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室求贤访逐臣翻译(100句)
一、宣室求贤访逐臣
1、握中有悬璧,本自荆山璆。
2、译: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
3、惟彼太公望,昔在渭滨叟。
4、原文:贾生西望忆京华,湘浦南迁莫怨嗟。圣主恩深汉文帝,怜君不遣到长沙。
5、唐廷对策,岩岩直谏有刘?。言对笑,绩对勋。鹿豕对羊牛。星冠对月扇,把袂...汉帝求贤,诏访严滩逢故旧;宋廷优老,年尊洛社重耆英
6、独自闲坐在幽静竹林,一边弹琴一边高歌长啸。
7、时哉不我与,去乎若云浮。
8、译:只愿有众多的忠臣贤士云集在朝廷,我这书生便是穷困而死,也胜过侯王升封!
9、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10、苍生:百姓。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1、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一语中的——“不问苍生问鬼神”。郑重求贤,虚心垂询,推重叹服,乃至“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安民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的本原问题。诗人仍只点破而不说尽——通过“问”与“不问”的对照,让读者自己对此得出应有的结论。诗人同时抓住“虚前席”“问鬼神”这两处细节,借题发挥,在议论中把讽刺君王昏聩弃贤和伤叹贤士怀才不遇两方面的意蕴融于一篇,足见其思想深刻、构思新颖。
12、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若 一作:苦)
13、 天子重英豪,文章教尔曹——《神童诗》宋代:汪洙
14、 重耳任五贤,小白相射钩。——《重赠卢谌》魏晋:刘琨
15、吾衰久矣夫,何其不梦周?
16、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17、苟能隆二伯,安问党与雠?
18、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19、然而遗憾的是,在贾谊担任梁怀王太傅之职的第四年,梁怀王在朝见文帝的途中不幸坠马而亡。此事对贾谊的打击极大,这不仅仅意味着其身为师长和监护人的严重失职,更是影响了自己和汉文帝宏大改革计划的实施推动。此后,虽然贾谊依然尽心尽力地替汉文帝出谋划策,并制定了预防吴楚藩王叛乱的策略,但最终心力憔悴、丧失了对人生的信心。去世之时,年仅33岁。
20、 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蜀相》唐代:杜甫
二、宣室求贤访逐臣翻译
1、宣尼悲获麟,西狩涕孔丘。
2、此乃《游城南十六首》之作于元和十一年。此时人已年近半百。
3、阳光下鹿群呦呦欢鸣,悠然自得啃食在绿坡。一旦四方贤才光临舍下,我将奏瑟吹笙宴请嘉宾。
4、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
5、据《汉书·贾谊传》记载,汉文帝刘恒执政初期,就因听闻贾谊从小就有“洛阳神童”的名号,故而特意召其入朝担任博士,而当时贾谊才二十余岁。当时的博士,多为年老时多的学者,主要用来执掌天下典籍和文献,以备皇帝随时咨询。换言之,类似于后世的参谋部或者智库的角色。
6、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7、父母听说女儿回来了,互相搀扶着到城外迎接她;姐姐听说妹妹回来了,对着门户梳妆打扮起来;弟弟听说姐姐回来了,忙着霍霍地磨刀杀猪宰羊。每间房都打开了门进去看看,脱去打仗时穿的战袍,穿上以前女孩子的衣裳,当着窗子、对着镜子整理漂亮的头发,对着镜子在面部贴上装饰物。走出去看一起打仗的伙伴,伙伴们很吃惊,(都说我们)同行数年之久,竟然不知木兰是女孩。
8、也许是我早已衰老经不住打击,为什么久久地梦不见周公先贤。
9、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10、译文: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11、既罢,曰:“吾久不见贾生,自以为过之,今不及也。” 在一般封建文人心目中,这大概是值得大加渲染的君臣遇合盛事。
12、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
13、当初,孙权对吕蒙说:“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吕蒙用军中事务繁多来推托。孙权说:“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学官吗!我只是让你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你说军务繁多,谁像我?我经常读书,自己觉得获益很多。”吕蒙于是开始学习。当鲁肃到寻阳的时候,鲁肃和吕蒙一起谈论议事,鲁肃十分吃惊地说:“你现在的(军事方面和政治方面的)才干和谋略,不再是原来的那个吴县的(没有学识的)阿蒙了!”吕蒙说:“读书人(君子)分别几天,就重新另眼看待了,长兄你认清事物怎么这么晚呢?”鲁肃就拜见吕蒙的母亲,和吕蒙结为朋友后分别了。
14、康肃公陈尧咨善于射箭,世上没有第二个人能跟他相媲美,他也就凭着这种本领而自夸。曾经(有一次),(他)在家里(射箭的)场地射箭,有个卖油的老翁放下担子,站在那里斜着眼睛看着他,很久都没有离开。卖油的老头看他射十箭中了八九成,但只是微微点点头。
15、当你进入到万重山的圈子里以后,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马上将你阻拦。
16、首句特标“求”、“访”,热颂文帝求贤若渴。次句顺应上句,赞扬贾生才华横溢。这两句,由“求”而“访”而赞,层层递进,表现了文帝对贾生的推服器重。第三句承、转交错,把文帝当时那种凝神倾听的情状描绘得惟妙惟肖,末句方引满而发,紧承“可怜”与“虚”,虚心垂询,“夜半前席”,不是为了询求治国之道,却是为了“问鬼神”。这首诗表面上在讽刺文帝,其实是借古讽今,表面上同情贾生,其实是感叹自己无用武之地。这首诗起承转合,每句诗都在为后面一句铺垫蓄势,欲抑先扬,犀利辛辣,沉重有力。
17、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18、长沙不久留才子;宣室求贤访逐臣。——杨瀚题长沙贾谊故宅太傅殿大门宣室:汉代未央宫前殿正室,此处指皇帝。逐臣:被贬谪的臣子。◎杨翰(1812~1879),字海琴,号息柯,顺天宛平(今北京)人。道光二十五年(1845)进士,官湖南辰沅永靖道。工书画,好金石文字,又长于鉴赏。
19、一边喝酒一边高歌,人生短促日月如梭。好比晨露转瞬即逝,失去的时日实在太多!
20、故园:指长安,作者在长安有别墅。
三、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
1、问鬼神:事见《史记·屈原贾生列传》。
2、归来见天子,天子坐明堂。策勋十二转,赏赐百千强。可汗问所欲,木兰不用尚书郎,愿驰千里足,送儿还故乡。
3、当西狩获麟时仲尼感伤不合时宜,对奇兽孔子摸着眼泪涕泣。
4、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5、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这两句是说•。汉文帝在宣室中因求贤征询贾谊的政治见解,贾谊才气纵横,无与伦比。宣室:西汉未央宫前殿正室,汉文帝接见贾谊的地方。访逐臣:汉文帝初,贾谊为太中大夫,因贾谊有突出的政治才干,受到汉文帝的重视,正准备重用之时,朝廷大臣周勃、灌婴等坚决反对,因此被逐出朝廷,贬为长沙王太傅。后被汉文帝召回,在宣室接见,故曰“访逐臣”。才调:才气、才情。更:再。无伦:没有人能同他相比。
6、原文:贾谊三年谪,班超万里侯。何如牵白犊,饮水对清流。
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8、可惜文帝半夜移动坐席听讲,不问百姓生机只问起鬼神之事。
9、面对汉文帝求贤若渴般的询问,贾谊向其抛出了一系列策论,并明确提出了居安思危、革除弊政的建议。在《过秦论》中,贾谊明确引述秦朝二世而亡的故事,向文帝讲述‘前车覆,后车鉴’的道理。“看到前面的车子倒下了,后面的车子就应当引以为戒”,这便是成语“前车之鉴”的由来。
10、此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11、本诗采用了“欲抑先扬”(或“先扬后抑”)的手法。先写汉文帝求贤若渴,调回贾谊,虔诚求教,后笔锋一转,点出汉文帝垂询的内容。诗由赞叹化为慨叹,由歌颂化为讽刺,表达了诗人对汉文帝的讽刺,对贾生的同情。
12、作为西汉初年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贾谊其代表作有《过秦论》、《治安策》和《论积贮疏》等,风格朴实峻拔、议论酣畅,被后世誉为“西汉鸿文”。
13、译:皇上器重英雄豪杰,读书教你们如何博得皇上的欢心!
14、阵阵悠扬的笛声,是从谁家中飘出的?
15、雄兔脚扑朔,雌兔眼迷离;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16、诗中的逐臣就是指的贾生,即贾谊。此时他已经被贬谪了,所以叫“逐臣”。
17、贾生:指贾谊(前200—前168),西汉著名的政论家、文学家,力主改革弊政,提出了许多重要政治主张,但却遭谗被贬,一生抑郁不得志。
18、烟雾弥漫秋水,月光笼罩白沙;小船夜泊秦淮,靠近岸边酒家。歌女为人作乐,那知亡国之恨?她们在岸那边,还唱着后庭花。
19、无题|小李杜|温李|典故|爱情
20、狭路倾华盖,骇驷摧双辀。
四、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翻译
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3、花草树木知道春天即将归去,都想留住春天的脚步,竟相争妍斗艳。
4、此诗是首咏叹贾生故事的短诗,其着眼点,不在个人的穷通得失,而在于指出封建统治者不能真正重视人才,使其在政治上发挥作用。
5、贾谊受命前往楚地担任太傅之时,长沙国已经是第五任君主吴著时期了。或许在汉文帝眼中,将贾谊外放既可以锻炼这位年轻人的施政手腕,又能够将其暂时摘除中枢权力的漩涡之中。不过,贾谊显然并未领悟汉文帝的良苦用心,长途跋涉、远离家乡的经历,促使其充满了挫败感和悲观情节。身在楚地的文人,不可避免地想到了离世尚不足百年的屈原。当年,屈原亦是力主楚国革新,却遭佞臣权贵的谗毁而被楚怀王贬谪出京的。为此,贾谊在途经湘江之时还特意写下了千古流传的《吊屈原赋》,借以抒发心中怀才不遇的愤慨。
6、相照:与“独坐”相应,意思是说,左右无人相伴,唯有明月似解人意,偏来相照。
7、初,权谓吕蒙曰:“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蒙辞以军中多务。权曰:“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卿言多务,孰若孤?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蒙乃始就学。及鲁肃过寻阳,与蒙论议,大惊曰:“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蒙曰:“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肃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8、当然,汉文帝绝非庸主,他非常清楚贾谊在削藩、削弱功勋集团、增加中央财政等主张对于巩固皇权是多么的重要。文帝二年,皇帝依据贾谊《论积贮疏》中的建议,加强了重农轻商的政策,促进了天下农耕的繁荣。不久,文帝又依照贾谊的献策,迫使功勋元老集团的列侯们陆续离京,前往自己的封地,削弱了元老派对朝局的影响力。基于此,文帝决定再度提拔贾谊,准备任命他为公卿,这遭到了元老朝臣们的强烈反对。
9、(4)春风:另一版本作“东风”。
10、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
11、假如能像晋文齐桓兴王室襄夷狄建功业,谁还会计较同党还是仇敌?
12、为什么邓禹不远千里奋起追随光武帝,知刘秀识贤才从南阳渡黄河直奔邺城投明主。
13、拼读:xuān shì qiú xián fǎng zhú chén
14、莫言下岭便无难,赚得行人空喜欢。
15、可怜:可惜,可叹。虚:徒然,空自。
16、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
17、《贾生》作者: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注解):1、宣室:汉未央宫前正室;2、逐臣:指贾谊曾被贬谪。3、才调:才气。(韵译):汉文帝在宣室求问被贬谪的贤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更是无可比伦。谈至深夜汉文帝挪动双膝靠近他,可惜他不垂询民生却是穷究鬼神。(评析):这是一首托古讽时诗,意在借贾谊的遭遇,抒写诗人怀才不遇的感慨。诗选取汉文帝宣室召见贾谊,夜半倾谈的情节,写文帝不能识贤,任贤;"不问苍生问鬼神"却揭露了晚唐皇帝服药求仙,荒于政事,不能任贤,不顾民生的昏庸特性。诗寓慨于讽,讽刺效果颇好。
18、这首诗,作者是在借贾谊之遭遇,抒发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
19、哪有这句诗是下面这首吧李商隐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
20、白登山困高祖陈平用奇计解围,鸿门宴杀刘邦张良施筹谋脱险。
五、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赏析
1、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2、功业还没有来得及建立,人就像夕阳一样将要落下山去。
3、黄梅时节:五月,江南梅子熟了,大都是阴雨绵绵的时候,称为“梅雨季节”,所以称江南雨季为“黄梅时节”。意思就是夏初江南梅子黄熟的时节。
4、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5、深深的山林中无人知晓,只有一轮明月静静与我相伴。
6、(6)故园:指故乡,家乡。
7、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8、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但微颔之。
9、有谁的思乡之情不会油然而生呢?
10、译文:汉文帝求贤,宣示召见被贬臣子。贾谊才能,确实高明无人能及。只是空谈半夜,令人扼腕叹息。文帝尽问鬼神之事,只字不提国事民生。
11、竹里馆:辋川别墅胜景之房屋周围有竹林,故名。
12、高山不辞土石才见巍峨,大海不弃涓流才见壮阔。我愿如周公一般礼贤下士,愿天下的英杰真心归顺与我。
13、何处去寻找武侯诸葛亮的祠堂?在成都城外那柏树茂密的地方。
14、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15、第四声,(去声,或去音,“ ˋ ”)
16、文帝接见贾谊,“问鬼神之本。贾生因具道所以然之状。至夜半,文帝前席。” 译文 汉文帝为了求贤 曾在未央宫前的正室里召见被逐之臣, 论那贾谊的才华和格调 确实是十分脱俗超群。
17、谁云圣达节,知命故不忧。
18、前幅纯从正面着笔,丝毫不露贬意。
19、回头东望故园千里,路途遥远迷漫;满面龙钟两袖淋漓,涕泪依然不干。途中与君马上邂逅,修书却无纸笔;唯有托你捎个口信,回家报个平安。
20、年代:唐五代作者:李商隐作品:贾生(1)内容:宣室求贤访逐臣,贾生才调更无伦。可怜夜半虚前席,不问苍生问鬼神。(2)简析:(1)贾生,指贾谊;宣室,未央宫的正殿。贾谊在汉文帝时担任朝官还很年轻,因一些建议触犯权臣,被放逐。文帝在宣室祭神后接见了他,问鬼神的本源,贾谊说得头头是道。此事在《史记》和《汉书》的贾谊传中有记载。(2)“不问苍生问鬼神”,诗的矛头直指崇佛媚道、服药求仙、不顾民生、不任贤才的封建统治者,有讽有慨,寓慨于讽,并发出怀才不遇的深沉感叹。
下一篇: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