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乞巧》(100句)
一、乞巧古诗句的意思五年级
1、织女想见识见识人间的景物,你能给她介绍介绍吗?(4分)
2、(九州):指中国的领土。同,指一统江山。
3、(那):同“哪”,怎么的意思。
4、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
5、鳜(guì)鱼:淡水鱼,江南又称桂鱼,肉质鲜美。
6、?(古诗词精讲)部编版小学一年级(上)第6首《风》
7、4,佳节乞巧,星河迢迢,秋月良宵共度。人生若得一相逢,便梦里相思无数。真心呵护,全力付出,脉脉此情如诉。若得携手共伴侣,何惧风雨来阻。
8、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9、?部编版二(上)古诗讲解:第2首《小儿垂钓》
10、▍标签:小学语文微课堂
11、故园:故乡,这里指北京。
12、(天光云影共徘徊):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子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徘徊,来回移动。
13、(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14、今宵:今天晚上。碧霄:青天、天空。牵牛:牛郎。渡河桥:牛郎织女渡过天河,踏上鹊桥。尽:完。几万条”的“几万”是虚指,比喻多。
15、(下):顺流向下而行。
16、(白鹭):一种白色的水鸟。
17、淫靡的香风陶醉了享乐的贵人们,简直是把偏安的杭州当作昔日的汴京!
18、古诗解析:第1首《蝉》
19、从本文的介绍中,可以看出祝英台什么品质?(3分)
20、?部编版三(上)古诗讲解:第1首《所见》
二、五年级上册语文古诗《乞巧》
1、嫦娥(李商隐)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嫦娥奔月的故事)乞巧(林杰)七夕今宵看碧霄,牛郎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牛郎织女的故事)
2、梁山伯回家后,相思病重,写信向祝英台要一些找不到、拿不到的药方,表示病情绝望了,同时希望祝英台能前来探望一番。祝英台则回信告诉梁山伯,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后来梁山伯病逝,祝英台假意应允马家婚事,但是要求迎亲队伍必须从南山经过,并且让她下轿祭拜梁山伯。当祝英台下轿拜墓时,一时之间风雨大作、阴风惨惨,梁山伯的坟墓竟然裂开,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3、“家长群”事件闹上央视,教师行业将要整改,家长真的轻松了吗?
4、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
5、?部编版三(上)古诗讲解:第6首《饮湖上初睛后雨》
6、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
7、语文老师每月拿出一百元钱,()一名失学儿童。
8、判断正误。(正确的打“√”,错误的打“✕”)
9、《乞巧》是唐朝诗人林杰的诗,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乞巧林杰(唐)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意思: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到来了,家家都抬头望着无边浩瀚的青天,想着牵牛与织女那感人的故事!家家户户的少女们都在望着月亮,乞取智巧,穿完了数不清的红线。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乞巧》全诗的意思是;一年一度的七夕节又来到了,牵牛织女再度横渡喜鹊桥来相会。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挨家挨户的巧手女子都穿起红丝,至少有几万条。
10、渔歌子:词牌名。此调原为唐教坊名曲。分单调、双调二体。单调二十七字,平韵,以张氏此调最为著名。双调,五十字,仄韵。《渔歌子》又名《渔父》或《渔父乐》,大概是民间的渔歌。据《词林纪事》转引的记载说,张志和曾谒见湖州刺史颜真卿,因为船破旧了,请颜真卿帮助更换,并作《渔歌子》。词牌《渔歌子》即始于张志和写的《渔歌子》而得名。“子”即是“曲子”的简称。
11、?部编版三(上)古诗讲解:第9首《采莲曲》
12、帐篷外风声不断,雪花不住,声音嘈杂打碎了思乡的梦,而相隔千里的家乡没有这样的声音啊。
13、舍己为人的海力布把大山要崩塌的消息全部告诉了乡亲们。
14、霜满天:霜,不可能满天,这个“霜”字应当体会作严寒;霜满天,是空气极冷的形象语。
15、七夕节”,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女孩子在向天河中的织女乞求一双巧手的意思。所以也叫“乞巧”。这一天女孩子们都打扮得花枝招展,一边端着果盘儿向天祈祷,一边对着烛光穿针引线。只有一连穿过七个针孔才算是得巧,才会被称得上“巧手”。
16、今生无缘,只希望二人死后可以一起安葬在南山。祝英台见状,奋不顾身地跳进去,坟墓马上又合起来,不久,便从坟墓里飞出一对形影相随的蝴蝶……
17、(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
18、(箬笠):用竹篾、箬叶编的斗笠。
19、(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20、乞巧林杰七夕今宵看碧宵,牵牛织女渡河桥。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几万条。(译文)农历七月初七的七夕节,仰望天空,似乎有牛郎和织女在喜鹊桥向会。家家户户在秋月下乞巧,不知道穿尽了几千条红丝线啊。(注释)⑴乞巧: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⑵碧霄:浩瀚无际的天空。⑶几万条:虚指,比喻多。(题解)《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
三、乞巧古诗诗意五年级
1、熏(xūn):吹,用于温暖馥郁的风。
2、(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3、(鉴):一说为古代用来盛水或冰的青铜大盆,此处指水面像鉴(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4、月亮已落下乌鸦啼叫寒气满天,江边枫树与船上渔火,难抵我独自傍愁而眠。
5、这首诗从天写到地,从神写到人,从虚写到实,整首诗都在叙述,叙述就是讲故事,讲神话故事,讲耳闻目睹的故事,在故事中表达愿望,抒发感情就是叙述抒情。叙事抒情是作者因事而动情,将感情融入叙事之中。
6、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
7、《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古诗。也是一首想象丰富,流传很广的古诗。而且浅显易懂,并且涉及到家喻户晓的神话传说故事。诗人林杰写下《乞巧》这首古诗,来表达那些少女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美好心愿。“七夕今霄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开头两句叙述的就是牛郎织女的民间故事。一年一度的七夕又来到了,家家户户的人们纷纷情不自禁地抬头仰望浩瀚的天空,这是因为这一美丽的传说牵动了一颗颗善良美好的心灵,唤起人们美好的愿望和丰富的想象。“家家乞巧望秋月,穿尽红丝线几万条。”后两句将乞巧的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而是留下想象的空间.
8、桃花流水:桃花盛开的季节正是春水盛涨的时候,俗称桃花汛或桃花水。
9、向来:原先,指春水上涨之前。
10、流响:指连续不断的蝉鸣声。
11、(西塞山):在今浙江省湖州市西面或湖北省黄石市。
12、(西湖):在浙江杭州城西。汉时称明圣湖、唐后始称西湖,为著名游览胜地。
13、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14、(黄鹤楼):中国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15、这是一首仄起入韵,押平水韵“二萧”部的七绝,平仄严合,格律规整。
16、王母娘娘尤其恨织女,竟敢留在人间不回来。(用加点的词语写一句话)
17、(2)许仙和白娘子因为一把伞而结识。()
18、(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19、(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20、对着江边枫树和渔火忧愁而眠。
四、五年级上册语文乞巧古诗的意思
1、(帐):军营的帐篷,千帐言军营之多。
2、这是一首描写民俗风情的叙事诗,诗人通过描写七夕佳节之际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美好故事以及人们对月乞巧的风俗,表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传达出一种美好的祝愿,表达了自己喜悦的心情。后两句将乞巧之事交代得一清二楚,简明扼要,形象生动。虽然诗人在诗中并没有具体写出各种不同的心愿,但是给读者留下了无限的想象空间,愈加体现了人们过节时的喜悦之情。
3、跋山涉水走过一程又一程,将士们马不停蹄地向着山海关进发。夜已经深了,千万个帐篷里都点起了灯。
4、(寒山寺):在枫桥附近,始建于南朝梁代。相传因唐代僧人寒山、拾得曾住此而得名。在今苏州市西枫桥镇。本名“妙利普明塔院”,又名枫桥寺;另一种说法,“寒山”乃泛指肃寒之山,非寺名。寺曾经数次重建,现在的寺宇,为太平天国以后新建。寺钟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被日本人运走,下落不明。
5、乃翁:你的父亲,指陆游自己。
6、夜半钟声:当今的佛寺(春节)半夜敲钟,但当时有半夜敲钟的习惯,也叫「无常钟」或「分夜钟」。
7、(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
8、乌啼:一说为乌鸦啼鸣,一说为乌啼镇。
9、七夕晚上,望着碧蓝的天空,就好像看见隔着“天河”的牛郎织女在鹊桥上相会。
10、正因为这首作品,是感时节而作,所以除了清新直白的文字表达,并没有过多地代入诗人自身的态度——也许他写这首诗的时候还小着呢,并没有形成自己的人生观,所以在作品中无法发表自己的观念,但是于字词和平仄来看,已经是无比娴熟了,对得上神童的这个名号。
11、乞巧节:古代节日,在农历七月初七日,又名七夕。旧时风俗,妇女们于这一天牛郎织女相会之夜穿针,向织女学巧,谓乞巧。
12、?部编版三(上)古诗讲解:第8首《早发白帝城》
13、(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14、?部编版三(上)古诗讲解:第5首《望天门山》
15、(碧霄):指浩瀚无际的青天。
16、联系上下文理解下面的词语。(4分)
17、乞巧古诗的内容如下:扩展资料:林杰,对乞巧这美妙传说很感兴趣,也和母亲或者其他女性们一样。仰头观看那深远的夜空里灿烂的天河,观看那天河两旁耀眼的两颗星,期待看到这两颗星的相聚,于是写下了《乞巧》这首诗。
18、临安:现在浙江杭州市,金人攻陷北宋首都汴京后,南宋统治者逃亡到南方,建都于临安。邸(dǐ):旅店。
19、双减令催生了一项新兴的辅导职业,网友戏称:家庭危机也悄然而至!
20、给文中加点的两个字注音。(2分)
五、乞巧古诗理解
1、作者简介:林杰(831—847)字智周,福建人,唐代诗人。小时候非常聪明,六岁就能赋诗,下笔即成章。又精书法棋艺。卒,年仅十七。《全唐诗》存其诗两首。《乞巧》是唐代诗人林杰描写民间七夕乞巧盛况的名诗。农历七月初七夜晚,俗称“七夕”,又称“女儿节”“少女节”。是传说中隔着“天河”的牛郎和织女在鹊桥上相会的日子。
2、渠:它,第三人称代词,这里指方塘之水。
3、(邸(dǐ)):旅店。
4、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5、(4)牵牛星和织女星分别是牛郎和织女变的。()
6、1,七夕即是乞巧,温馨祝福闪耀,短信送你七巧,望你天天欢笑:工作顺利事业巧,生意兴隆财源巧,金榜题名学业巧,互助互爱友情巧,两情相悦爱情巧,温情融融家庭巧,生活幸福统统巧,祝:七夕节快乐!
7、(一毛轻):像一片羽毛一般轻盈。
8、此声:指风雪交加的声音。
9、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轻。
10、我奉劝天帝能重新振作精神,
11、渔翁头戴青色的箬笠,身披绿色的蓑衣,冒着斜风细雨,乐然垂钓,用不着回家。
12、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连下了雨都不回家。
13、家祭时千万不要忘了告诉我一声。
14、姑苏:苏州的别称,因城西南有姑苏山而得名。
15、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16、家家妇女望着秋月穿针乞巧,穿过的红线都有几万条了。
17、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古诗讲解
18、首句写七夕节,第二句写传说中的牛郎织女相会。三四句则写乞巧风俗,家家户户的女孩子都对着月亮穿针,以求得到织女的青睐,赐给她一双巧手。所谓“穿尽红丝几万条”,就是对这种行为的概论性地描写——咱们甚至不能说他是夸张,因为风俗到处,可能远远不止几万条。
19、根据课文内容填空。(7分)
20、(渔歌子):原是曲调名,后来人们根据它填词,又成为词牌名。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