物,借抒怀抱,而既卷之后,依旧春愁浩荡。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12、点蓝色字关注“右文画”
13、丁香花:木犀科丁香属落叶灌木或小乔木。小枝近圆柱形或带四棱形,冬芽被芽鳞,顶芽常缺。叶对生,单叶,稀复叶,全缘,稀分裂;花两性,聚伞花序排列成圆锥花序,顶生或侧生,与叶同时抽生或叶后抽生;花瓣4或不规则,花色有白有紫。花期3~4月。
14、+一句话解释106个多音字,太强了
15、可见,“锁”是一种无所不在的心灵桎梏,使人欲销愁而不可得。而“春恨”并不是抽象的,“风里落花谁是主”,风不仅吹落花朵,更将凋零的残红吹得四处飞扬,无处归宿。在这里可以看到的是人的身世飘零,孤独无依。
16、这两句诗出自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的《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17、★译者:李睿玥Leah
18、"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
19、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
20、《摊破浣溪沙》,一名《山花子》,实为《浣溪沙》之别体,不过上下片各增三字,移其韵于结句。双调,四十八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四句两平韵。代表作有李璟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摊破浣溪沙·菡萏香销翠叶残》等。
五、丁香空结雨中愁上一句诗
1、词中,私语尤其钟情于这一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私语第一次知道李璟,便因为这首词,而第一次走进这首词,便因了这一句。那是私语很久以前读到的一本青春小说,名字已然忘却,但男女主角的故事仍历历在目。印象最深刻的,便是男生托好友给心仪的女孩捎了第一封信,信封上便用遒劲的蓝墨水钢笔写着这一句“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后来,因为种种际遇,故事的主人公没有走到一起。但那首词,那一句,那初读它们时感受到的令时光惊艳的美,却如青春的印记,永远留存,永不褪色。
2、“依前”句画出主人天天为愁恨萦绕之情态。“手卷”句既以闺阁自托,也引发下文情景的挥写。曲折回旋,跌宕昭著,盖称神品。
3、李璟(公元916年-961年8月12日),初名景通,曾更名瑶,字伯玉。五代十国时期南唐第二位皇帝,943年嗣位。后因受到后周威胁,削去帝号,改称国主,史称南唐中主。其诗词被收录《南唐二主词》中。李璟好读书,多才艺。常与宠臣韩熙载、冯延巳等饮宴赋诗。他的词,感情真挚,风格清新,语言不事雕琢,“小楼吹彻玉笙寒”是流芳千古的名句。
4、南唐继晚唐之后一个时间较短的一个国家,曾出现了两代词帝,但它只是千年历史进程中的昙花一现,用后主李煜的一句诗“四十年来家国,三千里地河山。”来形容转瞬即逝的南唐最为合适了。
5、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代赠二首
6、“芭蕉不展丁香结”,是引用李商隐《代赠二首》诗“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里的一句。丁香结,丁香的花蕾。唐宋诗人常以丁香含苞不放,比喻愁思郁结,用来表现夫妻或情人之间的离情别绪没有一个结果。
7、锁:这里形容春恨笼罩。
8、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多少泪珠何限恨,倚阑干。
9、此词抒写三峡绿波接天流似的悠悠长思。人去无信,花落无主乃思之源,情长思幽而生愁。“春恨”乃词主旨。以风吹花落、丁香结雨融春恨,情景一体,不显痕迹。
10、据马令《南唐书》载:李璟即位,歌舞玩乐不辍,歌师王感化尝为之连唱“南朝天子爱风流”句至再三再四以剌之,李璟遂悟,作《浣溪沙》二阕并手书以赐感化,其中就包括这一首。这样看来,词中的春恨就很可能是南唐受周威胁时的危苦感慨,而“青鸟”句也就是忧国之思的深沉寄托了。
11、春恨:春愁,春怨。
12、62适合私奔的9大纯净海岛无需签证
13、青鸟信使不曾捎来远方行人的音讯,雨中的丁香花让我想起凝结的忧愁。我回头眺望暮色里的三峡,看江水从天而降,浩荡奔流。
14、这首五代十国时期南唐中主李璟所创作的词,是借闺中女子的口吻,抒写重楼深锁、落花无主、愁肠百结、向往无望的春愁春恨。其中“青鸟丁香”句对仗工整,化用西王母派青鸟传信的典故,写自己长久等待而音信全无的失望。用雨中“如结”的丁香花蕾,写自己心中郁结的愁绪。将思念难解之情写得既空灵透脱而又真挚实在。
15、“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的意思是高飞的青鸟不能将我所思念的,远方的佳人的音讯传达给我。那在缠绵春雨中所盛开的丁香花蕊,不正是我心中那一团团的忧愁吗?此句出自著名诗人李璟所写的词《摊破浣溪沙·手卷真珠上玉钩》。
16、春望(作者)杜甫(朝代)唐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7、晴好春日,赏丁香,当然可以,但抵不上雨天观赏。下了雨,花串上挂上点雨珠儿,别有一份晶莹剔透,是小家碧玉的清新可人。
18、注释①真珠:即珠帘。②青鸟:传说曾为西王母传递消息给武帝。这里指带信的人。云外,指遥远的地方。③丁香结:丁香的花蕾。此处人用以象征愁心。④三楚:指南楚、东楚、西楚。三楚地域,说法不一。这里用《汉书·高帝纪》注:江陵(今湖北江陵一带)为南楚。吴(今江苏吴县一带)为东楚。彭城(今江苏铜山县一带)为西楚。“三楚暮”,一作“三峡暮”。
19、38临终前你会后悔的25件事!
20、下片从人事着笔,是对春恨的进一步申说,也是“思悠悠”的直接结果。“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则点出了“春恨”绵绵的缘由所在。此句反用西王母与汉武帝典故。据说三足的青鸟是西王母的侍者,七月七日那天,汉武帝忽见青鸟飞集殿前,遂后西王母即至。然而所思主人远在云外,青鸟也不为之传信,思念难解的主人公就更加感到春恨的沉重了。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