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语录文案 > 正文

除夕的诗句(100句)

2023-05-28 18:22:39 来源:阿帮个性网 点击:

一、除夕的诗句

1、薄晚支颐坐,中宵枕臂眠。

2、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3、我独自在旅馆里躺着,寒冷的灯光照着我,久久难以入眠。是什么事情,让我这个游客的心里变得凄凉悲伤,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是新的一年。

4、翻译: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5、家山泉石寻常忆,世路风波子细谙。

6、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7、杯酌犹倾腊酒,漏箭已传春夜,何处不歌呼。惟愿长穷健,命酹且欢娱。

8、处处笙簧鼎沸,会佳宴、坐列仙娃。花丛里,金炉满爇,龙麝烟斜。

9、《除夜》唐·李世民

10、翻译:旅馆里透着凄冷的灯光,映照着那孤独的迟迟不能入眠的客人。这孤独的旅人是为了什么事情而倍感凄然呢?故乡的人今夜一定在思念远在千里之外的我;我的鬓发已经变得斑白,到了明天又新增一岁。

11、一名喜雪,二名饯岁,三则是名春宴。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12、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叶颙(已酉新正)

13、出自:《除夜太原寒甚》于谦〔明代〕

14、作者是宋代文学家王安石。

15、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

16、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17、明年岂天年,心事恐蹉跎。

18、《除夜作》高适〔唐代〕

19、除夕是除旧布新、阖家团圆、祭祀祖先的日子,与清明节、七月半、重阳节是中国民间传统的祭祖大节。除夕,在国人心中是具有特殊意义的,这个年尾最重要的日子,漂泊再远的游子也是要赶着回家去和家人团聚,在爆竹声中辞旧岁,烟花满天迎新春。

20、每天给大家分享励志的句子,给百忙中的我们一些激励,鼓励和动力,让生活更加充满活力。

二、除夕的诗句

1、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2、勿疑鬓钗重,为待晓光催。

3、旧国馀千里,新年隔数更。

4、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5、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席分尝胜利茶。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董必武(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6、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7、早安心语励志正能量的句子

8、关注分享正能量,找到自己的人生导航!

9、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10、乡国仍留念,功名已息机。

11、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12、不唯少欢乐,兼亦无悲伤。

1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14、岁晚身何托,灯前客未空。

15、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6、四海皆兄弟,阿鹊也、同添一岁。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平世。

17、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春。

18、冰消出镜水,梅散入风香。

19、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20、白话译文: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三、春节的诗句

1、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2、(作者简介)文天祥(1236年6月6日-1283年1月9日),初名云孙,字宋瑞,一字履善。自号文山、浮休道人。江西吉州庐宁(今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富田镇)人,南宋末年文学家、爱国诗人,民族英雄,与陆秀夫、张世杰并称为“宋末三杰”。宝祐四年(公元1256年)状元及第,官至右丞相,封信国公。于五坡岭兵败被俘,宁死不降。至元十九年(公元1282年)十二月初在柴市从容就义。著有《文山诗集》、《指南录》、《指南后录》、《正气歌》等。

3、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4、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5、傩声方去疫,酒色已迎春。

6、火销灯尽天明后,便是平头六十人。

7、纵看古今,人生皆戏,戏映人生。点击标题下的蓝字“大鼎豫剧”,我们将免费为您提供经典戏剧、曲艺、新闻轶事及深度哲文,为您的生活增光添彩。

8、我国民间传统节日。农历十二月三十日晚,家家在打扫一清的屋里,摆上丰盛的菜肴,全家团聚吃“年饭”。此夜大家通宵不眠,或喝酒聊天,或猜谜下棋,嬉戏游乐,谓之“守岁”。零点时,众人争相奔出,在庭前拢火燃烧(古称“庭燎”,取其兴旺之意),并在这“岁之元,月之元,时之元”的“三元”之时抢先放出三个“冲天炮”,以求首先发达,大吉大利。此时,爆竹声、欢叫声响成一片,一派“爆竹声中除旧岁”的景象。

9、送岁可无诗。得团栾、忍不开眉。不记去年今夕梦,江东怀抱,江西信息,舍北妻儿。五十扊扅炊。待富贵成痴。百年苦乐乘除看,今年一半,明年一半,更似儿时。

10、高适与岑参并称“高岑”,有《高常侍集》等传世,其诗笔力雄健,气势奔放,洋溢着盛唐时期所特有的奋发进取、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开封禹王台五贤祠即专为高适、李白、杜甫、何景明、李梦阳而立。后人又把高适、岑参、王昌龄、王之涣合称“边塞四诗人”。

11、畏老偏惊节,防愁预恶春。

12、隔年昨夜青灯在,无限妆楼尽醉哗。

13、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14、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

15、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16、千门万户噇疃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17、《元日》王安石、《拜年》文征明、《除夜雪》陆游、《除夜作》高适、《除夜》文天祥、《田家元日》孟浩然、《新年作》刘长卿、《除夜太原寒甚》于谦、《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崔涂、《守岁》苏轼、《除夜宿石头驿》戴叔伦、《元日》李世民、《次韵陆佥宪元日春晴》王守仁、《守岁》李世民、《除夜对酒赠少章》陈师道、《客中除夕》袁凯等。

18、故乡今夜思千里,愁鬓明朝又一年。

19、《元日》王安石〔宋代〕

20、惟见长安陌,晨钟度火城。

四、关于写除夕的诗句

1、译文:三巴的道路多么迢远,我走在万里艰危的征程。乱山上残雪在黑夜里闪光,一支烛火陪伴着我这异乡的人。离开亲人们已越来越远,和僮仆的感情分外加深。哪堪漂泊在天涯,又适逢明朝岁华更新。

2、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3、人家除夕正忙时,我自挑灯拣旧诗。

4、(创作背景)《守岁》是苏东坡写给弟弟苏辙的。

5、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6、一从身去国,再见日周天。

7、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8、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9、此诗作于元朝至元十八年,即公元1281年,这也是文天祥平生度过的最后一个除夕夜。

10、半生忧患里,一梦有无中。

11、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12、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13、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14、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席间三世共团栾,随分有、笙歌满院。

15、对此欢终宴,倾壶待曙光。

16、老夫冒冷披衣起,要听雄鸡第一声。

17、祷告些儿,也都不是,求名求利。但吟诗写字,分数上面,略精进、尽足矣。

18、深劝玉东西,低唱黄金缕。捻底梅花总是愁,酒尽人归去。

19、时间慢慢地流逝,各家各户的欢声笑语从四面八方隐隐传来。在石桥上昂首而立的人却恍若置身世外,他凝望着天空,却把一颗明星当作月亮观看了多时。

20、殷勤惜此夜,此夜在逡巡。

五、除夕的诗句最有名的两句

1、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2、出自:《巴山道中除夜书怀》崔涂〔唐代〕

3、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4、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5、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6、《除夜太原寒甚》于谦〔明代〕

7、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8、《除夜太原寒甚》作者是明代文学家于谦。

9、闲处低声哭,空堂背月眠。

10、江上见新年,年夜听春雨。有个人人领略春,粉淡红轻注。

11、这一首诗,诗句冲淡、平和,没有“天地有正气”的豪迈,没有“留取丹心照汗青”的慷慨,只表现出大英雄欲与家人共聚一堂欢饮屠苏酒过元旦的愿望,甚至字里行间中透露出一丝寂寞、悲怆的情绪。恰恰是在丹心如铁男儿这一柔情的刹那,反衬出勃勃钢铁意志之下人的肉身的真实性,这种因亲情牵扯萌发的“脆弱”,更让我们深刻体味了伟大的人性和铮铮男儿的不朽人格。《除夜》一诗,没有雕琢之语,没有琐碎之句,更无高昂的口号式咏叹。可是,我们仍旧感到心灵的一种强烈震撼。无论时光怎样改变,无论民族构成如何增容扩大,无论道德是非观念几经嬗变,文天祥,作为我们民族精神的象征,作为忠孝节义人格的伟大图腾,万年不朽,颠扑不灭,仍会是在日后无数个世代激励一辈又一辈人的道德典范。

12、回复“早安心语励志正能量句子语录"中的任意词组,会收到不一样内容。

13、翻译:请告诉居住在远方的朋友,天气虽有些微的寒冷,但不必为它发愁。春风吹来已经离我们不远,已经吹到了屋东头。

14、唐太宗李世民在《守岁》诗中写道:“暮景斜芳殿,年华丽绮宫。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阶馥舒梅素,盘花卷烛红。其欢新故岁,迎送一宵中。”他写了皇宫之内除夕守岁的豪华欢乐情景。唐代诗人杜审言也写有一首《守岁》诗:“季冬除夜接新年,帝子王孙捧御筵。宫阀星河低拂时,殿廷灯烛上熏天。弹弦奏节梅风入,对局探钩柏酒传。欲向正元歌万寿,暂留观赏寄春前。”唐代诗人张说有《钦州守岁》诗:“故岁今宵尽,新年明日来。悉心随斗柄,东北望春回。”诗人杜甫以“守岁阿戎家,椒盘已颂花”诗句来描写守岁的情景。诗人白居易的“守岁樽无酒,思乡泪满巾”,流露了深沉的思乡之情。

15、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16、素屏应居士,青衣侍孟光。

17、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18、节物映椒盘。柏酒香浮白玉船。捧劝大家相祝愿,何言。但愿今年胜去年。

19、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0、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