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诗词佳句解释(100句)
一、端午节诗词佳句
1、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2、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陆游《乙卯重五诗》
3、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彩缕同心丽,轻裾映体鲜。寂寥斋画省,款曲擘香笺。更想传觞处,孙孩遍目前。译文正是端午的美好时光,祝愿老人能够活到一千年。衣服上都挂着带有共同心愿的彩色丝线,轻轻的衣裙衬托得身体更加美丽。尚书省内一片寂静,诚恳而又深情地举着信笺。更是想用畅饮来传递心中的愿望,满眼都是孙辈孩子的身影。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苏轼〔宋代〕
4、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5、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6、(江浙)端午请菩萨,端六发乌贼。
7、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8、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9、风俗如狂重此时,纵观云委江之湄。
10、今天给大家先来一波端午诗词和文案合集,激发一下灵感
11、世间纵有千百好,唯有你最“粽”要。
12、七律.端午(唐)殷尧藩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3、DRAGONBOATFESTIVAL
14、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译文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薄绸,明日端午节一定要浴兰汤。参与者人山人海,梳洗后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布满河面。你将那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斜挂在发髻上。只祈愿能与相爱的人天长地久,白头偕老。端午三首赵蕃〔宋代〕
15、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16、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17、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18、摘来半户青芦叶,香里晶莹玉一团。
19、珍重主人意勤腆,满槃角黍细包金。
20、叹家亡国破,汨罗归处。
二、端午节诗词佳句解释
1、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2、逢佳节,粼粼波上,百舟争渡。
3、(山东)喝了雄黄酒,百病远远丢。
4、小扇引微凉,悠悠夏日长。
5、重阳节诗句:《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作者:王维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6、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7、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8、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9、条脱闲揎系五丝。——宋·李清照失调名《端午》词断句
10、愿你以温柔对待世间,被世间回馈以温柔
11、百胜本自有前期,一飞由来无定所。
12、端午时清日复长,满城期待粽头戏。
13、粽香端阳晴,仲夏日赋闲。
14、兰条荐浴,菖花酿酒,天气尚清和。
1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16、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17、端午佳节,皇上赐予名贵的宫衣,恩宠有加。
18、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天中节等,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
19、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20、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三、端午节诗词佳句图片
1、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唐·李隆基《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2、最有水平的人生哲理说说,句句引人共鸣!
3、粽叶飘香五月浓情端午共安康。
4、知识是积米成“粽”的过程。
5、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榴花不似舞裙红。无人知此意,歌罢满帘风。
6、《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宋·欧阳修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浴兰时节动。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瞢忪。等闲惊破纱窗梦。
7、儿女纷纷夸结束,新样钗符艾虎。——刘克庄《贺新郎·端午》
8、曲终人散空愁暮,招屈亭前水东注。
9、不想跟从效仿悬挂艾草和驱邪符的习俗,只希望饮一杯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0、新愁不障西山雨。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漾不到、潇湘江渚。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君有语,但分付。
11、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12、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13、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14、引出说明对象;(2)使文章的语言富有文采,有吸引力。(评分:2分,每个要点1分)人们用艾招百福、辟邪祟、袪害等。(评分:2分,大意对即可)举例子艾的药用价值(评分:2分,每空1分)(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对引用作用的理解和把握,在文章开头嵌入诗词佳句。以此领起全篇,则能够使语言显得凝练精辟,更能让人看到作者的文化积淀和人文素养,给他们留下较佳的第一印象。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分析能力,联系上下文既得答案。此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掌握,要求学生掌握常见的说明方法及作用。
15、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16、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贝琼《已酉端午》
17、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18、沅江五月平堤流,邑人相将浮彩舟。
19、这一天正是端午,人们沐浴更衣,想祛除身上的污垢和秽气,举杯饮下雄黄酒以驱邪避害。不时的,窗外树丛中黄鹂鸟儿鸣唱声,打破闺中的宁静,打破了那纱窗后手持双凤绢扇的睡眼惺忪的女子的美梦。
20、大家的借势海报文案估计也要准备起来了叭
四、端午节诗词佳句图文并茂画的
1、文秀,为唐代诗僧。文秀出生于江南,昭宗时居长安,为文章供奉。与郑谷、齐己为诗友。曾游南五台。文秀的主要成就是《端午》。事迹见卷七《唐才子传》卷三。
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及第后江宁观竞渡寄袁州剌史成应元》
3、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
4、虎符缠臂,佳节又端午。
5、粽子的口味有很多种,但思念只有一种。
6、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7、子沉江,鹤驾泪淫淫,何其苦。
8、朝夕新亭对泣,泪竭陵阳处。
9、奸当道,谣言布;遭放逐,悲难诉。
10、感叹怀王昏聩,悲戚秦吞楚。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11、丹心照夙昔,鬓发日已改。
12、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13、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衔得锦标第一归。
14、五月是石榴花开得季节,杨柳被细雨润湿,枝叶低低沉沉地垂着。人们用五彩的丝线包扎多角形的粽子,煮熟了盛进镀金的盘子里,送给闺中女子。
15、“棕”有千百种,思念独一味。
16、端午偏逢风雨狂,村童仍着旧衣裳
17、入袂轻风不破尘,玉簪犀壁醉佳辰。——宋·苏轼《浣溪沙端午》
18、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19、来时三月春犹在,到日端阳节又临。
20、端午农历五月初五日,为民间“一年三节”之一。相传此日为我国第一位伟大诗人屈原投江自尽日,后人伤其冤死,特以粽投江祭祀并划船捞救,遂相沿而成端午节日食粽和龙舟竞渡的风俗。
五、端午节诗词佳句央视
1、粽叶包裹咸甜,家能包容辛酸。
2、粽叶再厚裹不住思念,五彩绳再长缠不住童年。
3、海都记者王林成关铭荣实习生刘世泉图
4、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5、粽叶盈淡幽,清芬蕴端阳。
6、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7、作者这首绝句更提出了一个令人深思的问题,尽管后人百般歌颂、祭祀,像屈原沉江这样的悲剧毕竟发生了,如此冤屈是不能简单地洗刷干净的。这首诗言近意远,言简意深,很有力量。
8、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译文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9、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0、未食五月粽,寒衣勿入栊。
11、赛龙舟目的是纪念曹娥、屈原、伍子胥,还有祈求农业丰收、风调雨顺、事事如意,表达人们内心良好的愿望。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是广大人民群众最富有激情的民间体育娱乐项目,赛龙舟的过程,表达大家积极向上、勇往直前、坚韧不屈的精神。端午划龙舟目的和意义在战国时代就已有龙舟竞渡的习俗,战国时期,人们在急鼓声中划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在当时的龙舟竞渡是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赛龙舟在中国的南方地区普遍存在,赛龙舟的习俗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形式。赛龙舟也是很多文人捕捉灵感、展示才华的大好机会,千百年来关于赛龙舟的诗词佳句不计其数,展现出了中国传统习俗丰富的文化内涵。
12、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13、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14、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杜甫《惜别行》
15、只祈望一盏蒲酒,共话天下太平。
16、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17、年少时,每逢佳节总爱生出许多情感,现在老了,谁还有心思平白无故去感慨万千;
18、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9、赛龙舟也是很多文人捕捉灵感、展示才华的大好机会。千百年来,关于端午赛龙舟的诗词佳句不计其数,展现出端午习俗丰富的文化内涵。这些诗词都从不同的侧面描写了赛龙舟的热烈场面,为后人留下了一幅幅竞渡美景。在刘禹锡《竞渡曲》中,详细刻画了沅江赛龙舟的场景和夺标的壮观场面。刘禹锡把胜者欢欣,败者沮丧以及赛后人们在水中嬉戏与岸边彩旗相映生辉准确详实地描绘出来。宋朝著名诗人黄公绍的《端午竞渡榷歌》十首,也详细描写了杭州西湖赛龙舟的场景。年代作者诗词名部分诗词唐张建封竞渡歌南宋陆游归州重五南宋刘克庄贺新郎·端午清郭钟东瓯百咏
20、《端午》唐·文秀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