具有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100句)
一、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把无形的“恶毒”,化为有形的“沙砾”和“鱼刺”,即抽象的东西具象化。
2、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叠词)
3、宋代朱熹认为:“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老穆通过查阅资料,确定“比”为比喻。
4、推广总监:天涯神马,丁雪深,青草,安淑琴,王四姐,李继深,涂卫国,完美人生,朱友军,
5、参考答案:文中把棉花吸收足重的水分和肥料才能长得好,比拟成人吃好饭喝好水才能健康成长,投射了作者对棉花的感情;使表达比较活泼。
6、“起舞闻鸡酒未醒,潮落秋江冷”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请作简要分析。
7、离愁别绪依依不舍知音难觅深情厚意朋友零落
8、(4)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王翰《凉州词》)
9、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比喻)
10、如果有后句,那就有比喻了,确切地说,是比喻中的扩喻。
11、说话、写文章时,为了强调自己的看法或结论,有时先提一个问题,以引起大家的注意和思考,然后由自己来回答所提出的问题。可以直白的说就是自问自答。
12、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
13、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轻柔的柳枝垂下来,就像万条轻轻飘动的绿色丝带。
14、老穆认为,应当是将仙、龙比喻室主,因为他们身上都具有相似的优秀特质。山因仙而名,水因龙则灵,室因吾而不陋。
1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设问,比喻)
16、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
17、(2)是设问中套用列锦、虚写。诗人设想与恋人别后的情景。“柳”、“留”谐音,写难留的离情;“晓风”凄冷,写别后的寒心;“残月”破碎,含此后难以团圆之意。用景写情真正做到“景语即情语”。将离人凄楚惆怅、孤独忧伤的感情表现得淋漓尽致。
18、傍晚在楼台小坐,看到天上的飞鸟还巢,他会想家;秋风萧瑟,看到树木落叶归根,他会想家;每逢鱼汛,看到大海里的群鱼回游,他还会想家。()
19、(4)特征代本体:“要多少钱?”“来张大团结。”
20、熊芳芳老师说:“白杨树是树中的伟丈夫”运用的是拟人手法,而不是比喻。她还说,“宣纸是纸中的老寿星”也是运用了拟人手法,而不是比喻。
二、具有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葛洲坝真好象一位仙女脖子上戴着的项链,镶嵌着无数珍珠和宝石。()
2、如用比喻来抒情并取得出色成功的例子,秦观“柔情似水,佳期如梦”,“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如愁”;李煜“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晏几道“落花人独立,微雨双燕飞”,“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等。
3、设问:故意先提出问题,明知故问,自问自答
4、此句把“白雪”比作“梨花”.
5、(1)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白居易《琵琶行》)
6、(5)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7、拓展:比喻与拟物的区别
8、运用夸张要注意的问题
9、(答案)比喻,①把相思之苦写得具体化。②显示出了相思之苦的沉重。
10、反问即用疑问的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来加强语气,表达强烈感情。“江东弟子今虽在,肯为君王卷土来?”(王安石《叠题乌江亭》)
11、把三个或多个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密切关联的句子或句子成分排列起来,使内容和语势增强,这种修辞手法叫排比。
12、渲染和烘托:渲染,本是一种国画技法,一般是在需要强调的地方浓墨重彩,使画面形象的某一方面更为突出。用于艺术创作,就是从正面着意描写。如汉乐府民歌《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烘托本是一种国画技法,用水墨或色彩在物象的轮廓外面渲染衬托,使物象明显突出。用于艺术创作,指从侧面着意描写,作为陪衬,使所要表现的事物鲜明突出。可以是以人烘托人,如《陌上桑》中借“行者”“少年”等的反应来烘托秦罗敷惊人的美貌;也可以是以物烘托物,更多的是以景物烘托人物。
13、比喻是有技巧的,技巧在于:制造矛盾。给人造成冲突感越大,越是重击心灵。结合文案界15句极为罕见的比喻句,来看看要制造矛盾,需要什么样的比喻技巧:
14、反问表达的意思更坚定,使读者确信无疑,毫无辩驳、怀疑的余地,进而达到强化语气、强化情感的作用。
15、不劳动,连棵花也养不活,这难道不是真理吗?()
16、比兴较之起兴,多了一个“比”。
17、增强生动性和形象性,引起情感共鸣。
18、用一种事物或情景来比作另一种事物或情景。
19、参考答案:①构成:用“我的叔叔”,“父亲的弟弟”,“我的亲叔叔”三个句式,反复强调“叔叔”的身份,且意义上形成递进;②效果: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强调了于勒与“我”、与父母之间的关系,表现了“我”对父母这种自私冷酷态度的强烈不满,深刻地揭示了文章主题。
20、如何判断一个句子是否比喻句?
三、运用比喻手法的古诗句有哪些
1、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有:
2、(8)四个句子都是明喻,本体分别是“长江”“淮山”“江帆”“山泉”。
3、(3)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王观《卜算子·送鲍浩然之浙东》)
4、(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5、赋诗必此诗,定非知诗人。
6、伤时愧孔父,去国同王粲。我生苦飘零,所历有嗟叹。(2019天津卷)(用典)
7、列锦是古诗特有的语言表现形式,其本质就是“意象组合”或称“意象叠加”“意象连用”。2012年广东高考语文卷的古诗阅读题就考查了这种表现手法。
8、难道……吗+不双面否定表肯定
9、寂寞小桥和梦过,稻田深处草虫鸣。
10、(3)夏天,蝉在树上不停地叫。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代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诗词微塾)格律诗节奏的基本规则
13、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14、(注)张元幹,宋代爱国词人。
15、解答抒情手法试题要用到抒情手法和思想情感术语。抒情手法分为直接抒情(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类,间接抒情手法有借景抒情、借古讽今、借古抒怀、托物言志、以景结情、用典等。按生活内容思想情感术语分为以下几类。
16、如借比喻来阐释哲理,元代张鸣善的《普天乐·咏世》“月有盈亏花有开谢,想人生最苦离别。”将离别之苦形象的比喻为月亏花谢,深化最苦是离别的生命感触。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前两句写的是自然景色,但开笔就有缩万里于咫尺,使咫尺有万里之势;后两句写意,写的出人意料,把哲理与景物、情势溶化得天衣无缝。
17、比喻又叫打比方,即用有相似点的某些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
18、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反复,拟人)
19、(1)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温庭筠《商山早行》)
20、文中画线的句子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请简要分析其构成和表达效果。(5分)
四、运用比喻手法的诗句有哪些?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3)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3、(3)超前夸张。在时间上把后出现的事物提前一步的夸张形式。例如,农民们都说:“看见这样翠绿的麦田,就嗅出白面包子的香味来了。”
4、解答此类题,我们应特别注意对题干的审视,要分清是对整体发问还是对局部发问,而后结合对诗歌的整体理解来判定所用的表现手法,再结合具体诗句分析这种手法的形成,然后指出其对表现思想内容,强化思想感情,突出作品主旨的作用。
5、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互文)
6、(7)楼船夜雪瓜洲渡,铁马秋风大散关。(陆游《书愤》)
7、老穆认为,有,那就是虚实手法。
8、(8)材料代本体: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青铜是古代制镜的材料,在此用来代镜子)
9、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借代)
10、这个手法擅长运用的话,可以出到很好的效果。比如写荷花的清幽,不要说她像个安静的少女,亭亭水中;说一颗雨点从荷叶上滑落,像是少女的一声叹息,这样是不是会好很多。把静态的荷花,比喻成听觉动态的“少女的叹息”。
11、偷来梨蕊三分白,借得梅花一缕魂。(2006湖南卷)(拟人)
12、(诗词微塾)诗词创作三十六技法
13、如:几场春雨过后,到那里走走,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地从土里探出头来。这句话中,用“探出头来”这个动作,将“鲜嫩的春笋”刚出土时的样子写得生动形象,富有情趣。
14、D.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15、反问是疑问句是四种语句中的一种(其他三种是陈述句、感叹句、祈使句)。
16、所以呢,比喻不仅仅是一种文案技巧。有时候,它还是你看待事物的角度的一个表现方式。即在洞察用户的基础上,表达你看待事物的观点。
17、段子界“搬运工”一词最早的出处,在那个品牌塑造都朝着高大上的方向去用力的年代,这个把自己企业比喻成一个“搬运工”的农夫山泉,像一朵奇葩,似一股清流,荡起广告界不一样的涟漪。
18、秋色入林红黯淡,日光穿竹翠玲珑。
19、(古诗中运用比喻的修辞的诗句)
20、E.苏轼与苏辙兄弟情深,此时更为远行的弟弟担心,希望他小心谨慎,平安归来。
五、具有比喻手法的诗句
1、此身虽贱道长存,非谒朱门谒孔门。(2019全国II卷)(借代)
2、李白:春思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杜甫:佳人夫婿轻薄儿,新人美如玉。《青青陵上柏》之三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今日良宴会》之四人生寄一世,奄忽若飙尘.
3、写作时如果能恰当地运用比喻能使文章语言生动,更富有表现力。
4、对偶,从形式上,有单句对偶、偶句对偶、多句对偶和句中对。
5、示现:示现是一种修辞方法,就是把实际不见不闻的事物,说得如见如闻,活灵活现。示现分为:追想式示现、预感式示现、悬想式示现。
6、作者用“山、水”类比陋室,“仙、龙”类比“吾”,山有仙则名,水有龙则灵类比“室有吾而不陋。
7、中国古典诗词中,使用明喻的诗词很多,如:
8、可使所表达的语言简洁凝练、生动活泼,增添感染力;对说理表情达意都很有帮助,为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提供有力的论据,增强说服力。
9、(8)长江万里白如练,淮山数点青如淀。江帆几片疾如箭,山泉千尺飞如电。(周德清《(正宫)塞鸿秋·浔阳即景》)
10、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11、曹植的《释愁文》写道:“愁之为物,惟惚惟恍。不招自来,推之弗往。寻之不知其际,握之不盈一掌。寂寂长夜,或群或党。去来无方,乱我精爽。”这里,他把“愁”比成了某种莫名其妙的东西,可“推”,可“握”,能来能去,能多能少,从而将某种“愁”的无形心理物质化、形象化了。
12、前面说过喻体要能与受众产生沟通,这里为什么是“刀”,不是其他的?可能本来它想说“男人的人生要牛逼”,但把男人的人生比喻成一把刀,锋利,猛烈,这种典型的直男癌主流价值观意向延伸,就非常适合那群喝白酒的人。
13、(1)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如……一般、仿佛……似的”等联结。
14、况属高风晚,山山黄叶飞。
15、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
16、《暮江吟》唐代:白居易
17、投稿:120156131@qq.com,注明“原创”商务合作QQ120156131
18、其实古诗文中也有,比如《阿房宫赋》中的“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
19、把动态的事物转换为静态,把静态的事物用动态来表达。
20、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多用一些具体的、浅显的、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