劝君更尽一杯酒作者是谁(100句)
一、劝君更尽一杯酒作者
1、《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要求学生背诵古今优秀诗文,包括中国古代、现当代和外国优秀诗文,具体篇目可由教科书编者和任课教师推荐,这里仅推荐古诗文136篇(段)。其中1~6年级75篇,7~9年级61篇。1~6年级的背诵篇目都是诗歌;7~9年级的篇目,除诗歌外,也选入了一些短篇散文。这些诗文主要供学生读读背背,增加积累,在教科书中可作不同的安排,不必都编成课文。
2、这一切,都仿佛是极平常的眼前景,读来却风光如画,抒情气氛浓郁。
3、花时间实拍,现今的阳关遗址,位于敦煌
4、你的每个分享、点赞、在看,都是鼓励!
5、“浥轻尘”的“浥”字是湿润的意思,在这里用得很有分寸,显出这雨澄尘而不湿路,恰到好处,仿佛天从人愿,特意为远行的人安排一条轻尘不扬的道路。
6、以讹传讹,越传越广,不过各种版本的传说也有几分是真。
7、"劝君更尽一杯酒",字面的含义是劝你再喝一杯酒吧,因为从此分别后,出了阳关就再不会有老朋友了。表达诗人对友人即将离去的不舍眷恋,看似豁达,劝勉朋友不要伤心,实则是将悲伤的情感压抑住,更让人感到分别的悲伤。
8、诗人剪裁下这临行送别时的一瞬,使其成为了永恒。老友即将远行,将赴满地黄沙的边疆绝域。此时一别,不知何日才能再见,千言万语无从说起,能说出口的只有一句:喝下这杯离别的酒吧!依依惜别之情、所有的关怀与祝福早已融进了这一杯酒中。
9、如果说崔颢的《渭城少年行》是写实的,那么王维这首《渭城曲》就是他一贯的“佛系”写法,将所有的现实生活和内心感受都浓缩在28个字里,每一个字都饱含着现实生活和内心感受,在无言处给人以千言万语的诉说,在离别时给人以千百次重逢的期待。诗人更在这一杯酒中写尽了人间悲欢,人生无论得意失意,不管相聚还是别离,无非就是一杯酒的事。
10、不仅有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对于送行者来说,劝对方“更尽一杯酒”,不只是让朋友多带走自己的一分情谊,而且有意无意地延宕分手的时间,好让对方再多留一刻。
11、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会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因此,这临行之际“劝君更尽一杯酒”,就像是浸透了诗人全部丰富深挚情谊的一杯浓郁的感情琼浆。扩展资料《渭城曲》的创作背景:
12、清晨,渭城的一场春雨沾湿了路上的尘埃,旅店四周青翠的杨柳被雨水冲刷得格外清新葱绿.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向西而行就再也没有老朋友了
13、劝君更尽一杯酒,出阳关无故人。原诗:送元二使安西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表达作者对友人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字摩诘,号摩诘居士。
14、作为诗词的首句,诗人写下了送别的时间和地点。
15、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像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16、家在梦中何日到:作者卢纶、题目《长安春望》。
17、注释:1 渭城:地名.汉改秦咸阳县为新城县,后又改为渭城县,至唐时,属京兆府咸阳县辖地,在今陕西省咸阳市东北.
18、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19、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0、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从长安西去的大道上,平日车马交驰,尘上飞扬,而现在,朝雨乍,天气清朗,道路显得洁净、清爽。
二、劝君更尽一杯酒作者是谁
1、⑶客舍:驿馆,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
2、汉文有道恩犹薄,湘水无情吊岂知?
3、说起渭城,不是所有人都有概念,也不是所有人都知道它的历史沿革、发展轨迹。尽管自夏开始便属于官家之地,但到了汉武帝时才有渭城之称。虽然不是每个人都了解那些历史,但说起“泾渭分明”这个成语,相信大家不会陌生。这个成语中的“渭”就是指渭城所在的渭水,渭城踞渭河以北,处于泾河、渭水交汇的三角地带。这个地带,自古繁华,堪比今日帝都之三环以内。这些,可以通过另一首诗《渭城少年行》得以了解。
4、欢迎喜欢的朋友转发、分享
5、这早晨的细雨多么殷勤,把弥漫天地的灰尘都一洗而净了,让一切景象都变得明亮起来。
6、参考:王维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出自唐代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曲》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一作:客舍依依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7、“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9、“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10、最后我还是想说几位我所认识的陕西人西安人的名字,郧卫胜、罗炜、许石林、杨春林、赵京良、李敢、杨凯……不知有没有机会听他们用西安话来吟诵一遍《渭城曲》。
11、老朋友请你再干一杯饯别酒吧,出了阳关西路再也没有老友人。
12、“轻尘”、“青青”、“新”等词语,声韵轻柔明快,加强了读者的这种感受。 绝句在每行字数,排列上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
13、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14、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5、“朝雨”在这里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
16、长按关注,共赏人间词画
17、赏析名家诗词,聆听名家心声,领略名家风采。诗词名家,与你一起品读名家诗词!
18、西出阳关无故人。”其中“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直接写离别之情,全部感情都倾注在一杯“酒”中。此时主客彼此可能有许多话要说,由于离别在即,心情复杂,却一时不知从何说起,因而,饮酒便成了最好的交流感情的方式。离别饮酒,自不同于久别重逢那样的痛快酣畅,总不免有些苦涩的味道。但是这一斟一酌,情意却格外重。诗中“劝君更尽一杯酒”一句即写出了主客依依惜别的心情。《渭城曲》
19、聂绀弩:画报社鱼酒之会赠张作良
20、《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阳关曲》《阳关三叠》作者: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杨柳春。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的大意是:奉劝朋友你再喝一杯美酒,(因为)出了阳关后就再难遇到故旧亲人。这是一首赠别诗。朋友西出阳关,远离中原,“劝君更尽一杯酒”既是对朋友的关怀,也是对朋友的不舍。那首著名的古琴曲《阳关三叠》也是以此诗为背景的哦!
三、劝君更尽一杯酒是谁写的?
1、风沙走石会夹道欢迎元二的,而漫漫前路却再也不会遇见一个如王维一般的好朋友了。
2、它们通常总是和羁愁别恨联结在一起而呈现出黯然销魂的情调。而今天,却因一场朝雨的洒洗而别具明朗清新的风貌——“客舍青青柳色新”。
3、这是我在阳关的实拍,阳关之外就是荒漠,即使现代,要穿越大漠也是非常困难和危险的。
4、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其送行之地是渭城。诗人送友人元二远赴安西都护府,从长安一带送到渭城客舍,到了最后分手之地,作这首七绝送别。
5、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三四两句是一个整体。要深切理解这临行劝酒中蕴含的深情,就不能不涉及“西出阳关”。
6、⑷更尽:再喝干,再喝完。
7、两个海归硕士妈妈、儿童心理咨询师,有好文、好物、好方法,一起让育儿更轻松
8、本文由“苏语堂”原创,配图与配乐来源于网络
9、本文来源于:古诗文赏析gswsx.cn
10、快乐注释及记忆技巧
11、这是出自唐代诗人王维的一首诗《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2、尤其是那“客舍青青柳色新”。客舍,就是旅社。旅社屋顶的瓦片原来就是青色的,沐浴之后显得更加清亮,道路两旁的柳树也不约而同地换上了新装,越发青翠动人。
13、注释(1)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2)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yì):润湿。(3)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4)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14、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刘学锴)
15、劝君更尽一杯酒下一句:西出阳关无故人。原文:《送元二使安西》(作者)王维(朝代)唐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翻译: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16、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7、渭城曲:另题作《送元二使安西》,或名《阳关曲》或《阳关三叠》。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即秦代咸阳古城。浥:润湿。客舍:旅馆。柳色:柳树象征离别。阳关:在今甘肃省敦煌西南,为自古赴西北边疆的要道。
18、这时王维掏出纸笔,温情地写下了赠别的诗歌——《送元二使安西》。
19、渭城曲 (王维).唐代
20、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诗题又名“送元二使安西”。
四、劝君更尽一杯酒作者题目
1、总之,从清朗的天宇,到洁净的道路,从青青的客舍,到翠绿的杨柳,构成了一幅色调清新明朗的图景,为这场送别提供了典型的自然环境。
2、这首诗所描写的是一种最有普遍性的离别。它没有特殊的背景,而自有深挚的惜别之情,这就使它适合于绝大多数离筵别席演唱,后来编入乐府,成为最流行、传唱最久的歌曲。
3、“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
4、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离思五首·其四》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王维《渭城曲》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5、匠欣亭是一家致力于全面私人园林定制,为您提供全案设计、全程服务的高科技中外合作企业,凭借独立研发的可视化设计与园林配置服务系统(HDS系统),通过对园林、园林小品,生产企业和客户资源的有效整合,构建了以客户为中心,匠欣亭为平台,园林、材料生产厂商、饰品生产厂商、园林小品生产企业为网络的全新居家定制模式。自创建以来,本着积极稳妥、协调发展的经营方针,已在全国19个省市建立了园林定制服务,并与国内外200多家知名生产企业建立了合作同盟关系,汇聚了2000余种园林小品。倾力推出园林生活,园林筑家”系列产品,为中国数千万消费者提供了精彩纷呈的个性化选择,真正弥补了市场空白,满足了市场消费需求,轻松实现了园林梦想。。收起
6、回复“古诗词”,领取资料
7、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8、绝句在篇幅上受到严格限制。这首诗,对如何设宴饯别,宴席上如何频频举杯、殷勤话别,以及启程时如何依依不舍,登程后如何瞩目遥望,等等,一概舍去,只剪取饯行宴席即将结束时主人的劝酒辞:再干了这一杯吧,出了阳关,可就再也见不到老朋友了。诗人象高明的摄影师,摄下了最富表现力的镜头。宴席已经进行了很长一段时间,酿满别情的酒已经喝过多巡,殷勤告别的话已经重复过多次,朋友上路的时刻终于不能不到来,主客双方的惜别之情在这一瞬间都到达了顶点。主人的这句似乎脱口而出的劝酒辞就是此刻强烈、深挚的惜别之情的集中表现。
9、古诗今吟,既有历史的厚重,又有现实的感触,这是很多古诗词能够在一瞬间深深打动人心的原因。许多时候,面对残酷的现实,人们不能够“借古”,但在个人的心路历程中,我们可以随时回到那个长亭送别的场景中去,一枝柳,一杯酒,在那种非常具有仪式感的过程中,咀嚼生命的每一分钟,在那生命的卷册中涂抹上厚重的色彩,任自己在得意或失意时细细品味、把玩。
10、早晨的雨下得不长,刚刚润湿尘土就停了,“浥”(yì)字在这个用得非常妙,点出这场小雨打湿了空气中漂浮的灰尘,让道路显得洁净、清爽,方便远行的人驾车离开。
11、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12、平日路尘飞扬,路旁柳色常会笼罩着灰蒙蒙的尘雾,一场清晨细雨,将杨柳的青翠的颜色洗出,所以说“新”,在这里又因为杨柳的“新”色,映照出客舍的“青青”来。
13、其实是为了和他再多呆一分钟,因为王维深深明白,“西出阳关无故人”,渭城往西去,没多久就会到达阳关,出了阳关,可就是真正的西域了。
14、赏析古典诗文,聆听先贤心声,感受如画意境!古诗文赏析,与你一起感受中文之美!
15、从此,喝酒的名气就像钢印一样刻在我身上,乃至今日,朋友,同事,同学,只要相聚,喝酒是必须的。我被划到爷们那一拨,红酒,饮料为女士们倒上,唯我与男同胞一样,白酒伺候,这令我很尴尬,也很无奈汗颜,但又只能顺应民意,勉强为之。一来二去“女中豪杰,酒中英雄”之名,扩大实事,
16、处于河西走廊尽西头的阳关,和它北面的玉门关相对,从汉代以来,一直是内地出向西域的通道。唐代国势强盛,内地与西域往来频繁,从军或出使阳关之外,在盛唐人心目中是令人向往的壮举。但当时阳关以西还是穷荒绝域,风物与内地大不相同。朋友“西出阳关”,虽是壮举,却又不免经历万里长途的跋涉,备尝独行穷荒的艰辛寂寞。
17、☟☟喜欢这篇文章,点赞分享下吧!
18、难怪几千年前,《论语》就描写酒,“沽酒不食”,孔夫子不喝市场买的酒,只喝“家酿酒”。“唯酒无量,不及礼”,告诫人们喝酒不能误事伤身。如此看来,孔老夫子也是懂酒之师。
19、译文清晨的微雨湿润了渭城地面的灰尘,馆驿青堂瓦舍柳树的枝叶翠嫩一新。真诚地奉劝我的朋友再干一杯美酒,向西出了阳关就难以遇到故旧亲人。
20、这两句诗表现了作者对远行者依依惜别的情谊,而且包含着对远行者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包含着前路珍重的殷勤祝愿。
五、劝君更尽一杯酒作者情感
1、清晨刚下阵雨,渭城达到尘土湿润,空气清新,旅舍更加青翠。朋友啊,再干一杯送别的酒吧,要知道西出阳关之后,就再也难见老朋友了。
2、(雅诵)专栏|请点击标题回顾
3、秋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
4、这是一篇堪称唐诗精品的七律。诗的内容,与作者的迁谪生涯有关。刘长卿“刚而犯上,而遭迁谪”(高仲武《中兴间气集》)。第一次迁谪在唐肃宗至德三年(758)春天,由苏州长洲县尉被贬为潘州南巴(今广东茂名南)县尉;
5、第二次在唐代宗大历八年(773)至十二年间的一个深秋,因被诬陷,由淮西鄂岳转运留后被贬为睦州(浙江建德)司马。从这首诗所描写的深秋景象来看,诗当作于第二次迁谪来到长沙的时候,那时正是秋冬之交,与诗中节令恰相符合。
6、这句紧接上句,写出了诗人的送别的场所和景色。
7、分别出自两首诗。劝君更尽一杯酒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怜君何事到天涯出自刘长卿的《长沙过贾谊宅》。
8、王维。这句诗出自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送元二使安西唐·王维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作者简介: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原籍祁(今属山西),其父迁居蒲州(治今山西永济),遂为河东人。开元(唐玄宗年号,公元713—741年)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平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9、《送元二使安西》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七言绝句。此诗前两句写渭城驿馆风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环境气氛;后二句转入伤别,却不着伤字,只用举杯劝酒来表达内心强烈深沉的惜别之情。全诗以洗尽雕饰、明朗自然语言抒发别情,写得情景交融,韵味深永,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落成之后便被人披以管弦,殷勤传唱,并成为流传千古的名曲。
10、⑴渭城: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北,渭水北岸。即秦代咸阳古城。
11、王维参禅悟理,学庄信道,精通诗、书、画、音乐等,以诗名盛于开元、天宝间,尤长五言,多咏山水田园,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有“诗佛”之称。书画特臻其妙,后人推其为南宗山水画之祖。苏轼评价其:“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存诗400余首,代表诗作有《相思》、《山居秋暝》等。著作有《王右丞集》、《画学秘诀》。
12、元某在家中排行第被昵称做元二。诗歌的意思也就是送元二出使到安西地区。
13、那里飞沙漫天碎石乱跑,年轻时候的王维就曾经尝到过这样的苦头。
14、此诗是王维送朋友去西北边疆时作的诗,诗题又名“赠别”,后有乐人谱曲,名为“阳关三叠”,又名“渭城曲”。它大约作于安史之乱前。安西,是唐中央政府为统辖西域地区而设的安西都护府的简称,治所在龟兹城(今新疆库车)。这位姓元的友人是奉朝廷的使命前往安西的。唐代从长安往西去的,多在渭城送别。渭城即秦都咸阳故城,在长安西北,渭水北岸。
15、王维出身河东王氏,祖籍山西祁县。开元十九年(731年),状元及第,历官右拾遗、监察御史、河西节度使判官。唐玄宗天宝年间,官拜吏部郎中、给事中。安禄山攻陷长安时,王维被迫接受伪职。长安收复后,被责授太子中允。唐肃宗乾元年间任尚书右丞,故世称“王右丞”。
16、劝君更尽一杯酒:作者王维、题目《送元二使安西》。
1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句诗出自《送元二使安西》,作者是唐朝诗人王维,全诗是: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两句表达了诗人将浓厚的情意融化在酒杯中,流露出离别之后再难得见到老友的惜别之情。昔日通讯交通皆不便利,使得老友之间在离别之前用作诗的方式来表达出真情厚意。
18、劝君更尽一杯酒的作者王维王维(701年-761年,一说699年—761年),河东蒲州(今山西运城)人,祖籍山西祁县。唐朝著名诗人
19、“西出阳关无故人”之感,又何尝只属于行者呢?临别依依,要说的话很多,但千头万绪,一时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种场合,往往会出现无言相对的沉默,“劝君更尽一杯酒”,就是不自觉地打破这种沉默的方式,也是表达此刻丰富复杂感情的方式。
20、酒,纯净,幽香,又有刺激神经的功能,因而对于人们具有不可抗拒的诱惑力。从斗大的字不识几升的农民、矿工、伐木者,到学贯中西的诗人、学者,有多少人喜欢饮酒啊。酒是一种文化,是架设在人与人之间,甚至是架设在知识分子与村夫农夫之间的桥梁。
下一篇:没有了