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诗词配画(100句)
一、端午诗词
1、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2、端午节到了,火红的石榴花开满山村。人吃了两只角的粽子,高冠上插着艾蒿。又忙着储药、配药方,为的是这一年能平安无病。忙完了这些,已是太阳西斜时分,家人早把酒菜备好,他便高兴地喝起酒来。
3、DRAGONBOATFESTIVAL
4、喧声锣鼓歌华夏,竞渡龙舟祭孝良。
5、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
6、和端午(宋•张耒)
7、这是宋人黄裳笔下的端午节,语调清新明快,仿佛看到人们在暖阳下,忙碌地包粽子,挂艾叶,还有年轻的母亲细心地将五彩丝线系在孩子们的手腕上。河中则是彩舟纵横,鼓乐喧天,一对对龙舟劈波斩浪,奋力前行。
8、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9、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蜺晕。
10、泽畔行吟天问去,江南流放九篇章。
11、也曾图治正阊阍,偏就着妖氛。苦谏几番疏远,失筹三度囚秦。
12、若知天问事?答复在今章
13、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译文端午节日从何而来,前人传说是为了楚国大夫屈原。
14、胸怀天下计,心系庶民天。
15、精魂化羽悲天问,咏罢离骚泪满襟。
16、归棹晚,载荷花十里,一钩新月。
17、唐代时,划龙舟十分盛行,唐代的许多皇帝曾亲自观看龙舟竞赛。这首七言律诗,描绘了端午时节龙舟赛上,鼙鼓初击,兽头吐威,万人助喊,多船竞发的动人场景。
18、这是唐玄宗李隆基在端午节时写的一首诗词。此时已是仲夏,盐梅佐酒,与众人共饮。祝百姓们越来越好,众大臣共同辅佐创造昌明的社会,如果大家都这么忠贞不那么后世子孙一定会福泽绵延。
19、清风来去寂无痕,粽子香飘小店门。
20、龙舟竞渡的习俗,最早见于两汉的文献记载,是在长江中下游以南地区盛行的一项活动。后来随着各地文化的交流融合,这种习俗才慢慢传到长江上游和北方各地。
二、端午诗词配画
1、小雨湿黄昏,重午佳辰独掩门。
2、欹对正,见对闻,偃武对修文。羊车对鹤驾,朝旭对晚曛。花有艳,竹成文,马燧对羊欣。山中梁宰相,树下汉将军。施帐解围嘉道韫,当垆沽酒叹文君。好景有期,北岭几枝梅似雪;丰年先兆,西郊千顷稼如云。
3、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4、端午节,又称端阳节、龙舟节、重五节、天中节等,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5、名声实无穷,富贵亦暂热。
6、河神哀郢谁天问,桔颂东君在国殇。
7、端午节源于自然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仲夏端午,苍龙七宿飞升于正南中央,是“飞龙在天”吉祥日,龙及龙舟文化始终贯穿在端午节的传承历史中。
8、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青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
9、寒对暑,湿对干,鲁隐对齐桓。寒毡对暖席,夜饮对晨餐。叔子带,仲由冠,郏鄏对邯郸。嘉禾忧夏旱,衰柳耐秋寒。杨柳绿遮元亮宅,杏花红映仲尼坛。江水流长,环绕似青罗带;海蟾轮满,澄明如白玉盘。
10、重午兴怀妙理,一生仰慕先贤。衷情为国爱无边,自有丹心奉献。
11、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12、国破身死后现在还有什么呢?只留下千古绝唱之离骚在人世间了!
13、节时米酒兑雄黄,拒虎驱狼闯壑崗。
14、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15、忠言常逆耳,献眼始沉江。
16、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17、译文:五月五日的端午节,你赠与了我一枝艾草。
18、诉说着二千年前屈子的悲伤
19、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满晴川。
20、唐代诗人张说在《岳州观竞渡》中写道:
三、端午诗词朗诵
1、山与歌眉敛,波同醉眼流。游人都上十三楼。不羡竹西歌吹、古扬州。菰黍连昌歜,琼彝倒玉舟。谁家水调唱歌头。声绕碧山飞去、晚云留。译文山色与歌女黛眉浓聚一样绿,碧波就像人的朦胧醉眼一样流。人们都爱登上十三楼,不再羡慕竹西歌吹的古扬州。菰米软糕菖蒲菜,玉壶向玉杯倾倒着美酒。不知谁家唱起水调歌头,歌声绕着青山飞去晚云又将它挽留。午日处州禁竞渡汤显祖〔明代〕
2、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3、钦忆诤臣怀石恨,青蒲注酒祭贤良。
4、theDragonBoatFestival
5、留得青山图再起,人无气量莫为官。
6、敲云艾叶留诗老,共我年年渡劫槎。
7、卓成朗诵作品精选
8、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9、年年端午纪诗魂,粽叶芳香艾草门。
10、往事莫论量。千年忠义气,日星光。离骚读罢总堪伤。无人解,树转午阴凉
11、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12、自古忠臣奸佞惧,离骚正气义延承
13、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丝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
14、屈子词的钟鼓时刻铭记着您报国的遗志
15、《九歌》《天问》之流世兮,
16、尧对舜,夏对殷,蔡惠对刘蕡。山明对水秀,五典对三坟。唐李杜,晋机云,事父对忠君。雨晴鸠唤妇,霜冷雁呼群。酒量洪深周仆射,诗才俊逸鲍参军。鸟翼长随,凤兮洵众离长;狐威不假,虎也真百兽尊。
17、槐夏阴浓,笋成竿、红榴正堪攀折。菖歜碎琼,角黍堆金,又赏一年佳节。宝觥交劝殷勤愿,把玉腕、彩丝双结。最好是,龙舟竞夺,锦标方彻。
18、投江怀楚子,竞渡震昏王。
19、就连皇帝李隆基也曾写诗说:
20、此事虽无凭,此意固已切。
四、端午诗词20首,你知道几首?
1、粽叶香飘十里,对酒携樽俎。
2、棕藏米枣情深切,韵裹诗词恨转幽。
3、译文:我刚刚从莲城踏青回来,只在家置备了菖蒲、竹叶和雄黄酒,我觉得这样就可以过端午了。
4、你相信两千年后人们真的在祭奠
5、离骚桔颂昆仑雪,论语琴吟楚汉霜。
6、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7、自天题处湿,当暑著来清。
8、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9、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10、每逢端午日熏蒸,江水滔滔祭浪腾。
11、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12、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13、说到屈原,我们就想到了楚辞。风雅颂,是我们民族的精华,它一经出现在中国的大地上,便被广大的人民所喜爱。雅歌成了当时的文学主流,数百年来都被当时的人们所崇奉。典雅端庄,出于名门。细腻的文风犹如弱柳,袅袅婀娜,亭台秀水。
14、端午,是中国传统节日,源于古人对自然天象的崇拜,由上古时代祭龙演变而来。传说,端午那日,有苍龙七宿飞升至正南中央,因此《易经》中有“飞龙在天”的说法。为拜祭龙祖,人们举办了各种各样与龙有关的活动。诸如,拜祭龙图腾、扒龙舟等活动,可以说,端午是龙的节日,而龙舟竞渡也就成了端午必不可少的一项庆祝活动。
15、鬓边的白发一天天增加,石榴花如红锦般射目,年年应节而开;
16、楚人悲屈原,千载意未歇。
17、问天谁答灵均诉,空有狂涛怒。九歌悲怆泪沾巾,千古离骚碑铸,泣星辰。
18、旅居的客舍就好像乡野山村一样,有了喜悦的事情也没有人共饮一杯。这种没有知音好友分享陪伴的遗憾,只有黄莺的啼鸣了解,所以才殷勤的鸣叫安慰着我,就好像往日美好时光中在梦中、枕上听到的一样。
19、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译文在端午节这天,围在岸上的人们,惊怕地观看着群龙在水上嬉戏,不知道原来这是装饰成龙形的小船,船上彩旗猎猎作响震纪空中翻飞,敲响的锣鼓喧闹,清清的水流。从古到今屈原的冤魂不散,楚国的风俗至今仍存。闲暇的日子正适合在江亭喝酒聚会,诵读《离骚》,哪觉得其中的忧愁。摸鱼儿·午日雨眺纳兰性德〔清代〕
20、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五、端午诗词小学
1、屈子若知当下疫,艾蒿黄酒慰苍生。
2、每当想起总是让人怀念难忘
3、家对国,武对文,四辅对三军。九经对三史,菊馥对兰芬。歌北鄙,咏南薰,迩听对遥闻。召公周太保,李广汉将军。闻化蜀民皆草偃,争权晋土已瓜分。巫峡夜深,猿啸苦哀巴地月;衡峰秋早,雁飞高贴楚天云。
4、跟随父亲回第二故乡探亲
5、龙舟竞赛是为了悲悼屈原的千载冤魂,但是忠烈之魂一去不返。
6、千百年后人们想起您依然的悲恸
7、不朽灵魂尊圣祖,翻寻古像念先师。
8、译文:端午节的时候,已经接近夏天的中间了,白天的时间渐渐变长了。盐和梅己经在鼎里增添味道,美酒也在杯中倾倒。这是古人就留下的习俗,到现在已经很多年了。靠着栏杆方知木槿长得茂盛,对着水才发觉芦草真的很芳香。天下百姓生活幸福长久,各位大臣共保国家昌盛。大家对国家的忠贞如果能始终如这种美德一定也会在后世子孙中传扬。
9、画作飞凫艇,双双竞拂流。
10、性拙难交邻左右,身疲独爱景晨昏。
11、五彩丝绳呈瑞气,艾香弥漫忆忠良。
12、可叹在岁月面前,圣贤也罢蠢人也罢都是瞬息过客,
13、遥怜社稷青猿哭,留得文章紫凤鸣。
14、黑发奔波归去老,不忧衣食却茫然。
15、异客垂涕淫淫,鬓白知几许?
16、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17、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18、渔家傲(宋•欧阳修)
19、艾草插门求自在,杜鹃啼血述相牵。
20、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