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仄押韵是什么(100句)
一、说说平仄和押韵
1、中中仄平仄,中仄仄平平(韵)。平仄仄,仄平平(韵),仄平平(韵)。中平平仄,中仄平平,中仄平平(韵)。照这个词谱看来,是不用叶韵的,也就说,押6平韵。你问怎么押,就是在每句末尾标注(韵)的韵脚处押韵。至于词的押韵,可通押,你可以押平水,可以押新韵,韵谱你自己百度吧,如果你没有格律知识,新韵好押,平水韵涉及韵部是否相谐,韵字是否通押,打起来太长了,而且网上也搜的到,我就不打了,你想学还是自己百度吧。回归说说一些经验上的东西。诉衷情这词牌,押平水韵,选韵的话,先人有悲情的,有清丽的,清丽者,不荐支,微韵部,听者易萎靡。可用九青部,或真、文部,较清朗隽长,写景易适,悲情者,前支微韵部。
2、注意:换韵的第一句,一般总是押韵的。近体诗首句往往押韵,古体诗在这一点可能是受了近体诗的影响。四古体诗的平仄
3、古人说读诗是吟咏,想来有不同于说话的腔调。什么腔调?那时没有录音机,因此没有传下来。唐以后的词和曲更是可以吟唱,它们都是先有声后有辞,即先有曲谱而后填辞。只是那些曲调到后来基本失传。现在人们的吟诵可能不靠谱。
4、于是乎,我们自然就会想到何不按现代汉语的标准发音来确定汉字声韵?这是很多现代派诗词作者的共同做法,我也是其中之一。
5、二男新战死。存都且偷生,死者长已矣!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
6、第二是对句数做了规定,每首八句的称“律”,即“五律”或“七律”;每首四句的“绝”,即“绝句”,细分为“五绝”和“七绝”两种;而多于八句的则称作“排律”。
7、再如宋词,宋词有前一后四之类的领字说,虽然都是五个字,但节奏却与近体诗的五言句完全不同的。“渐月华收练”,仄仄平平仄,写成“白日依山尽”行不?不行,虽然平仄相同。“渐月华收练”要在渐字后加以延长,而“白日依山尽”却不能在第一字后延长,其中节奏相差之大,相当于进行曲换成了玛祖卡。宋词节奏的复杂化,也正是宋词音乐相比于唐诗音乐技巧多样化的最好证明。
8、但也有押仄声韵的作品,比如柳宗元的五绝《江雪》,是押入声韵的经典之作。
9、就古风入律不入律这一点看,高适、王维是一派(入律),后来白居易、陆游等人是属于这一派的;李白、杜甫是另一派(不入律),后来韩愈、苏轼是属于这另一派的。白居易、元稹等人所提倡的“元和体”,实际上是把入律的古风加以灵活的运用罢了。
10、横看成岭侧成峰(冬韵),远近高低各不同。(东韵)
11、平起首句入韵:平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2、也有一些七言古诗,基本上是柏梁体,但是稍有变通。例如:
13、细腻骨肉匀。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头上何所有?
14、我对语言学没有研究,不知道除了汉语还有没有其他以单音节为主的语言,如果有的话,我相信这种语言也会存在一种与平仄相似的东西,可能不会叫平仄,但本质也是一种轻重音节的搭配。这不是一种偶然,而是必然。
15、近年,吟诵之风极盛,全国出现不少吟诵专家,据说教育部是不太赞成吟诵的,不知道是什么原因。有位朋友说,只要胆子大,脸皮够厚,敢张嘴,你就可能是吟诵家。我听过著名语言学家赵元任的吟诵,实在是没有什么美感。
16、十九效二十号二十一箇二十二禡二十三漾二十四敬
17、寒通韵。“怒”、“戍”,遇韵;“苦”,麌韵。麌遇
18、下面是本人在写近体诗和对对联时在平仄入门方面的一点体会,希望对初学平仄的朋友有所帮助。
19、十三问十四愿十五翰十六谏十七霰十八啸
20、如七律《长征》一诗中的第六两句:“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锁寒。”这两句的平仄是: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二、平仄押韵是什么
1、这种“简介”,其实是没有多大必要的。读古诗的人,不懂这种格律一般也不会有太大影响;要写诗的人,尽可以自由抒写,不必受什么格律的限制。但央视就有“诗词大会”的展示,又有春节晚会的恶搞,使得一些人堕入五里雾中。有人就建议我说说古诗格律,闲来没事,就说几句吧。
2、(“折”、“雪”,屑韵。“来”、“开”,灰韵。
3、除基本句式以外,格律诗的主要要求还有四大要素,即平仄、押韵、对仗与粘对。以下将分别说明。
4、对联和律诗中间的对仗有继承演进的关系,律诗的平仄格律和"五不论,六分明"的原则,也适用于对联。至于每副对联的字数,并无限制,由四字、五字、六字、七字、八字、九字到几十字、几百字,只要有话可说,能成对偶就行。作对联要音韵和谐。语言精炼,合于规律,而又有一定的内容。文字不相对,平仄不协调或把标语口号式的句子分写两行,全不能算是对联。
5、综上所述,格律诗是依靠汉语这种单音节的语言所天然形成的平仄感,经过优化组合后产生的一种特有的诗歌节奏。这种节奏其实很简单,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能够真正理解并掌握这两句就基本够用,再加上特定的节拍延长,这便是格律诗。那么,如果不按这些平仄节拍写,能不能叫做诗或者近体诗呢?我以为叫做诗是无妨的,虽然没按近体诗节奏,但你可以有自己节奏嘛。但若是也要叫做近体诗就不妥了,就像有人写了首四拍子的曲子,叫音乐叫舞曲都无妨,但非要叫做“华尔兹”就无趣了,那是三拍子的。
6、从格律诗作品看,押平声韵的作品数量占绝大多数。
7、杂言诗由于句子的长短不受拘束,首先就给人一种奔放排的感觉。最擅长杂言诗的诗人是李白,他在诗中兼用散文的语法,更加令人感觉到,这是跟一般五七言古诗完全不同的一种诗体。现在试举他的一首杂言诗为例:
8、“幕”、“薄”、“着”,药韵。“冰”、“凝”,
9、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10、西上莲花山,迢迢见明星。素手把芙蓉,虚步蹑太清。霓裳
11、所谓“粘”,是说两联之间的平仄关系。怎么相粘呢?就是下一联的出句与上一联的对句平仄相同。还看上列的四个句型,前两句作为上联,下两句作为下联,那么第三句作为下联的出句,就与上联对句的平仄相同。但因为这个出句必须以仄声收尾,所以又不能完全相同,这就主要看第二个字:只要这第二个字相同了,整个句子的平仄也就定下来了。
12、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
13、诗词中平仄的运用有一定格式,称为格律。平声和仄声,代指由平仄构成的诗文的韵律。平仄是四声二元化的尝试。四声是古代汉语的四种声调。所谓声调,指语音的高低、升降、长短。平仄是在四声基础上,用不完全归纳法归纳出来的,平指平直,仄指曲折。
14、大学中文系课程里一定要学习平仄知识,这往往为难北方同学,就是辨不清哪些是平声哪些是仄声,尤其无法判断仄声。这在南方许多地方很容易,因为南方许多方言里保存了大量仄声字,如黑,白,赤,只要把一首诗用家乡话念一遍,就能正确地标出每个字的平仄来。
15、上古音,指的是先秦两汉时期的语音,可以拿《诗经》所记载的音来作为代表。
16、这里春字的韵母un实际是uen的缩略规范,其中en是韵尾,押韵,只要韵尾一致即可。
17、这是目前我国格律诗写作最权威的现代音韵标准,其最大优点和合理之处就是格律创作中汉字的声调和韵律不再以古声韵为准,而以现代汉语发音为准,这就给新时代的诗词创作打开了多年来的不合理的禁锢,让格律从少数专家学者的自娱自乐中解放出来,变为人人都可以轻松掌握的文学艺术工具。
18、士军前半死生,美人帐下犹歌舞。大漠穷秋塞草衰,孤城落日斗
19、如果把上面句型的排列看作句间关系,就已经体现出两句之间平仄的相对关系了:出句是平的地方对句用仄,出句是仄的地方,对句用平。
20、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语法、词汇、词义等方面有许多不同,尤其是其语音更是和现代有着明显的差别。
三、平仄就是押韵吗
1、仄起首句不入韵: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
2、上去通韵。“人”,真韵;“孙”,元韵;“裙”,文
3、⑶基本上四句一换韵,每段都象一首平韵绝句或仄韵绝句:其中有一韵是八句的,象仄韵律诗。⑷
4、猱欲度愁攀援④。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
5、十九皓二十哿二十一马二十二养二十三梗二十四迥
6、百度上说得好,押韵,也作“压韵”。作诗词曲赋等韵文时在句末或联末用同韵的字相押,称为押韵。特别是古典诗词的押韵,使作品声韵和谐,具有很美的节奏感和音律感。
7、押平声韵近体诗为了声韵和谐,一般押平声韵,大多数近体诗(即唐及以后的诗,唐以前的叫古体诗)也遵守这个要求。
8、所以用平水韵写诗词,确实有一定难度。也所以我认为,如果诗词的意思真的好,用今韵也是可以的。
9、普通话入声消失,入声归入仄声中的上去两声和平声中的阴平、阳平,这导致用普通话判别诗词平仄会有错误。
10、一屋二沃三觉四质五物六月
11、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
12、(1)平平仄的变格是仄平仄,(2)仄平平的变格是仄仄平。
13、三杯草圣传,脱帽露顶王公前,挥毫落纸如云烟。焦遂五斗方卓
14、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
15、豏,读xiàn。②寘,读zhì;霰,读xiàn;禡,读mà;沁,读qìn。③这里
16、麴车口流涎,恨不移封向酒泉。左相日兴费万钱,饮如长鲸吸百
17、再如上文提到过的,体育老师的“一二一”,你可以仔细回想一下那熟悉的声调,一是重声,二必然会以一种相对的平声出现,这样才有节奏感。你可以尝试用全轻声或全重声来读一遍“一二一”,是不是感觉很搞笑?相信没有一个体育老师会这样喊口令的,非让队列找不到北不可。音乐的节奏感靠强弱循环,语言的节奏感靠平仄交替。
18、这里有个用古韵还用今韵的问题。
19、二十五有二十六寝二十七感二十八俭二十九豏①
20、组织起来的音的强弱长短关系,叫做节奏。同样的,组织起来的字音的平仄长短关系,叫做格律。平仄说过,接下来说说长短,即节拍。
四、什么叫平仄押韵 例句
1、岁云暮矣多北风,萧湘洞庭白雪中。渔父天寒网罟冻,莫徭
2、对于三字而言,应该是:
3、在一首诗中,只有两个律句(“今年米贱大伤农”,“万国城头吹画角”),其余都是拗句,而且在九个平脚的句子当中就有七句是三平调。可见不是偶然的。
4、“门”、“翻”,元韵。“去”、“处”,御韵;
5、对比今天普通话的四声,二位平声,分别为“阴平”和“阳平”;四为仄声。普通话的发音中没有入声,古音中的入声字,都已分别融入今天的四声中,例如:“一”、“十”、“比”、“色”等。
6、驾鹤凌紫冥。俯视洛阳川,茫茫走胡兵。流血涂野草,豺狼尽冠
7、蒸韵。“客”,陌韵;“笛”,锡韵。陌锡通韵。
8、一句诗要是所有的字都是平声或仄声就很难听,如《古诗十九首》“行行重行行”五个字都是平声,这在古代诗歌中是极罕见的,读起来不好听;同样,一句诗中全部是仄声,也很难听。
9、━━━━━━━━━━━━━━━━━━━━━━━━━━━━━━━━━
10、腐败肉,库有朽贯线。谁能将我语,问尔骨肉间:岂无穷贱者?
11、的上声有韵外,其余声韵是罕见的。⑧莽,读mǔ。
12、三月天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
13、公卿守和约。穷边指淮淝,异域视京雒。于乎此何心?有酒吾忍
14、古体诗用韵,比律诗用韵稍宽,一韵独用固然可以,两个以上的韵通用也行。但是,所谓通用也不是随便乱来的,必须是邻韵才能通用。依一般情况看来,平上去三声各可分为十五类,如下表:
15、而改成“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念起来就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16、汉语语音发展的历史,大致可以分为上古、中古、近古和现代四个时期。
17、以五绝为例,律诗的基本句式有四种:
18、平仄本身并不复杂。如果我们使用用新韵写诗,和普通话的韵母,那是再简单不过了,一二声为平声,三四声为仄声。
19、这主要是因为元朝文化南移,原来的中原古话中的“入声字”渐渐消失成为南方方言用字。咱们现在通用的普通话是在没有入声字的北方语言基础上发展而来,在唐宋时期归入仄声的入声字现在发音归入了平、上、去三个音调,按平仄划分有些进了平声,有些还留在仄声。
20、同一韵部内的字都为同韵字。任何诗歌都要求押韵,古今中外概莫能外,所不同者,对于押韵的限制多与少、严与宽的不同而已。这也是诗歌同其它文学体裁的最大分别。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
五、诗词押韵平仄知识
1、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2、2019年2月8日星期五
3、比较常用的是(108部平水韵)。押韵是增强诗歌音乐性的重要手段,近体诗为了使声调和谐、容易记忆,对于押韵十分讲究。
4、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
5、⑴从三字看,常见的拗句有下列的四种三字尾:
6、绝句每首只有四句,律诗一般每首八句(另有排律,句数不限)。格律诗每两句为一联,上联叫出句,下联叫对句。律诗四联,分别叫首联、颔联、颈联、尾联。
7、例如,如果以平声开头,就是:
8、掌握了七言句式,就容易掌握五言句式的两种情况了。即:
9、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10、需要首先说明的是,平仄感觉的产生与诞生平仄这个术语是不同的两回事,就像屈原肯定不知道他写的东东叫做浪漫主义,但他还是写了。
1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2、⑵从全句的平仄看,拗句的平仄不是交替的,而是相因的。或者是第第四字都仄,或者是第第四字都平。如果是七字句,还有第第六字都仄或都平。
13、长短句(杂言诗)
14、平起首句不入韵: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
15、这就是你问题中所举例子,为什么一二句押韵——因为首句尾字是平声,所以必须押韵。
16、作为诗词、诗歌来讲,由于体裁的不同,押韵的方式也略有差异。
17、第四类⑥:曷黠屑及月半。
18、土。三十六万人,哀哀泪如雨。且悲就行役,安得营农圃?不见
19、曳广带,飘拂升天行。邀我登云台,高揖卫叔卿。恍恍与之去,
20、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听妇前致词,三男邺城戍。一男附书至,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